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旅游出行> 旅游> 正文

普救寺爱情故事介绍(普救寺讲解)

  • -丿Max丶虚伪。-丿Max丶虚伪。
  • 旅游
  • 2023-05-27 03:52:01
  • -
这里是山西 华夏之根 大运之城

西厢记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故事

《西厢记》中无不体现出道家哲学上善若水、素朴之美、追求自由的思想,它的曲词华艳优美,富于诗的意境。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西厢记崔莺莺与张生的 爱情 故事 ,希望能帮到大家!

西厢记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故事

前朝崔相国死了,夫人郑氏携小女崔莺莺,送丈夫灵柩回河北安平安葬,途中因故受阻,暂住河中府普救寺。这崔莺莺年芳十九岁,针织女红,诗词书算,无所不能。她父亲在世时,就已将她许配给郑氏的侄儿郑尚书之长子郑恒。

书生张生碰巧遇到到殿外玩耍的小姐与红娘。张生本是西洛人,是礼部尚书之子,父母双亡,家境贫寒。他只身一人赴京城赶考,路过此地,忽然想起他的八拜之交杜确就在蒲关,于是住了下来。听状元店里的小二哥说,这里有座普救寺,是则天皇后香火院,景致很美,三教九流,过者无不瞻仰。

本是欣赏普救寺美景的张生,无意中见到了容貌俊俏的崔莺莺,赞叹道:“十年不识君王面,始信婵娟解误人。”为能多见上几面,便与寺中方丈借宿,他便住进西厢房。

一日,崔老夫人为亡夫做道场,这崔老夫人治家很严,道场内外没有一个男子出入,张生硬着头皮溜进去。这时斋供道场都完备好了,该夫人和小姐进香了,以报答父亲的养育之恩。张生想:“小姐是一女子,尚有报父母之心;小生湖海飘零数年,自父母下世之后,并不曾有一陌纸钱相报。”

张生从和尚那知道莺莺小姐每夜都到花园内烧香。夜深人静,月朗风清,僧众都睡着了,张生来到后花园内,偷看小姐烧香。随即吟诗一首:“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莺莺也随即和了一首:“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张生夜夜苦读,感动了小姐崔莺莺,她对张生即生爱慕之情。

叛将孙飞虎听说崔莺莺有“倾国倾城之容,西子太真之颜”。便率领五千人马,将普救寺层层围住,限老夫人三日之内交出莺莺做他的“压寨夫人”,大家束手无策。这崔莺莺倒是位刚烈女子,她宁可死了,也不愿被那贼人抢了去。危急之中夫人声言:“不管是什么人,只要能杀退贼军,扫荡妖氛,就将小姐许配给他。”张生的八拜之交杜确,乃武状元,任征西大元帅,统领十万大军,镇守蒲关。张生先用缓兵之计,稳住孙飞虎,然后写了一封书信给杜确,让他派兵前来,打退孙飞虎。惠明和尚下山去送信,三日后,杜确的救兵到了,打退孙飞虎。

崔老夫人在酬谢席上以莺莺已许配郑恒为由,让张生与崔莺莺结拜为兄妹,并厚赠金帛,让张生另择佳偶,这使张生和莺莺都很痛苦。看到这些,丫鬟红娘安排他们相会。夜晚张生弹琴向莺莺表白自己的相思之苦,莺莺也向张生倾吐爱慕之情。

自那日听琴之后,多日不见莺莺,张生害了相思病,趁红娘探病之机,托她捎信给莺莺,莺莺回信约张生月下相会。夜晚,小姐莺莺在后花园弹琴,张生听到琴声,攀上墙头一看,是莺莺在弹琴。

急欲与小姐相见,便而入,莺莺见他而入,反怪他行为下流,发誓再不见他,致使张生病情愈发严重。莺莺借探病为名,到张生房中与他幽会。

老夫人看莺莺这些日子神情恍惚,言语不清,行为古怪,便怀疑他与张生有越轨行为。于是叫来红娘逼问,红娘无奈,只得如实说来。红娘向老夫人替小姐和张生求情,并说这不是张生、小姐和红娘的罪过,而是老夫人的过错,老夫人不该言而不信,让张生与小姐兄妹相称。

