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休闲娱乐> 明星八卦> 正文

檀君朝鲜的檀君神话(檀君神话的主人公)

根据高丽时期野史《三国遗事》 (成书时间应该在1281-1287年之间)的记载,桓仁(환인)的庶子桓雄想下凡,因此桓因选了三危、太伯二地,并给了桓雄三个仙符印,作为天上神仙的标志。桓雄率领3000人降临到太伯山(今妙香山)之顶的一棵神檀树下,建立了“神市”,自称“桓雄大王”,并设置了风伯、雨师、云师等官职,主管农事、疾病、刑罚、善恶等三百六十事。
根据传说,当时有同住在一个山洞中的一头虎和一头熊,求桓雄大王把他们变成为人,桓雄大王给了他们一把艾和20个蒜,并告诉它们吃完之后躲起来,百日之内不能见阳光。虎没能照办,因此没有变成人。熊在第21日时变成了女人的身姿“熊女(웅녀)”。可是因为没找到成为配偶的丈夫,再次请求桓雄,桓雄变成人的身姿,二人之间生了孩子,就是檀君王俭(或檀君)。檀君在尧帝五十年即位,以平壤为首都,建立了朝鲜(조선)。
据说檀君以后统治了1500年,统治着朝鲜,在1908岁时才去世。不过,因为周武王封商朝遗民箕子于朝鲜,因此自高丽朝始,箕子被尊为朝鲜民族的祖先,檀君在神话传说中成为山神。
关于”檀君神话”中的“太白山”:  高丽僧人一然(1206~1289)在《三国遗事》自注中明确指出:“太白,今妙香山。”《新增东国舆地胜览》指出:“妙香山,在府东一百三十里,一名太伯山。”后世学者也多将太伯山(太白山)视为今妙香山。大约到18世纪末,朝鲜人开始将太白山定位为“白头山”或“长白山”,其代表人物是安鼎福(1712~1791),他在《东史纲目·太伯山考》中根据新罗文人崔志远《上太师侍中状》中关于“高句丽残孽类聚,北依太白山下,国号渤海”的说法,一改前人的解释,谓“太白山”(太伯山)即“白头山”,亦即长白山。其后,附和者渐众。直到现在,还有不少人袭其谬说,将今长白山同“檀君神话”中的“太伯山”联系起来,并进一步将中国的东北视为所谓“古朝鲜”的疆域。

