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休闲娱乐> 明星八卦> 正文

泰坦尼克号是真实的吗(泰坦尼克号是真实事件)

是真实的

泰坦尼克号
泰坦尼克号(英文RMS Titanic),台湾和香港称为铁达尼号,20世纪初英国制造的一艘在当时世界最大的豪华客轮,在当时被称为是“永不沉没的”,但却在1912年4月15日从南安普顿至纽约的处女航中,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而沉没,由于缺少足够的救生艇,1500人葬生海底,造成了当时在和平时期最严重的一次航海事故,也是迄今为止最著名的一次。美国电影《泰坦尼克》就是根据这一真实的故事拍摄的。
“泰坦尼克号”共耗资7500万英镑,吨位46328吨,长882.9英尺,宽92.5英尺,从龙骨到四个大烟囱的顶端有175英尺,高相当于11层楼。是当时一流的超豪华巨轮。

2006年5月,最后一名见证事件的女性生还者逝世,终年99岁。目前尚有两名女生还者仍然存活,但她们在意外时还不到一岁,因此不会对事件有回忆。

建造过程

1909年3月31日泰坦尼克号开始建造于北爱尔兰的最大城市贝尔法斯特的哈南德·沃尔夫造船厂。船体于1911年5月31日下水。她也是白星航运公司(White Star Line)在同一造船厂建造的奥林匹克级邮船的第2艘船。在当时是最大最有声望的载人邮船。泰坦尼克号有260米长,28米宽,吨位46329吨(净重21831吨),排水量达到了规模空前的66000吨!尽管她包含了更多的空间导致了更大的总吨数(比奥林匹克号多出1600吨)。她的船体还是和她的姊妹船奥林匹克号一模一样大。船上有899名船员,可以运载3300名乘客。因为她也运送邮件,所以也叫皇家邮汽船泰坦尼克号。同样硕大无比的4个烟囱中只有3个真正工作。剩下那个是个陪衬,唯一的实际用途是作为主厨房的烟囱。动力系统有三套主机:其中两套为四汽缸往复式蒸汽机,一套蒸汽轮机,主机功率达到50000马力,航速23~24节。

但是白星公司的兴趣不在追求速度这方面。泰坦尼克号的面包师比格斯回忆说:“……再不会有象她那样的船了。我曾经在奥林匹克号、庄严号、伊丽莎白王后号……上工作过。它们都比不上泰坦尼克。……不错,就象奥林匹克号一样,不过豪华得多。比方大餐厅,奥林匹克号甚至连地毯都没有。泰坦尼克号的地毯则厚得可以没过膝盖……再就是家具,重得你都抬不动。还有那些护墙板……他们可以建造一艘更大、更快的船,可是泰坦尼克号却把全部力量放在营建一个豪华与舒适的空间上……她的确是一艘了不起的船……”。比格斯说出来的是一种普遍的看法。泰坦尼克号使得所有建造与设计她的人都受到诱惑。这种诱惑力之大,使她在多年之后,越来越脍炙人口。用《造船家》杂志的话说,泰坦尼克号“在许多细节方面模仿了凡尔赛宫……摆满路易十五风格家具的休息室,风格类似法国的小特里亚农宫沙龙,壁炉上的雕刻作品是《凡尔赛宫的狩猎女神》。还有其它精美的浮雕和艺术作品……上等的柚木和黄铜装饰,吊灯和壁画,印度和波斯的地毯”。甚至三等舱也有大理石的洗漱池和床头取暖设备。泰坦尼克号在当时是无可比拟的奢华。尽管她不是第一艘提供甲板游泳池,健身房,浴室和升降梯的船,她竭尽全力提供了以前从未见过的服务水平。对头等舱的乘客,她提供了3台升降机;作为一种革新,她给二等舱的乘客提供了一台升降机。经济舱的乘客仍然需要爬楼梯。
她最著名的一个特点就是她豪华的楼梯了。詹姆士·卡梅伦在他的电影中忠实的再现了这个楼梯。
奥林匹克号和泰坦尼克号尽管是姐妹船,但是一些细节部位并不一样。在经过奥林匹克号首航的观察发现,A甲板的人会被水雾淋到,贯通B甲板的散步走廊利用率不高。这两处缺陷都在泰坦尼克号上得到了改进,其中B甲板的一部分被改装为头等舱豪华套房的私人专用露台。

泰坦尼克号被认为是一个技术成就的定点作品。泰坦尼克号更津津乐道的是安全性。两层船底,由带自动水密门的15道水密隔墙分为16个水密隔舱,跨越全船。16个水密(不进水的)隔舱防止她沉没。奇怪的是,这些水密隔舱并没有延伸得很高。头两道水密隔墙与最后的五道,只建到了D甲板。中间的八道墙则只设到了低一层的E甲板。虽然如此,其中任意两个隔舱灌满了水,她仍然能够行驶,甚至四个隔舱灌满了水,也可以保持漂浮状态。当时的人们再也设想不出更糟糕的情况了,所以称泰坦尼克号为“永不沉没的船”。一个船员在航行中对一个2等舱女乘客西尔维亚·考德威尔说:“就是上帝亲自来,他也弄不沉这艘船。”

处女航

1912年2月3日,泰坦尼克号完成了装潢工作,处女航最初被定在了3月20日。但奥林匹克号在1911年9月的那次倒霉的碰撞(与皇家海军的霍克号巡洋舰相撞)耽搁了泰坦尼克号的最后收工。她的处女航被安排在了4月10日。在此之前,还要在4月1日进行海上试航。一切圆满。泰坦尼克号于3日抵达南安普敦港,停泊在41号锚地,等待10号那天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作为不愉快的小小插曲,由于南安普敦港煤炭工人罢工,加煤工作遇到了一点挫折。IMM公司不想再推迟泰坦尼克号的处女航,所以从公司所有停泊在南安普敦港的邮船煤舱里搜刮干净了所有的煤块。

1912年4月10日,在南安普敦港的海洋码头,万头涌动。“永不沉没”的泰坦尼克号启程驶往新世界。码头上挤满了乘客、来送行的家属、行李搬运工和海关的检查人员。上午11点,一号烟囱喷出了白色的蒸汽。29台锅炉中的25台开始依次生火。中午12点整,泰坦尼克号在拖船的拉动下慢慢离开了码头。两个外侧螺旋桨开始搅动南安普敦港海水。泰坦尼克号依次驶过了停泊在港口中的庄严号(不是后来德国赔偿的那艘)、费城号、圣路易斯号、海洋号和纽约号邮船,鸣笛向它们致意。这艘46000吨的大船似乎对其它船只很有吸引力。在水流吸力作用下,纽约号邮船的船身开始向泰坦尼克号靠拢,幸好锚链和缆绳及时地拉住了它。泰坦尼克号的拖船伏尔甘号把纽约号的船身顶了回去。世界上最大的邮船开始了它的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航行。
当天晚7点,泰坦尼克号抵达法国瑟堡港。另一批乘客和货物搭乘“游牧”号和“交通”号两艘专用摆渡船登上了泰坦尼克号,包括美国富翁阿斯特和玛格丽特•布朗夫人--后来被报纸称作“永不沉没的尊贵的布朗夫人”。第二天中午,泰坦尼克号抵达爱尔兰的昆斯敦(今天的科克)。一批对新世界充满憧憬和希望的爱尔兰移民登上了船。一个乘客在这里上岸,他拍下的照片后来成了泰坦尼克号的绝版照片,今天在收藏家眼里价值连城。