老夫人无奈,告诉张生如果想娶莺莺小姐,必须进京赶考取得功名方可。莺莺小姐在十里长亭摆下筵席为张生送行,她再三叮嘱张生休要“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长亭送别后,张生行至草桥店,梦中与莺莺相会,醒来不胜惆怅。

张生考得状元,写信向莺莺报喜。这时郑恒又一次来到普救寺,捏造谎言说张生已被卫尚书招为东床佳婿。于是崔夫人再次将小姐许给郑恒,并决定择吉日完婚。恰巧成亲之日,张生以河中府尹的身份归来,征西大元帅杜确也来祝贺。真相大白,郑恒羞愧难言,含恨自尽,张生与莺莺终成眷属。

西厢记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故事作品介绍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共5本21折5楔子。作者王实甫,名德信,元代著名杂剧作家,河北省保定市定兴(今定兴县)人。他一生写作了14部剧本,著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破窑记》写刘月娥和吕蒙正悲欢离合的故事,有人怀疑不是王实甫的手笔。另有《贩茶船》、《芙蓉亭》二种,各传有曲文一折。《西厢记》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是他的代表作。这个剧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爱,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

历史上,“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不知成为多少文学作品的主题,《西厢记》便是描绘这一主题的最成功的戏剧。

西厢记目录:

第一本 张君瑞闹道场杂剧

第二本 崔莺莺夜听琴杂剧

第三本 张君瑞害相思杂剧

第四本 草桥店梦莺莺杂剧

第五本 张君瑞庆团圆杂剧

西厢记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故事起源

沁园景区的东北角,原是沁水公主的烟粉作坊,前边有一片斑竹林,当地人叫做竹马林。

据说唐朝晚期,大诗人元稹,出生在河内县清化镇的赵后村,赵后村的邻村是崔庄村,崔庄里有一女崔小迎,两人从小一起玩耍,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元稹八岁时父亲逝世,小迎一家更把他当亲人看待。小迎十岁那年,父亲去烟粉作坊做工,举家搬迁。于是便跟随小迎的父亲一起前往。两人经常在斑竹林里逗耍,过家家,拜天地,称公道婆,并在沁园内结识了很多文人过客,如著名的文学家令狐楚,韩愈,白居易,李绛等。受其熏陶,学习诗文,15岁就已明两经擢第。小迎也长得如出水芙蓉,美丽超群,两人私定终生。

元贞十七年春,元稹赴考从政,后深受当时太子少保韦夏卿赏识,权势之下与韦夏卿之女韦丛婚配。从此一生再也未见小迎一面,其妻早逝后,曾多次回家寻找,却杳无音讯。

元稹曾作《莺莺传》,其中张生对崔莺莺始乱终弃,而作者却以借张生之口,反诬莺莺为“尤物”、“妖孽”、“不妖其身,必妖于人”,甚至以“予之德不足以胜妖孽,是用忍情”、“时人多许张为善补过者”美化张生无耻的行径,故有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所说:“篇末文过饰非,遂堕恶趣。”其文比其人,元稹诸如此类言语,甚为后人诟病。

注:⑴ 沁园:东汉汉明帝刘庄为其五女刘致建造的园林,今河南省博爱县太行博竹苑内。

猜你喜欢:

1. 古代爱情悲剧故事

2. 爱情苦难历史典故

3. 张生和崔莺莺的故事

4. 西厢记读后感

5. 简短的感人的爱情小故事

[img]

天下寺院不谈情,为何山西的一所寺庙却非常浪漫?

