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休闲娱乐> 明星八卦> 正文

孩子高中谈恋爱却不影响成绩,该不该去制止呢(附近相亲网)

把三个儿子送进斯坦福大学,她特意写道一条“不要阻止孩子高中时期谈恋爱”,我们看看她是怎么陈述关于恋爱问题的。

三个儿子都在高中时期开始谈恋爱

陈美龄认为到了青春期,对异性感兴趣,这是最自然不过的事。父母不能以耽误学习为理由,阻止孩子恋爱。

如果孩子听了父母的劝告,会极力抑制住自己天然的情感需求,尽可能忍住对异性的兴趣,这样的孩子成人后,恋爱方面就会变得很笨拙。不会恋爱,不懂得表达爱,导致很多人晚婚,或者干脆不婚。



陈美龄在给儿子做性教育的时候,告诉他们:

无论男女,都要非常珍惜彼此;性行为必须是以爱为基础的表现;性行为会生小宝宝,除非两人决心成为父母,所以必须注意不能怀孕。

父母可以禁止孩子和恋爱与肉体上的男女关系,但是恋爱本身,没有必要限制。

据陈美龄描述,三个儿子恋爱后,自信心增强了,还变帅了。特别是三儿子交了女朋友后,变得非常认真,学习成绩提高得很快。二儿子恋爱后,作曲才能进步不少,写了很多好听的情歌。大儿子则是比以前更自信了,和女朋友的相处属于主导的一方。



如果父母限制孩子恋爱,就是妨碍孩子长大成为“人”。

陈美龄教导他们如何照顾女生,恋爱让她的儿子们都变成了有责任心的男子汉。

中国父母为什么视高中孩子的恋爱如洪水猛兽?



第一,对恋爱这件事抱有羞耻感。

恋爱就是恋爱,孩子的恋爱在家长眼里叫“早恋”。“早恋这词就是很混蛋!”这是黄磊在宣传《小别离》时表达对早恋的看法!大概中国父母的观念还停留在“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阶段,认为孩子恋爱是提早做了不该做的事,是在浪费时间,会耽误升学考试,打着“为你好”旗号,对你进行洗脑教育,让孩子感觉自己对异性有好感是羞耻丢脸的事。

不允许早恋,将孩子对异性的正常情感污名化,一个被父母误导的“情感观”不正的孩子,今后往往也要重新面临情感纠正问题。

第二,中国父母普遍控制欲太强。

很多家长常常是口是心非的,嘴里说希望孩子能早早自立,但是在行为上却是把孩子死死控制在自己的手心里,不允许孩子真正做自己。

就像网友抱怨的那样: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人财产和精神寄托,让孩子完成自己未竟的梦想。比如考名校,这或许是父母的渴望,而孩子对名校并没有什么非上不可的欲望。

《拆掉思维里的墙》作者古典也有这样的母亲,因为外公“出身不好”,古典母亲从师大附中的优等生沦为无家可归的知青,结婚后凭着坚强的毅力,一边带娃一边学习,最终从电大毕业。在古典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开始编写他的人生剧本:你将来要去北大清华。

后来,古典母亲知道在北大清华外,还有哈佛耶鲁,于是孩子的人生目标又进一步扩大。按照母亲的规划,最好是出国读到博士,再找个女人生个博士后代。

可惜,古典做了那个叛逃者和挑战者,他后来进了新东方,在新东方最好的时候出来做职业规划。

控制欲强的父母,很少给孩子练习如何做选择并承担责任的机会。有勇气、生命力旺盛的孩子能坚持做自己,性格软弱的就成了父母的提线木偶。

第三,中国父母潜意识里藏着巨大的不安全感或者恐惧。

我们的社会对于“早恋”看法中,一直存在一个假想逻辑链条:学生恋爱—肯定分心—影响学习—成绩下降—影响前途—必须禁止。

如果不阻止孩子中学阶段恋爱,后果一定会不堪设想,这就是家长们的恐惧。



谁说恋爱一定就会耽误学习呢?黄磊说得对:最重要的是家长应该把孩子往健康的方向引导。

青春期的孩子正是渴望“异性认同”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喜欢的人,或者被人喜欢,本身就是一件美好的、可以增强自信心的事情。

曾经在新闻报道事件里,看到一个关于早恋的悲惨故事:

父母虽然也同意女儿恋爱了,但是对孩子千叮咛万嘱咐,把他们能预想到的所有不好的事情,都对孩子唠叨一遍,无异于羞辱,唠叨到孩子厌烦,结果,担心成了诅咒,诅咒变成了现实。女儿真的跑去酒店开房了,父母酒后发飙,失手把孩子打死了。不信任孩子的父母,绝对会把孩子往反叛的方向推。

