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休闲娱乐> 明星八卦> 正文

听课笔记:《麻雀》(四年级学霸课堂笔记)

     

      早上听了我的同事黎薇的一节语文课,是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6课《麻雀》。黎老师这一节课主要是围绕着怎样把一件事情写清楚,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文的重点句子感受老麻雀的无畏,猎狗的攻击和退缩,引导学生明白,要把事情写清楚,首先把看到的、听到的以及想到的写出来。而文中作者屠格涅夫通过围绕着对老麻雀的动作、姿态、声音的描写让学生明白,应该怎么样把一件事情写清楚,黎老师上的是第二课时,里面有一个环节,我印象比较深刻。

        文中有一个句子说“老麻雀像石头似的落在地上”,李老师设计的问题是这样的:这句话作者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教师的预设是:“看到的”

      但是这个环节真的很少学生举手,课堂气氛沉闷,花费时间较多,导致后面整节课的时间不够。我认为她这里设计的问题不够明确,不够具体。

      如果是我,我可能会这样设计:

①同学们,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式?(预设孩子们会回答出“比喻”的修辞方式。)

②这里使用比喻的修辞方式有什么作用?(预设孩子们回答这里把老麻雀飞行的速度比作石头落地的速度,写出了老麻雀飞行速度非常快。)

③接着继续追问:作者描写老麻雀飞行的速度非常快,他是怎么知道老麻雀飞行的速度非常快的?它是通过看到的、听到的还是想到的呢?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简化问题,更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晚上我又听了语文名师高子阳高老师的《麻雀》,他执教的这一篇课文时,首先他以一个“巧合”的“巧”字导入,问孩子们:同学们,你的生活中有遇到过很巧的事情吗?孩子们畅所欲言,把话题打开,通过这个“巧”字引入课文。接着说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也很巧,出示第一张课件图片(“麻雀”这两个字特别小),问: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我这一张图片里有一个词写得很小?同学们发现了课题《麻雀》二字很小。高老师追问:你们知道我为什么把这两个字弄这么小吗?请你猜一猜。

        同学们的回答非常精彩,有同学说是故意把它弄得这么小的;有同学说应该是因为麻雀很弱小;也有同学说弄得这么小,指的应该是老麻雀生出来的小麻雀等等。接着高老师引出关于麻雀的8个字的成语——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通过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教师继续引导:我们刚刚读了这篇课文,你们觉得麻雀不仅五脏俱全,而且——

        孩子们畅所欲言,认为里面有谁也比不过的强大力量,也有人说指的是胆子很大,还有人认为他不但五脏俱全而且同时具备母爱。

        高老师通过巧字,把课题《麻雀》字体写得很小,引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引出这一篇文章的主题——强大的力量、母爱等等。

        高老师后面还引出了另一个成语“无巧不成书”,追问,同学们,你们发现这篇文章中哪些地方写的很巧?

      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找出了很多关于“巧”的答案。比如,猎人刚打完猎回去就碰到了小麻雀掉下来;猎狗前进的时候,小麻雀非常害怕,这个时候老麻雀突然很巧合地出现,帮助了小麻雀;还发现了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白桦树,在这样“巧”的气氛下,小麻雀从树上被风刮下来了……同学们的发现非常了不起。

   

        同课异构,两位老师,一位是普通老师,一位是非常厉害的名师。他们这两节课对教材、课文的处理,对实现教学目标所用到的教学方法迥然不同。

        我认为黎老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可能是我们普通老师大都会使用的教学方法,而高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真的是看他们所具有的强大的功底,“教无定法”一切皆法,他们拥有的实力,是需要我努力很多年才可以练就的。

        不管是故意把“麻雀”这两个字弄小,还是对“巧”的追问以及“无巧不成书”的设计,我十分欣赏开头的20分钟,课堂效果非常好,气氛很轻松,孩子们畅所欲言,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且在讲的过程当中气氛活跃,同时还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加以巩固和加深。

        我有一个疑惑:高老师整节课前30分钟其实都是围绕上述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说,有助于他们理解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但是后面仅有10分钟,高老师用这10分钟时间让学生理解“把一件事情写清楚,是要通过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以及一篇文章想要感动别人,先感动自己”的教学目标,那这样的习作单元究竟是以写为主,还是以说为主,究竟是把它们上成“常态课”,还是上成“习作课”,可能还要有更多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