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休闲娱乐> 明星八卦> 正文

三国时期,现在安徽是属于哪个国家(三国谁是安徽的)

三国孙吴共有四个州,分别为扬州、荆州、广州、交州。孙吴的疆域范围,北至庐江郡(现江苏中部),三国时,现在安徽所属的合肥属魏国淮南郡,为扬州治。

合肥之战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孙军与曹军以合肥为目标的争夺战。建安四年,孙策取合肥,以顾雍为合肥长。建安五年,孙策遇刺身亡。后曹操表刘馥为扬州刺史, 刘馥占领合肥。自后孙权屡攻合肥不克,太和六年,满宠更治新城。终吴之世,不能有淮南尺寸之土。合肥是曹操命刘馥建设的一座东南方重要、繁荣的城市(后再增筑,命为合肥新城),而其主要作用是抵抗敌人的寨垒,所以守备能力对曹军极为重要;而东吴若要北伐,合肥是其中一个障碍点及补给点,所以双方于208年至253年在此地爆发过五次较大型的冲突。在215年(第二次)、253年(第五次),曹魏大胜,东吴败逃。在208年、233年、234年,东吴攻城不克,从容撤军,未分胜负。

安徽哪里了要是淮河以南那就属于扬州
要是淮河以北那就属于豫州

属于魏国的 属于魏国吧,蜀国在巴蜀一带,吴国在江南 1、夏商周:安徽分属不同的部落(扬越、百濮)和诸侯国。
2、春秋战国(前770年-476年):安徽分属宋国、楚国、蔡国、徐国。
3、汉:西汉,安徽先后分属为淮南国、庐江国、衡山国、六安国、荆国、淮阳国、梁国;东汉,省境长江以南属扬州,以北属徐州、豫州。
4、三国至南北朝:三国鼎立期间,分属孙吴、曹魏二国。
5、隋唐:隋统一中国后,境内分置庐江、谯郡、汝阴、淮南、钟离、戈阳、同安、宣城、新安、历阳。唐分中国为十道,安徽分属河南道、淮南道、江南东道。五代十国时期,淮北地区先后分属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南方(含江淮、江南地区)先后分属吴国和南唐国。
6、宋元: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分属江南东路、京西北路、京东西路、淮南西路、淮南东路5个路。宋室南渡,宋金对峙,金人据有淮北,南宋据有淮南、江南。元代实行行省制,安徽先后分属江浙行省、河南江北行省、江淮行省。
7、明:明朝,属南直隶,安徽分属庐州府(合肥)、凤阳府、安庆府、太平府、池州府、宁国府、徽州府、徐州府、滁州府、和州府、广德府。凤阳府为明朝的陪都明中都。
8、清:清初灭南明,废南京,以南京原辖区域改设江南省。康熙六年(1667年),分江南省为江苏(含上海)、安徽二省,安徽省(巡抚衙门驻安庆)辖庐州府(今合肥)、安庆府、徽州府、宁国府、池州府、太平府、凤阳府、徐州府、广德府、和州府、滁州府。这是安徽建省之始,取安庆、徽州二府的首字而得名,简称“皖”。
太平天国在安徽境内占领区建政是采取省、郡(州)、县三级管理体制,改清代的府为郡。

现在的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在三国时叫寿春,汉朝末年,寿春成为军阀袁术的基地。袁术后来自称皇帝,但于公元199年六月病死,寿春归属军阀曹操。后来曹操为了稳定江东局势,在原有的合肥县新筑了“合肥新城”,就是现在安徽省合肥市的前身。

安徽在三国时期大部分地区属于三国时期的扬州。

安徽在三国时代是两个部分组成的,魏国拥有扬州的一小部分,寿春是魏国扬州的制所,合肥是后来曹操为了稳定边防,合肥新城也是曹魏拥有;吴国拥有扬州的大部分区域,今安徽淮河以南都被孙吴拥有,制所是建业,就是现在的南京地区。