一说起寺庙,人们首先想到的词就是“庄严”,还有各种清规戒律。不过,在山西有一个寺庙却和其他寺庙大不一样,它不仅不严肃,而且是一个非常浪漫的寺庙,每年都有许多情侣会去这个地方,它也就成为了爱情的圣地,这个寺庙的名字叫作“普救寺”。看过《西厢记》的人对普救寺不会陌生,它就是崔莺莺和张生故事的发生地,由此它成为一座有关爱情的寺庙。

普救寺在《西厢记》被世人熟知后也跟着声名大噪。普救寺是一座很有历史的古寺,它兴建于武则天时期,本名为永清寺。它也和万千的寺庙一样,似乎和爱情也没有半点关系。一直到元代一个叫作王实甫的人出现,才改变了普救寺的命运。王实甫在《西厢记》里讲述了书生张生和富家大小姐崔莺莺的爱情故事,故事的发生地就是普救寺。《西厢记》问世之后大受欢迎,人们也就知道了普救寺。从此以后,普救寺就和一般的寺庙不同了,它成为了人们旅游的胜地,寺里面的舍利塔也改名为“莺莺塔”。

如今,普救寺依然是情侣们的爱情圣地。普救寺位于山西永济市的峨嵋塬头上,地理位置非常好。走到普救寺景区就可以看见巨型的“同心锁”,还有几个大红字“有情人终成眷属”。在景区路旁的铁链上系着很多同心锁,同心锁上面写着情侣们的名字,意味着“永结同心”。每年,普救寺都会举办爱情文化节,国内游客甚至是外国游客都会来参加。情侣们来到普救寺也是希望和爱人许下一生的承诺,永结同心。

总之,普救寺可以成为爱情寺庙有它的历史渊源,它特别适合情侣们去游玩。

为什么说五千年文明看运城 去山西,到这里您才会明白

介绍山西普救寺导游词

作为一名乐于助人的导游,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是讲解当地的基本情况,介绍风土人情的文章。那么写导游词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介绍山西普救寺导游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介绍山西普救寺导游词1

普救寺,位于山西省西南永济市蒲州古城东3公里的峨嵋塬头上,是一座千年古刹,我国古典戏剧名著《西厢记》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永济爱情文化节)

普救寺之所以名扬天下,主要是元代戏剧大师王甫实的杂剧《西厢记》写得生动深刻,流传广泛,影响深远。《西厢记》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古典戏剧名著,它叙述了书生张君瑞和相国小姐崔莺莺在蒲东普救寺内邂逅相遇、一见钟情,经红娘的帮助,为争取婚姻自主,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禁锢而私下结合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对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满和反抗,以及对美好爱情理想的憧憬和追求。几百年来,它曾深深地激励过无数青年男女的心,使他们为其所赞叹,所感动。即使在今天,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艺术形象,仍然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封建礼教罪恶本质的认识。《西厢记》的问世,特别是自王实甫的《西厢记》杂剧问世以来,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有文人撰联:从情始以情终字字情句句情一章一节一回一折一本书里全写的是情西厢记中人物皆为情生真个情憾天地;惜情来慕情去人人情纷纷情一砖一石一草一木四堵墙内无处不是情普救寺里和尚也是情种好个情染境界。

中央电视台《乡约》栏目在普救寺实地拍摄

由于《西厢记》故事的广泛流传,普救寺也随之名扬天下。因此,剧以寺而生,寺以剧而名。《西厢记》的问世,使普救寺名声大噪,寺内的舍利塔也被更名为“莺莺塔”而闻名遐迩。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一直撼动着人们的心灵,使它成为蜚声著誉的游览胜地。

介绍山西普救寺导游词2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欢迎来普救寺观光旅游,很荣幸能为各位做一次向导。

〈山门〉

普救寺是一座佛教十方禅院,据史料记载,隋初已有,是一座千年古刹,千余年来,几经沧桑,反复兴废,1986年以来新修复的普救寺总占地103亩,建筑布局为上中下三层台,东中西三轴线,(西轴为唐代,中轴为宋金两代,东轴为明清形制),殿宇楼阁,廊榭佛塔,依塬托势,逐级升高。

