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休闲娱乐> 明星八卦> 正文

央视春晚越来越不好看的原因在哪里(春晚是否应该被取消)

一年一度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从1983年到2006年,从一岁走到二十三岁,确实不容易。即使是熬稀饭,越熬越烂,越烂越难吃也是需要真本事的啊。二十多年前,“吃饺子、放鞭炮、看电视”成为当时老百姓过农历除夕的三大习俗之一。要知道,当时是广播一统天下的时代,“看电视”对于八亿农民来说尚是一个梦想——当时他们能吃上饺子、放上鞭炮就很不错了。

再退后一步看,到十多年前,就有人在当时的大报上评论,央视春晚黔驴技穷,一年不如一年了。如1995春节联欢晚会,就被称为是“一台质量平平、形式依旧的晚会”。主要问题是“组织者缺乏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向以捕捉社会热点而为人称道的小品,除了赵丽蓉在《如此包装》中有上乘表演外,大多数小品都在重复别人早已发现的真理。相声节目尽管演员很卖气力,但创作贫乏的状态已不能掩饰。歌组合形式表面上很热闹,很新鲜,但只能是权宜之计。没有传唱的佳作,没有新人的发现,再好的组合也是缺乏永久的魅力的。晚会已向社会敲响创作危机的警钟。这是长期以来‘演员走红,作家走背’不合理现象的一种必然结果。”有时候,演员卖力气是一回事,节目受不受欢迎是另外一回事。

以前,中国的电视观众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次之。虽然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但受益最大的却是城市人。至今,基本上可以说反映在电视观众身上的国民待遇,城乡实现了平等,如今差不多全部中国人都能看上电视了,但遗憾的是央视却越来越不争气,电视节目越办越差了。通俗了说,现在央视的“硬件”更硬了,“软件”却更软了,为什么呢?就是央视还抱着一棵水泥钢筋做的伪大树扯大旗,把自己当一条贵重“名犬”,以为随便叫两声就可以一鸣惊人了,谁知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这种意识早已经时过境迁,了无新意。

按讲说,中国的2005年应该是一个娱乐年,当此娱乐主角的便是妇孺皆知的超级女声了。可是,湖南卫视打造的超级女声偏偏品尝不到由央视以全国人民名义独家定做的春晚大餐。谁说央视不吃独食,这种让超级女声吃闭门羹的恶劣做法就是吃独食,而且是以全国人民的名义吃独食。换句话说,在一个公开化多元化的信息共享时代,吃独食无异于强奸民意。

一般来说,做大餐就要有大肚,大肚能容,大肚还能吃。无奈,通过超级女声不被春晚邀请的现实无奈来看,央视还是以往小鸡肚肠的做法,逼着全国人民喜闻乐见的“超女”转回自己的娘家湖南卫视全部“内销”——坏事变好事,春节期间的湖南卫视收视率又该提高了。

要知道,央视可以毫不理睬超级女声,可以不理睬她们的收视率,但不能不理睬全国亿万观众手里的电视节目遥控器——这可是硬道理,又是硬任务啊,人家观众可不管你央视不央视,春晚不春晚,你央视的节目好看就看下去,若不好看肯定换台,谁会耐着性子被人傻涮啊。鲁迅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无缘无故耗费别人的时间,和谋财害命没什么两样。”至今,越来越烂的央视春晚,不但浪费国有财产和国有人力,还无端浪费几亿人的宝贵时间,不知央视高层有没有设身处地地替观众着想过,这样的“谋财害命”还将继续到几时?
假如,2006年的春晚有了“超级女声”,难道央视会有什么损失吗?非也,不但没有损失,而且会提升收视率。何等的好事啊,却偏偏得不到央视的响应,这莫不是说明央视的春晚过早地把自己推上了“游戏结束”的死路。

央视一直说,试图有新突破,有创新,可突破在哪里,创新又在哪里?二十多年来,央视的节目都是“土得掉渣”,无一不是靠取笑“农民老大爷”起家发迹的,如什么“超生游击队”,现在城市里的超生还少吗?你央视有胆量取笑吗?还有什么“相亲”、“装修”基本上都是一路货色,农民就是愚蠢的代名词,打工就是乞丐的代名词,一点时代精神都没有,一点宽容意识和公民精神都没有。像今天的湖南卫视超级女声,恰恰是打破了央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一枝独秀局面,李宇春等人的年轻、自由、潇洒形象,她们所表达的“想唱就唱”和“年轻没有失败”等心声,恰恰反映出当今的一种时尚,一种自由向上的时代精神。