为了以最快的速度穿越大西洋,泰坦尼克号选择了距离较短的北航线。气温不断地下降。但天气非常晴朗。事后幸存的船员说,他们以前从来没看到过这么宁静的北大西洋。按照伊斯梅的命令,泰坦尼克号在第二天就把速度加快到了25节。尽管认为卡纳德公司只求快速的策略降低了公司形象,但白星公司也很想得到蓝飘带来炫耀一下。一路上,泰坦尼克号没有发生什么大事。船上的电报员菲利普忙着替头等舱乘客们拍发昂贵的私人电报,大多是报平安的废话和股票买卖交割的指令。

1912年4月14日,星期天晚上,一个风平浪静的夜晚。甚至一点风都没有。如果有的话,船上的了望员会发现波浪拍打在冰山上的点点磷光。泰坦尼克号以22节的速度在这片漆黑冰冷的洋面上兼程航行。接到附近很多船只发来的冰情通报,史密斯船长命令了望员仔细观察。这一年的冰山比往年向南漂得更远。但是,令人惊讶的是,尽管为头等舱定制了镀金的楼梯把手和印度的手工编织地毯,白星公司却没有给了望员配备望远镜!!11点40分,了望员弗雷德里克•弗利特(后来生还)发现远处有“两张桌子大小”的一块黑影,以很快的速度变大。他敲了3下驾驶台的警钟,抓起电话:“正前方有冰山!”。接电话的六副穆迪通知了旁边的大副默多克。默多克下令减速,左满舵,停船倒车。事后证明这是一个最愚蠢的决定。当时最好的选择,要么是加速的同时左满舵,冒一些风险;要么是减速的同时用坚固的船头去撞冰山。1912年4月那个寒冷的夜晚,泰坦尼克号和冰山发生死亡之吻。
这次碰撞的结果,后来人们都知道了。但当时船上的乘客和船员们却反应不一。头等舱和二等舱一些睡得不熟的乘客被一阵轻微的金属刮擦声惊醒了。船身轻微震动了一下。有人以为遇上了大浪,有人以为是触礁了,还有人以为是螺旋桨发生了故障。但是下面船舱的乘客感觉到的震动剧烈得多。有的乘客看到了舷窗外擦身而过的乳白色冰山。有些擦掉的冰块掉到了船舱里。底层统舱的移民乘客更是心惊肉跳地发现,冰冷刺骨的海水正从不知道的什么地方漫过门缝。船很快停了下来。一些乘客披上外套来到甲板上。北大西洋上空繁星闪烁,气温则低达零下一度。漆黑的天穹下,泰坦尼克号的窗户里发出温暖的淡黄色灯光。四根高大的黄黑两色烟囱中冒着白色的蒸汽烟雾。突然,有三根突然发出了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和嘶叫声。懂得蒸汽机的乘客知道,这是船上的锅炉安全阀门在释放掉多余的过热高压蒸汽。得到通知的史密斯船长和哈兰•沃尔夫公司的首席造船工程师托马斯•安德鲁斯一道检查受损情况。前面的五个隔舱都涌进了海水。海水似乎正在有条不紊地漫过H甲板。在邮件舱昏暗的灯光照耀下,成包的邮件漂浮在海水上。检查过所有水密舱之后,安德鲁斯平静地对史密斯船长说:“这艘船没救了”。史密斯船长问还能剩下多少时间,得到的答复是一个小时,最多两小时。之后发生的事情,大家已经都很清楚了。15日凌晨0点5分,史密斯船长下令准备放救生艇。0点15分,泰坦尼克号发出了“CQD MGY”的呼救信号。CQD是当时通用的遇险信号--“Come Quickly Danger”,MGY是泰坦尼克号的无线电呼叫代号。不久又发出了新近被国际海事协会确定的SOS求救信号。很多大西洋上的船只都收到了求救电报。加拿大太平洋公司的圣殿山号、卡纳德公司的喀尔巴阡号、俄国货船缅甸号,还有法兰克福号、弗吉尼亚号……都在加速向出事地点赶来。例外的是,就在18海里外的不定期客船加利福尼亚人号的收发报员则在这时关掉电报机睡觉去了。这艘船已经被浮冰困了将近一天,船上一晚上都没什幺大事,好像也不会发生什幺大事。
0点45分,第一艘救生艇被放下。船上发射了第一枚遇险火箭。一片闪亮的白色火星缓缓落下。0点55分,泰坦尼克号的船头已经没入水中。救生艇边的工作则是乱七八糟,尽管妇女和儿童(头等舱和二等舱的妇女儿童)先登上救生艇的美德得到了遵守,但很多救生艇在半空的状态下就被放了下去。不过这也不能怪船员,当时的航海界都认为如果救生艇满载人员放下去的话,会造成损坏甚至倾覆。泰坦尼克号的救生艇设计得很结实,但是船员们不知道这一点。结果可以搭载1178人的救生艇,只上去了651人(还有一些人是跳海之后被救上救生艇)。到1点40分,最后一艘折迭救生艇被放下海面。船上的乐队陪伴着乘客,用音乐安抚着这些注定要在几十分钟后死去的人们,一直演奏到最后一刻。面对生死抉择,有些人选择象绅士一样地死去,富翁古根海姆穿上夜礼服,“即使死去,也要死得象个绅士”。来自丹佛市的伊文斯夫人把救生艇座位让给一个孩子的母亲,而白星公司主席伊斯梅则抛下他的乘客、他的船员、他的船,在最后一刻跳进救生艇。人性的善与恶,在这里被揭露无遗。随着涌入船身前部的海水越来越多,船尾逐渐离开水面,高高地翘起。凌晨1点35分,海水浸入了锅炉室。2点10分,一直坚守岗位的菲利普斯发出最后一封呼救电报。2点13分,船上29台大型锅炉纷纷离开底座,互相冲撞着砸破一道一道的水密墙,在船头部位砸开大洞落入海水中。2点17分,海水涌入中央电力控制室,引发短路,全船灯光熄灭。2点18分,伴随一阵巨大的断裂声,泰坦尼克号船身从三、四号烟囱中间的地方断为两截。2点20分,船头部分沉入海中,后半截砸回海面,在一分钟之内就紧跟着泰坦尼克号前半部分一道沉入了水中。1503名乘客和船员随它而去。
落入水中的人们很快就失去了知觉。等待他们的是迅速的体温丧失,神经麻痹和死亡。救生艇中的人们也被冻得半死。一些人完全是凭借坚强的意志,半身泡在冰冷刺骨的海水中,紧紧扒住翻覆的2号救生艇。6号救生艇中的布朗夫人坚决要求去救那些仍然泡在水中的人,但是被救生艇上的船员狠狠地威胁了一通。一直到3点30分,卡纳德公司的客船喀尔巴阡号最先赶到了出事现场。4点钟,喀尔巴阡号船员在北大西洋黎明的微光下发现了第一艘救生艇。救援工作一直持续到早上8点30分,第12号救生艇被系上救援缆绳。泰坦尼克号上2208名船员和旅客中,只有705人生还。喀尔巴阡号的船长和牧师在大餐厅主持了一次悼念仪式。8点50分,掉头返回纽约。