普救寺之所以名扬天下,主要是元代戏剧大师王实甫所写出的杂剧《西厢记》故事的发祥地,它描写的是:唐贞元年间,前朝崔相国病逝,老夫人带着女儿莺莺一行30余人回河北博陵安葬,中途道路有阻,在普救寺暂住。此时,河南洛阳书生张君瑞赴长安赶考,路过此地看望同窗好友白马将军,不巧天降春雨,道路泥泞,住宿于蒲州城中。听店小二说此地有一座普救寺,是则天娘娘的香火院,盖造非俗,前来游寺中与莺莺小姐邂逅相遇,一见钟情,奏出了一曲反抗封建礼教、争取婚姻自主的凯歌。

〈台阶前 〉

这儿的台阶总设置108个,佛经上说人的一生要经历108个磨难,所以这儿便设108个台阶,只要你能诚心登完这些台阶,便会消灾免难,接福接寿。

   〈钟楼前〉

这座钟楼全高17米,分两层,是一座重檐歇山式的仿唐建筑。这口钟重约四吨,94年浙江瑞安铸造,钟楼的钟在古时主要起报时、寺警等作用。

由于《西厢记》故事发生于普救寺,所以这里每一座建筑都与《西厢记》有着不解之缘,这座钟楼的二楼在“白马解围”一折中便起到“观阵台”的作用。当时河中府浑缄元帅病故,乱军失统,守卫蒲津桥的将领孙飞虎听说相国之女崔莺莺长的如花似玉,貌似天仙。便带领5000人马将普救寺团团围住。扬言:“三天之内如不交出小姐,便将普救寺一把火烧掉,僧俗寸斩不留。”老夫人迫于无奈,许下诺言:“谁能退得贼兵,便把莺莺嫁给谁。并倒赔嫁妆。”好啊!张生挺身而出,书信一封,由寺内武僧慧明突围而出递与白马将军,这白马将军姓杜名确,原与张生是同窗好友,八拜之交,后弃文从武。官拜征西大元帅,统领十万兵马镇守蒲关。接信后火速赶来,

张生聪明阿!为显示朋友威力,就请法本长老、崔老夫人登钟楼之上观看如何生擒孙飞虎。因此便起到“观阵台”的作用。

〈回廊前〉

至此108个台阶已登完。大家请看,普救寺位于永济市境内的峨嵋塬头,南边是巍峨的中条山,西边可以看到白如襟带的黄河水,依山傍水,风水宝地。寺前坡底即是长安通往北京的古驿道。当年慈禧西逃时就路过此地。

〈回廊内〉

大家请看:这座古塔便是莺莺塔,原名舍利塔,是寺内的瞻礼建筑,塔高39.50米,共十三层,可以登九层。距今已有430多年历史,寺内原塔创自隋唐,工制壮丽,毁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冬天的一次地震之中,后8年(1564年)四川铜梁进士张佳胤任蒲州知州。黄河水连年泛滥,为根治水患,他深入民间,寻求良策,有个精通风水之道的人告诉他说:“蒲州城两头尖,形状好似一条船,城东官道如条缆绳,舍利塔如维系之柱,如今塔已不存,船无柱可揽,郡城就象浪里孤舟一般摇摆不定。”于是张太守捐俸倡之,这座塔虽形制古朴。却与北京天坛回音壁、河南三门峡宝轮寺塔、四川省大佛阁石琴齐名,并称中国古典园林仅存的四大回音建筑。如果在塔西20米处击石,塔上回声就如蛙鸣一般,是普救一绝,请大家稍后欣赏。

这四周的回廊即是当年张生与莺莺小姐第一次相遇之处。莺莺一家在普救寺后院住下后。“可怜天下父母心”,老夫人怕“门掩重关萧寺中”的莺莺小姐闷坏了身子,便对红娘说:“红娘,看寺内无闲杂人烧香时,带小姐出去转一转,别把身子给闷坏了。”于是红娘陪伴莺莺进佛殿上香后行至塔院东廊,张生正由法聪陪伴游寺:“参了菩萨,拜了圣贤,登了宝塔,将回廊绕遍。”行至西廊时正巧与莺莺相遇。“刚刚的打了个照面,就风魔了张解元。”张生随口脱出一句:“呀!正撞着五百年前的'风流业冤。”随即眼花撩乱口难言。这时的小姐正手拈鲜花,在阳光底下,浑身上下,流光溢彩。

