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休闲娱乐> 明星八卦> 正文

我国最好吃的10大梨是什么(梨多少钱一斤)

我国梨栽培面积和产量仅次于苹果,其中,安徽、河北、山东、辽宁四省是中国梨的集中产区,栽培面积约占一半左右,产量超过60%,梨不仅味美汁多,甜中带酸,而且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纤维素,不同种类的梨味道和质感都完全不同,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我国最好吃的10大梨,看看有没有你家乡的,你爱吃那种梨?

1、鸭梨

鸭梨为河北省古老地方品种,其特点是果实倒卵圆形,近梗处有鸭头状突起,果面黄绿色,近梗处有锈斑。肉质极细酥脆,清香多汁,味甜微酸,沁人心脾,丰产性好。结果早。贮藏后有香气,

2、雪花梨

雪花梨是河北省土特名产之一,主要分布在河北省中南部,赵县是著名的集中产区,故称“赵州雪花梨”。早在北魏时雪花梨就有是向宫廷进贡的土特产品,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其特点是:果肉洁白如玉,似雪如霜,故称其为雪花梨。果肉细脆而嫩,汁多味甜,果汁含糖量11-15%,还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果酸,矿物质及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此梨除生食风味独特外,还可加工成梨罐头。

3、酥梨

酥梨,原产于安徽省砀山,是最古老的地方梨品种,果实近圆柱形,顶部平截稍宽,平均单果重250克,大者可达1000克以上,以其表面光洁,个大丰满,多汁酥脆,营养丰富和无公害等几大特点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

4、库尔勒香梨

库尔勒香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特产,库尔勒香梨产区地处塔里木盆地北缘、天山南麓,海拔850-1125米,是山前洪积冲积扇绿洲地带,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沉积物由北向南逐渐变细,土壤深厚肥沃,植被多为干旱荒漠灌木杂草,水源皆出自天山雪水,独特特地理环境,造就了香梨特有的品质,因具有色泽悦目、味甜爽滑、香气浓郁、皮薄肉细、酥脆爽口、汁多渣少、落地即碎、入口即化、耐久贮藏、营养丰富等特点,被誉为"梨中珍品"、"果中王子"。

5、秋白梨

辽宁省为我国三大白梨产区之一,秋白梨为我国最古老的梨品种,为其喜肥水和适宜阳坡砂壤土生长的特性所决定,秋白梨选择了辽西地区。其特点是果皮绿黄色,贮后变黄色。果梗中长,萼片脱落。果心小,果肉白色,肉质细脆、汁较多,风味酸甜。

6、金川雪梨

金川雪梨果实倒卵形,果柄肉质酷似鸡腿,所以又叫"大金鸡腿梨",金川世称大金川,位于川西北高原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西南部,因大河之滨,随处都繁生着雪梨,故素有梨乡之美誉。每当梨花盛开时节,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那奇特的美景,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翩然来临,依恋忘返。拥有七十二个品种的雪梨,以其色黄如金,体大肉厚,汁甜香浓的优良特点,闻名遐迩。

7、孟津梨

孟津梨,河南省孟津县特产,孟津地形西高东低,中部高,南北低,形如鱼脊,东部南北两侧为洛河黄河阶地,较为平坦,属亚热带和温带的过渡地带,季风环流影响明显,春季多风常干旱,夏季炎热雨充沛,秋高气爽日照长,冬季寒冷雨雪稀,特有的地理气候造就了特有的品质,其特点是品质佳、肉脆多汁、酸甜可口、汁多渣少,形色美观,风味芳香优美。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多种维生素、矿物质。

8、山东梨

山东梨因原产于山东省龙口市,又称黄县长把梨,长把梨种植也遐迩闻名。其特点是果实中大,均匀,单果重210克,大果重1000克。果实倒卵形,果皮黄色,梗洼深狭果肉白色,石细胞多,质脆稍粗,汁液黄县长把梨 多,微香,刚采收时较酸,贮藏后甜酸。

9、冬果梨

冬果梨俗称"西园梨",产于兰州市郊区及皋兰、靖远和河西一带,兰州市七里河区花寨子乡水磨沟和西园一带的为最佳,有几百年的栽培历史。为著名的陇上"八梨"之一。因兰州七里河区水磨沟特殊的土质和水质,所产冬果梨肉质细嫩,皮薄多汁,香脆纯美,为全国独有。

