当前位置: 首页> 生活服务> 驾考> 正文

历史试卷分析反思初一学生(历史试卷分析反思300初一)

  • 祢匙抹卜掉殇ペ祢匙抹卜掉殇ペ
  • 驾考
  • 2023-03-14 02:44:01
  • -
2013年晋江初中学业质量检查历史试题及答案下载 历史

七年级下册历史试卷分析

试卷分析是七年级历史教学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激励、矫正、强化、示范的作用,特别是复习阶段又有总结经验、拓宽思路、揭示规律、提高能力的功能。我整理了关于七年级下册历史试卷分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七年级下册历史试卷分析范文一

一、试题分析:

这份试题是**县2015年七年级升级学业质量调研测试卷,共四大题型:单向选择题、简答题、材料解析题、探究题。试题涵盖七年级下册全册。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共20题,40分,每题2分。内容像毛细血管一样遍布全册,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可以说每个章节都涉及到了,而且还突出了重点、难点和疑点,又紧扣课标,不偏不怪,难易适中,方寸把握得较好,完全可以考察出学生全面掌握知识的情况,也可考察出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

第二题是解答题,适当地有辅助材料,选择了两个重要方面:一个是政治方面,为加强统治而进行的制度创新,很有现实的意义。我们反对君主专制,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但我们为了巩固国家的统一,不排除借鉴历史,加强中央集权,减少离心离德的地方分裂因素。历史是割不断的,总是在批判中继承,在继承中创新。另一个是经济方面。经济是硬实力,发展经济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线。一切历史的都是现实的,这样的选题是有现实意义的。这些题都是最基础的知识,最基本的技能,都是学生必须而且应该掌握的。

第三题是材料解析题,从另外两个角度考察学生:一个是科技文化,一个是对外政策。科技文化主要涉及到四大发明。对外政策涉及到开放和封闭两种基本方式、两种基本史实、产生的影响,以及史实给后人的借鉴。一正一反,让我们更加坚定改革开放的政策,坚持科教兴国的战略。

第四题是探究题。主题是统一是大趋势,各统治阶级采取有效措施巩固国家的统一。主要选取了唐、元、明、清这些统一朝代的主要史实,在运用基本史实的基础上探究民族政策、对外战争的意义及规律性的结论,面对南海和东海岛礁争端,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总之,这份题覆盖全册,又结合现实,突出了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外交、民族政策、国家统一等重要方面,点面结合,全面而又有侧重地考察学生,是一份很不错的调研题。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七年级共61名学生,及格人数41人,不及格人数20人。及格人数中90分段6人,80分段20人,70分段10人,60分段5人。优生26人,中生15人,跟队生20人。中转优,差转中,即培优转差的教学任务还很艰巨。

第一题:错误较多的选择题有1、9、15、16,其余的各个题基本上都有错误,分布在全年级不同的学生身上。这些题反映了学生还有发展的潜力和空间,教师还要对教材进行深度开发,对教材进行深度研究,还要采取有效措施对学生分层优化,对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等思维方面多进行培养,继续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训练。

第二题:21小题,满10分,满分的同学还不少,说明这方面知识掌握的还不错。(4)小题正确答案是军机处,但部分同学答内阁,说明学生在纷乱的知识面前还需要比较辨识,分析判断。22题满8分,多错在(1)和(3)题,(1)题对应历史史实是两宋或南宋,这个知识点学生应该是掌握了的,但领会不了图的意思,前呼后应,就是经济重心南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形成定局,属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测查。(3)题满4分,多数同学失掉2分,虽然答案超过两方面,而且都是正确的,但有一点不在标准答案上。以后标准答案要宽泛一点,不要禁锢了学生的思维。

第三题:除了时间判断失误,扣分多的地方就是人物的精神品质和事件的意义、影响。这提醒老师,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经过、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要素,要抓住这些线索梳理知识,环环相扣,历史演变的脉络就清楚了。

第四题:探究题中,意义和结论错误的比较多,这说明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对人、事、物内涵及影响的挖掘和理解。历史的最高境界就是探寻规律,探究题最高的层次就是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基础上得出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有价值的感悟、规律性的认识。

三、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1、教的方面:

第一、备教材,备学生,甚至一生都在备课。

第二、没有历史的厚度,就不会有现实的深度。反过来,教师要想真正吃透历史,必须深入社会生活,拓展社会生活的空间,带着对生活社会的理解去研读历史,活化历史。这样历史课堂教学才会真正生动活泼,具有生活气息,发挥社会价值。

