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休闲娱乐> 明星八卦> 正文

李隆基是唐朝的帝王,为何竟做出了一日杀三子的糊涂事(大唐皇帝李隆基)

唐玄宗一日杀三子,是因为武惠妃的阴谋陷害,也是因为唐玄宗对自己的儿子生了猜忌之心,害怕他们篡位。

史书上记载,武惠妃为了帮儿子夺储,设计陷害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三人,唐玄宗听信了武惠妃之言,于是杀了这三个儿子。在这件事上,武惠妃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也可以说是元凶之一,但其实最后下决定的是唐玄宗,这三人毕竟是他的儿子,要是他没有产生警戒,是不可能为了武惠妃一下子杀了这三人的。

武惠妃是武则天的侄孙女,因为长得美貌,被唐玄宗宠幸,嫁给唐玄宗后,武惠妃生了四个儿子和三个女儿,随后受到了唐玄宗的专宠,从婕妤升到了惠妃,那时候,武惠妃的存在是很突出的,毕竟受到唐玄宗的偏爱。

当然,有人受到偏爱,就有人受到冷落,太子和其他皇子的母妃均受到了冷落,因此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三人开始抱团,大概就是那种时不时聚在一起吐个槽。

而武惠妃这边呢,本来她是有机会成为皇后的,但当时的太子是李瑛,不是她的亲生儿子,有大臣指出,若是武惠妃当了皇后,下一步肯定会为了让自己的儿子上位而引发储位之争,于是唐玄宗便放弃这想法。

当不了皇后,武惠妃自然心生不满,对太子等人产生了怨恨之心,经常在唐玄宗面前说他们的坏话,但这并不足以让唐玄宗产生杀意。开元二十五年四月,驸马杨洄向武惠妃表示太子等人有密谋造反的意图,可惜暂无证据。

武惠妃因此心生一计,以宫中有贼为借口,让太子和二王带兵器进宫,随即武惠妃便去禀告唐玄宗,太子三人意图谋反,于是,带着武器的太子等三人就这样撞上了唐玄宗的枪口。

震怒的唐玄宗当下将三人废为庶人,过了半个月,又赐死了三人。这事件当中,武惠妃是首当其冲的元凶,是她加速了太子三人的死亡,而唐玄宗,自然也不能完全摆脱责任。

其实唐玄宗是害怕的,唐朝发生过弑父篡位的事情,就算是亲人也不能信任,唐玄宗之前的那些祖父兄弟就是就好的例子,唐玄宗是个心思深沉的人,他对三个儿子下手也正是因为对他们存在猜忌,害怕自己被篡位,所以他才没有责怪武惠妃。

开元二十五年,李隆基在一天之内杀了三个儿子,分别是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太子都杀,这三人必然是犯了什么滔天大罪。可事实是这三人抓贼被当作谋反,最终导致被杀。

李隆基剧照

开元十二年,王皇后倒台,武惠妃便对对皇后有了觊觎之心。李隆基也正有此意。当朝御史潘好礼则上疏武惠妃的叔公与叔父都是干纪乱常之人,为世人骂;而且武惠妃已经有子,如立她为皇后,则太子李瑛也将会被剥夺皇位继承权,考虑到诸多方面,李隆基便打消了此想法。此时武惠妃的儿子李瑁已经渐渐长大,被李隆基封为寿王,武惠妃开始急了。

开元二十三年,李瑁娶杨玉环为妻。为了能让李瑁当上太子,此时的武惠妃可是心急如焚,但她一个妇人有无计可施。此时一代奸臣李林甫便主动上门献计,派人向武惠妃传话,希望能够帮助寿王夺取太子之位。武惠妃的女婿杨洄则天天监视太子李瑛的一举一动,只要发现有任何的不足之处,便会向武惠妃报告。

太子李瑛剧照

开元二十四年,李瑛,李瑶,李琚被抓住把柄,三人发布对皇帝的不满言论。因为三人的母亲皆失宠,取而代之的是武惠妃,三人一起为母抱怨也在所难免。武惠妃便借此一纸诉状,告太子结党营私,想谋害其母子。李隆基大怒,欲废太子。还好当朝宰相为张九龄,便对皇帝说道:“太子为天下本,不可轻摇。”唐玄宗想想也是,废太子是国之大事,况且没有得到宰相的认可,不能意气用事,废太子之事便就此作罢。

