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旅游出行> 旅游> 正文

郑孝燮平遥古城(讲解一下平遥古城)

  • 时光无心时光无心
  • 旅游
  • 2023-03-15 13:38:02
  • -
平遥古城内街巷名文化内涵解析

在平遥古城,有4条大路以人命名,这是什么原因?

因为这四个人为了平遥古城分别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分别是阮仪三、郑孝燮、罗哲文、王景慧这四个人,没有这四个人的帮助,平遥古城仍然是一座沉睡的千年古城。

阮教授是20世纪80年代进入的平遥县,当时要是没有他的进入的话,估计现在的平遥已经是盖成别的房子啦。当时阮教授极力的阻拦,才保留下了平遥古城的一些个原貌。阮教授跟他的一些个同学,奋战了半个月的时间编写平遥古城一个总体的规划。

罗哲文中国的经济,中国的建筑学家在对这个谷物遗产的保护上有独特的想法跟一些成果。如果罗哲文罗教授那用一年时间的争取,终于在平遥古城这个地方开展了以文化特色产业为旅游基地的项目。也给平遥古城带来了不少的收入。

在一个王景慧是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会长。平遥在世界上申请国家遗产保护项目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提出了一些个建议,要是没有王景慧呢项目也不可能得到顺利的完美结束。

最后就是郑孝燮对于平遥古城的倡建及其规划和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以上就是四位对平遥古城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并且这四条道路也是用她们四个人的名字命名的,可以说没有她们就没有平遥古城的今天,也不可能对平遥有一个很好的印象。

有时候我们去平遥古城可以去看一下这四条路,确实就是用这四个人命名字的,而且让我们大家能够永远地记住他们。

[img]

山西著名的旅游景点

山之西、河之东、人之杰、地之灵,你是华夏的摇篮、你是中国的故乡,黄河流淌你千年的血脉,太行铸就你不灭的精魂啊,山西山西,我们不倒的长城!山西有着很多的旅游景点,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山西著名的旅游景点,希望能够为大家的山西旅行锦上添花。

山西旅游景点1、绵山人间仙境 旅游好去处

目前已经形成龙头寺、龙嵴岭、李姑岩、蜂房泉、大罗宫、天桥、一斗泉、朱家凹、云峰寺、正果寺、栖贤谷、介公岭、水涛沟、古藤谷等十四个景区,全部游览一般需要3到5日。

绵山,亦名绵上,后因春秋晋国介之推携母隐居被焚又称介山。它地处汾河之阴,距介休市区20公里,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境,最高海拔2566.6米,相对高度1000米以上,是太岳山(霍山)向北延伸的一条支脉。山光水色、文物胜迹、佛寺神庙、革命遗址集于一体,是山西省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中国历史文化名山。

是山西省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山,中国清明节(寒食节)发源地,中国寒食清明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寒食清明文化博物馆。 进入绵山(旺季票价110元【全山通票】,停车费50元)

绵山舞动笔如椽,泼墨民营胆识前。

政策资源双壁合,文明生态一珠联。

水涛秀色迎骚客,寒食风情吊古贤。

调产潮头旌旆立,和谐发展证真诠。

山西旅游景点2、张壁古堡

张壁古堡位于山西省介休市龙凤镇张壁村,张壁村又称作“张壁古堡”,位于介休盆地东南三面沟壑,一面平川的险峻地段,海拔1040米。古堡充分利用依山退避,难攻易守的地理优势,在地下建有长达3000米,上下三层攻防兼备的古地道,在地上筑垒构城屯甲藏兵。

张壁古堡保留下来的古代建筑颇多,金碧辉煌,流光溢彩,大体都是明清遗物。著名的有明代空王佛行宫,建造在北门丁字门顶上,坐北向南,大殿三间,殿内塑主像为空王佛,山墙绘空王佛成佛的故事壁画。殿顶明代三彩琉璃装饰,刀工细腻,烧制精致,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珍贵的是在行宫前廊下有两通罕见的

琉璃碑,通体琉璃烧造,孔雀蓝底,黑字书写,碑额为青黄绿二龙戏珠,两边蓝黑龙纹花卉装饰图案。东侧一通记述着空王佛修炼成佛的艰苦历程,西侧一通记载空王行宫修建缘起。此外,堡内还保留着真武庙、三大士殿、吕祖阁、二郎庙、关帝庙、兴隆寺、可汗王祠等古代建筑。称奇的是街中路西有一株根深叶茂的槐抱柳,相传植于宋代,给古堡增添了情趣。

张壁古堡门票,原价60元,网络最低价54元

山西旅游景点3、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北距太原54公里,南距东观镇仅2公里。它又名在“中堂”,是清代全国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以后曾有两次增修,一次扩建,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于民国初年建成一座宏伟的建筑群体,并集中体现了我国清代北方民居的独特风格。2006年2月13日以乔致庸人物为背景,由胡玫导演,朱秀海编剧,陈建斌和蒋勤勤主演的45集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档开播。拥有独家出版权的上海辞书出版社也推出了《乔家大院》同名长篇历史小说。

