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休闲娱乐> 明星八卦> 正文

休·格兰特的早期经历(休格兰特 渣男)

泰晤河畔的小绅士
休·格兰特是个标准英格兰人,1960年出生于伦敦,成长于伦敦,大学念的是大名鼎鼎的牛津大学。生长在这样的环境,养尊处优的他自然而然地在外貌与气质上都散发出英国绅士特殊高雅的贵族气息。
在进入牛津之前
在进入牛津之前,休跟大部分的西方学子一样,一心想去游览世界增长见闻。他选择了“文艺复兴”的摇篮”意大利,作了为期一年的艰苦旅行。回到英国之后,休进入牛津主修英国文学。就像另一些知名的英国演员如:艾玛汤普逊、肯尼斯布莱纳一样,大学时代的他不但生活多彩多姿,有参加不完的宴会派对,同时也早早开始展露表演才华。在剧团、在舞台、在一句句莎剧及其它的戏剧表演中,不但显露了他的天分与兴趣,更包含了他对表演的热情与期待。带着这份热情,在大学时代尾声,1982年,22岁的休终于达成了生命中第一部大荧幕作品的心愿——虽然是非职业性的——参加了处女作的演出作《牛津之爱》。
《牛津之爱》
《牛津之爱》算是休·格兰特的第一部作品,讲述的是一群牛津大学学生之间的爱情故事,合演的还包括了当年一样年轻的詹姆斯·威比(JamesWilby)。年轻的休,打在片头的名字,还是用他当时的名——休伊(Hughie)。片中休的戏分并不重,只是配合他的气质,演一个具有贵族身份的青年,最后还因为情人遭人抢夺而自愿举枪自杀身亡。简单的情节,清楚的角色,电影在当时也得到不错的评价。虽然没有特别发挥的空间,但是休所扮演角色的独特忧郁气息,或许这也是五年后当詹姆斯·艾佛利与伊斯·麦莫泉要开拍纪念他们合作25年的作品《墨利斯的情人》(Maurice,1987)会找上他扮演片中的克莱夫·杜恩一角的原因所在。
毕业之后
毕业之后,休·格兰特活跃于剧场界,并与朋友合组了“The Jocket's ofNorfolk”,在英国各地以即兴和小剧场的方式巡回演出。在《牛津之爱》跟《墨利斯的情人》两部作品中间,休大部分的作品都是电视剧,这些作品包括了《大地尽头》The Last Place on Earth (1984)、《侦探》The Detective (1985)、《名誉、财产与快乐》Honour, Profit and Pleasure (1985)、《女性患者的管理》Ladies in Charge (1985) 、《恶魔情人》Shade of Darkness:The DemonLover (1986) 与《艾尔金男爵和无价值的石头》Lord Eigin and Some stones of No Value(1986)。
早年营生
在1982年牛津筹办的电影《牛津之爱》中以“休伊.格兰特”之名献上处子秀之后,休.格兰特先后有一茬没一茬地涉猎了诸多行当:他写过书评,当过富勒姆足球俱乐部的助理球场管理员,干过家教,为电视节目编过喜剧脚本,为诸如“真是白”面包和“真是红”啤酒等产品编拍广播广告。为了加入英国演员工会,他进入了戏目戏院“诺丁汉剧院”,并在诺丁汉的公园住宅区小住了一年。由于厌倦了扮演小角色,他与朋友克里斯.劳、安迪.泰勒合创了属于他自己的时事轻喜剧《诺福克的小跟班儿们》,该剧起初不受关注,最终却成为爱丁堡艺术节的一大热门,并为他们赢来了BBC2的电视节目“夜色爱丁堡”的报道。在此期间,休.格兰特仍献演于剧院,作品有《罪恶之家》、《温夫人的扇子》以及《科利奥兰纳斯》。

被尊称为“伦敦的影子市长”的休.格兰特,多方赞其为“人类理型”、“领袖魅力爆棚”。熟知他的人说他是个复杂而又矛盾的个体,是个无政府主义的激进分子。总是忍不住要怀着善意地嘲讽一下身边每个人的他,“能在一句话同时里把你放倒、掺你起来、再将你一军”。据导演迈克.纽厄尔说来,“休气场十足,智力非凡——有时候太非凡了,以致是他的巧舌如簧害了自己。”
2004年10月22日休·格兰特在奥普拉的专访中那些不知避忌的玩笑揶揄、信手拈来的毒舌言论(包括其对茱莉亚·罗伯茨的“大嘴描述”)引发了诸方媒体热议,他说:“事实上,就外观而言,她的嘴真是硕大,当我吻她的时候,我都能听到一阵阵微弱的回声。”当奥普拉袒护罗伯茨为“其见过的最美的女性”时,休.格兰特则依旧面无表情地说:“好吧,我可不这么认为。”诸如此类其不通世事的表现数不胜数。电影人保罗.维茨说休.格兰特真的是很有趣,“他总是能敏锐地发现自身和旁人的可笑之处,然而他也总能体察到人性的细致入微。” 在公共关系方面,休.格兰特反复被人说成是抑制不住地想要“趾高气扬地自我贬低一番”、对社会活动“极度漠视”,英国本土报刊更是直接把他说成是脾气臭、傲慢、粗鲁、乖戾、欠抽。从他的同行以及其公众形象看来,他似乎对此毫不介意,依旧在各类媒体访谈上耍着小性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