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休闲娱乐> 明星八卦> 正文

刘德华:甘愿为妻女吃素6年,只为这个原因!孩子要学“同理心”(刘德华吃了多少年的素)

上个月,《鲁豫有约一日行》邀请到了刘德华。在节目中,刘德华袒露自己已经吃素6年,鲁豫问其原因,他说:“我老婆吃素,女儿也吃素,我一个人吃肉好奇怪”。

刘德华妻子朱丽倩吃素15年了,女儿出生后,在妈妈的影响下,也一直吃素。刘德华为了一家人保持一致,也一改自己的饮食习惯,坚持吃素,这一坚持就是6年。

很显然,这跟刘德华的“共情能力强”分不开,就是我们经常说的 同理心 。

不仅如此,刘德华在演艺圈也是公认的好人缘。他脾气好,会替别人考虑,懂得照顾别人的感受。连黄渤、张卫健、吴京等明星都公开感谢过刘德华。

同理心,就是站在别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去理解别人的立场和感受,体会别人的情绪和需求,然后把这种理解传达给对方。简单来说,就是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想别人所想。

要更好地理解同理心,我们首先要了解两个概念, 即:认知同理心和 情感 同理心。

孩子在两三岁的时候,就开始有了想象能力,他们就可以想象别人的视觉。比如,《同情心》作者曾分享了自己一对双胞胎子女的故事。

当孩子一岁半时,如果哥哥哭了,妹妹会试着安慰哥哥,并把自己的玩具狗给哥哥玩。但是,等他们在大一点时,如果哥哥哭了,此时妹妹不会把自己的玩具狗给哥哥,而是去拿哥哥心爱的玩具猫。

因为这个时期,妹妹已经知道,拿哥哥喜欢的玩具,哥哥会更开心。妹妹就是通过自己的认知,去设身处地理解和体会哥哥的情绪和想法。

情感 同理心与认知同理心不同,主要是分享 情感 。比如:当孩子在伤心地哭,你也会感到伤心,这就说明你产生了 情感 同理心。

实际上,认知同理心和 情感 同理心,常常同时出现。

关于同情和同理心,TED动画短片讲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有一只小狐狸掉进了地洞,他在下面大喊“我被困住了,这里好黑,我完了”,然后,一只大熊从洞口走了下去,和小狐狸一起体会洞里的黑暗和无助,对小狐狸说:“我能理解你的感受,你不是一个人”,这就是同理心。

而一只山羊则在洞口,探进脑袋,对洞底的小狐狸说:“很糟,是不是?”,然后又问小狐狸是不是想吃自己手上的三明治。这就是同情。

大熊的这种做法,是理解和分享小狐狸的 情感 ,让小狐狸不再害怕。而山羊的这种同情和关心,只会让小狐狸觉得自己的处境更糟糕。

同理心和同情心最大的不同则是,同理心是一种心与心的连结,是将对方的感受连接到自己心里面。而同情心,只是一种 情感 回应。

所以,教育孩子光有同情心是不够的,还要有同理心,感受别人的感受。只有具备了同理心(也就是共情力),才会拥有高情商。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曾做了一个著名实验,叫“三山实验”。道具是三座大小不同的假山模型,在假山后面放置一个玩具娃娃,然后让一群孩子坐在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玩具娃娃。然后实验人员拿出4张图片,要求孩子们从这4张图片中,指出哪一张图是玩具娃娃看的‘山’。

结果发现,4岁以下的孩子在描述时,总是以自己的视觉出发,完全没有考虑玩具娃娃的视觉。相反地,4岁以上的孩子,基本都能从玩具娃娃的视觉去描述。

无独有偶。莱比锡大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也提出:同理心(共情能力)是一种 社会 意识,这种意识来自于大脑中一种重要神经纤维连结,而这种连结在孩子4岁时才真正发育成熟。

也就是说,孩子在4岁时,基本是具备了同理心。因此,在孩子幼儿时期开始,我们就要注意孩子同理心的培养。

在人际关系中,拥有同理心(即共情),是情商的核心能力。我们都希望孩子不仅智商高,情商也要高,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游刃有余,很容易获得成功,而且备受欢迎。

首先,要想得到“有同理心”的孩子,那我们自己得先成为“有同理心”的父母。

要想孩子有同理心,并不是时常告诫孩子"你要有同理心,你要去感同身受,你要去将心比心”,而是身为父母的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给孩子看。

《童话大王》著名作者郑渊洁说, 所谓教育,不过就是父母闭上嘴、迈开腿、走自己的人生路,演示给孩子看。 比如,郑渊洁想要孩子能够理解父母的辛苦,好好地孝顺父母。他是这样做的:经常给自己的母亲洗脚,带母亲散步、 旅游 。孩子看在眼里,这种好品质也刻画在了心里。他没有对孩子说教,说你要怎样怎样,而是,用自己的一举一动,去感染、影响孩子。

其次,接纳孩子的情绪,重视“镜映”的力量。

在心理学上,镜映是一种表达同理心的方式,它包括描述你所看到的感觉。

简单地说,如果我们能够准确地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并给出回应,那么,孩子就会逐渐地把自己从父母那感受到的信任、信心和爱,再“镜映”给他人。

正如这一句话: 记忆中自己如何被对待,日后也会情不自禁地这样对待别人。

所以,当孩子有情绪时,我们先不要急于说教,而是肯定孩子的情绪。

孙俪也曾在微博上这样说:“当孩子有不满、愤怒、悲伤的情绪发生,他需要的只是一个拥抱,不要说教,站在他的角度理解、支持、鼓励他,那些大道理等孩子情绪好的时候再说吧”

最后,父母要与孩子建立安定的依附关系,多运用“反馈式倾听、开放式询问”。

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生来都会寻求 情感 的联结,而且在 情感 上依赖能够关心自己和回应自己的人,尤其是父母。如果父母与孩子之间缺乏这种安定的依附关系,将阻碍孩子同理心的发展,更会损害孩子与别人建立 情感 关系的能力,甚至可能发展出问题行为模式。

所以,父母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那就从好好跟孩子说话开始吧。

所谓反馈式倾听,就是认真倾听孩子的观点,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并按照自己的理解将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说出来,再向孩子求证,进一步了解孩子隐藏的感受,从而帮助孩子合理、积极管理自己的情绪。

怎么才能做到反馈式倾听呢?

可以试试以“我知道……”开头的句式。胡可在教育孩子方面,就是运用“我知道”句式的高手。比如:在《妈妈是超人》里,儿子因为害怕,不敢去做某个 游戏 时,胡可蹲下来温和地说:“我知道你很害怕,妈妈在旁边陪着你,我们再试一试”。

反馈式倾听的重点在于,父母要注重孩子的感受,而不是一味地用自己的主观经验去跟孩子对话。

那什么是开放式询问呢?

实际上,开放式询问是相对于封闭式询问而言的。下面来看看这样一个场景:

很显然,家长二的做法就是开放式询问。比如:“你和丽丽一起玩,很开心,对不对?等我们回家睡一觉,明天再找她来玩,好不好?”

诸如此类的,都是开放式询问法。这种沟通方式,其实就是在共情。

最后,我想说,同理心是一个可贵的品质,是联结与他人关系的重要桥梁。如果,我们想孩子拥有这个品质,那么我们就去爱孩子、善待孩子、做孩子的榜样吧!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