一九八五年,祁县人民政府利用这所古老的宅院成立了祁县民俗博物馆,一九八六年十一月一日正式对外开放。陈展5000多件珍贵文物,集中反映了以山西晋中一带为主的民情风俗,陈列内容有:农俗、人生仪礼、岁时节令、衣食住行、商俗、民间工艺,还专门设立了乔家史料、乔家珍宝、影视专题等的陈列。

开馆以来我馆先后接待了中外游客800多万人次,包括乔石、刘华清、李铁映、钱琪琛、唐家璇等40多位领导人,以及郑孝燮、费孝通等专家学者。《大红灯笼高高挂》、《昌晋源票号》、《赵四小姐与张学良》等40多部影视剧曾在此拍摄。

山西旅游景点4、王家大院

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 12公里处的静升镇。距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35公里、介休绵山4公里、十八罗汉头像海外回归故里资寿寺2公里,是山西省近年来以“名城、名山、名院、名寺”为优势,推出的一条精品旅游线路。同蒲铁路、108国道纵贯县境,新开通的.大运高速公路灵石出口距王家大院2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由历史上灵石县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静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先后建成。建筑规模宏大,拥有 “五巷”、“五堡”、“五祠堂”。其中,五座古堡的院落布局分别被喻为“龙”、“凤”、“龟”、“麟”、“虎”五瑞兽造型,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以上。现以“中国民居艺术馆”、“中华王氏博物馆”和“力群美术馆”开放的红门堡(龙)、高家崖(凤)、崇宁堡(虎)三大建筑群和王氏宗祠等,共有大小院落231 座,房屋2078间,面积8万平方米。 王氏宗祠分上下两院,功能齐全,设计考究,祠前有精雕细刻的“孝义坊”。宗祠作为王氏先祖灵魂栖息的家园,1998年以来,已有数万名海外王氏后裔相继到此观光并拜祖敬香。

山西旅游景点5、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是我国最大的石窟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依山而凿,东西绵延约一公里,气势恢弘,内容丰富。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造像5万1千余尊,代表了公元5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

云冈石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始建于公元460年,由当时的佛教高僧昙曜奉旨开凿。现存的云岗石窟群,是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整个石窟分为东、中、西三部分,石窟内的佛龛,象蜂窝密布,大、中、小窟疏密有致地镶嵌在云冈半腰。东部的石窟多以造塔为主,故又称塔洞;中部石窟每个都分前后两室,主佛居中,洞壁及洞顶布满浮雕;西部石窟以中小窟和补刻的小龛为最多,修建的时代略晚,大多是北魏迁都洛阳后的作品。整座石窟气魄宏大,外观庄严,雕工细腻,主题突出。石窟雕塑的各种宗教人物形象神态各异。在雕造技法上,继承和发展了我国秦汉时期艺术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了犍陀罗艺术的有益成分,创建出云冈独特的艺术风格,对研究雕刻、建筑、音乐、宗教都是极为珍贵的资料。

山西旅游景点6、五台山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忻州市五台县和繁峙县之间,西南距省会太原市240公里。与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四川峨眉山、共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与尼泊尔蓝毗尼花园、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尸那迦并称为世界五大佛教圣地,或者世界五大佛教名山。五台山所在的山西处于黄土高原,地旱树稀,视野里整整一个是土黄色的世界,可以称为金色世界;峨眉海拔很高,山顶积雪,可谓银色世界;东方琉璃世界系药师佛的净土,药师佛即药师琉璃光如来佛的简称,据佛经记载药师琉璃光佛手持药钵,医治一切众生之病源和无名痼疾,药师佛的十二大愿中,其中最令人瞩目的一条是“除一切众生病,令身心安乐。”药师佛还有两个化身:一是药树王,二是如意珠王。药师佛的济世本愿和化身从一个侧面呼应了da乳山旅游度假区的“福地养生”的主题。结合福地养生理念,以琉璃为主要的建筑材料,体现其玲珑剔透的特性,展现了一个晶莹剔透的琉璃光世界。九华山纬度低,不会太冷,一年四季都可去。普陀山也是,不过最好在春季,万木发陈之时。五台山最好在夏季,其他季节会很冷。峨眉山高,景点多在高处,因此也是夏季去最宜,但四季相差不太大。

山西旅游景点7、皇城相府

皇城相府(国家AAAAA级景区),皇城相府(又称午亭山村)总面积3.6万平方米,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35年经筵讲师陈廷敬的故居。其建筑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官宅民居,鳞次栉比,是一组别具特色的明清城堡式官宅建筑群。“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皇城相府不仅是一幅古代“自然山水画”、更是一座具有强烈人文精神的东方古城堡。

皇城相府位于山西省东南部的晋城市北留镇境内,东与河南省焦作市毗邻,南与古都洛阳接壤,西与山西省的临汾市、侯马市相交,北与山西省长治市紧连,目前亚洲最大的坑口火力发电站——阳城电厂近在咫尺,通讯网络覆盖全村、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晋阳高速公路擦肩而过,交通条件便利。