11月18日,喀尔巴阡号抵达纽约港。经过自由女神像时,上万人在曼哈顿岛的巴特雷海岸观看。在54号码头,大约3万人伫立在雨水中默默地迎接泰坦尼克号上的幸存者。泰坦尼克号沉没的消息震惊了整个西方世界。当时人们的震惊程度,不亚于本世纪美国的9.11事件。大西洋两岸许多地方降了半旗。英国国王乔治五世和美国总统塔夫脱互致唁电。德皇威廉二世也拍发了吊唁电报。

事故的后果和影响
泰坦尼克号是人类的美好梦想达到顶峰时的产物,反映了人类掌握世界的强大自信心。她的沉没,向人类展示了大自然的神秘力量,以及命运的不可预测。到泰坦尼克号沉没那天为止,西方世界的人们已经享受了100年的安稳和太平。科技稳定地进步,工业迅速地发展,人们对未来信心十足。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惊醒了这一切。这艘“永不沉没的轮船”——埃菲尔铁塔之后最大的人工钢铁构造物,工业时代的伟大成就,因为对自然的威力掉以轻心,满不在乎,所以在第一次处女航中就沉没了。泰坦尼克号将永远让人们牢记人类的傲慢自信所付出的代价。人们永远也忘不了这幅画面:泰坦尼克号在海底昂着头,残破和污迹也掩盖不了她的高贵。这就是她的归宿。历史就这样演变成了传奇。

这场灾难震惊了国际社会。因为它向一些人证明了:人和人们的技术成就无法于自然的力量相比。

在当时的炼钢技术并不十分成熟,炼出的钢铁在现代的标准根本不能造船。泰坦尼克号上所使用的钢板含有许多化学杂质硫化锌,加上长期浸泡在冰冷的海水中,使得钢板更加脆弱。

另一方面,泰坦尼克号撞击示意图和大众的想法不一致的是:泰坦尼克号的沉船形式亦有很多说法。包括全船沉没;船身近第2及第3支烟囱中间折开,然后各自以垂直沉没;船身近第3及第4支烟囱中间折开,然后前船身部分拖著船尾,船尾垂直下沉。直至1985年,当著名科学家巴拉德在纽芬兰东南约380英里海域找到泰坦尼克号残骸,分别是前2支烟囱的船头部分,以及第四支烟囱之后的船尾部分,就初步证明了第3个理论。而这个理论在其后由詹姆斯·卡梅伦执导电影“泰坦尼克”体验出来。当时大家都认为,由于第3支烟囱的船身部分已经被炸毁成碎片,永远找不到这一部分。但是在2005年8月由History Channel赞助的考古队伍,在船尾残骸后500米找到这船身部分,残骸约12米乘27米,船底的红色油漆还清楚可见。这个发现更推翻了过去20年的“双截论”。科学家相信泰坦尼克号,是折开3截后沉没。

泰坦尼克号沉没时的确使用了国际通用的摩尔斯电码遇难信号SOS,但这不是SOS最早使用的例子。在1906年的柏林外的国际无线电通讯会议第一次提议了SOS信号。1908年国际社会认可了这个提议并慢慢开始广泛使用,这已经是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四年前了。然而,英国的无线电操作员很少使用SOS信号,他们更喜欢老式的CQD遇难信号。泰坦尼克号的无线电首席官员约翰.乔治.菲利普一直在发送CQD遇难信号,直到下级无线电操作员哈罗德.布莱德建议他:发送SOS吧,这是新的呼叫信号,这也可能是你最后的机会来发送它了!然后菲利普在传统的CQD求救信号中夹杂SOS信号。求救信号最终在第二天早上被加利福尼亚号收到,因为她并没有24小时都监听无线电。
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极大的影响了船的制造和无线电电报通讯。 1913年12月12日,英国伦敦因此召开了第一届海上生命安全国际大会。大会制定的条约导致了国际冰山检测组织的形成和资金投入。改组织的美国海岸警卫队的下属部门,直到今天她还在检测和报告北大西洋的可能威胁航船的冰山。条约也一致达成一个新规定:所有的载人船只应该有足够的救生船来装载所有的在船上的人,并且适当的相关训练也应该进行。还有就是无线电通讯应该24小时开通,加上一个2级备用电源,这样就不会漏掉呼救的信号。条约也同意:从船上发送任何火箭必须被解释为一种求救信号。

就是过了1个世纪后的今天,几个关于泰坦尼克号和它的沉没的荒诞说法仍然存在。一个是:她的舵太小了,大一点的舵可以避免这场灾难。大点的舵的可能会拯救她,当时她的舵的尺寸按法律上说,就其船身尺寸而言不算小。事实上,按今天对轮船的规定看,泰坦尼克号的舵的尺寸仍然是合格的。 另一种说法是:泰坦尼克号上的救生船不够。实际上,她的救生船数量是符合英国的法律规定的,该项法律定的数量不是基于乘客数,而是基于船的吨位。当时所有船的救生船数量都远远低于需要的数量,当时救生船的目的那时不是用来装下全体乘客的;它们只是用来从一艘下沉的船上转移乘客到另一艘救援船上。在那时,国际通用的海事安全规则是,客船上的救生艇搭载人数是船上总人数的三分之一,泰坦尼克号的救生艇可以搭载一半的乘客,白星公司还为这种“对乘客安全高度负责”的额外配置没有引起公众注意而感到不平。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永久性的改变了这种救生策略。泰坦尼克号沉没后,制订了新的海上安全法规。对救生艇的要求很简单:必须能容纳下船上的所有人员。各大海运公司都迅速按照新要求来进行改造工作。事实上,即使她有可以装下更多的救生船来装载所有的乘客,仍然有可能不确保会有更多的人获救,因为在她下沉时,船员们没有时间来放下所有的救生船!还有一种说法是:机械组的船员坚持他们的岗位到了最后。1988年出版的一本书也提到这个让它永垂不朽了。事实是,机械舱在1:15AM就被淹没了。在下沉的最后时刻,机械师们和烧炉工人们和其他成百的人一样站在尾部的甲板上,困在船上,没有获救的任何希望。 是,资料等会复制给你!
坦尼克号
泰坦尼克号(英文RMS Titanic),台湾和香港称为铁达尼号,20世纪初英国制造的一艘在当时世界最大的豪华客轮,在当时被称为是“永不沉没的”,但却在1912年4月15日从南安普顿至纽约的处女航中,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而沉没,由于缺少足够的救生艇,1500人葬生海底,造成了当时在和平时期最严重的一次航海事故,也是迄今为止最著名的一次。美国电影《泰坦尼克》就是根据这一真实的故事拍摄的。
“泰坦尼克号”共耗资7500万英镑,吨位46328吨,长882.9英尺,宽92.5英尺,从龙骨到四个大烟囱的顶端有175英尺,高相当于11层楼。是当时一流的超豪华巨轮。

2006年5月,最后一名见证事件的女性生还者逝世,终年99岁。目前尚有两名女生还者仍然存活,但她们在意外时还不到一岁,因此不会对事件有回忆。

建造过程

1909年3月31日泰坦尼克号开始建造于北爱尔兰的最大城市贝尔法斯特的哈南德·沃尔夫造船厂。船体于1911年5月31日下水。她也是白星航运公司(White Star Line)在同一造船厂建造的奥林匹克级邮船的第2艘船。在当时是最大最有声望的载人邮船。泰坦尼克号有260米长,28米宽,吨位46329吨(净重21831吨),排水量达到了规模空前的66000吨!尽管她包含了更多的空间导致了更大的总吨数(比奥林匹克号多出1600吨)。她的船体还是和她的姊妹船奥林匹克号一模一样大。船上有899名船员,可以运载3300名乘客。因为她也运送邮件,所以也叫皇家邮汽船泰坦尼克号。同样硕大无比的4个烟囱中只有3个真正工作。剩下那个是个陪衬,唯一的实际用途是作为主厨房的烟囱。动力系统有三套主机:其中两套为四汽缸往复式蒸汽机,一套蒸汽轮机,主机功率达到50000马力,航速23~24节。

