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休闲娱乐> 明星八卦> 正文

从普通山东农村女孩到两次登陆太空,女航天员王亚平到底有多飒(女航天员王亚平哪次上天的)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而此次王亚平也将成为中国首位实施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可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其实,在此之前王亚平已经登陆过太空,但时作为一名航天员,她一直期盼着可以再次为了祖国去太空出征。

如今,王亚平的梦想就要实现了。但其实从一名普通人走到可以登上太空执行任务的航天员,王亚平一路走来并不容易。

1980年1月,王亚平出生于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张格庄镇的一户普通农民家庭,她的父母都是朴实的庄稼人,一家人靠着种植樱桃树维持生计。

像大多数农村孩子那样,小时候的王亚平没有玩具也没有公主裙,唯一的玩具就是奶奶缝制的有着红色头发的布娃娃。

虽然生活清苦,但王亚平却是个乖巧懂事的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主动帮父母做家务,还会干农活。

有一次,到了收玉米的季节,小小的王亚平竟然一个人背着很大的背篓,将掰下来的玉米都地扔进了背篓,她小小的身躯也被压弯了腰。

邻居看见都说: “咋能让亚平干重活,别压坏了身体啊! ”父亲一脸无奈地说: “不让她干,这孩子不听啊!”

上学后的王亚平,干家务和农活更是成了家常便饭,只要放学或者休息,她就成了父母的小帮手,母亲总是骄傲地说: “他们都羡慕我养活了一个贴心的闺女 。”

也正是这段吃苦的经历,锻炼了王亚平的毅力,也锻炼了她的身体,更让她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

除了替父母分担家务和农活外,王亚平还有一个特长,就是长跑。有一次,学校举办长跑比赛,很多同学都掉队了,但王亚平却咬牙坚持着,她不断地对只说:“ 不能服输,坚持一会就到终点了。”

性格倔强的王亚平,喜欢用跑步的方式不断地超越自己,从而磨炼了自己的意志力。学生时代的王亚平参加过无数次长跑比赛。

她时常告诫自己:“ 不到终点不能停下。再累,也要坚持。 ”正是凭借着“能争第一绝不要第二”的劲头,她一次次战胜自我,从小学跑到了高中。

其实,王亚平在读高中时还遇到了一个小插曲,父母希望她报考师范学校,因为学龄短,可以早点工作,减轻家里的压力。

那会王亚平家除了她以外,还有一个妹妹也在读书,对于普通农民而言,供养两个孩子读书确实不容易。

但一向懂事的王亚平,这次却选择自己做主,她偷偷报考了高中,并被成功录取,父母知道后也选择支持女儿的决定。

如果那会王亚平选择师范学校,或许就没有如今的女航天员了。但其实那会王亚平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读大学,将来走出大山,过上更好的生活。

也正是这个私下的决定,改变了王亚平的命运。

从小到大,王亚平在学习上从未让父母操心过,到高中依然如此。甚至读书机会来之不易的王亚平,将所有精力都放到了学习上,她也是班级里的尖子生。

1996年,在王亚平全力备战高考的之际,传来了也给让人振奋的消息,空军部队要来烟台招收女飞行员,这在以往是从未有过的事情。

当然,虽然整个消息让人振奋,但同学们都知道希望很渺茫,一是名额少,二是要求高。但最终老师和同学都把目光落到了王亚平身上,她不但文化课优秀,个人身体素质也是无可挑剔。

起初,王亚平也不自信,直言 :“太难了,想都不敢想 。”但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劝说下,她决定试一试。

这一试,就让王亚平和蓝天结缘了。

经过文化课和个体身体素质等方方面面的考验,王亚平顺利地收到了长春飞行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消息传到村里后,引发了不小的轰动,不但父母高兴,村民们也如此。

但其实,王亚平能够成功被收录,是她以往努力的结果。要不是自幼刻苦学习,不停地练习长跑锻炼自己的身体和意志,或许就没有现在的王亚平了。

1997年8月底,带着父母和老师、同学们的美好嘱托,王亚平只身来到了空军长春飞行学院报道,她的军旅生涯也正式拉开了帷幕。

然而,真正入校后王亚平才知道,考进来只是第一步,之后要面临太多的考验。军校的生活和其他大学生活有着云泥之别。

在这里,王亚平不但剪去了心爱的长发,每天还要面对严格的管理和训练,繁重的学习更是超乎她的想象,她每天忙得就像陀螺一样,根本停不下来。

有段时间,王亚平深感焦虑,看着其他高中同学在大学过得轻松自在,她甚至和父母表示自己萌生了退学的想法。

父亲则严肃地说:“ 你选上女飞行员,多少人羡慕你,羡慕咱家,只能往前走,不能给自己留退路。父亲还说:你每天流的汗、吃得苦、受得罪,不就是为了以后成为一个合格的飞行员吗?”