太伯山是王氏高丽时期一然和尚编纂的《三国遗事》檀君神话中出现的一个山名。“昔有桓因庶子桓雄……率徒三千,降于太伯山顶(自注:即太伯,今妙香山)神檀树下,谓之神市…”这个太伯山即是朝鲜半岛的妙香山。妙香山属狼林山脉支脉,在咸境南道西部、平安南道北部、慈江道南部,其西北境为清川江源头,东北境为大同江源头。
然而金得榥先生在《白头山与东北方疆界—鸭绿江图们江不是我们的国境》一文却把它与长白山混合为一了。“今天,在中国经常称作长白山或白山,但也有称作白头山的人。中国政府的刊行物上一般都标记为长白山,但有个叫做丁兴旺的人,在北京地质出版社出版的书中标记‘白头山天池’。由此可见,在中国学者中也有标记为白头山的人。”按:丁兴旺将长白山天池标为“白头山天池”,纯属误记,中国正式刊行的书籍、地图均标为长白山或长白山天池,丁兴旺的误记属个人行为,本不应成为证据。
“现在让我们看一看,以白头山为中心而展开的我们民族的历史吧。在遥远的过去,神人桓雄降于不咸山,建立国家。”在金得榥的笔下,长白山变成了白头山,桓雄降于太伯山变成降于不咸山,这样中国东北地区的不咸山——长白山就变成了朝鲜半岛上的太伯山——妙香山;这样就使中国东北的不咸山——长白山成了所谓的檀君神话的产生地;中国东北的不咸山——长白山就变成所谓朝鲜“民族历史的圣山,在民族史之初的文化在这个地方发祥,政治以这地方为中心而展开,因而我们在白头山上寻找我们民族史之根。”
檀君神话只是一个神话,但朝鲜半岛上下却把它历史化。1993年10月2日,朝鲜社会科学院发表了《檀君陵发掘报告》,基于此,朝鲜全国上下对从13世纪的高丽典籍《三国遗事》中所记载的檀君朝鲜神话传说加以历史化,“对把檀君和古朝鲜史研究以及半万年我们民族史进行主体式体系化”[7],并认定“朝鲜古代类型人的诸种形成了父系氏族社会,其生活的公元前4000年发生了私有制,出现了阶级分化,从而奠定了国家形成的前提的历史时期”,“古朝鲜就是通过这样原始公社的崩溃过程而形成的”,“在我国历史上,首先建立的阶级国家的建国始祖是檀君”。[8]对这个“檀君陵”,国际学界曾多有质疑。[9]、[10]正是这些质疑,促使朝鲜学者对“檀君神话”不得不作出一些说明:“这个神话,最初檀君神话编成后,在经过数千年的岁月传承过程中(按《三国遗事》成书据今只七个多世纪),根据后世人们的趣旨、感情和理解关系进行修改、润色和变更。”“神话的前面部分记事(天帝桓因派子桓雄下界临凡的记事)可能是后世添加的。还有:神话的最后部分统治年代表示为1500年,檀君的寿命为1908年是经过岁月的流逝后补充的。……除此之外,剩下的部分可以说是大体上是比较接近创造这个神话的时代原型。”[8]朝鲜学界似乎已认识到“檀君神话”编造的荒诞与不可信,不得不承认“人为的修改、润色和变更”,“是经过……补充的”,不得不削头去尾,但仍坚持认为“剩下的部分可以说大体是比较接近创造这个神话的时代原型”的。我们还是对朝鲜半岛考古学作一简要考察吧。
从朝鲜考古学文化中,可知在公元前5000—4000年朝鲜半岛出现了一些“经过长期定居生活”的居住址,在公元前3000年时,出现了一些聚落形态的遗址,出现了民族集体活动的场所——会议或祭祀用。公元前2000年进入青铜文化时代,但仍是铜石并用,这个时期没有出现大型聚落,聚落规模不大,还看不到“大体平等的农耕聚落—氏族共同体,看不到共同的祭坛和神庙”,看不到“都邑国家的形成”,虽然农牧渔业有了发展,手工业有了分工,但没有文字的产生,看不到“产生了植根于公社,又凌驾于公社之上的高一级的社会组织形成。”如果真的像半岛人们所说的距今5000年就已产生了“檀君朝鲜”,并具备了完整的国家机构与国家制度,那就应该在考古文化上有所遗留、有所保存。如,应有大型宫殿遗址与大型城市遗址,应有众多居民址与居民生活址以及墓葬群址等等,应有祭坛与神庙,应有刻划文字、陶文或甲骨文。在这些作为文明时代的标志和国家社会形态均不在考古学文化中具有的情况下,就难以证明“檀君朝鲜”的历史存在。如果只凭已被“后世人们的趣旨、感情和理解关系进行修改、润色和变更”、“后世所添加”的神话传说,并把它历史化,据此而认定“檀君朝鲜”为“建立了我们民族史上的第一个国家”,论据不足,不符合科学史观。
笔者认为公元前30世纪左右朝鲜半岛西北地区处于新石器时代。根据考古资料,这一时期的出土遗物为陶器和简单石制品,如此文化面貌很难相信会是檀君朝鲜的建国基础。北韩学者认为公元前2000年末至公元前7—6世纪的青铜器文化继承了檀君朝鲜,但这些青铜器时代的居住址和支石墓只出土少量石斧、石凿、棍棒头和石剑等,也让人怀疑这就是国家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何况这些青铜文化已属于箕子朝鲜时代遗迹。
至于说五千年前就建立了国家称檀君朝鲜,更属荒唐。朝鲜一词是在中国商周之际方出现,在这之前称汤谷、明夷;朝(音昭zhāo)鲜一词属汉语言文化,来源于中华古老的十日神话,为东方日出之地。
由于金得榥先生把中国东北的不咸山—长白山说成是产生檀君神话的太伯山—妙香山,并从而将中国长白山地区的古族都划到了朝鲜史序列,从而造成极大的混乱。
一然和尚所以在王氏高丽时期编造檀君神话,就是在王氏高丽的祖先头上制造一个神圣的光环,以期神化王氏高丽。

韩国与檀君古国没有关系,韩国的古代使起源与三韩。
朝鲜人民共和国的历史才与檀君古国有渊源。
半岛自古不是一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