假如央视不是挂靠在广电总局下面,假如广电总局对湖南广电没有管辖权,裁判员就不会同时是运动员,央视和湖南卫视之间就可以来一场“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友谊赛,如果央视的春晚收视率高,就说明央视是马,湖南卫视是骡子,反之则一样。这就叫开放式规则,属于完全市场经济规则的,谁赢到最后才是硬道理。

超女上不上春晚,其实与超女自身无关,倒是与全国众多超女粉丝们的热情无处释放有关。2006年春晚,到底有哪些大腕,有多少明星的轰动效应,恐怕在1983年首次春晚之后的今天来说,已经没有什么悬念和新鲜感了。自从春晚老当家赵丽蓉去世、赵本山在直播现场发飙以后,央视春晚恐怕就是叫声“进步”很沉重了,好日子也有日无多了——而超女们照样是“姑娘十八一朵花”。
春节联欢晚会至今已办了23年,按人的年龄说就是23岁,应该是妙不可言的青春岁月,为什么现在却显示出未老先衰的状况呢?原来,央视搞春晚的这帮人,都是“属狗的命”——恰恰2006年又是狗年。狗命其实就是狗龄,央视的春节晚会年龄也可以用狗龄来计算,狗龄的一年相当于普通人的7岁。也就是说,春晚已经影响了23个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春节年夜饭。若按狗龄计算,现在春晚相当于已经是161狗岁,又等于有了两个人的“古稀之年”,这难道还不叫衰老吗?记得央视有人形象地比喻“就算你是条狗,在央视的堂口连播一百天,那也是一条著名的狗”,现在,央视的春晚已经是老狗苟延残喘了,只是不知这“名犬老矣”,现在“尚能吠否?”
看网络上,对于央视如何办春晚的众多评论,所谓的“有比较才有发展,有竞争才会提高”,“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往往是有雷声、没雨点。有道理归有道理,央视自不会当一回事。对于央视这样特大型的国有垄断传播机构来说,百花齐放不是春,仅央视“一枝独放”才是春,而且是所谓的“春满园”。

央视的自大,春晚的无聊,也是二十多年来媳妇熬成婆的结果。“婆婆说了超女不准”,所以超女们就吃了闭门羹;“婆婆说了要工农兵学商”,所以节目要尽量面面俱到,无不涉及;“婆婆说了主持人还是用倪萍周涛”,于是倪萍周涛就硬撑着老面孔扮嫩像了……

我们每个人熟悉网络的人都知道,网络上有QQ、MSN,还有语音聊天、视频,甚至还有网络电视台。从技术上讲,有了网络电视台,完全可以搞网络春节晚会。只要节目精彩了,广告多了,自然可以让有线电视台转播。只要有人力、有实力、有能力的,类似央视这样大规模的晚会别人都可以搞,国有的、外资的、民间的、媒体的、中介的都可以参与,都可以遍地开花。花多了,就有了竞争,质量就高了,要求就严格了,或许无动于衷的央视春晚,就该到关门大吉之日了。
前些年,看过央视春晚的一个小品,大致意思叫什么“小气的上海男人”,他妻子怀疑他藏有“小金库”,他就装作委屈的样子,说自己身上没有什么“金裤”,外面有外裤,里面只有“小内裤”。这明显是略带低级趣味的无聊小品。此外,还有一些小品不是歧视农村人和外来工,就是方言歧视,拿蹩脚的方言作道具,丑化“东北语言”、“上海普通话”和“陕北方言”,可见是无聊到家了。

具有艺术趣味的小品,本应有着非凡的艺术魅力,其惟一的主题应该和相声一样,揭露现实,针砭时弊,通过情节结构的戏剧化,人物表演的性格化和动作化,语言的幽默诙谐和辛辣尖锐,揭示出深刻的主题和强烈的现实性。可今天我们看到,风靡于电视屏幕之上的,以往挑大梁的“小品”,不再受观众的青睐,原因就是这些节目对现实的干预不够,来源于生活却不能够“高于生活”,就少了艺术价值,就变成了平庸之作、无聊之作。

相声和小品,原本是源于现实生活的高质量艺术创作,往往是“十年磨一剑”、“台上一刻钟,台下十年功”,现在却成了工厂流水线上的粗制滥造。所谓的艺术家们,争先恐后地热衷于在“噱头”上下功夫、做文章,插科打诨,说几个笑话,道几段奇闻,听似也“幽默”,看似也“滑稽”,扮几个怪相,咧咧嘴,弄弄眉,甚至有以期达到其所谓的“艺术”效果的低级挑逗,打情骂俏,搂搂抱抱,以挑逗的语言、怪异的扮相、刺激的动作来“感染”观众,激起“共鸣”,然而一细思起来,便觉索然寡味,主题浅薄,意义平淡,甚至不知到底想表达什么。如此下去,观众如何叫好,节目如何赢得好评如如潮?这恐怕就是年年春晚今不如昔的缘故,又是观众明显表示反感、纷纷唾弃的证明。
有人说了,央视有央视的难处,我们不能逼鸭子上架。是的,动央视一个人都会势同地震的,管他收视率下降不下降,反正央视由国家养着,用的是国家的钱,不是全国观众的钱。无聊不无聊,浪费不浪费,自然也无关央视的大局,大事也不是什么大事了。