第三、备讲辅批考各个环节环环相扣,抓铁留痕,踏石留印。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份辛勤,一份收获。

第四、教师要不断学习,特别是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并积极尝试,不断创新,勇于实践。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会成就自己。

第五、加强教学研究,不仅向书本学习,还应向同事学习,依靠教育科研来提高教学质量。

2、学的方面:

第一、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教育主体的地位。

第二、修因重于修果。过程和方法比知识和能力重要,但情感、态度、价值观比这两个方面都重要。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伴随学生一生,学生就是最大的赢家,知识和成绩只是从属的产品。

第三、认真听课成绩只能好一时,认真自学成绩好一辈。学生要有自学的能力,养成自学的习惯。

第四、学生不仅要吃透课本,还要加强训练,能力是练出来的。只有把吃透课本和加强训练结合起来,学生在教学的战场上才会无往而不胜。

七年级下册历史试卷分析范文二

一、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

历史考试时间60分钟,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选择题25个,50分,非选择题四个,50分,总分100分。

(二)试卷特点

就全卷内容来看,本套试题以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义务教育初中历史教科书为依据,没有超出规定的范围;试卷的设计与题型以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来考查学生;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试卷的编排遵循了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符合考生的作答心理,试卷紧扣大纲,依据课本,重点突出,难易适中,导向明确。试题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基本要求,在题型、题量、难度系数基本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知识考查内容,突出了能力考查要求,对指导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

从试卷中我们可以看出:

(1)全卷两种题型,即:选择、材料分析。两种题型的优化,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全卷主客观试题分配恰到好处,其中选择题占了50%,便于检测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而材料分析和论述题占50%,则侧重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两种题型的配置充分体现了水平测试的双重功能。充分反映了课改、教改与考改新思路,考查了学生正确处理历史材料以及综合分析与表达能力。

(2)全卷涉及的知识面广,且知识范围分配合理。试题全面覆盖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方面知识点,而且知识范围的分配也充分反映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要求。这就有利于全方位检测学生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侧面的历史知识。

3)突出了对学科主体内容和历史知识内部联系的考查。今年试卷考查的内容全部都是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没有偏题、怪题,体现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普及性、基础性。同时材料分析题和论述题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现实性,特别是从历史事件本身的联系与影响方面着题。

(4)试题充分体现了课标与考标规定的知识与能力目标,灵活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理解、比较、分析、综合及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很明显地反映出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综合层次的知识内容达50%,侧重考查了学生多元历史思维能力。

二、答卷评述

1、总得分偏低,及格率不高。原因有两点:一在历史教学中仍然只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与记忆,还没有真正转轨到能力的培养上来,而许多学生只知道死记书本;二是试题综合性较强,难度偏高。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改革正逐步升温,这对进一步启动和推进我校新的课程改革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

2、客观试题、基础知识试题得分率较高。

3、主观试题及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试题得分率较低。

大多数学生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并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有一定的解题审题能力;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判断,反映了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但个别失分较严重的问题,也反映出了一些不可忽视的情况:

4、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规范,错别字多。审题能力较差。

5、部分学生历史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应变能力略显不足。有些同学完全答不到点子上。

6、复习不到位。例如选择题失分较多的第16题、21题、22题,都是基础知识;第28.29题还有0分的现象,也充分说明了复习过程中存在严重问题。 总之,考生在答卷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系列表象,为指导我今后的历史教学和考试提供可贵的一手资料,我应深刻反思。

三、关于教学与考试的理性思考

2014年七年级期中测试卷本身的特色和考生答卷反映的表象让我们清晰感觉到崭新的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脉搏在沸腾,只有全面更新全体师生教与学的理念,彻底转变师生教与学的方式,才能不断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因此借助这次考试,我作出了如下理性的思考:

1、全面更新教学理念,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新的课改指导下的历史教师,应全面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指导学生全面地辨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学生应全面转变学习方式,倡导积极主动的探究式学习,勇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避免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从而把新的课程改革推向高潮。

2、熟练把握课标和考标,高度重视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面对教考改革的新形势,我应以“两标”为基础,组织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注重中外历史知识的有机渗透,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概念;应反复运用归纳法、演绎法、联想法、比较法、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全方位,多层次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罚,让学生的思维在“发散--集中--发散”的多次循环往复中产和丰富的“历史智慧”,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和基本的历史素质。