父亲的一席话犹如醍醐灌顶,让王亚平瞬间找回了那股吃苦、不服输的劲头,从此后她心里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飞行员。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亚平和同学们接受的训练越来越难,长跑、游泳、拉练等等,还有就是跳伞。

第一次跳伞时,王亚平甚至还觉得很有挑战,可到了第二次她突然有些恐惧,平安落地那一刻她甚至有种想哭的冲动。

1999年4月,王亚平和其他29名女学员转入驻地在哈尔滨的第一飞行学院,开始了真正的飞行生涯。

哈尔滨的夏天还好,当时冬天则异常寒冷。零下二十多度的气温夹杂着大学,每次王亚平跑步的时候,汗水都会打湿头发,转瞬间汗水就冻成了小冰花,就连睫毛上也挂着颗颗冰晶。

在这样及其苛刻的环境下,王亚平用强大的意志力不断迎接挑战,她平感觉自己内心变得越来越强大,离自己的蓝天梦越来越近。

当第一次正式飞向天空后,王亚平兴奋得就像一个孩子,在心中高喊:“ 终于自己飞了 !”以往的所有努力都值得了。

当然,兴奋之余也有点紧张,直到飞机落地那一刻,王亚平的心才彻底平静,她终于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

经过几年的训练和学习,王亚平已经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飞行员,并驾驶过四种机型,已经是团里的飞行骨干。

值得一提的是,王亚平也经历过实战的考验,她参与过汶川抗震救灾、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消云减雨,以及完成无数次的战备演习等重要任务,安全飞行高达1600小时。

从农民女孩到一名优秀的飞行员,王亚平用自己的坚持和努力,完成了人生的逆袭,当然这并不是她事业的终点,不然也不会有今天备受瞩目的女航天员。

和许多人一样,王亚平跟杨利伟有关。当时,23岁的王亚平通过电视机看到杨利伟顺利着陆时,兴奋地为他鼓掌庆祝。

同时,王亚平心里萌生了一个念头,现在中国有了男航天员,总有一天也会有女航天员吧,若是那样也许自己也会成为一份子。

果然,2009年王亚平等到了女航天员选拔这一天。航天员比飞行员的选拔还要苛刻。每当感觉自己快支撑不住的时候,王亚平都会咬牙坚持着,她不停地对只说:“ 我一定可以的,我可不想掉队。”

努力终有回报,最终,王亚平和刘洋两人通过了考验,顺利地进入了航天员的行列。那年王亚平29岁,人生也进入了一个新的篇章。

起初,王亚平一位航天员和飞行员应该不会有太大差别,但这次她又想错了,原来从飞行员到航天员的这条道路上,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艰辛与考验。

首先就是知识的筹备,王亚平开始系统地学习空气动力学、天文学、航天医学等等十几门科目。

为了不掉丢,王亚平必须全力以赴,白天她专心听课、晚上也不舍得睡觉,整整两年时间,她几乎没有晚上12点前睡过觉,就是春节放假也不轻易放过。

除了理论学习外,最大的挑战还是训练,每次跑步王亚平都坚持比别人多跑三圈,野外求生训练中,无论是10公里强行军,还是搭建营地,她都坚持与男航天员一个标准。

最难得还是重力训练,随着离心机渐渐启动,速度越来越快,王亚平清晰地感觉到,自己的心跳越来越快,胸部产生压抑感,呼吸变得困难起来….身体产生的一系列反应让她感到十分痛苦。

这项突破身体承受力的训练,最考验宇航员的意志力,有种半死不活的感觉,然而虽然痛苦,但王亚平依然咬牙坚持,她知道不经历魔鬼训练,就不会成为一名合格的宇航员。

终于,王亚平等到了登陆太空的那一刻。2013年6月11日,她以及另两名宇航员随着神舟十号载人飞船飞入了太空

在发射那一刻,王亚平的脑海中没有丝毫的恐惧,多年的训练已经让她具备了非常强的心理素质,她的心情非常平静,脑海中冒出六个字: 责任、使命、圆梦。

而这次登陆太空,王亚平还顺利地完成了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在太空为全国8万多所的中小学上授课,最终她不负众望,成功完成任务。

如今,时隔8年,王亚平将再次登陆太空,为祖国出征,她说:“ 相信这次的自己,也一定会顺利完成任务。

而在出征前,王亚平对女儿说:“妈妈去太空给你摘星星。”说这句话时,王亚平眼含泪光,那一刻她不仅仅是宇航员,更是一位普通的母亲。

今年的王亚平已经41岁,享大校军衔,但她依然心怀梦想,坚定前行,工作中的她一直保持努力的姿态,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进发….

文末 : 祝福我们的三位宇航员可以顺利完成任务,期待他们成功归来,向所有的航天人致敬!!!

———本文完结,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