李瑁剧照

二十四年迁九龄为尚书右丞相,免去了知政事。便失去了对政事的话语权,一代奸相李林甫便成为皇帝身边的红人。这便给武惠妃有了可乘之机。杨洄便设陷阱陷害三位皇子。派人去将三人召回宫中,以宫中进贼为借口,穿甲带兵而入,他们则答应了。接着武惠妃又向李隆基告密,说三位太子要谋反,穿甲带兵进宫。唐玄宗便找当朝宰相李林甫商量。李林甫多奸诈啊,便以这是皇帝您的家务事,宁还是自行处理,不是我等能够干预的。

太子三人则被贬为庶人,十五日后三人被赐死在长安城城东驿站。

中国的古代的皇帝与皇子之间的关系,即是父子关系,也是君臣关系。古代的宫廷斗争是非常残酷的,在皇帝与皇子之间,我们常常看到的是君臣之间的尔虞我诈,而较少看到父子之间的亲情。

唐朝的皇位继承制度从一开始就没有遵循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唐太宗的玄武门之变,一方面是诛杀了太子李建成,另一方面相当于是逼迫了唐高祖李渊禅位。中国古代的政治,常常遵循旧的典章制度,这就是所谓的“故事”,如:《汉书·刘向传》记载道:“宣帝循武帝故事,招名儒俊材置左右。” 玄武门之变的“故事”对唐朝后世的皇位继承制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玄武门之变以后,唐朝还有神龙政变、唐隆之变、甘露之变等等,而且多次兵变皆发生在玄武门。

唐太宗画像

神龙元年(705年),太子李显、宰相张柬之联合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发动兵变,攻入玄武门,逼迫武则天退位。李显登基,是为唐中宗,玄武门之变的历史在唐朝又重演。但是,唐中宗生性懦弱,朝政由韦后、上官婉儿、安乐公主等人控制,韦后欲效仿武则天。韦后与安乐公主长期把持朝政,对太子李重俊形成威胁,景龙元年(707年),太子李重俊率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人,发动兵变,诛杀韦皇后的亲信武三思、武崇训父子,又率兵攻入玄武门,准备诛杀韦后、安乐公主等人,但是,被守卫城门的士兵阻拦,唐中宗在慌乱之中向李多祚的部下和士兵呼喊,要求他们归顺自己,李多祚部下倒戈,斩杀李多祚,太子李重俊见状急忙逃出,在逃亡的途中被人杀害,是为“景龙之变”。

唐代的妇女

“景龙之变”以太子李重俊和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的失败而告终,仅仅三年之后,唐朝又发生“唐隆之变”。景龙四年(710年),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发达兵变,李隆基亲自率兵攻入玄武门,韦后、安乐公主皆被斩首。唐隆之变以后,相王继位,是为唐睿宗。睿宗登基,与群臣议立太子,按照中国古代的皇位继承制度,睿宗的长子宋王李成器应为太子,但是,李成器非常的精明,坚决辞让,他知道李隆基最有权势,遂让太子位于李隆基,李隆基就是后来的唐玄宗。

唐玄宗画像

唐朝经历了玄武门之变、景龙之变、唐隆之变,唐玄宗不得不对自己的太子有所忌惮,所以一旦受到武惠妃的挑唆,就生了杀子之念,一日之内,将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杀害。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武惠妃联合咸宜公主的丈夫杨洄诬陷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与太子妃的堂兄薛锈欲发动兵变,唐玄宗信以为真,但其实太子根本没有兵变的想法。

唐玄宗李隆基在开元二十五年做出了一项震惊朝野的决定,他将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废为庶人,“赐死城东驿”。一天之内杀死三个儿子,这在历史上实属罕见,究其原因,最直接的是因为他的妃子武惠妃。另外,也是唐代争夺皇位残酷和激烈的体现。

唐玄宗不是个糊涂人,他在大唐历史上也是一位重要的皇帝,他在位期间,一度把大唐帝国治理成同时期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开创了开元盛世。常言道“虎毒不食子”,唐玄宗的这种做法令人不解。这个重要的女人武惠妃又是谁呢?武惠妃出身相当不简单,她的姑奶奶是武则天,武惠妃的野心也相当大,她因为外表出众,又能言会道,入宫后深得唐玄宗的宠爱,先后生下三子三女,其中一位就是寿王李冒,也就是杨玉环最早嫁的皇子。在武惠妃受宠之前,还有三个妃子非常受宠,分别是:赵丽妃、皇甫德仪、刘才人,她们三人的儿子就是唐玄宗一天之内杀死的这三个儿子。

