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休闲娱乐> 明星八卦> 正文

康熙王朝中康熙把皇位最终给谁了(康熙真正传位的是谁)

康熙王朝中康熙把皇位最终给了雍正。

雍正是清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胤禛的年号,因为雍正帝之前曾被封雍亲王,即位后采用雍正一词,除取其名“禛”之谐音外,亦有正统、名正的意思。以辟民间夺位的谣言。雍正十三年八月清高宗即位沿用。

雍正帝出生于公元1678年。生母乌雅氏(即孝恭仁皇后),由贵妃佟佳氏(即孝懿仁皇后)抚养。与康熙帝皇十四子胤禵为同母兄弟。师从顾八代、张英、徐元梦等。公元1722年12月20日,康熙驾崩。胤禛登基,时年45岁。公元1735年10月08日,胤禛驾崩,享年58岁。

扩展资料: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文物馆收藏的康熙遗诏,向来具有高人气,连台北故宫都常去借展。史语所所长黄进兴笑说,文物馆收藏的两份遗诏中,有一份盖有康熙御玺,真实度高,“我们都借故宫没盖御玺那张。”

黄进兴指出,康熙遗诏当时应由文书官抄了几十张,以迅速传出圣旨,不过至今只存四张,辽宁去年另发现一张。在已考据为真的四张中,两张在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两张在北京故宫,其中史语所所存不但有御玺,显示曾呈献给康熙看,还是汉满文对照版,非常珍稀。

康熙遗诏人气旺,是因康熙传位之争的历史谜题。野史传说,康熙遗诏中原写“传十四子”,雍正将“十”改成“于”,变成“传于四子”,也就是自己;电视剧《步步惊心》中,吴奇隆演的雍正自称窜改遗旨,更强化民众印象。

然而,台湾史语所所藏遗诏显示,康熙明明是写“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意指:各方面都很像我),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基”,绝非添加笔画就能改字,数百年谣言不攻自破。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台湾收藏康熙遗诏 证传位雍正



电视剧并没有明确讲明,只是康熙帝让魏东亭打开了盛放继承人名单的匣子,他看到了继承者的名字后大吃一惊。当夜,魏东亭暴毙。次日朝堂之上,康熙帝即将宣布“立储”遗旨,却坐逝于龙座上,走完自己辉煌的一生。康熙实际根据史实,康熙帝传位给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帝。 康熙(爱新觉罗·玄烨)与1722年12月20日逝,雍正(爱新觉罗·胤禛)(四阿哥)继位 楼上的明白不啊 乾隆是康熙孙子 !! 历史上康熙的传位是个迷 现在也没揭开 不过正史上应该是老四 胤真 也就是雍正 !!电视上保持严谨态度没有说 ..电视上演 东亭看了圣旨后笑了 .... 那部电视剧中没说出来,康熙死在公布皇位继承人之前,很可惜!但是这或许也是导演、编剧故意留下谜题,留给观众们去联想的空间,在他们看来历史上的雍正继位一定是不正规的。 电视剧并没有明确讲明,只是康熙帝让魏东亭打开了盛放继承人名单的匣子,他看到了继承者的名字后大吃一惊。当夜,魏东亭暴毙。次日朝堂之上,康熙帝即将宣布“立储”遗旨,却坐逝于龙座上,走完自己辉煌的一生。康熙实际根据史实,康熙帝传位给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帝。

按正史观点历史上康熙传位给胤禛。

内容介绍: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帝病故于畅春园,当时八爷党支持的十四阿哥胤禵远在西北,四阿哥胤禛留京。康熙近臣步军统领隆科多(清圣祖孝懿仁皇后之弟)宣布康熙遗嘱宣胤禛继承皇位,是为雍正皇帝。日后八爷党人遭到清算旧账。九子夺嫡以雍正取胜告终。

雍正为防止再出现兄弟间争夺皇位的惨剧,从此实行秘密建储制度,不再公开设立太子,由皇帝写诏书并放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直到皇帝驾崩后人才能打开并宣布继承人。

扩展资料

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蒙古尊称为纳伊拉尔图托布汗。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贝勒;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禛被封为和硕雍亲王。在二废太子胤礽之后,胤禛积极经营争夺储位,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他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

雍正帝在位期间重整机构并且对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如为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并且大力整顿财政,实行耗羡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等。特别是雍正七年(1729年)出兵青海,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

雍正一朝,整顿吏治,在中央创立密折制度监视臣民,并废除议政王大臣会议,设立军机处以专一事权。而且改善秘密立储制度,这样使得皇位继承办法制度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康熙帝晚年诸皇子互相倾轧的局面。雍正帝在位期间,勤于政事,自诩“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

参考资料:

爱新觉罗·胤禛—百度百科

九子夺嫡—百度百科

  “传言雍正将康熙遗诏中“传位十四皇子胤禵”改为“传位于四皇子胤禛”,改“禵”或者“桢”为“禛”(皇十四子的名字曾有过改动,他一开始叫“胤禵”、后来又改名为“胤祯”,随后又改了过来),从而得以登极。这件事到底是空穴来风还是果有之乎,还是先来探讨一下吧。若雍正果真得位不正,则有下列疑点:
  其一,清王朝是满洲女真人建立的专制政府,遇有重大极端诏命,必是以满文为正本,汉文为副本。而在满文中,“十”字和“于”字两个字差别颇大,字体结构复杂,不是一横一提所能改动的。
  其二,“于”在清朝那阵子是写作“於”字,简化写法“于”乃是第二次文字改革所造成的结果。如此有倒因为果之嫌。改“禵”或者“桢”为“禛”,难度更大,故不作考虑。
  其三,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资料,该诏书中是用满文和汉文合璧写道:"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联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极,继皇帝位。"
  其四,据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披露解密档案,该诏写明了“传四皇子胤禛”,与传说中的“传位十四子”有所出入。
  种种迹象表明,雍正确是康熙钦点的真命天子,且雍正当政后厉行改革也证明康熙的确很会识人。每逢看到书市一些写雍正夺嫡的书籍,我便暗自窃笑作者之无知。
  不过,有人据此又提出虽雍正没有改动诏书,但却可以更换诏书。我只说一点,否认了改动诏书,更换绝密的诏书更是几无可能。 ”
  此观点是正确的,大家不要忘了,除了这个原因之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康熙非常喜欢四阿哥的长子弘历(也就是回来名垂青史的乾隆),要知道只有传位给四阿哥将来才能让弘历继承皇位。同时大家应该清楚,弘历一直生活在康熙身边的。 传言雍正将康熙遗诏中“传位十四皇子胤禵”改为“传位于四皇子胤禛”,改“禵”或者“桢”为“禛”(皇十四子的名字曾有过改动,他一开始叫“胤禵”、后来又改名为“胤祯”,随后又改了过来),从而得以登极。这件事到底是空穴来风还是果有之乎,还是先来探讨一下吧。若雍正果真得位不正,则有下列疑点:
其一,清王朝是满洲女真人建立的专制政府,遇有重大极端诏命,必是以满文为正本,汉文为副本。而在满文中,“十”字和“于”字两个字差别颇大,字体结构复杂,不是一横一提所能改动的。
其二,“于”在清朝那阵子是写作“於”字,简化写法“于”乃是第二次文字改革所造成的结果。如此有倒因为果之嫌。改“禵”或者“桢”为“禛”,难度更大,故不作考虑。
其三,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资料,该诏书中是用满文和汉文合璧写道:"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联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极,继皇帝位。"
其四,据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披露解密档案,该诏写明了“传四皇子胤禛”,与传说中的“传位十四子”有所出入。
种种迹象表明,雍正确是康熙钦点的真命天子,且雍正当政后厉行改革也证明康熙的确很会识人。每逢看到书市一些写雍正夺嫡的书籍,我便暗自窃笑作者之无知。
不过,有人据此又提出虽雍正没有改动诏书,但却可以更换诏书。我只说一点,否认了改动诏书,更换绝密的诏书更是几无可能。 现在我可以非常负责的告诉你,传给四爷了。
这个问题一直作为谜团的萦绕了300多年,最带的说法就是说雍正把康熙的“传位十四子”改成了“传位于四子”。我是对这种说法抱有疑问的,怎么传位的诏书会写的这么片面吗?至少还会在后面写个名字吧,而且古代用繁体,“于”应该也有繁体字吧
而近日,康熙的遗诏在台湾展出。汉字版遗诏的原文写的是“传位于雍亲王皇四子胤禛”。遗诏共有三份,汉字,满文,蒙古文各一份。它的出现是给雍正平反了 如果有遗召,就一定是皇四子,后来的雍正。改遗召是不可能的
野史都是说雍正在十四做了改动,把“十”改成“于”,这种说法是极其错误的。
因为:1,遗召是满汉两种语言,满文是改不了的
2,那时还没有“于”这个字,“于”在那时应该是现在的繁体字“於”。
如果没有遗召:我个人认为也是雍正。老四和十四在康熙的心里机会是同等的,但都没达到自己的要求。反倒是雍正的四子弘历(乾隆帝)很看重,因此传位给四子的可能性就很大。
雍正是个好皇帝,巩固了康熙的成果,为乾隆的大盛打下了好的基石。
他在历史的地位也是很高的。只不过在位时间短,四十五岁才登基。相比康熙61年,乾隆60年,他输在时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