3、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今后的历史考试能力要求越高,学习难度越大。因此,培养兴趣是关键,我们的历史教师要想方设法,生动活泼地开启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自我探究,自主求知,尤其要重视后进生的转化与提高,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4、在教学教程中,要抓主干、重基础。突出主干知识的教学,夯实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历史概念和一般规律。同时,平时教学中要强化历史人名、地名、历史专用名词的书写训练,力求消灭错别字。

5、平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读教材或引用课外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同时注重训练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6、要加强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包括阅读分析、概括归纳、比较能力和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同时也要注意加强学生表述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述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7、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七年级下册历史试卷分析范文三

期中考试是检验一个学期教学成果的最重要的手段,其试卷质量的高低决定能否很好检验一学期的教学成绩很重要。下面对本学期的期中考试试卷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找到教学中的不足,以便为以后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

一、试题分析

本试题满分为100分,实行闭卷考试,共五个大题。题型有选择题、列举题、识图题、材料解析题、综合探究题。可以说题型多样,接近中考试题类型。

从题量上看共五个大题,设计出了32个问题,覆盖的知识面比较广、全,能够检全面测出课标上中国近代史部分对学生所要求的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

容易题约占50%,中档题占30%,稍难题占20%;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别是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适当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直接从教科书上选取,主要考的是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适当也涉及了对学生分析能力的考查,设问跨度小,一般就一章或一节设问,对分析能力的考查也只是局限于比较浅的层面上。

二、试题解题情况

1、概念把握不准确

概念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因素,无数个概念支撑了历史长河,历史概念区分了多个历史史实与现象,如果基本的概念模糊,势必影响对历史脉络的把握和对历史现象的理解。如第20小题:相当部分学生错选为B,此题得分率只有0.56,这是由于学生对皇帝的贡献没有认清导致的。

2、相关学科知识掌握不牢

历史学科内容包罗万象,涉及了语数政地等多领域、多门类、多学科知识,若相关学科知识缺乏,定会对学习历史带来一定困难。如第6小题显然是学生空间感弱、地理知识缺陷造成的。

3、历史思维能力、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差

历史学科教学要教会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历史史实,分析历史要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要教会学生擅于从材料中获取提炼有效信息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学生概括归纳能力差,在答题时就会出现零乱、啰嗦或不完整。如第28小题第2、3问,学生失分较多,失就失在不能从材料中获取有用的东西,对史实分析不透。这就是平时历史思维能力训练太少、分析综合能力欠缺影响所致。又如第31小题,要求学生结合谈谈对应当如何考试的看法,这考的就是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归纳能力,许多考生在答经过时不是答得啰嗦,就是太简略,一笔带过。

4、审题能力不强

审题在考试答题中比较关键,从某种程度上说,题审好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审题出错,就会导致答案不完整或根本抓不到要领,胡乱作答。如第29小题第3问,有学生审题不仔细,不少学生举的例子不恰当。

三、对今后教学建议

1、要从思想上重视历史学科

历史作为中考学科已经几年了,但从重视的角度看还不够。第一,从初二年级的成绩来开,校与校、班与班之间的差距较大,尤其是均分差距在15---20分之间,这说明了有的学校、有的教师没有从思想上重视起来,造成差距较大,为初三年级的历史教学埋下了隐患。第二,从初二年级的试卷来看,学生答题的质量普遍不高,书写不整齐,空白的试卷较多,说明了学生从思想上不够重视,对知识的掌握也不到位。近代史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占中考分值的近一半,所以学校一定要给初二年级充足的课时,保证教师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对于近代史的知识,教师一定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要求学生基本知识点掌握准确无误。

2、要依据《课标》进行教学

《课标》是历史教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和准绳,《课标》对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提出了具体的学习目标,学生学什么以及学到何种程度,都一一作了具体的规定和说明,所以在历史教学中一定要认真研读课标。(兼职教师也可参看练习册的学习目标)

3、固本强基,狠抓基础知识落实

基本知识点的落实:人物、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影响等是历史最基本的知识点,必须牢固掌握,反复记忆是最重要的方法。

4、加强训练,注重巩固

教师在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还必须落实每一堂课后的作业练习,落实好练习册的习题,反复落实基本知识点,注重巩固。