唐玄宗召集宰相们商议,这时李林甫先假惺惺的说:“此陛下家事,非臣等所宜豫。”这哪里是不参与讨论,不发表意见,简直是火上浇油,煽风点火。于是唐玄宗一气之下,将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废为庶人,并一起赐死。

据说事后,唐玄宗也有些后悔,但是为时已晚。虽然寿王当太子之路的最大敌人们都已经铲除,但是武惠妃也最终没有得愿以偿,太子等人死后,她总是疑神疑鬼、担惊受怕,没过多久就去世了,最终他的儿子也没有当皇帝,反而是李亨当了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唐肃宗,武惠妃聪明一世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裳。而那三位皇子的确死得冤枉,直到唐代宗继位,才正式下诏为他们平反,“诏赠瑛皇太子,瑶等复王”,不过这时候已经过去25年了。

如果说武惠妃的诡计是一个直接原因,那么根本原因还是皇权斗争的激烈导致。众所周知,从唐太宗李世民开始,皇帝宝座上就是充满鲜血的,宣武门事变,李世民奠定了自己的大唐皇帝宝座,但是他也杀死了自己的曾经一起并肩作战的亲兄弟。“最是无情帝王家”权利的争斗中哪里有什么亲情,唐玄宗杀三子,绝不是因为一时受蛊惑,而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当自己的权利和地位受到威胁时,绝不能心慈手软。所以,唐玄宗一日杀三子,绝不是一件糊涂导致的失误,而是因为武惠妃的诡计和政治斗争的必然结果。

李隆基于开元二十五年四月,将三个亲生儿子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废为庶人,随后又赐死于城东驿,民间称之为“三庶人事件”。“三庶人事件”是武惠妃、杨洄勾结奸相李林甫制造的一起冤案,其主因是太子之争。

太子李瑛母亲是赵丽妃,他是唐玄宗的第二个儿子。李隆基登基后,当时的王皇后没有儿子,按礼法应该“无嫡立长”,偏偏长子脸被野兽抓伤过,有损威仪,也就没被立为太子。顺延排就到了老二李瑛,加上其母赵丽妃也正得宠,于是就在开元三年被立为太子。

没想到后来武惠妃“横空出世”,以其娇媚乖巧赢得了唐玄宗的专宠。其花容月貌虽不及杨玉环,但也使“六宫粉黛无颜色”,赵丽妃、鄂王李瑶之母皇甫德仪、光王李琚之母刘才人都失宠了。古语讲“母色衰父爱驰”,太子李瑛和父亲李隆基关系也疏远了。

这武惠妃是何许人也?其家庭背景也不简单,父亲是恒安王武攸止,母亲郑国夫人杨氏,姑祖母是武则天。因她的父亲早逝,武惠妃从小就被武则天抚养在宫中。

熟悉宫廷生活的武惠妃深知“母以子贵”的道理,加上自己专宠,也就没闲着,开始了“造子活动”。命运这时偏偏与她作对,她生下的三个儿子都夭折了。

等到第四个儿子出生后,估计武惠妃也是吓怕了,没敢在宫中抚养,偷偷送给李隆基的大哥宁王去带,对外都谎称是人家的儿子。

开元十二年,武惠妃动用种种手段,终于扳倒了王皇后。开元十四年,唐玄宗跟大臣提出,要立武惠妃当皇后。武惠妃满以为自己能当上皇后,没想到武家人的身份让她受阻。

御史潘好礼上疏说武惠妃的叔公武三思与叔父武延秀都是干纪乱常之人,世人所共恶之;再是太子李瑛不是惠妃所生,惠妃自己也有儿子,一旦以惠妃为皇后,恐怕她会基于私心而使太子的储位不安。

当时李隆基还不到四十岁,脑袋瓜也清醒,也就没听枕头风,而是采纳了大臣的建议,没有立惠妃为皇后。

没当上皇后的武惠妃,改变计划,她要为儿子李瑁争位子了。李瑁已经八岁,已在前一年回到自己身旁,被封为寿王(是为这唯一活下来的儿子祈福吗)。但当时丈夫还明智,宰相张九龄贤能,大臣们对自己也不友好。势单力孤的武惠妃实在闹不出什么幺蛾子。

就在她孤单无靠的时候,精于权谋的李林甫向她递来了橄榄枝:“愿护寿王为万岁计。”此后,两人就勾结起来,武惠妃经常给唐玄宗灌迷汤,大夸李林甫的种种好处。在武惠妃的帮助下,李林甫升任黄门侍郎。