另外孙吴所辖的扬州的一部分也属于现安徽省,隶属于扬州。扬州辖境相当于今安徽淮河和江苏长江以南及江西、浙江、福建三省,湖北东部、河南东南部。今安徽的很多地方都在扬州境内。

扩展资料:

安徽在三国时期大部分地区属于三国时期的扬州。扬州是汉地“九州”之一,九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这就是九州。由于当时九州就是全中国,所以九州又一直被当作整个国家、“天下”的代名词。而当时的扬州范围相当于淮河以南、长江流域及岭南地区。

隋朝统一全国后,将之前的扬州(今南京)改名为蒋州,而改原先的吴州为扬州(后改名江都郡),治所在今江苏扬州。

唐朝初年扬州曾一度被改为邗州(之前南京一带则又改称扬州),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将邗州的名称重新改为扬州。

唐玄宗时期扬州又改称为广陵郡,唐肃宗时期复称扬州。康熙33年(1694年)高拱乾主修的《台湾府志》中表示,夏商时期的扬州包括台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行政区划

安徽省,大部分地区属于三国时期的扬州。

扬州是汉地“九州”之一,九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这就是九州。由于当时九州就是全中国,所以九州又一直被当作整个国家、“天下”的代名词。而当时的扬州范围相当于淮河以南、长江流域及岭南地区。

汉朝将汉地划分为十三刺史部,其中的扬州刺史部的范围相当于今安徽淮河以南部分,江苏淮河以南部分,上海、江西、浙江、福建全部,湖北、河南部分地区。

东汉时扬州的州治位于历阳(今安徽和县)。汉献帝时,曹操将扬州州治移至寿春(今安徽寿县),后又移至合肥(今安徽合肥西北),曹魏建国后再度移至寿春;

而三国时期的孙吴则将扬州的州治定在吴(今江苏苏州),后先后移至京口(今江苏镇江)、建业(今江苏南京)。西晋灭吴后,两个扬州合二为一,治所被定在建业(今南京),后改名建邺、建康。

隋朝统一全国后,将之前的扬州(今南京)改名为蒋州,而改原先的吴州为扬州(后改名江都郡),治所在今江苏扬州。

唐朝初年扬州曾一度被改为邗州(之前南京一带则又改称扬州),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将邗州的名称重新改为扬州。

唐玄宗时期扬州又改称为广陵郡,唐肃宗时期复称扬州。康熙33年(1694年)高拱乾主修的《台湾府志》中表示,夏商时期的扬州包括台湾。

扩展资料:

三国时期,天下分为十三个州,州作为行政区域,历代所辖地域有所不同。在西汉、东汉和三国时期基本相同,全国分为13个州,相当于现行的“省”一级行政单位。

一、幽州

幽州位于三国时的最北方,当时是比较贫乏的地区。现在的整个北京市、河北北部、辽宁南部及朝鲜西北部,当时都是幽州的地盘。

二、凉州

凉州位于三国时的最西方,是马超父子发迹之处。现在的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和青海湟水流域,及陕西西部,在当时都是属于凉州。

三、并州

今山西、内蒙古自治区、河北、陕西的部分地区,在当时归并州管辖。

四、冀州

冀州地处华北平原,是当时富庶一方的大州。辖地相当于今河北中部和南部、山东西部、河南北部等地区。

五、青州

青州黄巾军主力无条件向曹操投降,后来被曹操编为“青州兵”,成为曹操发迹的主要力量。三国时青州的面积不大,只有今山东临南以东的北部地区。

六、兖州

兖州的濮阳是吕布的老巢,此处也是兵家必争之地,今山东西南及河南东部都是兖州所属。

七、司隶州

司隶州为东汉末年都城洛阳天子所在地,在三国中有重要的位置。辖境相当于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山西南部及陕西渭河平原等地区。

后来曹魏各取凉州和司隶州部分城市设置雍州,所以也有三国十四州之说。雍州是蜀魏争夺的主战场,诸葛亮六出祁山基本就是要拿下雍州。辖境相当于今陕西中部、甘肃东南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及青海黄河以南的一部分。