5、注意对所学知识的总结与归纳

对所学的历史知识一定要及时的进行单元总结,小专题总结,用线把所学的历史知识贯穿起来,便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定的理解,条理清楚的掌握。

6、要重视读图、识图、填图和析图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掌握好基本的课本图;以图读史,以图讲史,建立紧密的图文联系,进而挖掘课本图的隐性知识。对于课本的一些图片,一定要让学生识记、理解、掌握。

7、加强对材料题的训练

[img]

七年级历史试卷反思

失分原因分析

1、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是失分的主要原因。本次试题基础题所占比例大,容易题占60分左右,从答题情况看,材料题失分相对较多,主要原因是基础不扎实,对课本知识生疏,相当一部分后进生表现尤为突出。

2、审题不仔细是造成失分的又一主要原因。

3、平时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过死,灵活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足。尤其表现在对课本上的一些变式问题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死搬硬套,照猫画虎,因而得分率较低。

4、整体表现为缺乏良好的思考和解题的习惯。

5、平时检测密度力度不够,只注重了新课程的教学而忽略了对旧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尤其对课本知识掌握不熟练,对规律探究性问题缺乏归纳和分析的能力(如23题(2)。

6、转差工作不够细致,效率不高,往往事倍而功半,只注重了对学生的辅导而忽略了对学习效果的检测,方法不灵活,反而降低了学习效率。

2013年晋江初中学业质量检查历史试题及答案下载 历史

历史考试反思

历史考试反思 篇1

期末考试即将来临,初一有些学生学习方法不是很会,但课堂气氛很活跃,如果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应该会有较好的复习效果。于是我在这两个星期的复习中,首先说明考试的重要性,教给学生复习方法,我采用了领着学生复习,每一节课布置给学生具体的内容,然后小组抽背,课代表抽背,之后教师串联知识体系,使学生有个完整的历史概念。

有喜亦有忧。喜的是,初一学生已经进入了初中阶段的学习状态,开始愿意学了。忧的是,班级里总有这么一小部分,不是很会学,虽然他们上课也很遵守纪律,但不知道是否真正学进去了。

在本次复习中,我将复习过程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单章节的复习。这个过程主要以课本为主,这部分的复习目的是唤醒对已学过知识体系的认知;第二部分是对基础知识的综合复习,并结合练习题,这个过程主要以老师归纳总结的试卷为主,这部分复习目的是提高并进一步加深对已有知识的认识;第三部分是巩固所有的基础知识及习题,达到“温故而知新”,使学生进入考前状态。在以上的三个部分中,第二个部分是关键,学生要想取得好成绩,就要在这个阶段中下工夫。人类的认知是从感性到理性再上升到实践的过程。这次期末复习,我也是在不断的探索,希望通过这次考试查漏补缺,取得好成绩。

历史考试反思 篇2

本次考试,自己的成绩与其他学校相比,差距很大,尤其是优生。

仔细翻翻试卷,又通过和学生谈话,总结一下,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熟练度不够,对相应的史实及史实间的联系不能很好的把握,出现混淆,该背下来的东西记不住,如明治维新的内容影响;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目的影响;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性质、影响及启示;诺曼底登陆,巴黎和会等;

二、学生分析能力、概括能力、比较能力还很欠缺,平时强调的很多,但是学生一到运用的时候就不能自觉运用,同时也凸显学生对知识的横向和纵向理解还不到位;

三、学生在细节方面还有很多问题,如历史术语的不准确,审题不到位,答题格式的不规范,语言不规范

四、教师对学生缺乏针对性的检查检测督促和辅导。

整改措施:

第一、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给学生背诵练习的时间,针对性的检查检测和辅导

第二、结合中考题型和最新试题加强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做题的训练力度,随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同时结合试题传授学生做题的方法和技巧;

历史考试反思 篇3

期中考试结束了,卷子陆续发了下来,并没有我预期的那么好,一个个红色的分数十分扎眼,那些错题也大多是不该错的。有的是没读清题意,提笔就写,大意失分;有的是读题后没分析,想当然地写出答案,大概意思虽然对,但一些言语答非所问,就是我背得再熟,跑题了照样扣分。

哎!可怜的思品卷子,要不是这个小错误,我的得分就是三位数了;有的是概念掌握不牢,到考场上便慌了手脚,思考半天仍没有答案,结果就又丢一分;有的因为字不会写而扣分,这应该算是历史上的错误,看来以后还要把好字词关呀。