李林甫

后来武惠妃又多了个帮手,自己的亲女婿杨洄。杨洄是唐中宗和韦皇后的女儿长宁公主的儿子,现在又做了唐玄宗的驸马,也是亲上加亲。这杨洄也是一肚子坏水,自己的岳母武惠妃死后,就是他把自己小舅子李瑁的妃子杨玉环推荐给唐明皇,充当“解语花”的。

一次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聚在一起,议论起父皇宠爱武惠妃,不禁口出怨言,说了不少武惠妃的不是。此事被杨洄得知,马上报告给了武惠妃。武惠妃哭着向唐玄宗说:“太子拉帮结派,想要害死妾母子呢!他们还恶毒攻击皇上您!”

唐玄宗听后大怒,第二天就召集宰相,商议废太子一事。当时的首席宰相是刚正不阿的张九龄,当场和唐玄宗叫板:"陛下践阼垂三十年,太子诸王不离深宫,日受圣训。天下之人皆庆陛下享国久长,子孙蕃昌。今三子皆已成人,不闻大过,陛下奈何一旦以无根之语,喜怒之际,尽废之乎?且太子天下本,不可轻摇。昔晋献公听骊姬之谗杀申生,三世大乱;汉武帝信江充之诬罪戾太子,京城流血;隋文帝纳独孤后之言黜太子勇,立炀帝,遂失天下。由此观之,不可不慎。陛下必欲为此,臣不敢奉诏。"

好个大唐名相!摆事实,讲道理,最后一句“臣不敢奉诏”斩钉截铁,硬是刚得唐玄宗哑口无言。在场的李林甫也没表态,只是在退朝时,跟身边的宦官嘀咕了句“此主上家事,何必问外人!”看似很平常的一句话,其实很厉害。李林甫不是首创者,也不是最后一个说的。它对君主的行为有很大暗示性和煽动性,唐玄宗闻知也豁然开朗。

武惠妃看到张九龄又出来挡道,虽又气又恨,但也领教了张九龄的分量。一时没沉住气,就派心腹宦官去拉拢张九龄,“有废必有兴,公为之援,宰相可长处。”她大大低估了张九龄的道德情操,在张九龄看来此举是对自己的人格侮辱。第二天,张九龄就向唐玄宗汇报了此事。唐玄宗什么反应呢?《资治通鉴》记载是“玄宗为之动容”。唐玄宗是在大风大浪中成长起来的,他也是通过发动政变才得以登上大宝的,又怎能容忍内廷和外廷相互勾结呢?武惠妃走了一着臭棋。

在张九龄的保护下,李瑛的太子之位保住了。

在李林甫的算计下,开元二十四年年底,张九龄罢相了,开元二十五年四月远贬荆州,彻底离开了长安城的政治舞台。李林甫取代其位,成为大唐首相。

就在张九龄离开京城的第二天,唐玄宗再次召集宰相,商议废太子。关于此事的起因,《旧唐书》和《新唐书》记载不一致。

《旧唐书》记载:驸马杨洄又在唐玄宗面前打小报告了,说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结党图谋不轨。

《新唐书》则记载:武惠妃派人向太子兄弟传旨,说是内宫有盗匪,请太子立即领兵护驾!太子李瑛还有李瑶、李琚赶紧带着自己的卫队去了。一看三兄弟真的带兵进宫了,武惠妃装得比谁都紧张,大叫太子谋反!这兄弟三个就叫唐玄宗给抓了起来(此版本感觉兄弟三有点弱智)。

不管这两种说法孰真孰假,反正都是武惠妃等人制造的冤案。唐玄宗征询李林甫意见时,李林甫又说了句:“此主上家事,何必问外人!”唐玄宗听后,就把三人都废为庶人,十五天后全部赐死。都说“虎毒不食子”,为了“皇权”,这唐玄宗心也忒狠。

一日冤杀三王,罪孽啊!自此武惠妃害了疑心病,老觉得三人阴魂不散。竟一病不起。请巫师在夜里作法、为他们改葬,甚至用处死的人来陪葬,各种办法都用尽了,可全都没用。最后,还是被自己吓死了,年仅38岁。