介绍山西普救寺导游词3

位于永济市蒲州镇西厢村的塬上。普救寺始建于唐武则天时期,原名永清院,是一座佛教十方院。元代王实甫《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中说的"红娘月下牵红线,张生巧会崔莺莺"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普救寺内。

从1986年以来,新修复的普救寺,寺院建筑布局为上中下三层台,东中西三轴线(西轴为唐代,中轴为宋金两代,东轴为明清形制),规模恢宏,别具一格。从塬上到塬下,殿宇楼阁,廊榭佛塔,依塬托势,逐级升高,给人以雄浑庄严,挺拔俊逸之感。加之和《西厢记》故事密切关联的建筑:张生借宿的"西轩",崔莺莺一家寄居的"梨花深院",白马解围之后张生移居的"书斋院"穿插其间。寺后是一地势高低起伏,形成活泼的园林花园。园内叠石假山悬险如削,莺语双亭飞檐翘角。荷花池塘上横架曲径鹊桥,亭桥相接、湖山相衔。莺莺的"拜月台"掩映在青松翠柏、千竿修竹之中。

屹立在寺中的莺莺塔,不仅形制古朴、蔚为壮观,而且以奇特的结构,明显的回音效应著称于世。游人在塔侧以石扣击,塔上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咯哇--""咯哇--"的蛤蟆叫声,令游人连连称奇。据方志中称之"普救蟾声",为古时永济八景之一。由于《西厢记》的问世,使得这个"普天下佛寺无过"的普救寺名声大噪,寺内的舍利塔也被更名为"莺莺塔"而闻名遐迩。而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一直撼动着人们的心灵,使它成为蜚声著誉的游览胜地。

它是中国历史名剧《西厢记》故事的发生地。寺内有座方形砖塔,原名舍利塔,俗称莺莺塔。这座塔同北京天坛的回音壁、河南宝轮寺塔、四川潼南县大佛寺内的"石琴",并称为中国现存的四大回音建筑;和缅甸掸邦的摇头塔、匈牙利索尔诺克的音乐塔、摩洛哥马拉克斯的香塔、法国巴黎的钟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并称为世界六大奇塔。

折叠传说五代时,河东节度使作乱,后汉朝刘知远派郭威去讨伐,围蒲州年余,百姓苦甚。郭威召寺僧问策,僧曰:"将军发善心,城即克矣!"。郭威当即折箭为誓,翌日破城,满城百姓得救,从此更名普救寺。

历经岁月沧桑,寺内殿阁僧舍均已毁坍湮没,唯有13层、高37米的舍利砖塔(俗称莺莺塔)依然屹立于土岗之上。20世纪80年代中期,依据唐代佛教寺院的布局和西厢记故事的格局修复了普救寺。如今巍峨高大的主殿、小巧玲珑的西厢书斋、方整宽敞的塔院、崔相国夫人和莺莺小姐所在的佛居别墅等建筑都已落成,它们依山而筑,错落有致。

一座神奇的古寺,一座神奇的古塔,一段传奇的爱情故事

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西北约12公里的土岗上,耸立着一座神奇的古寺。古寺向南紧邻古蒲州城遗址,松柏满垣;西临黄河湾,黄河水势汹涌澎湃;东近中条山,犹如屏障峙立。古寺创建于唐武则天时期(公元684年-公元704年),原名永清院。

据传说,后汉高祖刘知远(公元895年-公元948年),字达,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后汉的开国皇帝。派大将郭威平定河东节度使叛乱,郭威平叛大军围蒲州城久攻不破。郭威遂向永清院方丈问策,方丈曰:“若将军能发善心,不祸及城中百姓,此城即可矣!”郭威当即折箭为誓,城果然翌日破,满城百姓得救,从此永清院更名普救寺,宋、元两代古寺愈发兴盛。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古寺毁于地震,随即重建。