还有就是历史的阅读题了。阅读题所占分值很大,题型也多种多样,而我做得最不好的就是让谈自己的理解和总结概括,谈理解的题我最不能写的全面,结果许多的半对出现在我的卷子上;至于总结类的题,我总不能把它写得十分简洁,也抓不住要点,写出来的答案往往不是总结,而是扩写,写的比原文还长。所以我以后还要加强阅读训练,不论是看课外书还是学课文,都要试着提炼出它的主要内容,并想想自己的感受,相信坚持下去我的阅读理解能力会不断提高。另外就是要加强课外阅读,这样有利于我扩大知识面,对我的作文也有好处。

历史考试反思 篇4

这次期中考试范围主要围绕1-12课,题量大,范围广。问题设置难易适中,总体难度并不大,但是成绩并不理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现总结以下几点:

1、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

2、对一些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刻。如三农问题中“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化运动”等不够理解。

3、对综合问题分析不够,纵横联系比较差。

4、书写欠认真,甚至有些同学的试卷涂改现象非常严重。

今后要注意的问题:

1、夯实基础,加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2、强化综合训练,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

3、注重培养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全方位,多层次的设问,加大训练力度。

历史考试反思 篇5

通过对这次考试的反思,我发现自己在教学方面存在以下不足:

首先是教学设计方面。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使学生初步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历史学习能力,逐步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并提高正确认识现的能力,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所以,对于刚刚进入初一的学生,我着重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其逐步掌握历史发展规律,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然而,在教学中我过于注重知识的学习和兴趣的提高,忽略了方法的培养。比如在这次考试中,最后一个材料分析题,因为很多学生没有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导致其丢分现象十分严重。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在严格遵循《课标》要求设计教学,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其次是要注意因材施教。我国大教育家孔子提倡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实施不同的教育,这样才有利于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史地生学科,教师所授班级较多,对不同的班级要采用不同教法。比如对初一9班,后进生较多,要想办法引导他们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针对各自特点实施教育,尽可能让他们有所进步,缩小与其他人的差距。

历史考试反思 篇6

从事高三历史教学也有几年了,每年都在思考总结,去年总结时感觉自己还是认识很深的,而且能够吸取经验教训,在今年复习时能有自己的一些成型的套路,特别是引导学生渐渐地进入自主学习状态,把他们真正调动起来是最关键的,在复习中我也注意到了提取信息能力的训练,也注意到了引导学生把知识联系起来,建立一定的知识体系,并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也做了指导。

比如让学生“说”历史、小组、每日作业进行交流等。但有一项不满意,也是最坏的一项,就是做题训练所使用的资料,还是有些陈旧,没有能很好地指导引导学生进行训练,要是能结合高考要求进行一些专门训练,会更加适应高考要求的。另外,在高三历史复习中还是注重、要求学生知识的记忆,还没有把学生从记忆的黑洞中引出来,有时感觉学生中有许多“顽固派”,说服他们很难,因为有许多人还有自己的成见,当然从自身看来,也许是过往的经验有误,也许还是没有“权威”,没有影响力,没有让大家相信自己的魅力,还得好好修炼。再一个是有许多没有能很好地坚持下来,即使有些方法很好,也得让大家看见效果。

七年级历史试卷质量分析

七年级历史试卷质量分析范文一

一、基本情况

本次考试:51班最高分94,最低分24,优秀人数7人,及格人数24人,差生10人,均分63.05

52班最高分93,最低分33 ,优秀人数6人,及格人数26 人,差生9 人,均分63.24

二、试题特点

试题满分100分,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部分。

试题难易适中,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别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适当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当也涉及了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查。

三、答题情况

1、选择题完成较好,均分在30分左右,非选择题填空题完成较好,几乎都能得满分。

2、选择题中失分最高的是2、16题,非选择题中四题(30),五题(3)失分较高。

3、失分原因分析:

(1)概念把握不准确。如选择题2题,对隋朝特点的描述中,哪一项最贴切?A、经济繁荣B、短暂而繁荣C、二世而亡D、国家统统一大部分学生选A或C,第二课的课题就是繁盛一时的隋朝。

(2)部分学生对课本知识掌握不扎实,书写不工整,有错别字,很多基础题也会失分。部分学生对于图片的识读能力不强,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教材图片的分析,点名相关知识

