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休闲娱乐> 明星八卦> 正文

同样都是“相声大师”,侯宝林和马三立,谁的艺术成就更高(马三立和侯宝林谁有钱)

相声、小品、评书、笑话,是说唱艺术。其中相声位列首位,很多人想到的相声大师,有侯宝林和马三立两位老先生。有人问,这两位要是比较起来,谁的艺术成就更高一些?应该说各有千秋,比较起来,真的很难。就如同西门吹雪和叶孤城的紫禁之巅对决,很难说输赢。

一、侯宝林先生的艺术成就在于“说唱臻化境”

很多人觉得,侯宝林先生的艺术成就很高,他演绎了很多经典桥段,无论是《三棒鼓》、《关公战秦琼》,还是《夜行记》、《戏剧杂谈》等作品,都可以做到形神兼备,让大家很有代入感。郭德纲曾说,相声舞台上,要用一句话将大家带入情境,让大家相信听到的,是一种能力。

侯宝林先生能够将雅与俗结合起来,可以融雅入俗,让大家雅俗共赏。在《对春联》中,能够将一些雅字相对的内容,变成通俗易懂的,让大家欣赏的时候,不至于雅的内容听不懂。这种雅俗相融的境界,蛮高深的。对于很多相声人而言,能够把握好这个度,就很难。

他不仅仅是雅俗共赏,还比较擅长演唱。他的艺术特点是模仿,能够模仿很多市井的声音和叫卖,还能进行戏曲表演,演唱的京剧,有板有眼,有人说郭德纲属于京剧票友,侯宝林先生可算是专业的京剧演员。侯宝林先生的演唱,让人惊叹不已。

有人说,侯宝林先生的艺术成就,属于比较高的,在相声界属于顶级水准。这话不假,从他带出来的学生就可以知道。马季、师胜杰等人,是侯宝林先生的徒弟,在艺术上的成就,很高。马季老师在相声界的地位很高,师胜杰老师的艺术成就不俗,都是侯宝林先生指导有方。侯宝林先生在相声界的地位,可谓是泰山北斗!当然,马三立先生也是这样的。

二、马三立老师对相声的贡献,在于创新上

很多人熟悉马三立老师,也知道他的相声,经典的段子有《逗你玩》、《地理图》、《吃元宵》等,他在相声艺术上的成就,更多是创新。马三立老师在表演的时候,总能听到其中的新内容。他表演的时候,更注重“贯口”活儿,能够将大段关口背下来,这绝对是功力。

“文哏”段子也是马三立老师比较在行的,他喜欢用‘包袱’把观众逗乐,而不是去咯吱观众。他曾说,希望观众有一种余音绕梁的感觉,什么时候回想起来,什么时候都会乐。这个功力,实在强悍。马三立老师表示,艺术就应该是一种语言的魅力,而不是利用肢体语言来打动观众。

他喜欢那种“润物细无声”的感觉,用自己的语言魅力去感染观众,又让观众感受不到自己的用心,那种潜移默化的实力,让马三立老师获得了业界认可。他的包袱很逗趣,在说相声的时候,就有种打太极的感觉,那种自然纯正的味道,不出包袱的时候,有种悠然见南山的感觉,出包袱的时候,那就是一鸣惊人啦!

马三立老师的相声,讲究的是平民艺术,其中充满了烟火气。让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就可以感受到他语言的魅力,“津门相声”的独特性,让他在一众相声艺人中脱颖而出,成为大家喜欢的艺术家。有人说,这些是创新吗?这不是独特性吗?

独特性不属于创新吗?马三立老师的艺术特色很鲜明,就如同他的人格魅力一样。他在艺术上的追求,是不断追求更好,他没有架子,愿意跟年轻人相处。冯巩老师和巩汉林老师都马老都很尊敬,原因是他给予他们很多指导。这种艺术上的指导,来自于马老的认知。

马老的独具魅力,在于语言上的灵活。马三立老师的相声,更多的是大象无形的艺术追求,他的艺术,能够让大家在欢笑中感受到魅力,还让大家有所反思,有很强的生活借鉴能力。马三立老师的艺术成就很高,被认为是“相声泰斗”,毫不为过!

三、二人别具特色,别具一格,都很棒!

相声是语言的魅力,有很强的艺术性。郭德纲曾说,说相声很容易,说好很难。能够达到艺术的高峰,就难上加难。不过,再难的高峰,也有人攀登。珠穆朗玛峰,也有人登顶。马三立老师和侯宝林老师,就属于位于巅峰之人,非要将两个人比较,可能有点难。

马三立老师的艺术成就,更多的是在单口相声,他用包袱逗趣大家,情节和人物是马三立老师注重的点,经常是以第一人称说事,说的都是家长里短的小事,让大家很有代入感,感受到他语言的艺术和素养,听他的故事,借鉴一下,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侯宝林老师的艺术成就,在于唱和模仿,他的艺术成就很高,也有很多徒弟,能够成为相声界的泰斗,那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他做到了,也实现了相声的雅俗共赏,很多人喜欢这种表演方式。侯宝林先生的艺术成就,有目共睹。

两个人的区别,更多是根据自身的特点加以发扬,让大家感受到他们的魅力,就如同说脱口秀的天花板之间的对决,到底谁最优秀?这就是关公和秦琼的实力对决,没有输赢,只有不一样的厉害。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欢迎大家留言,一起讨论下!

