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休闲娱乐> 明星八卦> 正文

何为雅言与粤语的关系(广东话丧彪是啥意思)

 雅言的基础是以黄帝为首的华夏部落联盟使用的原始华夏语。到了周朝,便发展成为中原一带的民族共同语,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普通话”。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方言不同,而官方交往,文人讲学,祭祀活动,都使用雅言。孔子就说过:“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秦朝征服“百越”之地,征发原六国的逃亡者以及赘婿、贾人到岭南作“垦卒”。这些垦卒“来自五湖四海”,互相交际必须使用雅言。但由于垦卒独自屯田,因此他们的语言只在屯内通行,并未在整个岭南地区传播。直至赵佗建亢南越国时,也采用百越土著的服饰和生活习俗,讲百越土著的语言。可见雅言并未在岭南通行,只是出现了少数面积很小的“雅言岛”。

  雅言在岭南传播,始于西汉平南越国之后。汉武帝设“交趾刺史部”监察各郡,东汉撤交趾刺史部设置交州,交趾刺史部和交州都是汉人政权,官方交际必须讲雅言。交趾刺史部和交州的治所大部分时间设在广信(今肇庆封开),雅言就首先在广信使用。广信又是岭南早期的商贸重镇。汉武帝派使者从徐闻、合浦出发,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以丝绸、瓷器、杂缯等购回明珠、璧琉璃、奇石等海外奇珍,经南流江——北流江和鉴江——南江两条贸易通道输入广信,再经贺江——潇水输往中原。中原传入的雅言通过商贸活动而逐步通行于这一带。

  广信还是岭南早期的文化中心。东汉时期,一大批文人学者以这里为阵地,开展文化活动,设馆客授生徒。其中最突出的是经学家陈元和士燮。陈元被誉为“岭海儒宗”,晚年回广信办学,成为岭南文化的先驱者之一。上燮担任交趾郡太守40多年,还一度“董督七郡”,不少中原文人慕其名前来依附,他们来往于交趾、广信等地,以讲学为业。这些文人在传播中原汉文化时所使用的,当然是有汉字作为纪录符号的雅言。土著居民在学习汉文化和汉字之时,也就学习了雅言。这些土著居民的语言本来干差万别,互相无法通话,又没有文字,因此除了跟汉人交往时使用雅言之外,部落之间交往也不约而同地借助雅言。这么一来,雅言便成为各土著部落的共同语,就像春秋战国时各诸侯国交往都使用雅言一样,形成双语制,在自己部落内使用自己的母语,对外交往则使用雅言。

  粤语形成之初,跟中原汉语差异并不明显。到晋朝以后,先有“五胡乱华”,接下来便是长达200余年的南北分治。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杀了大量汉族人,并且把所谓的“胡语”加入了当地语言当中,对那里的文化和语言带来巨大的冲击,从周朝以来一直作为民族共同语的雅言逐渐发生重大变化,同时在这一时期,岭南地区保持较为稳定的局面,由雅言演变而成的粤语没有发生中原汉语那样的变化,一直保持着原来的音系。正如李如龙教授所说;“中古之塞擦音声母的分化,鼻音韵尾的合流,塞音韵尾的弱化和脱落、浊上归去、入派三声这些在许多方言普遍发生的变化都被粤方言拒绝了。”(《方言与文化的宏观研究》)因此,雅言在今天的北方和中原已经发展成为胡化成现代的普通话和官话,粤语却更好的继承雅言的原汁原味。说白了,现在的普通话就是胡化了的北方话,普通话就是汉族人的耻辱,当年孙中山要不是为了解放全中国,也不会让步于普通话的,但这实在是错误。(所以笑我普通话说的不好的人,你们醒醒吧,你们操着一口汉族人被胡人凌辱的语言,有那么好骄傲的么?当然我也热爱普通话,因为她是我们祖国的语言,是整个大中国的语言,因为也经过了我们汉族人的修改。) 广东人传说自己的粤语是古代中原古汉语,是当时的雅言,那粤语到底是不是呢?我们口说无凭,用古代诗人的作品为证。
《孟子·滕文公上》中就有“今也南蛮鴃舌(鴃舌juéshé——比喻语言难懂)之人,非先王之道”,这里的鴃字是杜鹃鸟的意思。就是说,南蛮地区的人说话,就如杜鹃鸟婉转鸣啼,十分难懂;而唐代柳宗元在《与萧翰林书》中这样写道:“楚越间声音特异,鴂舌啅噪,今听之怡然不怪,已与为类矣。”意思是说,(柳宗元初到南方时觉得)湖南和两广人说话很特别,就像鸟声嘈鸣,(时间长了)现在听来已经不觉奇怪,自己已和当地人一样了。
《魏书》中则有以“鸟声禽呼,言语不同,猴蛇鱼鳖,嗜欲皆异”来形容广府人的语言和生活习性 一、粤语保存着我国最早的“普通话”