但我要说,除夕之夜,央视搞春节联欢晚会,坚决不能像央视的《新闻联播》一样,逼着地方台也“同时同步”转播;也不能像某报的社论一样,都是“高姿态、大而无当”。既然是一台中央级别的精心策划、精心组织、精心表演的晚会,从头至尾,都应该由全国各地的电视台和群众艺术组织联合参与报送优秀节目,形成“中央搭台,地方唱戏”的特色。无论是歌手、演员,还是主持人,都应该是“来自五湖四海”,都应该由观众用遥控器来投票决定春晚如何搞。

“四海之内皆兄弟”,中央电视台不能年年都是那几张老面孔。娱乐节目,如何更出色,更赋艺术价值,只有一条标准,就是受不受观众欢迎,而不是看这个演员、演员和主持人是不是政治素质高,是不是出身名门,是不是有高学历,是不是有出国经历和特殊背景。如果央视的春晚,由这些外在的表面因素来决定,那么我们作为观众只能希望晚会最好别搞了,越搞越不像样子了,艺术也越来越被糟蹋了,用“祸国殃民”一词来形容并不过分.

总而言之,还是人的责任心减退了,都不负责任了呀! 除夕早过,春晚仍热,中央电视台自称有超过八成的受访观众认为今年除夕之夜的春晚”办得好。但新浪网调查发现,超过一半观众认为今年春晚“不好看”,感觉“一般”接近三成。连日来,网上批评春晚的帖子层出不穷,网民们还为今年春晚总结了“十大露馅之处”,该帖子在各大网站盛传,点击率颇高。对此,春晚剧组没有作出回应。

十大露馅

网民希望央视注重细节

一、台下“托儿”太明显。也许每届“春晚”都有在台下叫好的“托儿”,可是今年却太过明显,叫好声都一样。冯巩演小品时才喝第一口水,台下就在连声叫“好”,希望以后请“托儿”要请有品位和水准的。

二、主持人关键时刻集体出错。一个主持人出错就很可怕,这一次是一群主持人出错,而且是在关键时刻——零点钟声敲响之时。朱军抢了李咏的词,然后自己又被别人抢。

三、冯巩抄袭陈佩斯之嫌。冯巩的节目有抄袭N年前陈佩斯吃面条的创意,给人感觉缺乏新的东西。

四、黄宏小品剽窃周星驰电影。周星驰在电影《整蛊专家》里也是耍手段敲了光头王的四次大响头,黄宏剽窃了周星驰的创意。

五、驻外使馆祝词显示有误。将“塞内加尔”的名字显示错了,春晚细节之处也不能掉以轻心。

六、周涛向李咏翻白眼。新年钟声敲响之前,主持人之间互相抢词,摄像机当时一直对着正面的周涛,还明显看到周涛白了李咏一眼。

七、大兵台词出错。大兵在称呼丈母娘时,说了一声“岳母娘”。要么就是丈母娘,要么就是岳母,怎么能称“岳母娘”,显然错了。

八、李咏“顾此失彼”。李咏引用了一段诗经:“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据新华字典标注,“窈窕”的读音为yǎo tiǎo即两个上声(第三声)。而李咏却读成yáo tiáo两个阳平(第二声)。

九、对联念错。主持人读对联时,右边是上联先念,左边是下联后念,但横批却是从左往右念,很不符合中国人的习惯。

十、唱京剧吐火还冒烟。按理说吐火就不应该冒出黑烟,这样让人觉得没有神灵的威武。

不少网民发帖子指出,除夕之夜的春节联欢晚会是民众每年关注度最高的晚会,由中国最大的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筹办,如果想成为每年中国最好的晚会,应该在细节上多下工夫。自:Club 因为她们把好的节目都演掉了,做来做去的类型都演过了,没有新意,自然不好看。而且现在电视剧花样越来越多,爱看电视剧的人也越来越多,春晚就不受欢迎了。 归根究底就是众口难调
现在生活条件又高了大家的眼光也就越来越苛刻了~
最简单的例子:
中年观众觉得春晚流行元素太多
年轻观众觉得春晚流行元素太少(比如LS那位喜欢湖南卫视不就是因为它汇聚了很多大牌吗?) 不新鲜,观众喜欢的人都没有,全都是些老的。
最重要的是,湖南台比中央台好!!!! 因为它的节目大多数不能够满足单人群的欣赏,节目比较杂,都是相对的,主要是为了迎合不同人群的欣赏水平,没有特别的针对人群,所以不好看 现在的娱乐项目太多了、、可使人感兴趣的东西也太多了、、所以只显的春晚不好看 现在人们可选择的娱乐方式越来越多,对比之下春晚就越来越不好看了