八、豫州

刘备曾任豫州牧,是刘备名闻天下的地方,也是曹操的老家。豫州虽然面积不大,但是经济发达,人口众多,是兵家必争之地。今淮河以北伏牛山以东的河南东部,安徽北部、江苏西北角及山东西南角等都是豫州的地盘。

九、徐州

徐州是孙吴与曹魏争夺的重要地区,水路发达的徐州是军队集结和粮草运送的重要据点。管辖地区相当于今江苏长江以北及山东南部地区。

十、益州

益州是蜀国后期的唯一据点,面积很大,但是山区较多。今四川、云南、贵州大部,及陕西、甘肃、湖北的一小部分等地区都属于益州。

十一、荆州

荆州地处南北之中,地大物博,有“湖广熟,天下足”的丰富物产,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中大大小小的战役很多发生在荆州。可以说欲得天下,必先得荆州。荆州也是诸葛亮隆中对的重要之地,可惜关羽大意失荆州。

如今的湖北、湖南大部,及河南、贵州、广东、广西等省的一小部分地区都属于荆州。

十二、扬州

扬州为东吴的根据地,面积广阔,物产丰富,有天下米仓之称。今安徽淮河和江苏长江以南及江西、浙江、福建三省,湖北东部、河南东南部都属于扬州。

十三、交州

交州位于三国的最南部,现在广东、广西的大部分地区,以及越南的一部分地区在当时都属于交州管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行政区划

安徽在三国时期所处当时的扬州。

现代安徽在三国时代是两个部分组成的,魏国拥有扬州的一小部分,寿春是魏国扬州的制所,合肥是后来曹操为了稳定边防,合肥新城也是曹魏拥有;吴国拥有扬州的大部分区域,今安徽淮河以南都被孙吴拥有,制所是建业,就是现在的南京地区。

现在的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在三国时叫寿春,汉朝末年,寿春成为军阀袁术的基地。袁术后来自称皇帝,但于公元199年六月病死,寿春归属军阀曹操。后来曹操为了稳定江东局势,在原有的合肥县新筑了“合肥新城”,就是现在安徽省合肥市的前身。

另外孙吴所辖的扬州的一部分也属于现安徽省,隶属于扬州。扬州辖境相当于今安徽淮河和江苏长江以南及江西、浙江、福建三省,湖北东部、河南东南部。今安徽的很多地方都在扬州境内。

扩展资料:

三国行政区划制度与东汉末年极为相似,唯各州刺史、州牧的权利进一步增大,三国机要人物诸如刘备、曹操、诸葛亮等都曾担任州牧。

州的划分,以东汉十三州为基础,但是又有少数拆分州郡的情况。194年,东汉将凉州东部与司隶西部合成雍州,213年,凉州被并入雍州,但到220年曹魏又恢复凉州。

荆州、扬州长期被曹魏与东吴分占,而且由于其本来面积广大,所以增设了大量郡置。226年,东吴从交州中分出广州,后取消,后又复设,总计三国共有十五州。

蜀汉灭亡后,晋在269年左右从益州中分出梁州,之后又在南中设立宁州,从雍、凉、梁中又分出秦州,从幽州中分出平州,最后加上东吴的交州、广州,形成统一初年的十九州格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行政规划

安徽在三国时期的地名:扬州

扬州
治所寿春,辖境相当于今安徽淮河和江苏长江以南及江西、浙江、福建三省,湖北东部、河南东南部。分置淮南、庐江、丹阳、会稽、建安、吴郡、豫章、庐陵等九郡,其中三个郡在江北,余下部分组成了赫赫有名的“江东六郡”。 安徽在三国时期没有固定的名字,当时的疆界也不是像现在这样划分的,当时安徽是由好几个州县组成的,各个州县都有各自的名字,放在一起现在叫安徽,但当时却没有固定的称谓,安徽这个名字是后来才有的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