(3)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能力差和概括归纳能力差是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教学建议

1、落实好基础知识

对于课本的一些历史基本知识,一定要扎扎实实的落实好,让学生要掌握准确无误。

2、培养基本能力

培养学生读图、识图、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3、提高答题技巧

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加强答题规范性的培养,使学生答题时做到点化、序列化和段落花;加强学科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按题目的要求取舍和重新整合知识。

4、重视课本历史图片

对于课本的一些历史图片,一定让学生看图、读图、识图,以图来读史、用图来讲史,使学生明确历史图片也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手段,进而能掌握课本的一些历史图片。

5、重视历史知识的总结

对所学的历史知识一定要及时的进行单元总结,小专题总结,用线把所学的历史知识贯穿起来,便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定的理解,条理清楚的掌握。

6、加强材料题的训练

加强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解读、分析、提取与处理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抓材料中的关键字、词、句和前言、引文出处的信息,要求学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七年级历史试卷质量分析范文二

一、参考人数:

参加此次月考的三个班共有142人,其中一班45人,二班43人,三班54人,缺考四人。

二、成绩统计:

一班及格人数25人,及格率55.6%,二班及格人数30人,及格率69.8%,三班及格人数8人,及格率14.3%。总及格率44.1%。最高分90(二班),最低分7分(三班)。

三、试卷分析:

1、试卷类型:本次考试为闭卷,其中单选题20题,分值为40分;问答题4题,分值为60分。

2、试题特点:试卷题目中,容易题约占75%,中档题20%,稍难题占5%,总体偏易。根据本校初一年级的总体教学进度和学生掌握水平,本次月考试卷注重对学生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别是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适当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鉴于农村中学初一学生知识面较窄的状况,材料均直接从教材上选取,主要是考学生对课本的熟悉程度和归纳概括能力,适当地涉及了对学生分析归纳能力的考查。设问跨度较小,涉及知识点较少,主要以七年级历史下册1-6课的内容为主。

3、解题情况:选择题全部正确的三个班共有10人,问答题普遍得分不高。

4、暴露问题:

(1)基本概念记忆不准确 学生基本历史概念掌握不好,易混点区分不清。概念,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素之一,无数个概念、知识点构成了我们所学的一本历史书。试题对概念的考查基本上是直问直答,没有设太多难点。对分析能力的考查最后也归于基本概念,仍然是在比较浅的层面上提问。整张试卷有80%都属于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考查,但仍有许多同学做错,说明在记忆方面学生仍没有下足功夫,仅凭大致的印象和常识难以应付全部题目。

(2)相关知识掌握不足 历史学科属综合性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所学内容与政治、地理、文学、艺术等学科有交叉的知识点。学生课下阅读面不开阔,相关知识掌握较少,遇到跨学科问题时往往感到无从下手,暴露了其知识储备的不足。

(3)历史思维能力欠缺 问答题是学生的弱项,考试时失分很多。历史学习要求学生能用辩证的历史的思维来思考问题,分析历史事件要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更要放在整个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大部分初一年级学生缺乏历史思维能力,且从材料中获取信息,概括归纳能力差,在答题时表现为凌乱、啰嗦、不完整,造成失分,就失在不能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而是凭主观意向随意答题。

四、教学反思

1、强化基础知识教学,讲授新课时注意细化知识点,复习时则要突出重难点,加强对学生记忆能力的训练。

2、丰富学生课外知识,充分利用图书室的课外读物,扩充学生知识面,课上也可适当将讲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小故事。

3、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除了完成对课本知识的讲解,要创造各种机会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对史料的分析能力,答题时分析归纳,组织语言的能力。

七年级历史试卷质量分析范文三

今年七年级历史测试考试试卷正是在去年“能力立意”的基点上,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既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课程理念,又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积极进取,努力探索历史教育教学改革的新途径。

一、试卷评价

试题本着有利于基础教育为培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合格人才与劳动力的水平测试,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基本要求,在题型、题量、难度系数基本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知识考查内容,突出了能力考查要求,对指导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

从试卷中我们可以看出:

(1)全卷三种题型,即:选择、材料分析、论述题。三种题型的优化,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全卷主客观试题分配恰到好处,其中选择题占了45%,便于检测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而材料分析和论述题占55%,则侧重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三种题型的配置充分体现了水平测试的双重功能。充分反映了课改、教改与考改新思路,考查了学生正确处理历史材料以及综合分析与表达能力。