1、以前大家一块屏幕一台戏的时光已经过去了,现在不仅仅是电视机,还有电脑,手机等等多块屏幕。

2、现在演艺圈比之前人数更多,也更杂,说明门槛更低了,优质演员,优质剧本就那么多,平摊下来优质电视剧资源碰上优质演员的概率更少了。

3、现在大部分观众关注的是演员的外在形象(第一面),很少有心情,有时间去深入电视剧剧情,探讨人生,主要是大家太忙了。

4、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每个人对好看这个词的定义和标准都不一样,很少有电视剧能平衡各个阶层的群体,如果每个人都去讨好,那么每个人都讨不好。

5、还有就是电视剧出品商要赚钱快钱,自然要找流水线产品,很难有以前那种十年磨一剑的作品了。

我记得有一句话:以前花5年写一本书,现在花一个月写5本书。

就是这个道理。

我觉得国产都市剧不好看有下面三方原因造成的:

一方面的话就是题材太单一啊,尤其是最近几年的,故事套路都太相似,没有创新,剧情的话,也没有太大的改变,然后观众当然有了厌倦感,自然的话就不会觉得好看。

另一方面的话就是有一些青年演员的演技相对于老一代的演员来说,没有那么出色。基本上都是有颜值,但是没有担当。

我觉得最后一个原因的话可能就是啊,影视剧的话在这两年发展比较快,尤其是网络剧,如果你没有自身的特色的话,是很难就在里面占有一席之地的,所以的话有特色很重要。但是现在的国产都市剧,有特色的都比较少,所以没有亮点,观众难以喜欢。

这就是我的回答,希望采纳。

国产都市剧之所以让人觉得不好看,原因有很多。

首先就是脱离现实,让观众感觉不到亲切感,不能对故事情节感同身受,没有代入感。比如现在公认的国产剧中没有穷人,剧情中最困难的人都浑身上下名牌服装,家庭都是豪宅名车。

其次,相同题材的电视剧太多,内容也大同小异,给人一种都是同一个剧本的感觉,没有新鲜感。一些老旧的情节观众不看也知道后面的发展趋势,缺乏新意,没有吸引力。

第三,剧情拖沓,电视剧注水严重。明明一集能说清楚的事非要演两三集,一部电视剧长篇累牍的六七十集,现在生活节奏这么快,谁有那么多多余的时间追着看呢?

第四,一些偶像剧的流量明星演技实在低劣,看得人很尴尬。一些电视剧为了增加收视率选择没有专业水平的流量明星,拉低了整个电视剧质量,反而让人无心观看。

肥皂剧(soap opera)是从英语传至中文的外来词汇,又称泡沫剧。

通常指一出连续很长时间的、虚构的电视剧节目,每周安排为多集连续播出,因此又称系列电视连续剧,因最初播放期间经常夹杂肥皂广告而得名。

一般称晚八点档的电视剧为肥皂剧,例如超长韩剧,现多指以家庭生活和爱情为主的电视剧。

肥皂剧的特点:

西方肥皂剧的特点则是偏向连续剧 (serial),.几乎所有的肥皂剧都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结局或者叫做“开放式结局(open ending)”, 即使有也是一种不稳定状态下的暂时平衡, 往往一对矛盾的解决意味着新矛盾的开端。

即使像《欲望都市》这样有着明显的 “完结篇”,制片方也会有意地留有 “活口”:比格对凯莉表白时的用语是“我要的就是你”,而不是求婚时最常用的“嫁给我好吗”,这样比格和凯莉的关系就可以瞬息万变。如果到时候拍续集,无论人物关系发生怎样的变化,剧情立即就可以自圆其说

国产都市剧,作为现代影视作品的重要组成,其质量现今是越来越低。

首先,由于现在的电视剧大多采用流量大的年轻演员来出演,一味的追求视觉美感而忽略作品的细节,雷剧频出,也导致了观众觉得凡是国产出品多为烂剧。而且年轻演员基本都是粉丝经济推出的代言,其演技都不成熟自然无法贡献出彩的表演。

其次,在现今这个娱乐方式多样化,自媒体发展多元的时代,人们观看的视频越来越多选择,这也会形成对比,没有人会去看一些不走心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