10、翠冠梨

翠冠梨是蜜梨,比北方的鸭梨及砀山酥梨早2至3个月上市,产于横立山及浙江、上海及福建一带,平均单果重250克,可达325克,果皮细薄、肉脆汁多、味浓鲜嫩、 汁丰味甜。

鸭梨,雪花梨,酥梨,库尔勒香梨,秋白梨,金川雪梨等。鸭梨很脆,很甜,雪花梨则是糖度更高,个头更大。 我国最好吃的十大梨分别是:鸭梨。雪花梨。酥梨。库尔勒香梨。秋白梨。金川雪梨。孟津梨。山东梨。冬果梨。翠冠梨。 我国最好吃的十种梨应该是晚秋黄梨、红香酥梨、玉露香梨、爱宕梨、早红考密斯梨、黄金梨、早酥红梨、秋月梨、皇冠梨、新梨七号。

全国有哪些排的上号的名梨有哪些?有人评选了中国十大名梨:安徽砀山酥梨、山东莱阳茌梨、河北赵州雪花梨、河北泊头鸭梨、新疆库尔勒香梨、辽宁鞍山南果梨、山西运城王过酥梨等等等等,哪里的梨味道最美呢?

中 国 四 大 名 梨

一、鸭梨:

果实中大,重150—200g,倒卵形,果梗基部肉质。果肉呈现鸭头状突起。绿黄色,贮藏后呈现黄色。皮薄,近梗部有锈斑,微有蜡质,果梗先端常弯向一方。脱萼,萼洼深广。果质白色,肉质细而脆,汁多味甜,有香气,石细胞少,品质上。9月中旬至下旬成熟,果实供应期从9月至次年七月。

二、砀山酥梨

果实大,平均重270g。近圆柱形。黄绿色,贮存后黄色,果皮光滑,果点小而密。果肉白色,肉稍粗,但酥脆爽口,汁多味甜,有香气。果心小,品质上,9月上旬成熟,果实供应期从9月至次年5月。

三、莱阳梨

重220—280g,果形不整齐,梗洼处常具突起。绿色贮存后变黄,微带绿色。果点较大,深褐色,粗糙。果肉细脆,汁多,味浓甜,有微香,品质极上。9月中旬成熟,果实供应期从9月至次年2月。

四、库尔勒香梨

果实小,平均重80—100g,最大可达174g。倒卵圆形或纺锤形。果皮黄绿色,阳面有暗红色晕。果面光滑,果点小而不明显。脱萼或宿存。皮薄果肉白色,质脆,汁多,味浓甜,香气浓郁,品质上。9月下旬成熟,气调库可存12个月,品质依旧。一些引进砂梨品种,集细腻多汁的果肉无与伦比的可口味道于一体。

其他好吃且有名的:绿宝石:早熟品种,该品种果实圆形或扁圆形,似日韩梨果形,果形整齐,略偏斜。果皮黄绿,较美观,果肉黄白色,肉质细,汁多,石细胞团少。味极甜,可溶性固形物16.5%,是日韩梨最甜的一个品种,品质极上,在莱阳地区7月末至8月上旬成熟。自然贮藏期30天左右,是早熟梨品种中最耐贮藏的一个品种。果实供应期从8月至10月。

华山梨(花山):原产南韩,系丰水×晚三吉杂交育成。1992年选定1999年命名。果实圆或扁圆形。果皮鲜褐色、光滑、秀丽,无果锈。梗洼有五条棱沟,直达胴部,是识别该品种的主要特征。平均单果重500—600g,属大型果,幼旺树的果实,侧面常有沟槽现象。果实可溶性固形物13%左右,几乎无酸味。果心小,可食部分大。在莱阳地区8月下旬至9月上旬成熟,常温贮藏30天。果实供应期从9月至次年1月。

丰水梨:果实圆形略扁,平均单果重350—400g,果面黄褐色。果肉白,极细嫩,稍软,可溶性固性物12—14%,果汁多,味甜爽口,品质上。上市时间9月中旬至次年2月。