但是白星公司的兴趣不在追求速度这方面。泰坦尼克号的面包师比格斯回忆说:“……再不会有象她那样的船了。我曾经在奥林匹克号、庄严号、伊丽莎白王后号……上工作过。它们都比不上泰坦尼克。……不错,就象奥林匹克号一样,不过豪华得多。比方大餐厅,奥林匹克号甚至连地毯都没有。泰坦尼克号的地毯则厚得可以没过膝盖……再就是家具,重得你都抬不动。还有那些护墙板……他们可以建造一艘更大、更快的船,可是泰坦尼克号却把全部力量放在营建一个豪华与舒适的空间上……她的确是一艘了不起的船……”。比格斯说出来的是一种普遍的看法。泰坦尼克号使得所有建造与设计她的人都受到诱惑。这种诱惑力之大,使她在多年之后,越来越脍炙人口。用《造船家》杂志的话说,泰坦尼克号“在许多细节方面模仿了凡尔赛宫……摆满路易十五风格家具的休息室,风格类似法国的小特里亚农宫沙龙,壁炉上的雕刻作品是《凡尔赛宫的狩猎女神》。还有其它精美的浮雕和艺术作品……上等的柚木和黄铜装饰,吊灯和壁画,印度和波斯的地毯”。甚至三等舱也有大理石的洗漱池和床头取暖设备。泰坦尼克号在当时是无可比拟的奢华。尽管她不是第一艘提供甲板游泳池,健身房,浴室和升降梯的船,她竭尽全力提供了以前从未见过的服务水平。对头等舱的乘客,她提供了3台升降机;作为一种革新,她给二等舱的乘客提供了一台升降机。经济舱的乘客仍然需要爬楼梯。
她最著名的一个特点就是她豪华的楼梯了。詹姆士·卡梅伦在他的电影中忠实的再现了这个楼梯。
奥林匹克号和泰坦尼克号尽管是姐妹船,但是一些细节部位并不一样。在经过奥林匹克号首航的观察发现,A甲板的人会被水雾淋到,贯通B甲板的散步走廊利用率不高。这两处缺陷都在泰坦尼克号上得到了改进,其中B甲板的一部分被改装为头等舱豪华套房的私人专用露台。

泰坦尼克号被认为是一个技术成就的定点作品。泰坦尼克号更津津乐道的是安全性。两层船底,由带自动水密门的15道水密隔墙分为16个水密隔舱,跨越全船。16个水密(不进水的)隔舱防止她沉没。奇怪的是,这些水密隔舱并没有延伸得很高。头两道水密隔墙与最后的五道,只建到了D甲板。中间的八道墙则只设到了低一层的E甲板。虽然如此,其中任意两个隔舱灌满了水,她仍然能够行驶,甚至四个隔舱灌满了水,也可以保持漂浮状态。当时的人们再也设想不出更糟糕的情况了,所以称泰坦尼克号为“永不沉没的船”。一个船员在航行中对一个2等舱女乘客西尔维亚·考德威尔说:“就是上帝亲自来,他也弄不沉这艘船。”

处女航

1912年2月3日,泰坦尼克号完成了装潢工作,处女航最初被定在了3月20日。但奥林匹克号在1911年9月的那次倒霉的碰撞(与皇家海军的霍克号巡洋舰相撞)耽搁了泰坦尼克号的最后收工。她的处女航被安排在了4月10日。在此之前,还要在4月1日进行海上试航。一切圆满。泰坦尼克号于3日抵达南安普敦港,停泊在41号锚地,等待10号那天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作为不愉快的小小插曲,由于南安普敦港煤炭工人罢工,加煤工作遇到了一点挫折。IMM公司不想再推迟泰坦尼克号的处女航,所以从公司所有停泊在南安普敦港的邮船煤舱里搜刮干净了所有的煤块。

1912年4月10日,在南安普敦港的海洋码头,万头涌动。“永不沉没”的泰坦尼克号启程驶往新世界。码头上挤满了乘客、来送行的家属、行李搬运工和海关的检查人员。上午11点,一号烟囱喷出了白色的蒸汽。29台锅炉中的25台开始依次生火。中午12点整,泰坦尼克号在拖船的拉动下慢慢离开了码头。两个外侧螺旋桨开始搅动南安普敦港海水。泰坦尼克号依次驶过了停泊在港口中的庄严号(不是后来德国赔偿的那艘)、费城号、圣路易斯号、海洋号和纽约号邮船,鸣笛向它们致意。这艘46000吨的大船似乎对其它船只很有吸引力。在水流吸力作用下,纽约号邮船的船身开始向泰坦尼克号靠拢,幸好锚链和缆绳及时地拉住了它。泰坦尼克号的拖船伏尔甘号把纽约号的船身顶了回去。世界上最大的邮船开始了它的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航行。
当天晚7点,泰坦尼克号抵达法国瑟堡港。另一批乘客和货物搭乘“游牧”号和“交通”号两艘专用摆渡船登上了泰坦尼克号,包括美国富翁阿斯特和玛格丽特•布朗夫人--后来被报纸称作“永不沉没的尊贵的布朗夫人”。第二天中午,泰坦尼克号抵达爱尔兰的昆斯敦(今天的科克)。一批对新世界充满憧憬和希望的爱尔兰移民登上了船。一个乘客在这里上岸,他拍下的照片后来成了泰坦尼克号的绝版照片,今天在收藏家眼里价值连城。

为了以最快的速度穿越大西洋,泰坦尼克号选择了距离较短的北航线。气温不断地下降。但天气非常晴朗。事后幸存的船员说,他们以前从来没看到过这么宁静的北大西洋。按照伊斯梅的命令,泰坦尼克号在第二天就把速度加快到了25节。尽管认为卡纳德公司只求快速的策略降低了公司形象,但白星公司也很想得到蓝飘带来炫耀一下。一路上,泰坦尼克号没有发生什么大事。船上的电报员菲利普忙着替头等舱乘客们拍发昂贵的私人电报,大多是报平安的废话和股票买卖交割的指令。