(2)全卷涉及的知识面广,且知识范围分配合理。试题全面覆盖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民族、等各个方面知识点,而且知识范围的分配也充分反映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要求。这就有利于全方位检测学生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侧面的历史知识。

(3)突出了对学科主体内容和历史知识内部联系的考查。今年试卷考查的内容全部都是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没有偏题、怪题,体现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普及性、基础性。同时材料分析题和论述题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现实性,特别是从历史事件本身的联系与影响方面着题。

(4)试题充分体现了课标与考标规定的知识与能力目标,灵活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理解、比较、分析、综合及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很明显地反映出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综合层次的知识内容达70%,侧重考查了学生多元历史思维能力。

二、答卷评述

1、总得分偏低,及格率不高。原因有两点:一是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仍然只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与记忆,还没有真正转轨到能力的培养上来,而许多学生只知道死记书本;二是试题综合性较强,难度偏高。这表明我校的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正在迈出可喜的步伐,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改革正逐步升温,这对进一步启动和推进我校新的课程改革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

2、客观试题、基础知识试题得分率较高。

3、主观试题及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试题得分率较低。

总之,考生在答卷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系列表象,为指导我们今后的历史教学和考试提供可贵的一手资料,我们应深刻剖析。

三、关于教研教改的理性思考

2011七年级水平测试卷本身的特色和考生答卷反映的表象让我们清晰感觉到崭新的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脉搏在沸腾,我们只有全面更新全体师生教与学的理念,彻底转变师生教与学的方式,才能不断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因此借助这次水平测试,我们作出了如下理性的思考:

1、全面更新教学理念,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新的课改指导下的历史教师,应全面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指导学生全面地辨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学生应全面转变学习方式,倡导积极主动的探究式学习,勇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避免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从而把新的课程改革推向高潮。

2、熟练把握课标和考标,高度重视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面对教考改革的新形势,我们应以“两标”为基础,组织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注重中外历史知识的有机渗透,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概念;应反复运用归纳法、演绎法、联想法、比较法、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全方位,多层次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罚,让学生的思维在“发散--集中--发散”的多次循环往复中产和丰富的“历史智慧”,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和基本的历史素质。

3、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今后的历史考试能力要求越高,学习难度越大。因此,培养兴趣是关键,我们的历史教师要想方设法,生动活泼地开启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自我探究,自主求知,尤其要重视后进生的转化与提高,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考场如战场,考试虽已过去,但硝烟仍在弥漫,在每一位师生上空飘荡,挥之不去。每次考后必定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多种滋味涌心头。学生考的好的固然有,但多数不是想要的结果,尤其众多一位数的可怜分数,反映出教育教学中的众多问题,带来是深深的反思:

一 、 试卷分析

试卷按照中招考试的题型,题量:选择题(20*1=20分)非选择题(5道共30分)试卷共50分。

考试形式:闭卷(学习历史是以理解记忆为前提的,没有一定历史知识在脑子量的积累要想学好历史是一句空话。为督促学生加强理解识记,再加上学习内容相对较少,翻书相对容易,所以选择了闭卷考试)

时间:规定的50分钟。

试题范围:本上学期所学前13课。涉及面广每颗都有涉及,重点突出,如:西周分封,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秦灭六国,修养休息,汉武帝大一统等。

难易程度:相对适中。符合中招考试的开放试题要求,侧重阅读理解,运用。

二 、 考试出现问题及原因

(一)选择题

1.学生记忆欠佳,基础不牢。如:选择2,商朝建立年代:公元前1600年;9.五霸中最早称霸,七雄中最后胜出的国家:齐桓公,秦国。11.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13.14百家争鸣诸子百家的观点主张;15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2.缺少归纳总结概括能力。选择题:2.河姆渡原始居民与半坡原始居民的比较:6.夏桀,商纣,周厉王的分别归类。17.汉高祖,文帝,景帝措施的相同点:轻徭薄赋;20.东汉末年黄巾大起义与秦末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相同点比较。22题(1)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坐得家。战争不断(纷争)人民流离失所(给人民带来灾难)。

3.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的社会现象。理解不到位。选择题4.天下为公和天下为家分别指什么?禅让制,世袭制:10.春秋战国时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铁器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4.缺少审题技巧,做题技巧:16.“三个成语定一个主题:鸿门谢罪,四面楚歌,霸王别姬”19.汉武帝大一统为主题,符合主题:

5.阅读能力欠佳:选择题9.这些信息反应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社会大变革12.都江堰这一现象说明:必须细心阅读材料,与材料密切相关,从材料能够体现的问题:13.:以人民为中心,与这一理念最相近的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15.秦朝统一的意义;

(二)非选择题

除选择题出现的问题外,非选择题还有,

1. 所答非所问。21.(3)孔子民间讲学可能讲什么内容?意思就是叙述孔子的观点,主张。可是学生答成“自由讲学”扩大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明显不符题意。23题(1)“孝公”指哪国国君?明显问的是哪国,可很多学生答成“秦孝公”

2. 缺少问题答案,21.(3)根据材料三,概括文帝,景帝发展农业的措施,他们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什么?没有概括措施,

3.缺少做题技巧。21题(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在发展农业方面的建议:有的学生答:实施推恩令。既不是以上材料能呈现的建议,也不是农业措施。

4.记忆不牢固,不准确:不能做到字斟句酌:商鞅变法是确立县制。不是秦朝的“郡县制”

5.书写潦草,错别字。21.(1)水稻,有的写成睡到,水道,谁到,谁倒。秦嬴政:反复强调嬴:亡口月女凡,并且放弃用手比划书写,可还有的写成应,英,营,赢等。再如:小篆,汉武帝的武字,河姆渡,郡县制等等,可谓五花八门,无奇不有。更多的是字体龙飞凤舞,很是个性。唯恐别人认识,显示艺术性。

5.不认真阅读试卷:本张试卷,有些答案就在试卷中,如:13,14小题;21.(3);22题(2);24题(3)可试题还是空白,这纯粹是学生会不会,记没记,记住记不住的问题,就绝对是不认真阅读试卷,审题的结果所致。

三 、 面对学生试卷出现的种种问题,追其原因:

1. 教师难教会不学的学生。学生厌学,学习没有兴趣,缺乏积极主动性,贪玩。

2. 方法不对,努力白费。方法科学,才能事半功倍。不知道怎么学(不得方法学)。

3. 习惯成自然。没有好的学习习惯,个别迟到成为司空见惯,

4.不知道课前预习,做小动作,甚至捣乱,课堂不注意听课,不做笔记,课本绝对原生态,不会再有任何痕迹,课下不注意及时复习,作业应付,甚至直接放弃不做。

巧妇难做无米之炊,没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做奠基,要想考好终究是一句空话。

四 、 面对出现的种种问题及问题原因,慎重思考,痛定思痛采取以下措施:

1.深入学生,做好试题分析,了解学生学习详情,只有如此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2.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关系大于艺术。找学生多谈心,关心的学生,生活,身体,让学生感觉温暖,老师的关心,理解老师为自己成长而付出。

3.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养。多读书,勤写作,常反思,以丰富的知识,高的思想境界影响学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

4.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加强备课,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做到精益求精,追求至善至美。

5.预习好是学习好的前提。积极引导学生做好课堂预习,给予时间,教给方法,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结果,有评比。

6.课堂上,教师依据设计的教学环节,做到简而精,精而明,依据中心线索抓内容,让学生知结构,理线索,结合实际会联想,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环节,老师及时引导点拨,力争做到画龙点睛之效,让学生充分表现自我,大胆发言,老师及时表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借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7.加强对课堂管理,不放松课堂的每一分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严格要求,在精讲精练的基础上,结合班主任,学生家长,加强加大对学生问题的纠正力度,做到穷追不舍,直到彻底改正。

8.加大对学生常规性做题练习,培养学生审题,做题技巧。经常对学生作业,试卷进行分析,从中发现问题,针对问题采取措施。

9.面对学生问题要多些机智,灵活性,多些耐心。因为学生毕竟是学生,允许学生犯错误,并且重复犯错误,但一定要让学生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想方设法,改正错误。

期中考试虽已成过去,但给我们深刻的教训,促使我们认真进行反思总结。我们定会牢记这次教训,以这次考试为契机,力争在学校统一安排,英明领导下,调整心态,寻求良策,齐心协力,撸起袖子加油干,走出困局,赢得佳绩,最终交出一份满意答卷,为学校教育教学助力添彩。

山东省滨州市2015年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