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休闲娱乐> 明星八卦> 正文

万科股权之争背后的大佬都是谁(王石说姚振华卖菜出身)

万科股权之争背后的大佬就是争执的双方,万科和宝能。一个是以姚振华为老板的宝能系,另一个是万科创始人王石团队。万科股权之争是中国A股市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公司并购与反并购攻防战。姚振华想做大宝能地产,他选择收购中国地产龙头企业万科,但是王石为了万科的长远发展,不欢迎宝能。因为宝能收购万科的钱是融资的,宝能收购万科后可能要拿万科的钱去还债务,其次宝能收购万科后会对万科以后发展的决策产生影响,可能导致万科发展受阻。但按照万科公告披露,宝能系持股比例已经达到了25.04%,距离控股股东地位仅一步之遥。2017年6月9日晚,中国恒大转让14.07%万科股权予深铁,终破"万宝之争"僵局。此次转让后,深圳地铁正式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万科大股东再次易主。

拓展资料:
_乜闯中两年多的万科股权之争,似乎呈现出了意想不到的局面——各方互利共赢。
1.宝能系:被外界称作“野蛮人”的宝能系姚老板在万科持股比例在25%左右,被保监会取消其高管资格之后,又失去了派驻万科董事的机会,曾一度被外界看衰。随着深圳地铁加入万科管理层的同盟方,原以为其极有可能打包出售股权以回流资金。但不曾想到,姚老板5倍杠杆重仓万科,硬是扛了2年多不减持,如今账面浮盈500亿元,炒股能有这么大的定力,可见干大事的人不是一般人可比。所以,大家以后千万不能小瞧了卖菜的,说不定他就是下一个姚老板。
2.深圳地铁:深圳国企大幅注资万科,虽然深圳国资系统一再发声不会介入万科经营,但是其向万科派驻了数名董事,说明深圳市政府有意要将万科逐步演化为地方国企,同时以第一大房企的声誉擦亮深圳的招牌。同时深铁“地铁+物业”的房地产开发模式,也必将随着万科而遍布全国,可以想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这必将成为房地产开发的主流。深圳地铁低价购入万科股份,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进而派驻董事,资金来源则是银行贷款,这笔买卖,可谓无本万利。
3.恒大系:许家印曾数次表态拥护深圳市政府的决策,最后以亏损70亿元的价格将万科股权打包转让深圳地铁而退出万科。虽然仅从单笔买卖来讲,许老板亏损严重,但许老板家大业大,这几年为宣传恒大集团在足球上也砸了不少钱。这次卖了一个大人情给深圳市政府,以后恒大总部搬迁至深圳,看来总有回本的时候。果不其然,许老板因政治正确在2017年成为了中国首富,资产增值额与区区70亿相比,孰优孰劣,明眼人一看便知。许老板这一招以退为进,相比前首富损兵折将,不知高了多少。
4.华润集团:手持万科原始股多年,这么多年来的股息早已将成本覆盖。值此万科纷扰之际,将股权出售于深圳地铁,全身而退,可谓明智至极。深圳地铁可以薅恒大集团的羊毛,但是对华润集团,还是公事公办,所以收购价格极为合理。
万科股权之争就两方,一个是以姚振华为老板的宝能系,另一个是万科创始人也是现在的管理者王石团队。姚振华想做大宝能地产,他选择的途径就是收购中国地产龙头企业万科!而王石为了万科的长远发展,不欢迎宝能!因为宝能收购万科的钱一是有杠杠,可能有很多钱是融资借别人的,宝能收购万科后可能要拿万科的钱去还杠杠的债务。其次宝能收购万科后会对万科以后发展的决策产生影响,可能导致万科发展受阻,王石这么做也是一种负责任的做法! 万科股权之争就两方,一个是以姚振华为老板的宝能系,另一个是万科创始人也是现在的管理者王石团队。姚振华想做大宝能地产,他选择的途径就是收购中国地产龙头企业万科。而王石为了万科的长远发展,不欢迎宝能。因为宝能收购万科的钱一是有杠杠,可能有很多钱是融资借别人的,宝能收购万科后可能要拿万科的钱去还杠杠的债务。其次宝能收购万科后会对万科以后发展的决策产生影响,可能导致万科发展受阻,王石这么做也是一种负责任的做法。
万科为什么会出现股权之争?因为万科的股权比例极度极度分散,最高的时候,万科大概有80%左右的股票都在市场上流通,都是散户持有。最大的股东比例是华润,持股比例15%左右;而管理团队所持有的股份大概就在4%左右。宝能在二级市场从散户手里购买了大概22.45%左右的股份,这里还出来一个变数是安邦的5%。股权如此分散,出现股权之争也就在所难免了。
万科的股权为什么如此分散呢?这是王石精心设计的结果,最初万科的大股东只有华润,华润是一个甩手掌柜,公司管理全部由王石和他的管理团队负责。王石说,“他有更大的野心,必须放弃财富上的追求”,所以对股权进行了让渡,而股权结构分散,又加上大股东的支持,以及中小投资人的跟从,他领导的职业经理人团队就可以实际控制公司,这样的股权设计案例在中国上市公司非常罕见,属于小筹码桥东大资产的范例。
市场不可能存在一种可以在任何年代任何时候都可以行之有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制度,都必须随着时间的调整而调整。王石分散股权的制度设计,在当时促进了万科的高速发展,但是现在这个制度开始引来了后果,就是大股东地位被狙击了。 万科的股权大战无疑让中国的公司治理进入一个新时代,上市公司从内部人士尽情挥洒的伊甸园,转眼成了资本市场上群雄竞夺的生死地。面对顷刻袭来的强敌,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没法再躺在草地上享受阳光雨露,不由得一个个站起身来,广积粮、高筑墙,全力备战,以期拒敌于千里之外。雅化集团(002497)、廊坊发展(600149)等接连掀起修改公司章程、添加反收购条款的热潮,而伊利股份(600887)则把这股浪潮推上了一个新高度。

这样的新时代,也为我们全面认识现代公司制度的众多创造原点提出了崭新的要求,更为立法、监管和司法各个职能机构,提供了系统思考空间现代公司治理规则的契机。毫不夸张地说,假如能够把握好这个机会,理顺相关的迅速腾飞制度与规则,就有可能催生出积极而富活力的资本市场竞争态势,充分调动上市公司作为国民经济发展基本组织体的潜力。

其实,伊利股份此次修改章程,意图添加的多数反收购措施都是从美国学来,所以,美国法律对这类措施的应对规则就特别值得我们借鉴。本文以下就从伊利股份最富争议的章程修改内容切入,对照美国的法律政策,与读者一起回望现代公司制度的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