1912年4月14日,星期天晚上,一个风平浪静的夜晚。甚至一点风都没有。如果有的话,船上的了望员会发现波浪拍打在冰山上的点点磷光。泰坦尼克号以22节的速度在这片漆黑冰冷的洋面上兼程航行。接到附近很多船只发来的冰情通报,史密斯船长命令了望员仔细观察。这一年的冰山比往年向南漂得更远。但是,令人惊讶的是,尽管为头等舱定制了镀金的楼梯把手和印度的手工编织地毯,白星公司却没有给了望员配备望远镜!!11点40分,了望员弗雷德里克•弗利特(后来生还)发现远处有“两张桌子大小”的一块黑影,以很快的速度变大。他敲了3下驾驶台的警钟,抓起电话:“正前方有冰山!”。接电话的六副穆迪通知了旁边的大副默多克。默多克下令减速,左满舵,停船倒车。事后证明这是一个最愚蠢的决定。当时最好的选择,要么是加速的同时左满舵,冒一些风险;要么是减速的同时用坚固的船头去撞冰山。1912年4月那个寒冷的夜晚,泰坦尼克号和冰山发生死亡之吻。
这次碰撞的结果,后来人们都知道了。但当时船上的乘客和船员们却反应不一。头等舱和二等舱一些睡得不熟的乘客被一阵轻微的金属刮擦声惊醒了。船身轻微震动了一下。有人以为遇上了大浪,有人以为是触礁了,还有人以为是螺旋桨发生了故障。但是下面船舱的乘客感觉到的震动剧烈得多。有的乘客看到了舷窗外擦身而过的乳白色冰山。有些擦掉的冰块掉到了船舱里。底层统舱的移民乘客更是心惊肉跳地发现,冰冷刺骨的海水正从不知道的什么地方漫过门缝。船很快停了下来。一些乘客披上外套来到甲板上。北大西洋上空繁星闪烁,气温则低达零下一度。漆黑的天穹下,泰坦尼克号的窗户里发出温暖的淡黄色灯光。四根高大的黄黑两色烟囱中冒着白色的蒸汽烟雾。突然,有三根突然发出了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和嘶叫声。懂得蒸汽机的乘客知道,这是船上的锅炉安全阀门在释放掉多余的过热高压蒸汽。得到通知的史密斯船长和哈兰•沃尔夫公司的首席造船工程师托马斯•安德鲁斯一道检查受损情况。前面的五个隔舱都涌进了海水。海水似乎正在有条不紊地漫过H甲板。在邮件舱昏暗的灯光照耀下,成包的邮件漂浮在海水上。检查过所有水密舱之后,安德鲁斯平静地对史密斯船长说:“这艘船没救了”。史密斯船长问还能剩下多少时间,得到的答复是一个小时,最多两小时。之后发生的事情,大家已经都很清楚了。15日凌晨0点5分,史密斯船长下令准备放救生艇。0点15分,泰坦尼克号发出了“CQD MGY”的呼救信号。CQD是当时通用的遇险信号--“Come Quickly Danger”,MGY是泰坦尼克号的无线电呼叫代号。不久又发出了新近被国际海事协会确定的SOS求救信号。很多大西洋上的船只都收到了求救电报。加拿大太平洋公司的圣殿山号、卡纳德公司的喀尔巴阡号、俄国货船缅甸号,还有法兰克福号、弗吉尼亚号……都在加速向出事地点赶来。例外的是,就在18海里外的不定期客船加利福尼亚人号的收发报员则在这时关掉电报机睡觉去了。这艘船已经被浮冰困了将近一天,船上一晚上都没什幺大事,好像也不会发生什幺大事。
0点45分,第一艘救生艇被放下。船上发射了第一枚遇险火箭。一片闪亮的白色火星缓缓落下。0点55分,泰坦尼克号的船头已经没入水中。救生艇边的工作则是乱七八糟,尽管妇女和儿童(头等舱和二等舱的妇女儿童)先登上救生艇的美德得到了遵守,但很多救生艇在半空的状态下就被放了下去。不过这也不能怪船员,当时的航海界都认为如果救生艇满载人员放下去的话,会造成损坏甚至倾覆。泰坦尼克号的救生艇设计得很结实,但是船员们不知道这一点。结果可以搭载1178人的救生艇,只上去了651人(还有一些人是跳海之后被救上救生艇)。到1点40分,最后一艘折迭救生艇被放下海面。船上的乐队陪伴着乘客,用音乐安抚着这些注定要在几十分钟后死去的人们,一直演奏到最后一刻。面对生死抉择,有些人选择象绅士一样地死去,富翁古根海姆穿上夜礼服,“即使死去,也要死得象个绅士”。来自丹佛市的伊文斯夫人把救生艇座位让给一个孩子的母亲,而白星公司主席伊斯梅则抛下他的乘客、他的船员、他的船,在最后一刻跳进救生艇。人性的善与恶,在这里被揭露无遗。随着涌入船身前部的海水越来越多,船尾逐渐离开水面,高高地翘起。凌晨1点35分,海水浸入了锅炉室。2点10分,一直坚守岗位的菲利普斯发出最后一封呼救电报。2点13分,船上29台大型锅炉纷纷离开底座,互相冲撞着砸破一道一道的水密墙,在船头部位砸开大洞落入海水中。2点17分,海水涌入中央电力控制室,引发短路,全船灯光熄灭。2点18分,伴随一阵巨大的断裂声,泰坦尼克号船身从三、四号烟囱中间的地方断为两截。2点20分,船头部分沉入海中,后半截砸回海面,在一分钟之内就紧跟着泰坦尼克号前半部分一道沉入了水中。1503名乘客和船员随它而去。
落入水中的人们很快就失去了知觉。等待他们的是迅速的体温丧失,神经麻痹和死亡。救生艇中的人们也被冻得半死。一些人完全是凭借坚强的意志,半身泡在冰冷刺骨的海水中,紧紧扒住翻覆的2号救生艇。6号救生艇中的布朗夫人坚决要求去救那些仍然泡在水中的人,但是被救生艇上的船员狠狠地威胁了一通。一直到3点30分,卡纳德公司的客船喀尔巴阡号最先赶到了出事现场。4点钟,喀尔巴阡号船员在北大西洋黎明的微光下发现了第一艘救生艇。救援工作一直持续到早上8点30分,第12号救生艇被系上救援缆绳。泰坦尼克号上2208名船员和旅客中,只有705人生还。喀尔巴阡号的船长和牧师在大餐厅主持了一次悼念仪式。8点50分,掉头返回纽约。

11月18日,喀尔巴阡号抵达纽约港。经过自由女神像时,上万人在曼哈顿岛的巴特雷海岸观看。在54号码头,大约3万人伫立在雨水中默默地迎接泰坦尼克号上的幸存者。泰坦尼克号沉没的消息震惊了整个西方世界。当时人们的震惊程度,不亚于本世纪美国的9.11事件。大西洋两岸许多地方降了半旗。英国国王乔治五世和美国总统塔夫脱互致唁电。德皇威廉二世也拍发了吊唁电报。

事故的后果和影响
泰坦尼克号是人类的美好梦想达到顶峰时的产物,反映了人类掌握世界的强大自信心。她的沉没,向人类展示了大自然的神秘力量,以及命运的不可预测。到泰坦尼克号沉没那天为止,西方世界的人们已经享受了100年的安稳和太平。科技稳定地进步,工业迅速地发展,人们对未来信心十足。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惊醒了这一切。这艘“永不沉没的轮船”——埃菲尔铁塔之后最大的人工钢铁构造物,工业时代的伟大成就,因为对自然的威力掉以轻心,满不在乎,所以在第一次处女航中就沉没了。泰坦尼克号将永远让人们牢记人类的傲慢自信所付出的代价。人们永远也忘不了这幅画面:泰坦尼克号在海底昂着头,残破和污迹也掩盖不了她的高贵。这就是她的归宿。历史就这样演变成了传奇。