山西旅游景点8、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中部,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位于平遥县,它保留着明清时期县城的风貌,是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完整的古城。平遥古城总体布局是仿照灵龟的式样设计的。全城以东西南北4条大街为主线,纵横交错有8条小街。72条蚰蜒巷,构成近似于龟甲之上的八卦图案。古城结构完整,青砖砌成的古城墙,四合院民居及文庙,市楼清虚观,日开昌票号旧址,勾勒出一幅汉民族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历史发展完整画卷,1997年12月,平遥古城(含双林寺,镇国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现行的平遥古城通票价格为150元/人,包括城内所有景点。

山西旅游景点9、晋祠

晋祠位于太原市西南二十五公里处的悬翁山下,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祠堂式古园林建筑群。

晋祠三绝:三泉(难老泉,圣母泉,善利泉)常年不断;周柏,3000年依然苍翠;宋塑,侍女像姿态各异,神情不同,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祠内三宝,李世民亲笔书写的唐碑;宋代代表建筑圣母殿;中国最早的立交桥鱼沼飞梁。

晋祠旅游景区距太原市较近,气候条件与市区接近,加上依水傍山,风景优美,是游客避暑、观光地。太原市通往晋祠的308路无人售票公共汽车、308路小公共汽车,昼夜持续时间长(早6:00--晚23:00),行车间隔时间短(15--20分钟),乘车环境舒适。晋祠风景区食宿方便,饭店、旅馆坐落周围,数十家饭店、餐馆、酒家,均具有上乘的服务和可口的饭菜,且具有本地特色。尤其是“晋祠大米”以其明晶透亮、味道纯香而饮誉天下。紧靠景区的晋祠镇政府近几年下工夫抓了以旅游业为龙头的公用设施及三业(服务、餐饮、娱乐)建设,面貌大为改观,尤其是景区的住宿条件、通信业务、医疗保障、娱乐场所、购物环境越来 越受到中外游人的青睐。

山西旅游景点10、天龙山

天龙山,原名方山,属吕梁山脉分支,海拔1700米,位于太原市西南36公里,距晋祠景区14公里。有专用公路相连。天龙山屏峰黛立,松柏成荫,溪泉鸣涧,气候凉爽。早在东魏时高欢建了避暑宫,北齐高洋建了天龙寺,并都开凿了石窟。山因寺而得名,寺因窟而著称,从此,天龙山声名大振。

天龙寺周围密布景点:东面关帝庙、七松坪、凤凰松、观音塔;西面北汉刘氏陵园、双塔坟、普同塔、唐代善导大师墓塔;南面柳子沟源头沟滩地水景、刻石、千佛洞;北面登石级经“龙池灵泽”的白龙庙到“高欢暑宫”的避暑亭,在亭内可远眺“崇山环翠”、“鼎峰独峙”和“柳跖旗石”三大景观。沿着“石洞栈道”可观赏著名的天龙山石窟群。

天龙山石窟还有北坡史家峪福慧寺的三个唐窟,南坡柳子沟滩地悬崖上有五代至元、明时期的五个窟(其中三个窟无佛像),这样,天龙山石窟应该是33个窟,其中有佛像的是30个窟,而不仅仅是25个窟,只是由于南北两处路线不顺,崖壁险要,又是较晚的作品,故鲜为人知。

沉重哀悼 他帮平遥古城申遗成功 101岁的大家郑孝燮走了

歙县旅游攻略一日游

1、新安江山水画廊,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境内,两岸生态环境极佳,呈现高山林、山中茶、低山果、水中鱼的立体生态格局,与掩映其间的粉墙黛瓦的古村落、古民居交相辉映。

2、歙县古城,和丽江古城、平遥古城、阆中古城并称为中国四大古城。景区内古民居群布局典雅,古桥古塔、古街古巷、古坝古牌坊交织着古朴的风采,犹如一座气势恢宏的历史博物馆。

3、渔梁坝,是江安江上规模最大的古代拦河坝,为我国现存仅有的古代石质滚水坝,被国家著名的古建专家郑孝燮先生誉为“江南都江堰”。

4、阳更多关于歙县旅游攻略一日游,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关于榆林的近代史

我国约有2000多座城市,国务院自1982年先后4次公布了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01座。榆林于1986年12月8日被国务院第二批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位列第54位,这足以说明榆林古城在中国古代的历史地位及含金量。

榆林历史文化名城的根魂

榆林古城,别称榆阳,雅号驼城。依大漠,踞高原,北瞰河套,南蔽三秦。自商武丁北伐鬼方三年以来,一直是我国民族争战古战场的前哨要地,明朝中叶,置为万里长城沿线“九边重镇”之一,多有名将镇守,各朝关于榆林边务之疏奏论策,国史方志典籍多有记载。据《榆阳文史资料》第七、八期,由杜相唐老先生整理的“榆林大事记”中,从夏商至清末共438条,其中涉及战争的有215条,占总数的49.1%。其中:夏商至元末有262条,涉及战事的有93条。明朝267条,涉及战事的有96条。清朝有109条,涉及战事的有26条。因此而演育了浩繁跌荡的残酷与悲壮的民族争战史诗和蒙汉民族相融互通的人文历史。是民族争战选择了榆林,是军事戍边开发和发展了榆林。从榆林古城历史沉积的丰富的文物遗迹所承载的灿烂的历史文化中,突显了位居万里长城中部的榆林古城所蕴涵的独特的丰厚的古代民族争战文化、军事戍边文化和蒙汉民族和睦共处的边商文化底蕴,这就是榆林古城应该向世人展示的历史文化根魂。

