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休闲娱乐> 明星八卦> 正文

波音747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波音公司对坠机的表态)

1960年代初,美国空军提出战略运输机计划,要求制造一架能够运载750名士兵或者两辆战车飞越大西洋的巨型运输机。波音在竞标中输给洛克希德公司,他们已在研究把巨无霸运输机和高性能引擎民用化的可能。
波音公司在1960年代中与洛克希德公司竞投美国空军喷气式大型远程运输机项目(CX-HLS)。结果美军选择了洛克希德公司方案(C-5“银河”)。
当时波音公司的客户——泛美航空公司希望波音能够提供一种比波音707大两倍的客机。于是波音把原来的运输机设计加以修改。最初的设计方案为全机双层机舱,但是不久即改为宽体机身的设计。60年代末期的一般想法是民航即将进入超音速时代。因为考虑到波音747将来可改作货机用途,所以波音747在设计时将驾驶室置于上层,方便作货机用时可使用“揭鼻式”前端货门。但超音速民航最后因为燃料、飞机价格、噪音等问题而最终只成昙花一现。波音747的销售量亦远超预期,为波音公司带来可观收入。原本只作机员、头等休憩处的上层机舱则被加长,成为商务舱。 [3]
波音747的首家客户泛美航空公司在1966年订货25架订单,交货时为1970年。这时发生一段著名的小插曲,由于波音747实在太大,令人怀疑它到底能否飞起来。当时泛美总裁胡安·特里普(Juan Terry Trippe)担心波音747计划夭折,因此希望波音首先落实747计划才下订单;同一原因,波音有感于747计划牵涉庞大资金,而且与洛克希德公司争取美军大型运输机计划失败,假如泛美公司愿意下订单,波音公司便可以顺利执行747计划。为免血本无归,波音747对波音和泛美来说都是一场豪赌,结果这场豪赌造就了波音的辉煌,而泛美是衰亡的开始。波音总裁比尔·艾伦(Bill Allen)亦不甘示弱,要求泛美公司先下订单才会落实生产。当时泛美航空董事长特里普对波音总裁艾伦说:“只要你造我就买。”艾伦的回答是:“只要你买我就造。”波音公司的厂房并没有足够空间生产波音747。波音公司考察了若干地点,最后于1966年在华盛顿州西雅图北部购买了780英亩(约3.16平方公里)土地,用作建造全新的厂房,是当时全球最大的工厂。普·惠公司(Pratt & Whitney)亦为747开发了全新的发动机,当时波音747配备4台JT9D-3涡轮风扇发动机。747由接受订单至交付使用只有四年时间,该项目成为波音公司的一次商业豪赌,波音公司为了投资747,几乎陷入破产边缘。当时的主要竞争对手的产品为三发动机的道格拉斯DC-10,和洛克希德L-1011三星客机。不少航空公司初期对747抱观望态度,担心如此大的飞机能否适应各地的机场,以及四引擎飞机的耗油量会否大为高于三发动机方案的飞机。结果则证明波音747是十分成功的设计。
当1969年2月,波音747一号机飞上天空,波音在747上的开发与生产成本超过10亿美元,超过公司本身净值。然而,已有26家航空公司下单订购了150架波音747,每架飞机价值2500万美元(如今一架全新的747-400的价格是1.5亿美元)。
波音747一开始就准备双过道的宽体设计以缩短机身长度。波音共考虑了50个方案,泛美要求有全通式的大甲板以方便载货,他们预计未来的空中旅行将是超音速客机的天下,747又大又慢,随时能当作货机。 1969年后多久,许多航空公司就发觉波音747太大了,大到没有多少航线能够装满乘客。更糟的是,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预期的乘客增长成为泡影,航空燃料价格更上涨了10倍。泛美航空公司手中的现金跟着一架又一架747交机、一班又一班的747飞上天空而付诸东流,终于日后的经营不善使之一蹶不振。石油危机也让波音公司受损,从1972年到1976年,波音每年接到的747订单只有20架上下。 [3]  在747服务运营的头10年,不少航空公司利用其内部空间设置酒吧、休息室或餐厅等豪华设施,但随着乘客数量的增加,空中旅行走向“巴士化”。
2016年7月27日,波音公司在发布的一份监管文件中表示,可能会停止生产波音747飞机,从而结束这款飞机近半个世纪的生产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