黄金梨:韩国育成,成熟期9月中下旬,单果重300—500g,套袋果果皮洁净,光滑,金黄透明,肉细嫩,汁多风味极佳。果实供应期从9月中旬至次年3月。

新高梨:日本品种。果实近圆形,套袋后浅黄色,果肉致密,多汁,味甜,有香气,可溶性固性物13%,平均单果重350g,最大果重750g,属大型果。成熟于10月中旬,耐贮运,果实供应期从10月至次年5月。

爱宕梨:原产日本,果实于10月上中旬成熟,平均单果重415g,最大达2100g,果实略扁圆形,果皮中厚,黄褐色,果肉白色,肉质松脆,汁多,味甜,石细胞少,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7%,品质上,果面光滑,果实耐贮。果实供应期从10月至次年7月。

新兴梨:果实圆形,单果重400g左右,果面褐色,果肉黄白色,肉质细嫩,脆甜,糖度达12—13度,品质上,10月上旬成熟,果实供应期从10月至次年2月。

水晶梨:韩国新高芽变,10月上中旬成熟,果高桩圆形,平均单果重450g,果前期深褐色,近成熟期渐变成乳黄色,表面晶莹光亮,有透明感,外观诱人,果肉白色,肉质细嫩,多汁可溶性固形物14%,品质特优,果耐贮运,货架寿命长。果实供应期从10月至次年2月。(摘自神异果品网) 库尔勒香梨
库尔勒香梨.至今已有两千年的栽培历史.公元前五世纪的<西京杂记>中说:[瀚海梨.出瀚海北.耐寒而不枯."历代被作为贡品由帝王诸侯所享用.<西游记>中.猪八戒偷吃的人参果.传说就是库尔勒香梨.库尔勒香梨具有香气浓郁.皮薄肉细.酥脆爽口.汁多渣少.色泽鲜艳的特点.不但具有营养价值.而且可以药用.主要因为它性寒味甘.具有[润肺.凉心.消疾.解毒疮.驱毒.切片贴烫火伤止痛不烂"的功效.库尔勒香梨曾多次在国内获奖.在国际市场上被誉为[中华蜜梨".[梨中珍品[."果中王子[.梨花盛开季节.数万亩梨花竞相开放.朵朵雪白的梨花绽满枝头.好象瑞雪悄然而至.每到这一季节. 总有远足踏青的人们驻足园中.或走访梨家农舍.体验浓郁的梨乡风情.
库尔勒市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北部.天山南麓.是一个肥沃的绿州.这里出产的香梨最为有名.素有[梨 乡"之美称.库尔勒香梨.维吾尔叫[奶西姆提".它以皮薄.肉脆.汁多.味甜. 酥香.爽口.耐贮藏.营养丰富等特点驰名中外.印度人称它是[中国的王子". 其珍贵由此可见一斑.
新疆梨树有58个当地品种和80多个内地引进的优良品种.尤以当地品种库尔勒香梨最负盛名.闻名遐迩.库尔勒香梨果实大小适中.形如纺锤.果皮黄绿.阳面有红晕.果味浓芬.肉酥脆爽口.清甜多汁.总含糖量为10%.含水量为86%以上.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由于品质极优.在全国多次品评梨果中名列前茅.香梨具有润肺.凉心.消痰等 砀山的梨子好吃!梨树王就在砀山!!!!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的这句话,为中国哲学和中国人的处世观奠定了基础:水无常势,水无常形,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

  文人从中总结出了大学、中庸。将军从中总结出了以正合、以奇胜。政客从中总结出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而中国的厨子们则以水为脉络,发明了退可守陋室本味,进可观江湖烟火的火锅。

  

  一架炉、一口锅、几碟配菜、边煮边吃,这种简单的饮食模式,并不是中国人的专利。

  印度有咖喱锅、瑞士有芝士锅、美国有冰淇淋锅,中国火锅与他们的根本区别在于,它并非独立的餐品,而是中国饮食派系与文化最深刻的见证者。


  在不同的地域,火锅千变万化地反映了东北渔猎森林的清淡素朴、西北游牧大漠的粗犷浑厚、西南山峦盆地的耿直火爆、东南鱼米之乡的繁华富足。

  火锅的诞生,以水为始,以器为本。最原始的烧烤,是直接让火作用于食物。而器的出现,则为火与食物之间的传导提供了水,这一重要的介质。

  虽然陶器的发明并不是中国人的专利,但英语china本身,已经说明了中国人在制器方面高超的技艺。众所周知,陶很难经受住火焰的长期烘烤,开裂、爆碎,是工艺不达标时代大部分陶器最终的归宿,所以西方的陶器多半是以工艺品、收纳工具和餐具的形式诞生。