榆林文物遗迹特色

据史料记载,榆林古属雍州,又曰朔方地。商时为鬼方,西周为猃狁所据。春秋时又为林胡、白翟地。战国初属魏地,置上郡,归秦后,设上郡制所肤施县于榆林城南米家园子沙滩山。汉因秦制,仍置上郡,并设龟兹属国城于榆林城北古城滩。三国时为匈奴所据。宋代被西夏国占据。明洪武二年建榆林寨,成化七年升为榆林卫,筑卫城。成化九年,延绥镇由绥德迁于榆林,成为九边重镇之一,至清代。先后有商武丁、秦始皇、汉武帝、北魏太武帝、明武宗正德皇帝、清圣祖康熙皇帝亲临榆林征战巡边,其中明武宗正德皇帝在榆居住达3个月之久。榆林古城悠久的历史,留下了一处处古老文明的遗迹,悠久的历史记载了一桩桩边塞要地的史实,悠久的历史积淀了邑境深厚的民族争战文化、军事戍边文化、蒙汉民族相融互通的边商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其遗迹呈显出古长城遗迹多、古城墙拓展扩建多、衙门多、卫星营堡寨子多、庙宇多、楼及牌楼多、九龙壁多、中药铺店多、古色古香的四合院多为特点的历史文态与风貌,被世人誉为大漠里的“小北京”。

据考证:榆林是全国唯一遗存魏、秦、明三个朝代修建的古长城和秦直道并存的城市。在明长城上所建的镇北台,被誉为万里长城第一台。镇北台脚下建有明清时代蒙汉民族贸易互市的易马城和接待纳贡议事洽谈使者的款贡城及历代名人将士提撰的红石峡摩崖石刻宝库。具有600多年历史的榆林古城墙,经过三拓一缩,形如长方形古刀币状,周长曾达8920米,面积3.9平方公里,现为周长6322米,面积2.14平方公里,属三里方城建制。2004年11月27日出版的《我国九大古城墙》一文中榜上有名,位列第六。城墙上城门、瓮城、城门楼最多时曾达7处,是全国少数没有北城门的城池之一,城墙另建有文昌楼、魁星楼、文昌宫、大仙楼各一座。城内有2道山,3条街,75条蜿蜒小巷,呈棋盘井字格局,2000多个古色古香的民居四合院如繁星点缀,布满全城。市井以南北大街为抽线,街道两旁明清风格的商贾店铺林立,其中中药店铺多达40多处,累计达70多个这在全国也是少有。大街上由北到南,从明到清,先后建有古楼、凯歌楼、新明楼、万佛楼、文昌阁、钟楼6座,在6楼中间建有功德牌坊5座相互辉映,其中以新明楼纯木结构建筑精巧奇特秀丽而著称,三楼上保存有目前全国唯一的稀世珍宝——明代大宦官魏忠贤铜像一尊。城南建有明代隐誉文笔的凌霄塔和隐誉玉砚的水上桥、桥上水的榆阳桥及清代乾隆皇帝御书赐奖的“两守孤城、千秋忠勇”御碑亭,同城北的镇北台构筑出一幅“南塔北台中古城,六楼踦街天下名”的在全国独无仅有榆林古城景观风貌。从名代万历年间始,古城内和近郊建有大型寺庙建筑群近10处,共有儒、道、佛三教庙宇83座,其中关帝庙最多有6座,城隍庙次之有3座,文庙有1座。全城有各种官衙、功德、百岁、褒奖、记事、庙宇、贞节牌坊、牌楼66座。为了加强和巩固九边重镇的军事防御体系,先后曾设置过道台署、道尹署、知府署、知县署、巡抚署、总兵署、中营署等7个衙门。在古长城沿线设置卫星营堡寨子36个,形成了长城中部的立体防御体系。为了保障戍边将士人才培养和身体健康,早在明代弘治8年(1495年)在新明楼西创办了书院,以榆林别名命为榆阳书院,于明清两代培养出进士38人(文10人,武28人)、举人285人(文40人,武245人)、贡生43人。明代成化年间,经上疏获准在榆林开设了“医学”,时至崇祯年间因破毁而停办,共计维持办学170年之久。清同治年间,榆林最先开设了“牛疫局”,预防天花病在戍边将士中发生与流行。综上所述,事实证明:是民族争战选择了榆林,是军事戍边开发发展了榆林。

在中国革命近代史上,榆林古城具有百年校史的榆林中学,由进步民主人士杜斌丞先生任校长,聘请共产党革命知识分子魏野畴、李子州、王森然等仼教员,为国共两党培育了刘志丹、刘澜涛、王子宜、髙岗、贾拓夫、曹力如、杜聿民等高级将领和知名人士。榆林中学内的斌丞图书馆,在陕北建党初期发挥过重要作用。红石峡雄山寺翠然阁,1928年、1929年是中共榆林县委召开党的活动分子会议和中共陕北特委召开第二次扩大会议的会址。在抗日战争期间,居住在榆林古城南郊金刚寺桃林山庄的国民党邓宝珊将军利用他的特殊身份周旋于国共两党之间,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与发展,榆林古城为陕北革命近代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榆林历史文化遗迹的劫难