这场灾难震惊了国际社会。因为它向一些人证明了:人和人们的技术成就无法于自然的力量相比。

在当时的炼钢技术并不十分成熟,炼出的钢铁在现代的标准根本不能造船。泰坦尼克号上所使用的钢板含有许多化学杂质硫化锌,加上长期浸泡在冰冷的海水中,使得钢板更加脆弱。

另一方面,泰坦尼克号撞击示意图和大众的想法不一致的是:泰坦尼克号的沉船形式亦有很多说法。包括全船沉没;船身近第2及第3支烟囱中间折开,然后各自以垂直沉没;船身近第3及第4支烟囱中间折开,然后前船身部分拖著船尾,船尾垂直下沉。直至1985年,当著名科学家巴拉德在纽芬兰东南约380英里海域找到泰坦尼克号残骸,分别是前2支烟囱的船头部分,以及第四支烟囱之后的船尾部分,就初步证明了第3个理论。而这个理论在其后由詹姆斯·卡梅伦执导电影“泰坦尼克”体验出来。当时大家都认为,由于第3支烟囱的船身部分已经被炸毁成碎片,永远找不到这一部分。但是在2005年8月由History Channel赞助的考古队伍,在船尾残骸后500米找到这船身部分,残骸约12米乘27米,船底的红色油漆还清楚可见。这个发现更推翻了过去20年的“双截论”。科学家相信泰坦尼克号,是折开3截后沉没。

泰坦尼克号沉没时的确使用了国际通用的摩尔斯电码遇难信号SOS,但这不是SOS最早使用的例子。在1906年的柏林外的国际无线电通讯会议第一次提议了SOS信号。1908年国际社会认可了这个提议并慢慢开始广泛使用,这已经是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四年前了。然而,英国的无线电操作员很少使用SOS信号,他们更喜欢老式的CQD遇难信号。泰坦尼克号的无线电首席官员约翰.乔治.菲利普一直在发送CQD遇难信号,直到下级无线电操作员哈罗德.布莱德建议他:发送SOS吧,这是新的呼叫信号,这也可能是你最后的机会来发送它了!然后菲利普在传统的CQD求救信号中夹杂SOS信号。求救信号最终在第二天早上被加利福尼亚号收到,因为她并没有24小时都监听无线电。
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极大的影响了船的制造和无线电电报通讯。 1913年12月12日,英国伦敦因此召开了第一届海上生命安全国际大会。大会制定的条约导致了国际冰山检测组织的形成和资金投入。改组织的美国海岸警卫队的下属部门,直到今天她还在检测和报告北大西洋的可能威胁航船的冰山。条约也一致达成一个新规定:所有的载人船只应该有足够的救生船来装载所有的在船上的人,并且适当的相关训练也应该进行。还有就是无线电通讯应该24小时开通,加上一个2级备用电源,这样就不会漏掉呼救的信号。条约也同意:从船上发送任何火箭必须被解释为一种求救信号。

就是过了1个世纪后的今天,几个关于泰坦尼克号和它的沉没的荒诞说法仍然存在。一个是:她的舵太小了,大一点的舵可以避免这场灾难。大点的舵的可能会拯救她,当时她的舵的尺寸按法律上说,就其船身尺寸而言不算小。事实上,按今天对轮船的规定看,泰坦尼克号的舵的尺寸仍然是合格的。 另一种说法是:泰坦尼克号上的救生船不够。实际上,她的救生船数量是符合英国的法律规定的,该项法律定的数量不是基于乘客数,而是基于船的吨位。当时所有船的救生船数量都远远低于需要的数量,当时救生船的目的那时不是用来装下全体乘客的;它们只是用来从一艘下沉的船上转移乘客到另一艘救援船上。在那时,国际通用的海事安全规则是,客船上的救生艇搭载人数是船上总人数的三分之一,泰坦尼克号的救生艇可以搭载一半的乘客,白星公司还为这种“对乘客安全高度负责”的额外配置没有引起公众注意而感到不平。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永久性的改变了这种救生策略。泰坦尼克号沉没后,制订了新的海上安全法规。对救生艇的要求很简单:必须能容纳下船上的所有人员。各大海运公司都迅速按照新要求来进行改造工作。事实上,即使她有可以装下更多的救生船来装载所有的乘客,仍然有可能不确保会有更多的人获救,因为在她下沉时,船员们没有时间来放下所有的救生船!还有一种说法是:机械组的船员坚持他们的岗位到了最后。1988年出版的一本书也提到这个让它永垂不朽了。事实是,机械舱在1:15AM就被淹没了。在下沉的最后时刻,机械师们和烧炉工人们和其他成百的人一样站在尾部的甲板上,困在船上,没有获救的任何希望。 泰坦尼克号当然存在过,整个的海难事件也是真实的,但是影片中的爱情故事,以及老年的罗斯等等当然是虚构出来的。 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号从英国南安普敦(Southampton)出发,途经法国
瑟堡-奥克特维尔(Cherbourg-Octeville)以及爱尔兰
昆士敦(Queenstown),计划中的目的地为美国纽约(New
York),开始了这艘“梦幻客轮”的处女航。4月14日晚11点40分,泰坦尼克号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大约在41°43'55.66"N
49°56'45.02"W附近),两小时四十分钟后,4月15日凌晨2点20分沉没,由于只有20艘救生艇,1523人葬身海底,造成了当时在和平时期最严重的一次航海事故。电影《泰坦尼克号》就是根据这一真实海难而改编。 这是一件真正发生过的事情,发生在1912年4月15日,最近还有最新消息,怀疑是一条钥匙引起的,
http://news.sina.com.cn/w/2007-08-30/091612476767s.shtml

是真实事件改编的,首先泰坦尼克号是20世纪初由英国白星航运公司制造的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豪华邮轮,被称为是“永不沉没的”或是“梦幻客轮”。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号从英国南安普顿驶往美国纽约的处女航途中撞上冰山,两小时四十分钟后沉没,1500多人葬身大海。泰坦尼克号沉没是当时人类和平时期航海史上最大的灾难,震惊世界。

电影中除了Jack和Rose一家以及和他们有关的仆人等,其余人物基本都是真的。包括船长爱德华史密斯,设计师托马斯安德鲁斯,白星客轮公司首席执行官布鲁斯伊斯梅,最后趁机溜上救生艇的那位,历史上的他生还后饱受社会舆论谴责,在孤独中度过余生,大副默多克,那个new money布朗女士,另外,Rose向Jack介绍的名流全部是真实存在的。

历史上泰坦尼克号沉没用时是两小时四十分,在电影拍摄时,导演卡梅隆坚守这个时间,保证最大限度还原历史。电影中轮船沉没方式是"两截式",即轮船从中间断开,分开沉没。这在电影拍摄时是公认的沉没方式。但是在2003年,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当时泰坦尼克号船尾发生爆炸,轮船以三段沉没,即"三截式",电影展现的是她的时代最真实的东西。这部电影绝对算得上是影史上的杰作,其细节令当时的泰坦尼克研究协会表示"很惊讶"。

现实中700多的幸存者中,有人回忆说,在沉船的两个多小时里,上演了无数的生离死别,因为救生艇的数量有限,很多人都选择和家人在一起,不愿分开,有人送妻女上船后自己在沉轮上默默注视。观点粗糙,欢迎评论、互动。



泰坦尼克号是英国在1912年沉没的一条巨型油轮,泰坦尼克号影片属于真实事件改编,该邮轮曾是世界上最大、最豪华的一艘游轮。泰坦尼克号于1911年正式下水,这艘船上装备了19世界最先进名贵的设施,承载了当时的贵族名。