普救寺中有一神奇古塔,名曰舍利塔。舍利塔平面方形,塔高50米,十三级,叠涩出檐收刹很小,犹存唐制。舍利塔神奇之处,当游人于塔中部,以石敲击塔壁即回声响亮,犹如蛙鸣,甚为惊异。传说是筑塔师在塔内放置金蛤蟆以敬佛祖舍利。

普救寺分三路,中路有三大士洞、天王殿、钟鼓二楼、大佛殿;东路前为经院,后为僧舍厩厨;西路有塔院、西厢书斋、方丈院,最后为别墅花园,也称西厢花园。相传西厢花园为唐肃宗时,相国崔钰所建的佛居别墅。那一段传奇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这首诗说的是,唐肃宗李享朝相国崔钰之女崔莺莺,因扶父亲灵柩回家乡博陵,当行至蒲州地界时因故遇阻,不得已只好暂住普救寺,当年父亲所建的西厢花园,引出了一段传奇的爱情故事。

说洛阳人张君端,是个未得志的饱学书生,为求功名而漂游四方,正好也住在普救寺的附近。张君端一日无事信步来到普救寺中,恰好遇到崔莺莺。崔莺莺生的眉清目秀,粉面含春,有沉鱼落雁、羞花闭月之貌,张君端一见钟情。

从此,张君端便千方百计接近崔莺莺,并日日到普救寺梵王殿烧香膜拜,祈求实现三个愿望,而其中最大的愿望是,与崔莺莺“幽期密约,结为百年好合”,收获到爱情的硕果。张君端每次见到崔莺莺都驻足把崔莺莺“饱看一会”,崔莺莺当然也要偷偷地把张君端看个够。

对于“内无应门五尺之童”的深闺千金小姐,看到一个二十三岁的英俊书生,怎么会不动心呢?崔莺莺的反常引起了老夫人的察觉,老夫人谴责她:“汝为女子,不告而出闺门,倘遇游客小僧私视之,岂不自耻!”崔莺莺虽然答应说:“今当改过从新,毋敢再犯”,然而她的心早已被惹乱了。当她的贴身丫鬟红娘向她说张君端“不曾娶妻”,她不但不责骂红娘,反而让红娘一定要瞒着老夫人,可见崔莺莺已对君端有了爱慕之情。

她让红娘安排了香案,崔莺莺焚香祷告,一“愿逝去先人,早生天界”;二“愿堂中老母,身安无事”;到了三愿,却不说出来。当红娘替她说出“愿俺姐姐早寻一个姐夫”,她并不斥责,还默认拜道:“心中无限伤心事,尽在深深两百拜中”。

张君端早躲在一旁听得明白,认为崔莺莺对自己动了真情,“颇有文君之意”,立即唱道:“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崔莺莺听红娘说,这便是那二十三岁不曾娶妻的那傻角,便也和了一首:“兰桂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这就暗示张君端不去追求,怎么能得到爱情?

经过这次唱诗交心的初恋后,一个相思病,一个病相思,再加上乐于助人的红娘暗中牵线,莺莺和君端的爱情便在暗中成熟了。然而,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他们的爱情是坎坷曲折的,老夫人封建礼教的代表,是横亘在他们之间的最大阻碍。老夫人平时教导女儿“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尽管他们“非礼”地相视了,“非礼”地相听了,“非礼”地相言了,而且“非礼”地互相传递书信、秘密幽会,但要美满地结合,确是困难重重。

蒲州地界有一恶霸名叫孙飞虎,此人欺男霸女无恶不作。他听说崔钰千金小姐崔莺莺貌美如花,一心想娶她为妾。便带领人马把普救寺团团围住,欲强抢崔莺莺。在这危难之际,老夫人说,谁能打退贼人,解普救寺之围,就把莺莺嫁与谁。

聪明的莺莺便利用这个危机,劝母亲请张君端想法解围,逼老夫人许婚张君端。老夫人在这紧要关头,权衡利害,只好同意了。于是张君端即刻修书信,请他的好友白马将军杜确率兵打退了贼人孙飞虎,解了普救寺之围。但是老夫人却没有履行承诺,变了卦,百般赖婚。

莺莺听说母亲有赖婚之意,只为救命恩人张君端设小酌答谢,只是答应莺莺和君端以兄妹相称。在这封建礼教窒息下,有情人难成眷属。莺莺一面为张君端抱不平,一面责怪母亲言而无信。而自己则“玉容寂寞梨花朵,胭脂浅淡樱桃颗,这相思何时可?”原是情深似海,结果“他做了个影儿里的情郎,我做了个画儿里的爱宠”,怎能不“离恨千端,闲愁万种”!