后来,李林甫数次劝说唐玄宗,想让他立寿王李瑁为太子。但唐玄宗没听他摆布,改立三子忠王李玙为太子,他就是后来的唐肃宗李亨。

唐玄宗一手开创了唐朝最繁华的开元盛世,然而到了后期他却开始好大喜功,不理朝政,使得唐朝迅速地走上了下坡路。李隆基虽然在前期做出了许多功绩,但是他也做过许多糊涂的事情,其中一件便是他在一天之内连续杀死了三个儿子,而唐玄宗之所以会这么做主要是因为他太迷恋手中的权利了,皇位对于他来说比什么都重要,因此一听说儿子要造反他便心生芥蒂,即便这个可能性几乎于零,他还是选择了杀而后快。

李隆基一生有数十个子女,这其中李瑛、李琚和李瑶三人无疑是结局最可怜的,他们三人什么都没做,只因为旁人的煽风点火和唐玄宗的疑心便丢掉了性命。他三人的悲剧要从武惠妃得到唐玄宗的宠爱后开始说起,在这之前,唐玄宗十分宠爱李瑛等三人的母亲,因此他们的日子也过得极为舒适,但武惠妃进宫后,唐玄宗便将所有的宠爱都放在了武惠妃的身上。

武惠妃是一个对权利极度渴望之人,她十分想让自己的儿子李瑁获得太子之位,因而当时的太子李瑛变成了她急切想要消灭的对象。后来她利用唐玄宗对自己的宠爱时常到唐玄宗身边吹耳边风。一次,武惠妃设局骗李瑛等三人率兵进宫救驾,没想到还没等他们到皇宫便被唐玄宗以造反之名给拿下了。

当然,当时的唐玄宗并不傻,他深知这不过是武惠妃做的局而已,但是他最终还是没有放过李瑛三人。而唐玄宗之所以要杀掉自己的三个儿子主要是他认为李瑛三人有结党营私的可能,为了防止玄武门之变的历史重演,他选择了将这种可能性扼杀在摇篮里。此外,他十分迷恋皇权,这种高高在上的感觉早已让他迷失了自我,哪怕李瑛等人造反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他还是不想去冒这个险。就这样一直小心翼翼的李瑛三人不明不白地丢掉了性命。

因为唐玄宗被人误导了,导致他认为自己的这三个儿子有造反之心,对于古代的帝王来讲这是不可容忍的事情,于是就做出了一日之内就杀掉了自己的三个儿子的糊涂事,要知道帝王家中无亲情。

因为唐玄宗和自己的皇后没有儿子,这些儿子都是由其他的妃子给唐玄宗生的,所以他也就没有嫡长子,于是也就导致了在立皇储的这件事有了一些问题。虽然他将自己的第二个儿子李综立为了太子,但是因为他不是嫡长子,所以只要他一日没有登基,其他的皇子都是还有机会的。

后来唐玄宗就一直和武惠妃恩爱,一连生下了四个龙子,可以说是比较的幸运。因为唐玄宗这个时候非常的宠爱武惠妃,所以武惠妃的这四个孩子也是被唐玄宗爱屋及乌,对他们是异常的好。这时唐玄宗可以说是彻彻底底的被武惠妃迷住了,甚至有过废后的打算,可想而知这时唐玄宗内心对武惠妃的爱。

可是他的这个想法被大臣们集体反对了,但是他也没有打消过这个念头。于是他就将,假如将武惠妃的孩子立为太子,那么武惠妃的皇后之位也是应该的了,也能够找个理由来应对这些大臣们。

于是为了实现自己的这个想法,唐玄宗就将目标从废后改为了先废掉太子。可是因为太子掌握东宫的时间已经很久了,有很多的大臣支持太子,也让唐玄宗很难实现这个想法,一直没能成功废掉太子。

而武惠妃也想让自己成为皇后,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太子。于是就诬告太子和员外两个皇子造反。因为这时唐玄宗深爱武惠妃,再加上之前一直在念叨废太子,废太子,于是也没想事实是否是真的还是假的,或者这会造成什么不良的影响就将这三个“造反”的儿子杀掉了。

当时三位皇子对于武惠妃的独宠十分不爽,因此他们到处说武惠妃的坏话。武惠妃对此颇有怨言经常向唐玄宗吹枕头风,再加上奸臣的挑唆。所以唐玄宗才一日之内痛杀三子。 这全是武惠妃的计谋,她假穿消息告诉三位皇子宫中有贼,三位皇子拿着兵器前来救驾,被诬陷是想谋权篡位,然后唐玄宗李隆基就把三个儿子全杀了。 因为他的这三个儿子是在为了争取皇帝的地位还大打出手,杀了很多的人,所以李隆基才必须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