讨论粤语的形成地,首先要弄清粤语从何而来。有人以为粤语来源于古代岭南“百越”语言,这不合乎事实。粤语确实保存着某些古代岭南“百越”语言的因素,但它的主要来源,则是古代中原一带的“雅言”。

雅言的基础是以黄帝为首的华夏部落联盟使用的原始华夏语。到了周朝,便发展成为中原一带的民族共同语,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普通话”。春秋战国时期,官方交往,文人讲学,祭祀活动,都使用雅言。孔子就说过:“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秦朝征服“百越”之地,征发原六国的逃亡者以及赘婿、贾人到岭南作“垦卒”。这些垦卒“来自五湖四海”,互相交际必须使用雅言。但由于垦卒独自屯田,因此他们的语言只在屯内通行,并未在整个岭南地区传播。直至赵佗建立南越国时,也采用百越土著的服饰和生活习俗,讲百越土著的语言。可见雅言并未在岭南通行,只是出现了少数面积很小的“雅言岛”。

雅言在岭南传播,始于西汉平南越国之后。汉武帝设“交趾刺史部”监察各郡,东汉撤交趾刺史部设置交州,交趾刺史部和交州都是汉人政权,官方交际必须讲雅言。交趾刺史部和交州的治所大部分时间设在广信(今封开和梧州),雅言就首先在广信使用。广信又是岭南早期的商贸重镇。汉武帝派使者从徐闻、合浦出发,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以丝绸、瓷器、金属器具、杂缯等购回明珠、璧琉璃、奇石等海外奇珍,经南流江—北流江和鉴江— 南江两条贸易通道输入广信,再经贺江—潇水输往中原。中原传入的雅言通过商贸活动而逐步通行于这一带。

广信还是岭南早期的文化中心。东汉时期,一大批文人学者以这里为阵地,开展文化活动,设馆客授生徒。其中最突出的是经学家陈元和士燮。陈元被誉为“岭海儒宗”,晚年回广信办学,成为岭南文化的先驱者之一。士燮担任交趾郡太守40多年,还一度“董督七郡”,不少中原文人慕其名前来依附,他们来往于交趾、广信等地,以讲学为业。这些文人在传播中原汉文化时所使用的,当然是有汉字作为纪录符号的雅言。土著居民在学习汉文化和汉字之时,也就学习了雅言。这些土著居民的语言本来千差万别,互相无法通话,又没有文字,因此除了跟汉人交往时使用雅言之外,部落之间交往也不约而同地借助雅言。这麽一来,雅言便成为各土著部落的共同语,就像春秋战国时各诸侯国交往都使用雅言一样,形成双语制,在自己部落内使用自己的母语,对外交往则使用雅言。同时,古百越语言中一些因素,也就为汉族移民的语言所吸收,从而逐渐形成为汉语的一支方言——粤语。

粤语形成之初,跟中原汉语差异并不明显。到晋朝以后,先有“五胡乱华”,接下来便是长达270余年的南北分治。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对那里的文化和语言带来巨大的冲击,从周朝以来一直作为民族共同语的雅言逐渐消失。在这一时期,岭南地区保持较为稳定的局面,由中原雅言演变而成的粤语没有发生中原汉语那样的变化,一直保持着原来的音系。正如李如龙教授所说:“中古之塞擦音声母的分化,鼻音韵尾的合流,塞音韵尾的弱化和脱落、浊上归去、入派三声这些在许多方言普遍发生的变化都被粤方言拒绝了。”(《方言与文化的宏观研究》)因此,雅言在今天的北方和中原已经荡然无存,它的大量因素却保存于今天的粤语。