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及其遗迹就是保护历史,就是保护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近70年来,榆林的历史文物遗存却遭到几次灾难性浩劫,致使一座承载中国古代民族争战文化、军事戍边文化和边商文化特色,足可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面貌全非,文物古迹逐年消失,所剩无几,目前已经到了该向国家申报摘掉榆林历史文化名城殊荣的地步。纠其原因:一是战争性破坏,二是政府领导无知的野蛮性行政破坏,三是文化大革命、“四清”运动的破“四旧”性破坏,四是法律法规不健全,无法可依性破坏,五是自然融蚀性破坏,六是城内人口密度超越城市承载能力性破坏,七是建设性破坏等。其中以战争性破坏、领导无知野蛮行政性破坏和建设性破坏最为严重。据有关资料记载,榆林古城在清末民初,城乡有大小寺院、庙堂、宫观、石窟达200多处,连同其它文物古迹加在一起达近300处,仅古城四郊有文物古迹80多处,约有民居四合院2000多。1986年普查时,文物景点仅剩170处,四合院1100处。2003年文物管理部门公布的文物保护景点有41处,其中国家级1处,省级4处,县级36处。其类别是古遗迹4处,古墓葬6处,古建筑24处,石窟、寺庙及石刻4处,重点史迹及代表性近代建筑3处。有四合院700处,其中具备基本规模的有90多处,保存较完整的仅有9处。据不完全统计:毁于1947年战争炮火或拆毁的文物建筑约90多处,四郊原有的80多处文物建筑仅剩凌霄塔、榆阳桥、御碑亭、南关阁、金刚寺五处,其余的荡然无存。解放前后,先后被机关单位、学校占用的有50多处。历年被行政强行拆毁和文化大革命期间毁坏的文物建筑约80多处。古城墙上的两处城门、4个城门楼被拆,先后在城墙上扒开5处缺口,长度在千米以上,约有上千米的城墙夯土层被机关单位、居民挖空,只剩砖墙体,有300多米城墙砖土分离,悬空塌陷。详见附录《榆林古城历史文物损毁记事》、《榆阳区重点文物保护名单》。

榆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现状

榆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现状,总体概括为::“空前重视、空前破坏”、“拆真古董、建假古董”和“修旧不如旧,变成四不象”。1986年12月8日,榆林古城被国务院第二批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至今,榆林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做了大量工作。2000年前,因财力所限,工作重点只能放在榆林民间习俗、饮食、建筑、宗教、艺术、曲艺等的挖掘、文史资料的收集整理与调查上。对镇北台进行了修复,动员社会力量修复古长城墩台3个。1996年,成功地向国家推荐将镇北台列入国家重点保单位,于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公布镇北台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榆林撤地建市,榆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步入快车道。2001年,市政府拿出600万元,向全国公开招标,在1988年编制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基础上编制了《榆林市总体规划》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制定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近、中、远期目标,确定了“修旧如旧、风貌协调”的保护原则,提出了“保护、修缮、恢复、保留、整饬、更新”6种模式。2002年,市政府制定出台了《榆林市城市规格管理办法》、《榆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办法》、《建设项目规划审批技术规定》和《违章建设处罚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成立了由专家、有关领导、市民代表组成的榆林市规划委员会,确定了“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的管理措施。2000年以来,市政府累计投入15亿元,对城市道路、桥梁、公园广场、供热供气、给排水工程、河堤改造工程、绿化美化亮化、电缆线路等进行了硬化治理。用了4个多亿对榆林古城进行了保护性修缮,相继完成了:古城街面巷道改造、西城墙维修、修复了南城门瓮城、凌霄塔、梅花楼、万佛楼、钟楼,重修了古楼、凯歌楼、文昌阁、新明楼及牌楼等。对通往红石峡和镇北台的道路进行扩展改造、对步行街两侧的不合理建设进行拆除,并将全部铺店进行了恢复原貌整修。目前,榆林城区面积扩展到28平方公里,人口达27万,自来水普及率达96%,天然气普及率达40%,城区绿化覆盖率达28.8%。通过实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加快了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步伐,进一步优化了城市形象,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生活质量和城市文化品位。但是,在修复文物古迹时没有遵照“修旧如旧、风貌协调”的原则,部分古建筑没有达到历史的记忆要求。如镇北台残体无首,原顶层的哨棚和旗杆至今没有恢复,失去了当年雄威。南瓮城、西城墙的修复其宽度没有按原有标准修建。大街上的古楼、凯歌楼、文昌阁的匾额题词与原来不符等。特别是在2001年拓宽开发二街时,数以百计的古色古香的民居四合院毁于铲土机下。2006年,大街两旁的店铺修复千篇一律,一个模式,一种色调,失去了原有风貌,真是“拆了真古董,建了假古董”。