1912年4月14日23时40分左右,泰坦尼克号在行驶途中与一座冰山相撞,导致五间船舱进水,海水进入电力控制间,引发短路,灯光熄灭。人性在这场事件中被完全揭露,仅仅一分钟,泰坦尼克号半部分就浸入了水中,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一部分乘客逃离进入救生船,两个小时后,泰坦尼克号沉入大西洋底,几千人全部丧生,只有七百人生还,是轮船触礁沉没事故中最惨重的一次。上万人在海岸等候,在雨水中迎接生还者,当时的冰山事件不亚于之后美国的911事件,船长和牧师主持了悼念会议。泰坦尼克号事件震惊了西方各国以及整个世界,该船残骸1985年被发现,现在受联合国和文化组织重点保护。

2017年有人员指出泰坦尼克号残骸正在被细菌蚕食,根据计算,2030年泰坦尼克号会永远消失。

1995年9月1日经过了两年的时间,拍摄出了泰坦尼克号的电影,1998年在中国上映,2012年以3D电影类型重映,电影的开场就可以看出罗斯对生活婚姻的沮丧,以一个孤独者的形式出现,杰克教会了她保持活力,重拾对生活的自信心。电影的结尾,也是罗斯一个人活着,没有杰克的陪伴。这部影片可以说是鼓舞人心的一个童话故事,虽然不能够像罗斯一样遇到杰克,但是可以像罗斯一样坚强生活。 泰坦尼克号是真有的一百分之九九

哈喽海洋之l 心 被称为是“永不沉没的”或是“梦幻客轮”的沉船事件,大部分都是真实的 我感觉,当谈到《泰坦尼克号》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时,大部分都是真实的。 除了虚构的爱情故事,这部电影确实捕捉了许多真实的细节和微妙的触动,值得赞赏。 但是,也有一些场面,当仔细考虑时,也并不完全站得住脚。

泰坦尼克号沉没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但影片中的爱情故事是虚构的。

泰坦尼克号(英语:RMSTitanic)是一艘英国皇家邮轮,也是白星航运公司旗下的3艘奥林匹克级邮轮之一,在其服役时间是全世界最大的海上船舶,由贝尔法斯特哈兰德与沃尔夫造船厂建造,号称“永不沉没”、“梦幻之船”。

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号展开首航,也是唯一一次的载客出航,最终目的地为纽约。部分乘客为当时世界上顶尖富豪,以及许多来自英国、爱尔兰、斯堪的纳维亚和整个欧洲其他地区的移民,他们寻求在美国展开新生活的机会。

4月15日在中途发生碰撞冰山后沉没的严重灾难。2,224名船上人员中有1,514人罹难,成为近代史上最严重的和平时期船难。船长爱德华·约翰·史密斯最终与船一起沉没;泰坦尼克号总设计师汤玛斯·安德鲁斯也在这起灾难中死亡。

1985年,前美国海军军官罗伯·巴拉德率领团队发现了泰坦尼克号残骸,该船分裂成两部分,并在3,784米的海底深处逐渐瓦解,沉船内成千上万的文物已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中复原并展示。泰坦尼克号已成为历史上最著名的船舶之一。

扩展资料:

沉没事故——

4月14日23点40分,瞭望员范德瑞克·弗莱特在泰坦尼克号正前方发现了一座冰山,并警告了舰桥。当时值班指挥的一副威廉·默多克下达右满舵及发动机全速反转的指令,尝试“摆动绕行”;但为时已晚,泰坦尼克号右舷撞到了冰山,在水线以下形成一系列的缝隙,船体没有遭冰山切出裂口,而是挫曲凹陷,钢板接合处弯曲成一段段的开口,让海水进入。

在这种紧急情况下,泰坦尼克号的乘客并没有做好准备。根据当时公认的做法,船舶不会马上沉没的情况下,救生艇只是用来将乘客接驳到附近船只。泰坦尼克号携带的20艘救生艇只能运载约一半的人员,如果是满载的情形,则只有约三分之一的人可以登上救生艇。

船员没有得到充分的疏散训练,他们不知道救生艇即使坐满也能安全漂浮,所以很多救生艇下水时只坐了一半人。三等舱乘客大部分时间都遭到船员留置于下层甲板,他们只能自己想办法穿越障碍,导致其中的许多乘客受困,而大部分下层甲板都充满了海水。副官在指挥登艇时一般都遵循女人和小孩优先的原则,大部分男性乘客和船员都留在船上。

2时15分,撞上冰山经过2个小时35分钟后,泰坦尼克号在水中的倾斜角度开始迅速增加,因为大量海水从甲板舱口入侵船首内还没淹没的部分。由于船尾从水中升起,露出螺旋桨和后半部船底;船首下沉而船尾上升,导致龙骨要承受两股相反方向的力量对抗,达到峰值应力后,船体开始从2号和3号烟囱之间断裂。当船首下坠时,龙骨没有马上断开,因此将船尾拉向几乎垂直的角度,最后仍然有数百人在艉艛甲板上抓着栏杆。2时20分,泰坦尼克号完全沉没。

除了救生艇上的人之外,所有乘客和船员都浸入负2°C的海水中,几乎所有落海的人都会死亡,只有2分钟到30分钟的存活时间。尽管四散在周围的救生艇还可容纳近500人,但只有13名落海者被救生艇救助。107公里外的卡柏菲亚号冒着风险全速前进,在沉船约一个半小时后抵达事故现场,大约有710人在灾难中幸存下来,登上卡柏菲亚号获得紧急照护;

有1,514人在事故中丧生。卡柏菲亚号船员们回忆太阳升起后的场景:“一眼望去是无穷无尽的冰山,好像有无数的金字塔在海面栖息”。卡柏菲亚号船长亚瑟·罗斯特龙环顾现场,看见20个高达60米的大冰山,还有许多小冰山和浮冰,以及来自泰坦尼克号的碎片。

卡柏菲亚号的乘客也说,他们的船好像身处于巨大的洁白平原中间,远处的冰山就跟山丘一样散布着;这片区域现今已经称为冰山巷。卡柏菲亚号原本计划要将生还者们载往哈利法克斯港,因为那里铁路发达、也是离沉船现场最近的大海港;但是由于西北方仍有大量海冰挡住去路,于是改往西南方的纽约港航行——泰坦尼克号原本的目的地。

泰坦尼克号(RMS Titanic),一艘奥林匹克级游轮,于1912年4月处女航时撞上冰山后沉没。泰坦尼克号由位于爱尔兰岛贝尔法斯特的哈兰德与沃尔夫造船厂兴建,是当时最大的客运轮船。在她的处女航中,泰坦尼克号从英国南安普敦出发,途经法国瑟堡-奥克特维尔以及爱尔兰昆士敦,计划中的目的地为美国纽约。1912年4月14日,船上时间夜里11点40分,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2小时40分钟后,即4月15日凌晨2点20分,船裂成两半后沉入大西洋。泰坦尼克号海难为和平时期死伤人数最惨重的海难之一,同时也是最为人所知的海上事故之一。 “泰坦尼克号”———真人版女主角回忆生死恋

  核心提示

  电影《泰坦尼克号》中的虚构爱情曾感动了许多人,事实上,当年在“泰坦尼克号”上的确发生过一段令人荡气回肠的“生死恋”:美国女作家海伦在“泰坦尼克号”上和美国艺术家爱德华一见钟情,但两人的结局正像电影中的“杰克和露丝”一样不幸,一个被救上了救生艇,另一个沉入大海。