二、封开粤语的全浊塞音:早期粤语活化石

粤语保存着古代雅言的大量因素,可以通过粤语与《切韵》音系的对照证实。《切韵》是我国最早一部音韵学著作,成书与隋朝初年,所记录的是南北朝时期读书人的音系,也就是晚期雅言的音系。以《切韵》音系跟今天汉语七大方言进行对照,可以看出,保存这个音系最多最完整的是粤语。以古代的入声为例,北方的汉语方言由于受游牧民族语言影响,塞音韵尾普遍脱离,因此,现在这一带的人们完全不知道入声是怎麽一回事。其他汉语方言虽然保存一些入声,却不完整。粤语由于拒绝了“入派三声”这一变化规律,所以保存着古代的全套入声,同鼻音韵尾整齐对应。同时,粤语有9个声调:阴平、 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中入、阳入,其调值与《切韵》音系基本一致。

————————————华丽丽的分割线—————————————

塞音(爆破音、闭塞音)。辅音发音方法的一种。发音时气流通路完全闭塞。闭塞后突然解除障碍发出噪音即为爆破音,不解除障碍的为闭塞音。

入声是古汉语的四声之一,平仄中的三个仄调之一。入声韵尾由三种不同的塞音韵尾[-p̚],[-t̚],[-k̚]构成。入声字读音短促,一发即收。入声字音是无声除阻音,是有成阻和持阻阶段,但最后没有爆发的塞音。

浊塞音指的是声带振动的爆破音。

—————————————分割线二———————————————

在粤语的形成地封开一带,古代雅言音系的因素保存得更为明显。《切韵》音系中有一套全浊塞音声母,这套全浊塞音声母在汉语大多数方言中已经消失,在今天的粤语广州话亦已无存,却在封开的粤语中保存完整。更令人注意的是:在封开粤语,不仅在《切韵》中属全浊塞音 “并”、“定”、“群”母的字仍然读为全浊,而且在《切韵》中已经念为清塞音“帮”、“端”、“见”母的字也读为全浊塞音。“浊音清化”是汉语声母演变的 一条规律。根据这条规律,全浊塞音声母越发达,其年代便越久远。封开粤语全浊塞音比《切韵》音系发达,说明它保存着比《切韵》成书年代更早的音系,也就是 两汉时期的雅言音系。所以说,它是古代雅言不可多得的活化石,是早期粤语的遗存,是粤语形成于古广信的见证,是岭南文化发祥于广信的佐证。

三、弘扬岭南文化必须保护粤语

199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宣布:从2000年起,每年的2月21日定为“国际母语日”。该组织公布的《世界濒临消失的语种版图》报告指出:“语言是保存和发展人类有形和无形遗产的最有力的工具。各种促进母语传播的运动,都不仅有助于语言的多样化和多语种的教育,而且能够提高对全世界各语言和文化传统的认识,以此在理解、容忍和对话的基础上,促成世界人民的团结。”

由此可见,保护母语跟保护文化遗产一样,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课题。

近年来,不少学者呼吁建立一个国家语言文字博物馆,但一直没有实现。封开作为岭南文化和粤语的发祥地,可以先行一步,在博物馆内建立一个粤语馆,收集、积累本地及周边地区粤语的材料,特别是那些独特的语音现象,例如上面讲过的全浊塞音等,将这些不可多得的古代雅言活化石保存下来,不仅可以作为粤语形成于古广信的见证,而且可以作为岭南文化研究和我国古代语言文化研究的宝贵资料。

本人运营的公众号《嗨皮学粤语》注重三方面的粤语教学:

1、早期的紧跟时事的原创打油诗、藏头诗、自由诗、三句半、广播剧、经典粤语歌曲励志改编、搞笑改编等北方艺术形式与南方粤语俚语相融合形成比较新颖有趣的形式引导爱好者培养对粤语学习的兴趣。

2、中期的逐步原创视频,一人分饰两角,情景对话式或模拟式单人场景用语,分别用45秒以内的视频,1分半钟以内的音频教材,和长度300字以内的原创文字教材,以及丰富多彩的插图,开始日用粤语的教学。

3、从现在开始的对于有深入了解粤语音韵发展演变形态以及规律,以及逐步由浅入深的向特定用户介绍由《香港语言学学会粤语拼音方案》(即粤拼)的基础知识和进阶理论知识以及应用等。对于对粤拼有兴趣的朋友提供粤拼基本以及进阶的教学。

欢迎关注公众号“嗨皮学粤语”,谢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