平遥古城的借鉴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隶属于晋中市,踞今已有2700年的历史,1986年12月8日被国务院第二批命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3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列入《世界遗产目录》。平遥古城文物众多,内容丰富,价值极高,保存完整,为全国罕见。全县拥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9处,其中国家级5处,省级13处,市级4处,县级77处。平遥古城是全国现存最完好的明清古城,古城墙始建于西周宣武时期,现在的古城墙从明代洪武三年开始,在旧城墙的基础上扩建而成,城墙周长6163米,高约10米。市井以市楼为中心,以南大街为轴线,对称地分布着左城隍,右衙门;左文庙,右武庙;东道观,西寺院的封建礼制格局。城内街道两旁完好地保存着220多家商贾店铺。保存传统民居3797处,有488处保存非常完整。古城内及近郊保存有五代、宋、金、元、明、清各个朝代的文物珍品,双庙寺的彩塑被誉为“东方彩塑艺术宝库”;日升昌票号是民族银行业的“乡下鼻祖”;镇国寺万佛殿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之一;古城墙在国内保存最完整,名列全国四大古城墙之首。平遥古城由古城墙、古县衙、古寺庙、古店铺、古街道、古民居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古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县城的原型。平遥也曾是中国明清时期最繁荣的金融中心,有中国古代“华尔街”的美誉。平遥古城对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变迁、城市建筑、人类居住形式、文化和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们评价是: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正是祖先们留下的珍贵财富,通过坚持不懈、不遗余力地保护,才获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的殊荣。也正是由于平遥古城成为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财富,才使平遥古城取得了走向世界的“名片”,最终发展为国际更具知名度,国内最有影响力的晋商文化旅游城市。平遥古城与榆林古城于1986年12月8日同时被国务院第二批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时隔11年,于1997年12月3日平遥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列入《世界遗产目录》,因此,他们所取得的成功经验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与学习的,现就他们的特色经验介绍如下,以供借鉴:

一、 关键时刻是专家学者挽救了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有过晋商文化的辉煌,也有过衰败,甚至险遭厄运。它曾经饱尝过战争炮火的洗礼,更受过文化大革命的冲击,1977年汾河泛滥,水库垮塌,一场洪水过后,人民的生命财产保住了,而古城墙却垮塌17处之多。因无人管护致使单位和个人扒下墙砖修厕所和仓库,将象征孔子3000弟子的城墙垛子和72贤人的敌楼拆毁,所剩无几。改革开放初期,平古地方官员雄心勃勃,为平遥古城描绘出了一幅现代化篮图,规划在城墙上扒7个口子,拆掉市中心的市楼及周边的明清民居、店铺建筑,建成环形交叉路口,拓宽街道建设现代化新型城市,并付诸实施在东城墙上扒开了口子,拆毁东大街两旁的民居和店铺180多米。这一消息和举措震惊了著名建筑学家、文物保护专家、教授阮仪三、罗哲文、郑孝燮等,经他们大声疾呼,联名上书,终于从铲土机下抢救了平遥古城,平遥古城幸免了一场建设性大破坏。

二、 保护古城墙量力而行、坚持不懈。

从1980年开始,平遥县政府在专家的指导下,坚持“新旧区绝然分开,确保老城区,发展新城区,修复如旧”的方针,开始了漫长的城墙修缮工程,历时14年,到1993年结束,除中间停顿2年外,每年少则数百米,多则上千米,终将古城墙、瓮城、城门楼、敌楼恢复了历史原貌。

三、 保护店铺、民居实施了“赎买”和“补贴”政策。

平遥县政府为了掌握保护街道两旁商贾店铺民居的主动权,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不遗余力地逐步将县城内三分之二的店铺和民居赎买在政府名下,由房产部门管理。对有保护价值的私人店铺和民居实施挂牌保护,在维修时政府给予适当的补贴,要求必须保持原貌。

四、 党、政机关带头搬出古城、实施降低人口密度策略。

1997年、平遥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时,在2.25平方公里面积的古城内有5.5万常住人口,其人口密度高于北京和上海,据专家评估,古城内适宜人口却仅为2万人。为了减轻古城的人口承载能力,县委、县政府将党政机关率先搬出古城,随后将学校、医院等90多个事企业单位迁往新城区。他们在“保护老城区、发展新城区”的思路指导下,一方面严格控制古城内空闲地建筑,只搞绿化和基础设施建设,不能修建住宅,并将将建国以来修建的30000多平方米不协调建筑全部拆除,保存了古城原貌。另一方面在新城区实施了土地集中储备和公开出让政策,扶持发展房地产和旅游相关产业。1997年以来,用于古城保护资金共计4.2亿元,其中动员社会力量投资2.8亿元,占总投资的67%。同时在新城区启动了3个上亿元项目工程,即:上亿元学校、上亿元宾馆、上亿元市场建设项目,拉动人口从古城区迁往新城区,以达到保护与发展同步目标。

