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休闲娱乐> 明星八卦> 正文

为了纪念的忘却 ——祭奠于永正老师仙逝(抖音于老师是谁)

傍晚的时候,于永正老师去世的消息已经开始流传。不敢相信,担心只是网络谣言。可时间到了十二点,已经转过12月9日,《中国教育报》公众号也发表文章,证实了这个消息。也许,我该说点什么了。为这位垂暮之年仍旧孜孜不倦学习、勤勤恳恳工作的老师写点什么。

于老师的大名在李镇西老师等名师的文章里是见过的,但是其文章和观点拜读不多。最让人动容的,也是广为人知的恐怕还是那句:做一个学生喜欢的教师。如何做一个学生喜欢的教师,于老师有很多论述。比如上课铃响之前进入教室,比如俯下身子侧耳倾听学生的声音,比如不要着急当法官做评判,比如对学生要求要严格但不能太厉害等等。归纳一番,是老师的另一句话:牢记八个字“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识要渊博,才能教;品德要高尚,教得好。一生追求,一生执着,一生探索,一生问心无愧。

身为一名教师,我时常感觉自己能力不足,捧读教育著作往往又囫囵吞枣、不得要领。做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同样是我的目标。可通过插科打诨获得的喜欢和通过领军打胜仗获得的喜欢不可同日而语;通过乡愿放纵获得的喜欢和通过严宽相济获得的喜欢不可等量齐观。于老师在倡导,于老师更在实践。他说:“如果时光倒退十几年,不要多,只要十几年,再给我一次从一年级带到六年级的机会,再让我教一届小学生,那该多好哇。”工作23年后,他被评为特级教师。不久调入教研室。可他却坚持在学校带班、上课。因为他认为:特级教师的的价值在课堂上,不是在办公室里。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行胜于言。纵然千百步,踏出一步,距离已然缩小一步。距离“学生喜欢的老师”目标更近一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每个人的选择都有自己的出发点。很多选择不能简单判断其对错,很多行为却可以让我们敬佩崇拜。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成为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于老师选择了风雨兼程,选择了苦心孤诣,选择了深耕细种,选择了不懈努力。正如有人怀疑“文天祥”在南宋灭亡后仍然一心求死,又是何必,不识时务不是俊杰;正如有人嘲笑方孝孺在建文帝失踪后仍然不肯屈服,被夷十族!正如有人奇怪革命烈士在被严刑酷打、威逼利诱后死不开口,甚至仍然大义凛然、好不怯弱——这个世界上总是有一些人内心有着独特而坚韧的精神,如同一丛火苗,也许微弱,却从未消失。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在向这个混沌的世界发出呐喊与呼号:我没有屈服,我仍要反抗。我不怕路远,我用在前进,

于永正老师和李镇西老师、魏书生老师的观点在表述上略有不同。李镇西老师强调“爱的教育”,魏书生老师强调“老方法做新事”、于永正老师强调“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其本质都是不折腾、爱学生、抓好基础、不断学习和实践。不折腾,难!因为每天都有新理论出来,要不折腾太难;爱学生,难!当学生调皮捣蛋、当学生成绩不好,头疼之下爱太难;抓好基础,难!考试题目求新求变,教学进度紧赶慢赶,理论创新利剑高悬,力抓基础太过难;不断学习和实践,难!一面应付各类检查评比,一面应付各种学生问题,休息且不够,何苦去学习实践。心力不足实在难。

于师走了,教育界各种纪念活动估计会折腾一阵子了。这是于师该得的。只是,纪念完了呢?于师倡导和实践的理念呢?是否束之高阁?是否弃若敝履?如果是这样,那恐怕是一次以纪念为名的忘却。如果,假设,或许,可能,于师的理念得到更多人支持并落实,一线教师、教育主管部门、普通学生和家长都参与进来。纵然于师被人忘却,恐怕也是最好的纪念。山高路远,先生走好;海阔天空,后学敬重。

古人云三盛事:立德立功立言。先生于身前皆已成就,于身后何如,则要看我辈后来人。昔日一二九运动,青年人走上街头为国呐喊。今日一二九风云,这为了纪念的忘却,究竟会走向何方?

是为祭。伏惟尚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