漫画家蔡志忠对女儿从小就培养独立选择的意识,从来不干涉她的任何决定。同时告诉谈恋爱不可以怀孕,如果意外怀孕了,一定要告诉爸爸,爸爸会陪你一起解决。



爸爸蔡志忠这样大胆放手和充分信任的态度,让女儿感觉十分安全踏实,跟爸爸无话不谈,交的所有男朋友都直接带给爸爸看,蔡志忠从来不评价女儿的选择,你选什么我都说好。



亲子关系良好的家庭,孩子很在乎跟父母的关系,自然也不会做令父母伤心的事来破坏亲密关系。反而是父母的不信任,容易伤害了孩子自尊心,把孩子一步步推上反抗的路。

针对孩子的恋爱,我听过的智慧父母的版本是这样的:

发现两个孩子高中谈恋爱,双方成绩都不错。两家父母坐在一起认真谈了一下,就跟孩子约法三章,不反对你们谈恋爱,但是作为学生本职的事情要放在第一位,并且对他们提出美好祝福——希望你们的感情能冲进大学继续保持。



结果两个孩子都没有辜负父母的信任,双双考入不错的学校。高考后,两家人高高兴兴地吃一桌谢师宴,把酒言欢。

第四,中国父母普遍是“爱盲”,还未建立正确的恋爱观。

我们可以做一个网络调查,“不以结婚为目的谈恋爱都是耍流氓”这个观点,会有多少拥护者?绝对超级多!包括现在渴望恋爱和正在恋爱的年轻人。



如果有男人在追求一个女人之前,告诉对方,我跟你恋爱不是冲着结婚去的,就是为了学会如何跟女人相处,积累经验,一定会被骂死。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一下子就找到终身伴侣的几率并不大。恋爱应该是我们找到携手共度人生伴侣的尝试,多谈几次恋爱就明白了,不尝试是最大的冒险。缺乏恋爱经验的人,往往忍不住幻想,梦想有天与喜欢的人一见钟情。

心理咨询师金韵蓉说过,一见钟情背后往往隐藏着更大的陷阱。一定是那个人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你的需求,而这个需要往往是原生家庭父母没能给你的。

很多被父母催婚通过相亲找一个差不多的人结婚,婚后往往都会后悔,用古典老师职业选择的譬喻,假如一个人没有经过多次尝试试错,就贸然决定要从一而终的职业:年轻的时候看见谁,都想白头偕老,年老的时候,看到谁都一见钟情。

现代社会越来越高的离婚率,应该有一半的原因在于后悔当初选择太过匆忙吧。

通过恋爱学会与异性相处,并选择自己喜欢类型的时候,父母不允许,等到了结婚年龄,他们又总是着急,你说慢慢找,他们又不允许。

如果你妥协了,为了安慰父母着急的心情而将就,那就是真的输了。

什么年纪该做什么事应该顺其自然,我们看《红楼梦》里的青年男女爱情看得津津有味,但是到了现实里,我就不相信孩子之间也会有纯洁的感情了。



对于中国父母对恋爱的无知狂妄态度,韩寒是这样评价的,我在微博看到各种版本,大致是这个意思:中国的特殊情况是,很多家长不允许学生谈恋爱,甚至在大学都有很多家长反对恋爱,但等到大学一毕业,所有家长都希望马上从天上掉下来一个各方面都很优秀而且最好有一套房子的人和自己的儿女恋爱,而且要结婚。想得很美啊。父母从青春期就打压孩子的正常情感萌发,这就好比一个人,你从来不让他进厨房,却要求他用星级大厨的标准给你端出一桌美味的饭菜,真是痴心妄想!恋爱也是一门人生课程,恋爱跟奥数竞赛一样,也要学习,也要训练复盘,才能学会正确健康的待人接物方式,知道如何表达爱,如何付出和接受正确的爱。

想想眼下很多的剩男剩女,有多少是在该恋爱的年纪,都被父母密切监督去搞学习成绩了。父母想当然为子女设计了一个绝对理想化的人生剧本,没想到最后翻车了。当初阻拦孩子谈恋爱的是他们,最后逼着不想恋爱结婚的孩子相亲,催婚如催债的也是他们。做中国父母的孩子,好难啊!

不该。正常交往就是喜欢一个女孩子而已,不需要家长操心单纯的恋爱。 一般来说,如果不影响,那就可以不过多的阻挠孩子,但是作为家长,依旧有责任提醒孩子在恋爱过程中要学会保护彼此,并且时时观察孩子的情绪。 孩子在高中时候谈恋爱,如果影响成绩了,也是没有办法制止的。更不要说并不影响成绩,那家长更不应该制止了,这个时候自己孩子只会给孩子增加烦恼。并不会有什么太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