五、 紧扣文化性主题,坚持走特色化城市之路。

文化性是一个城市永葆魅力的关键。平遥古城蕴涵了较为完整的汉民族文化,是华夏文明的浓缩。平遥古城按照“全面保护、突出重点、修复如旧、以存其真”的原则,按照封建礼仪建制特征、格局及明清时期原貌,对历史街区、文化遗址、传统民居进行保护性建设。对传统工艺、民间艺术、商业票号等传统文化进行了挖掘与抢救,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古城原有文态和晋商文化特色,将平遥古城所蕴涵的中国古代军事、吏制、建筑、经济、宗教、民俗、饮食、艺术和晋商等诸多文化的历史记忆,科学地、全面地展示在世人面前。同时,充分发挥民间协会组织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依托平遥古城世界品牌开展大型国际性文化交流活动,将平遥古城的特色文化推向全国,推向全世界。

六、 改革探索管理模式。

为了加强平遥古城保护、开发、发展的管理,于2000年在全国县级城市首家推行了城市行政处罚相对集中制度,成立了管理行政局。组建了山西首家股份制旅游企业,即平遥古城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实行了平遥古城游览景点“一票制”的门票管理办法。新组建了由26名公安干警组建的平遥古城旅游派出所等,探索出一条符合平遥古城管理体制的新路子。他们还在经营理念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按照“保护前提下搞开发、在开发过程中注重保护”的基本思路,实践了“取之于世界文化遗产、用之于世界文化遗产”的投资与保护共赢的新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七、 依法保护,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如何实施科学保护、依法保护是他们着力解决的重要课题,他们从立法和编制规划两个层次进行了探讨,取得了成功经验。1998年11月30日,山西省人大常委会颁布实施了《平遥古城保护条例》,这是全国第一部针对历史文化名城和遗产保护的省级法规,成为平遥古城保护大纲,在它的领引下,省政府出台了《平遥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定》,县人大出台了《加强对平遥古城内房屋建筑和历史街区保护的若干规定》,县政府颁布了《加强文物单位、古城区消防安全管理的规定》等,逐步完善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法律体系,推进了古城保护法制化。同时,他们根据平遥古城的全面发展应具有科学性、前瞻性的总体思路,聘请了近百名国内知名学者、设计师、策划师、分析师等,编制了《平遥县历史文化古城保护规划》、《平遥古城保护详细规划》、《平遥县城总体建设规划》、《新城区建设详细规划》、《平遥旅游目的地发展及五年行动计划》等,描绘出平遥古城未来15年的发展蓝图。在一系列规划指导下,对历史街区和古建筑实行分区、分级保护和修缮,真正做到“修旧如旧”,基本恢复了平遥古城明清时期的小社会风貌。

平遥古城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典范,其成功的特色经验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

附 录:

榆林古城文物遗迹毁损记事

民国时期

定慧寺、普济寺被井岳秀开办的惠记工厂占用,后改为医院。

1916年古6月19日晚,万佛楼失火,上千尊佛像毁于一旦。

位居宽巷的排楼失火,1920年改建钟楼。

龙泉寺、福官庙被井岳秀炮厂、兵工厂战用,后改为毛纺厂。

上帝庙被驻军军营占用,后改建为制革厂。

朝阳观被驻军改作营房,解放后改设二中,后改为财校。

马王庙被驻军改作营房,解放后改为党校。

三教庵被驻军改作营房,现为民宅。

寿宁寺,大龙王庙被职业学校占用,解放后改为农校。

准提寺建为平民小学,解放后改为二完小。

三官合移作三官会小学,解放后改为三完小。

1939年,因日本飞机轰炸,为防空疏散人口,东城墙凿一小东门。

1946年,为减轻镇远门(南城门)人流压力,在新建路南端城墙打开一缺口,约50米。

1947年,攻打榆林时,南城门楼、文昌楼、魁星楼、东方境、兴隆寺、东岳庙、三义庙等城外四郊80多处庙宇文物被毁。仅存凌霄塔、榆阳桥、御碑亭、南关阁、金刚寺。

五十年代

1951年,南大街清代建文昌阁拆毁,木料制作办公用具。

大街上五座牌楼相继拆除。

关王庙、小寺被地党校占用。

戴兴寺、关帝庙、大庵被粮食二门市占用。

财神庙被县法院占用,现为四中所占。

天神庙、忠义词被榆中所占。

旗纛庙、灵官庙、新楼观被县公安局占用。

报神庙被报社占用,现为家属院。

娘娘庙被县广播站占用。

六十年代

1960年,南郊南关阁拆毁,即现气象局处。

“四清”、文化大革命破“四旧”,将城内外各种牌楼、匾额一扫而空。

西城门楼拆毁。

西方境被地运司占用。

天主堂被药材公司、工农医院占用。

天神庙、关帝庙门前九龙壁拆毁。

新明楼巷道署衙门被地区公安处占用,现为家属院。

青云寺被化工厂占用。

雄山寺石窟遭破坏,神像全部被毁。

大草场大仙楼拆毁。

红石峡关王庙、药王庙、镇北台顶部哨棚被拆毁。

军分军司令员陈令学批准拆毁南城墙约500米供地运司使用。

文庙拆毁被军分区占用。

七十年代

1970年,北大街明代最早建筑文物古楼被拆毁。

1975年,北大街明代二拓榆林城的南城门,后改为凯歌楼破拆毁。

拓展人民路西城宣威门被拆,城墙拆毁100多米。

1977年,拓展二街时数十处古色古香民居四合院拆毁。

府县城隍庙拆毁,政府修建家院。

镇北台下建军营。后改为艺校。

南门瓮城被梳毛厂占用。

八十年代

西城墙南端约280米墙体墙体下沉。

清代刘公祠被黄航拆毁改建办公楼。

东城墙八狮巷处扒开约30米缺口一处。

钟楼山北城墙扒开约20米缺口一处。

九十年代

南城墙东段约200米墙体悬空成为危墙。

戴兴寺内建小楼一座。

新世纪

开发新建路,数以百计的民居四合院拆毁。

建世纪广场,莲花池公园拆毁。

建二凌霄广场,榆林标志性建筑物巨型骆驼雕塑被毁。

明代新明楼被山西大吨位货车拖挂受重创,迫使拆毁重建。

2006年,大街两旁明清风格的铺店改头换面,千篇一律,一种模式,一种色调,失去原有历史风貌。

山西省平遥古城保护条例(2018修订)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的保护,继承和弘扬优秀历史文化,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在平遥古城保护范围内居住、游览、生产经营和从事保护、建设等活动,适用本条例。第三条 平遥古城保护应当遵循科学规划、整体保护、合理利用、统一管理的原则,保持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文化延续性。第四条 省人民政府、晋中市人民政府、平遥县人民政府(以下简称省、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将平遥古城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平遥古城保护和管理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第五条 省、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平遥古城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县人民政府负责平遥古城保护工作;省、市、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平遥古城保护的相关工作。

平遥古城保护管理机构依法履行相关保护职责。

平遥县古陶镇人民政府、古城街道办事处做好相关保护工作。第六条 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通过捐赠、投资、设立公益性基金等方式提供资金支持,通过提供技术、宣传咨询等活动开展志愿服务,参与平遥古城保护工作。第七条 每年六月第二周为平遥古城保护宣传周。

省、市、县人民政府对在平遥古城保护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第二章 规划与保护第八条 县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平遥古城保护规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组织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制定保护规划年度实施计划。

省、市、县人民政府编制或者修改其他各类规划,对涉及平遥古城保护范围的内容,应当与平遥古城保护规划相一致。第九条 平遥古城保护范围划分为: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区、环境协调区和镇国寺、双林寺。

核心保护区(以下统称为古城区)是指由罗哲文路、阮仪三街、郑孝燮路、王景慧街围合的区域。

建设控制区是指由惠济河、柳根街、顺城路、中都街围合的区域。

环境协调区是指由祁临高速路、和汾高速路、108国道围合的区域。第十条 平遥古城保护的重点内容包括:

(一)整体历史风貌、传统格局和空间尺度;

(二)传统街巷、传统院落、传统民居、传统作坊、传统店铺的建筑高度、立面形式、院落布局、空间结构、建筑造型、老墙风貌;

(三)城墙、镇国寺、双林寺等文物保护单位;

(四)历史建筑、未定级的不可移动文物;

(五)寺观庙宇、祠堂楼阁、牌坊影壁、古井桥梁、古树名木;

(六)历史地名、历史建筑物名称、商业老字号;

(七)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近现代重要工业等有关的代表性建筑、遗址、遗迹;

(八)传统文艺、传统手工艺、传统产业、传统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九)古城区内居民生活、社区基本服务的配套设施。第十一条 省、市、县人民政府应当按照保护规划采取下列措施,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宜居、宜业、生态古城:

(一)健全古城地下管网,建设通信、供水、供电、供气、供热和污水处理等设施;

(二)配套完善教育、医疗、养老、社区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

(三)配套建设公共绿地、庭院绿化,改善居住环境,恢复古城水系湿地。第十二条 古城区内历史建筑的修缮应当遵守不改变原状的原则,保持原有的高度、体量、外观及色彩,采用传统流程、传统工艺、传统做法和传统材料;违法、超限的建(构)筑物应当整治或者拆除。

古城区内修缮历史建筑的,县人民政府应当给予资金补助和技术支持。第十三条 古城区内除下列情形外,不得新增加建筑物,不得改建、扩建二层以上建筑物,不得建设地下空间:

(一)古城保护规划确定为改造片区;

(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需要;

(三)原址曾有传统建筑,经论证可以复原,且不影响相邻关系。第十四条 古城区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拆除、损毁历史建筑;

(二)改变传统院落、传统民居结构;

(三)拓宽、截弯、取直街巷、道路;

(四)在沿街墙体上开门、开窗;

(五)在建筑屋顶上堆放物品、使用反光材料。第十五条 古城区内不得擅自进行下列活动:

(一)复建、改建、修缮建(构)筑物;

(二)拆除历史建筑以外的建(构)筑物;

(三)拆除历史建筑中砖雕、石雕、木雕等建筑构件;

(四)装修、装饰沿街建筑外立面,占用街巷道路空间、沿街建筑外墙空间和庭院公共空间;

(五)悬挂、安装、设置各类广告、招牌、设施设备;

(六)接入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七)设立景区、景点;

(八)开展各类生产经营。

平遥申遗20年② 守护 活 古城 从喊停拆城到修复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