生死恋真人版女主角的回忆录手稿首次惊现人世,并将于本月29日在英国进行拍卖。

  “泰坦尼克号”真实版情侣

  留下一份“失落日记”

  据报道,“泰坦尼克生死恋”真人版男女主角分别是当时53岁的美国单身女作家海伦·丘吉尔·康迪和当时58岁的美国建筑师、艺术家爱德华·肯特。两人都是到欧洲旅游度假的美国人。1912年4月,海伦为写一本书在法国进行调查时,突然收到一份电报,称她和前夫所生的儿子哈罗德在纽约遭遇坠机,身受重伤,海伦惟一能迅速赶回美国探望儿子的方法就是搭乘白星航运公司的新邮轮———“泰坦尼克号”。

  正是在“泰坦尼克号”上,海伦邂逅了富有的美国艺术家爱德华·肯特,他们在邮轮上一见钟情,多次在船上的豪华餐厅中约会,并打算一回到美国就结婚。然而1912年4月14日晚上11:30分,一场突如而至的灾难让这对刚刚体味甜蜜爱情的新恋人突然面临生死离别,就像电影《泰坦尼克号》中的主人公“杰克和露丝”一样,他们也是一个被救上了救生艇,另一个却沉入了大海。鲜为人知的是,从“泰坦尼克号”沉没灾难中生还的海伦在一份36页的手写回忆录日记中披露了她和爱德华在这艘“宿命之船”上相识相爱的过程,以及“泰坦尼克号”沉没前的可怕时刻。

  回忆撞冰山

  “以为撞上一座海底山脉”

  1912年4月14日深夜,一块冰山撞中了泰坦尼克号,海伦在回忆录中描述了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剧烈的撞击发生在我的脚下,我跌倒在了地板上。我以为我们撞在了一座海底山脉的山顶上,一座以前从来没被发现的山。一定是这样。船上陷入一片沉寂,仿佛根本就没有人存在一样。”

  海伦勇敢地走出船舱,试图调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时她看到一个小男孩手中抱着一块冰,这是冰山撞上船身后在剧烈的撞击中掉落到甲板上的。当海水汹涌地漫进破裂的船舱底部时,海伦听到船长爱德华·史密斯大声下着命令:“让女人进入救生艇,男人留在后面!”

  回忆生离死别场景

  分手前将信物交到恋人手里

  当时“泰坦尼克号”上一片慌乱,海伦邂逅初遇的恋人爱德华·肯特将她护送到了6号救生艇旁边,尽管海伦哭喊着要留在爱德华身边,但在爱德华的反复劝说下,海伦哭泣着登上了6号救生艇。在生离死别的时刻,海伦将一只银制小酒瓶和一张她母亲的袖珍画像交给了爱德华,海伦在回忆录中写道:“他默默接过我的礼物,离开了我的视野,此后我再也没有见到他。”

  当救生艇载满妇女和儿童时,海伦在回忆录中披露了妻子和丈夫、母亲和孩子分别时的悲痛场景。海伦写道:“一个妻子哀求说:‘船长,看,我的手臂绑着绷带,我丈夫必须和我一起走,否则将没人照顾我。’然后她得到的回答是:‘没有一个男人允许登上救生艇。’这对夫妻就这样活活分开了。另一名妇女恳求说:‘我太老了,需要儿子照顾我。能让他上船吗?’得到的回答仍然是:‘只有女人能上救生艇。’”

  回忆“无名英雄”

  所有船员舱底“等待死亡”

  海伦还在回忆录中披露了船长命令所有在轮机房工作的船员们一起走下甲板,到机舱中等待死亡的场景。那些船员本来准备等待命令,每人跳进一艘救生艇操纵载满妇女儿童的救生艇离开“泰坦尼克号”,但却等来了这一道“死亡命令”。海伦写道:“船长对他们说:‘到(机舱)下面去,男人们。你们每个人,都到下面去。’所有船员都默默无声地遵守了他的命令,没有抗议,没有抱怨,没有反抗,他们走下机舱,从生走向了死。他们知道,一旦他们走下机舱,他们将再也不会活着上来了。这是一群无名的英雄。”

  沉船前最后一刻

  “没有哭泣,没有疯狂地喊叫”

  海伦和数十名其他妇女和儿童坐在救生艇中,眼睁睁地看着“泰坦尼克号”缓缓地沉入黑暗的海水中。海伦在回忆录中详细描述了巨大的船首沉入水中时的可怕场景,甲板倾斜成了90度,那些留在甲板上的人疯狂地攀爬向船尾。海伦写道:“断裂的船首消失在了水中,甲板上惟一的空间就是高高翘起的船尾,人们挤在一起,以卓越的勇气等待死亡的降临。灯光随着倾斜的船身缓缓消失在水中,船尾的空间越来越小,最后,世界结束了,这艘大船上的生命和船一起消失在了水中。没有任何尖叫、没有任何哭泣,没有任何疯狂的喊叫。相反只有一声沉重的呻吟,仿佛所有最后的痛苦都组成了一个单独的声音。”

  “泰坦尼克号”在凌晨2:25分彻底沉入了海水中,造成1523人遇难,仅有700多人获救生还。海伦和其他救生艇中的生还者后来被救上了“卡帕西娅号”邮轮,被带往了纽约。

  “泰坦尼克”生死恋

  女主角回忆录本月拍卖

  当爱德华·肯特的尸体被人发现时,救生人员在他的口袋中找到了一个银酒瓶和一幅镀金小画,银酒瓶上刻了一行字“忠诚但不幸”———这行字正是海伦所在的“丘吉尔家族”的座右铭。当爱德华的姐姐夏洛特收到这些遗物后,根据线索辗转找到了生还的海伦,并将这些珍贵的纪念物还给了她。夏洛特回忆说:“当我将画像和酒瓶交还给海伦时,她激动得失声痛哭。后来她写信给我,称这是她永远的爱的纪念。”1949年,90岁高龄的海伦去世了,这些纪念物又传给了她的后人。

  去年,那个银色小酒瓶在一场拍卖会上以34000英镑的高价被拍卖。本月29日,海伦生前珍藏的那幅镀金小画和她的36页回忆录手稿将和其他“泰坦尼克号”纪念物一起,在英国威尔特郡德维泽斯市的“亨利·艾德里奇父子”拍卖行中进行拍卖,这两样珍贵的遗物至少有望拍卖到25000英镑。拍卖人安德鲁·艾尔德里奇说:“这份回忆录是泰坦尼克号沉没之夜最好的目击记录之一。康迪夫人是一个受过教育、不可思议的女人,这是她的泰坦尼克回忆录第一次完整地呈现在世人眼前。” 20世纪初,由英国白星航运公司制造的一艘巨大豪华客轮。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豪华客轮,被称为是“永不沉没的”或是“梦幻客轮”。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号从英国南安普顿驶往纽约,开始了这艘“梦幻客轮”的处女航。4月14日晚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而沉没,由于缺少足够的救生艇,1500人葬生海底,造成了当时在和平时期最严重的一次航海事故,也是迄今为止最著名的一次海难。电影《泰坦尼克号》就是根据这一真实的故事拍摄的。 一艘大船,一座大冰山,一大群淹死的人,一些幸免遇难的人,一对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