侯宝林和马三立都是我非常喜爱的相声大师,他们的相声艺术是各有特色。如果非要相比,我个人认为侯宝林的艺术成就相对要高一些。


马三立简介


马三立(1914—2003年),回族。 祖籍甘肃,出生于北京。马三立中国相声第五代传人,为“寿”字辈。马三立德高望重,德艺双馨,在他晚年被誉为“相声泰斗”。

马三立原名马桂福,后来改名为马三立。马三立三岁丧母,父亲马德禄要养家糊口,就把马三立寄养在自己弟弟家里,自己带着长子马桂元住在后台。两年后,家里的条件有所改善,马三立才回到父亲身边。

马德禄对马三立寄予厚望,不但让马三立上了私立小学,还让他上了中学。可惜好景不长,在马三立15岁的时候,家庭发生变故,他被迫辍学,从那以后就开始学相声。

虽然马德禄、马桂元都是说相声的,可按相声规矩,马三立还得拜别的相声艺人为师。就这样,马三立拜周德山为师正式学相声。

马三立虽然拜了老师,但他的相声主要是哥哥马桂元教的。马桂元非常严厉,马三立稍有差错,他就会拳脚相加。严师出高徒,马三立很快就出师撂地演出。

马三立18岁就开始离开天津到外地演出,虽然受了不少磨难,但是他博采众长,相声说的是越来越好。

在上世纪40年代,马三立已经是天津最好的五档相声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马三立担任天津曲艺团副团长,在表演传统相声的同时,马三立还陆续创作并表演了《买猴儿》、《今晚十点钟开始》等佳作。

改革开放之后,马三立也焕发了艺术青春,重新登上舞台,为观众朋友奉献了不少佳作。

马三立的代表作主要有:《文章会》、《买猴儿》、《逗你玩》等。

侯宝林简介

侯宝林(1917—1993年),天津人,满族。著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语言大师 ,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为相声界第六代传人,是“宝”字辈。

侯宝林比马三立低一辈,他非常尊敬马三立,他只要去天津,第一个拜访的就是马三立,他一直喊马三立为“三叔”。

侯宝林不到5岁就被人带到北京,过继给一位姓侯的人做养子。侯宝林家庭贫困,从小也吃了不少苦。

侯宝林12岁开始学京剧,后来改学相声。1938年侯宝林正式拜朱阔泉为师。

1940年侯宝林受邀从北京到天津表演相声,在天津待了5年。5年的磨练和学习,让侯宝林从默默无闻成了一位名闻京津的相声名家。

新中国成立后,侯宝林等人发起成立了“相声改进小组”,致力于传统相声的改造,同时创作表演新相声。最终成了继往开来的一代相声大师。

侯宝林对相声艺术的贡献有两点:一是把相声推进了艺术的殿堂,使相声能够雅俗共赏;二是致力于相声的理论研究。

侯宝林的代表作:《方言》、《改行》、《关公战秦琼》等。

马三立和侯宝林对比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同为相声大师,马三立和侯宝林的相声艺术是不同的风格,可谓是各色,都深受观众朋友们的喜爱。

马三立是一位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擅使“ 贯口”和 文哏段子。马三立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潜心探索,创立了独具特色的“马氏相声”。

马三立的嗓音不太好,不过也有自己独特的魅力,他的“柳活”不太好,所以他一直扬长避短,以说为主。

晚年的马三立喜欢说单口相声,他的单口相声更是别具一格,就像和大家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铺平垫稳,最后来一个大“包袱”,让人忍俊不禁。

总之马氏相声雅俗共赏,深受广大观众朋友们的喜爱。

侯宝林作为著名的相声大师,他的说学逗唱无一不佳。侯宝林从小学京剧,再加上他的嗓子好,所以他的“柳活”在相声界是首屈一指。

侯宝林从上世纪40年代就开始说“文明相声”,格调较高,他始终把纯洁相声语言,提高相声趣味和格调当成一种使命来完成。

侯宝林的相声风格清新、含蓄优美、亲切自然,是他把相声从地摊文化上升到了艺术的高度。作为相声演员,侯宝林还创造了许多第一:

第一个理分头的相声演员;

第一个穿西装的相声演员;

第一个让相声真正成为“攒底”的相声演员;

第一个给毛主席说相声的相声演员;

第一个被北京大学聘为兼职教授的演员;

侯宝林有一句名言:“观众是我的衣食父母,我的一生是为你们的笑而活着。”

综上所述,我认为无论是对相声的贡献,还是相声的艺术成就,侯宝林先生都比马三立先生要高一些。

但论相声艺术的成就,还是马三立,如果谈对相声行业的贡献,侯宝林更高。 相对来说还是马三立的艺术成就更高,他被称为相声泰斗,他是相声史上的关键人物,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开宗立派影响了很多相声后人。 侯专攻各种地方戏,熔入相声中,开百年相声未有之华章。但贯口功夫与马实有天壤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