  但中国的陶器,却在诞生之初就有着异乎寻常的品质,耐高温、不易碎,它客观上推动了煮食的发展,也从事实上促成了火锅的诞生。

  

  烧煮、营养分解、风味物质析出,做法简单、风格文雅、仪式感十足。这是不论阶层,不论年龄,人人都能享受的食物。也为复杂多元的中国饮食文化提供了足够宏大的承载空间。

  最晚到了两晋,铜制的火锅已经开始流行于士绅阶层。相比陶器,铜锅的导热性能更佳,也更不易破裂,当然,金属良好的延展性也让它有可能做出更漂亮的器形。同时,有赖于汉代开始的煤炭应用技术的进步,强而持续的火力也让当时火锅无限接近于现代的模样。

  

  “古董羹”一词出现于典籍中就是明证。这种先将水烧沸,再把食材投入其中,而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的食物,某种程度上是对热量的浪费。但相应的,沸水对动植物细胞外壁的快速熟成,使之形成保护层,保持内里质地的软嫩多汁,极大地改良了口感。

  牺牲一部分的资源,来换取更好吃的味道,火锅,可能是中国人第一次以烹饪技法的调整,而不是调味品的施放,来进行食物的加工。

  

  南朝至宋的五百多年中,经济不断发展,且南方大开发,让更多的食材走上了餐桌。

  宋人林洪在《山家清供》里,饶有趣味地记载了去武夷山旅行的时候逮到了兔子,约上三五好友,架上风炉,把兔肉切成薄片,在大雪天里边涮沸汤,边蘸着酒、酱、椒、桂做成的调味汁吃。吃得高兴,还给这种吃法起了个名字”拨霞供”。所谓“拨霞”,指的是半生熟的肉片,颜色宛如云霞,瑰丽多变。后来涮羊肉的调性,恐怕已经由此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这还是中国第一次出现了火锅的蘸料。

  

  油润、麻辣、咸香、鲜甜,它们共同铺陈和延伸了火锅的滋味,扩大了火锅的包容性,也让中餐与火锅变得更有相互作证说明的效果。从此以后,中国菜里丰富的调味料,与汤底、食材一起,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各自生长、纠葛共生、互为因果,共同撑起火锅的江湖。

  

  

  从某种角度出发,元明清三代,充满精英意识的中国文人文化遭遇了很长的停滞。但因文人而兴的火锅,却并未倒退。相反,它以强大的包容性,在草根百姓间、在田间地头里,呈现出了另一种春风吹又生的美学。

  

  广义上来说,东北人的火锅是炖得黏黏烂烂的猪肉和粉条;天津人的火锅是贴饽饽熬小鱼;安徽人的火锅是那种一层层码上笋干、块肉、炸豆腐、肉圆粉丝和蔬菜的一品煲;淮扬人的火锅是可以烫小青菜的砂锅鱼头;福建人的火锅是把山珍海味为于一钵的佛跳墙;台湾人的火锅则是冬季里满街飘香的羊肉炉。

  这些“火锅”,都诞生于元明清三代,它们是各地食材的锅上荟萃,也是不同地域的人们,对于美味的不同理解。当然,狭义上的火锅,却有两条严格的规定——只能煮生片、必须有蘸料。

  符合这个要求的只有三种:大北京地区的涮锅、川渝地区的老火锅和广东地区的打边炉。

  

  

  

  涮锅其实就是满族火锅,和东北汉人的“一锅乱炖”完全两码事。据说这东西是成吉思汗的发明,虽然传说附会大人物的可能较大,但涮锅起源于行伍倒是可信的:士兵们用钢盔煮水烫肉,行军打仗分秒必争,为求速熟,用随身携带的军刀把牛羊肉切成薄片,完了也不求调味,用随身携带的油盐蘸了就吃。到了努尔哈赤时代,涮锅已经是满人中很流行的食物了,再后来又随着多尔衮部的进关而被带到北京,成为宫廷的时尚。并和酸梅汤、炸酱面、豌豆黄这些北京小吃一样,从宫廷传到民间。

  