多亏了红娘暗中相助,略施巧计使得他们又得月下相逢。张君端弹一曲《凤求凰》,莺莺知音芳心自明;张君端怪她说谎,莺莺委屈万分。一层窗棂纸,如隔万重山。二人情丝难断,好似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莺莺听说君端病了,让红娘先去探望,待红娘探望君端回来告知,又忙写了四句诗送给张君端,诗曰:“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可是,当张君端如约前来,崔莺莺却又翻脸不认账,又把君端赶了出去。这就是“欲擒故纵”,好事多磨,迫使君端越相思的紧,爱情才更为可贵!她达到了这个目的。此后莺莺又给君端传书:“休将闲事苦萦怀,取次摧残天赋才。不意当时完妾命,岂防今日作君灾?仰图厚德难以礼,谨奉新诗可当媒。寄语高唐休咏赋,今宵端的云雨来。”

莺莺与君端幽会让老夫人发现了,她严厉责怪红娘,甚至要使用家法。红娘却毫无畏惧,一通通情达理的话说的老夫人哑口无言。老夫人害怕经官“玷污家门”,只好同意了崔莺莺的选择。但又提出一个条件:“张君端必须考取功名,如还是白身,休来见我。”

张君端一言以诺,前去应试,莺莺送他到十里长亭。“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短暂的相会,匆匆的离别,真是难分难舍!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张君端走后,崔莺莺度日如年,正当她忧愁欲绝之际,接到了张君端考中头名状元的喜讯,她忙把汗衫儿,裹肚儿打点送去,让君端和衣而卧,也想得到相偎的温柔。千叮咛,万嘱咐,指定归期,相约九月九。

与张君端约期未到,节外生枝。崔莺莺幼时曾与一个叫郑恒的定亲,郑恒得知莺莺与张君端的事后,逼崔莺莺与他成婚,崔莺莺拒不答应,郑恒无奈,便危言离间,造谣说张君端做了当朝魏尚书的女婿。老夫人听信谗言,信以为真,怨恨张君端无情无义,竟又答应了郑恒与崔莺莺的婚事。

张君端如约归来,崔莺莺满心怨恨君端是负心郎,张君端一脸茫然,不知何故?弄清事情的原委后,方知是郑恒从中使坏。郑恒一见张君端,自觉心亏理短,遭到众人谴责,自觉丢失颜面,触柱而死。最后的一场好误会解除了,张君端和崔莺莺有情人终成眷属。

再游普救寺

作者:黄土

我觉得,普救寺爱情的圣地。那里有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意象,张生和崔小姐的爱情故事发生于此。

这样的秋,我们沿着高速公路西行。到达地方,那是最美的时节。这样的天空,这样的云朵。我们看到了蓝天下的最美丽的画卷。

长长的古道,向西方延伸,到了蒲州境内,蓝天下的景色,照耀着大地。四野极望,经历水灾后的土地,一片狼藉,玉米在水中生长,花生在田里面扯秧。

我们到了普救寺下,那样的情景只有我没见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普救寺里不存在这样的情况。只有最深最爱的爱情。当时我也不信,看到旁边的痴男怨女,他们往锁上刻爱情时,当时就感动了所有人。

从 历史 的远古中走来,那是生命律动,我们从光明中看到未来!

伟大,美丽的风景!

介绍普救寺20字

始建于唐武则天时的普救寺在元朝有了《西厢记》的爱情故事。

爱情圣地 普救寺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