  几百年的变迁,让涮锅越来越精细,但本质依然没变:军盔被改成了带烟囱的紫铜锅;清水被改成了清鸡汤;腥膻的狍子肉、鹿肉乃至马肉大部分被舍弃,只留下了最肥美的牛羊肉卷;蘸碟里的油盐增加了麻酱、蒜蓉,咸鲜油润的滋味没改,只是变得更有层次。

  

  川渝地区的老火锅,“老”字除了形容反复烧煮外,还有年代古老的意思。它也许真的是最具历史的火锅之一。井字格、鸳鸯锅……这些川渝老火锅的专属,其实早在东汉就有文献记录。虽然辣椒在明以后才传入中国,但花椒和豆豉却一直有,前者提供刺激的香气,后者提供咸鲜的味道。这两种东西,再加入其他少量干制的香草,用牛油炒香后,就是“底料”;再倒入整罐的排骨汤,就是“底汤”,而这也是老火锅最灵魂的部分。

  

  与讲究的做法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川渝老火锅最早的受众是充满江湖气的码头船客、水手与工人,成本高企、售价低廉,所以一锅老汤,常被反复使用,越煮越香、越煮越浓,竟意外因“老”而获得更好的滋味。

  它身上,凝聚了孔夫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教诲,深入到每个最普通中国人内心深处的文化信仰。

  

  

  

  如果说北方的涮锅代表了行伍气质,川渝的老火锅传承了江湖气质,那么广式的边炉,则是最忠实地再现了宋以前中国的文人文化。虾头、蛇骨、鸡骨加各色药材原汁原味地煲出汁水,吃的过程中若有油花浮沫也会捞掉,最后连汤一同饮,精致细腻。

  

  涮料空前丰富,鸡片、鱼片、肉片、虾片、猪肝、鸭肝、鱿鱼、鱼丸、鸭粉肠、菠菜、茼蒿……蘸料的也不会输了场子,豉汁、香油、醋、鱼露、虾油、腐乳汁、韭菜花酱、沙茶酱,自由搭配组合,这是中餐所提倡的百菜百味,一菜一格的生动体现。

  

  火锅的包容性和多元性,让它在餐桌上,能够轻易征服每一个中国人的胃:与文人同吃能吃到风雅,与家人同吃能吃到温暖,与商人同吃能吃到契机,与酒肉朋友同吃还能吃到热闹。

  它是中国人餐饮社交最忠实的载体,也是中国人民以食为天最诚恳的映射。

  对中国人来说,生活不止有诗和远方,还有火锅和理想。


  

麻辣火锅当属重庆,重庆火锅中我认为毛肚火锅最好吃——是以牛肚子中的百页为主料。
羊肉火锅要数北京的东来顺,东来顺火锅是典型的北方火锅,其蘸料别有风味——芝麻酱、腐乳、韭菜花和香菜决定了它独特的口味。
湖南黑山羊火锅是用炖好的带皮山羊肉块为主料,吃起来相当过瘾,也是别有风味的。
东北地区好用酸菜下火锅,在猪肉或牛羊肉火锅中随手下入酸菜,辅以粉皮或粉丝,脆嫩爽口。尤其推荐酸菜火锅汤,鲜香中带酸,最是美味了。
其实,自制火锅也很简单。家中备一个电火锅,开水下料略放一点葱姜、盐。再将切好的肉片下入,随吃随下青菜、油豆腐或粉丝。关键在于事前要做好一碗合自己口味的蘸料,鲜香味、麻辣味或酸辣味随自己调配。这需要实践,自己做自己吃,经过一两次就知道怎么调味了。自制火锅最大的优点是质量有保证,不会受伪劣原料的毒害,而成本往往只是火锅店的若干分之一。何乐而不为。 最出名的还属重庆火锅,他以独特的鲜香麻辣出名,就算不爱吃辣的朋友吃完后都要大呼过瘾!而且近年推出了符合大众口味的番茄鸳鸯锅,养生菌菇等。
一家店味道好不好得看锅底,正宗重庆火锅底料融合十多种上等优质的原料搭配熬制而成,一锅红汤在锅里面翻腾,色香味俱全,火锅中的牛油麻辣香气扑鼻而来。 中国很多地方都有火锅,而且类型还不一样,我很喜欢吃辣,所以觉得重庆啊还有四川的火锅最好吃,广东那边的牛肉火锅也不错,属于清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