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网络科技> 数码> 正文

听说宾得在过去很有名的,后来没落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的(女生发mx是什么意思)

  • benbenywbenbenyw
  • 数码
  • 2022-12-20 22:52:17
  • -

在二战后,日本经济非常不好,由于战争导致日本的重工业基本全部被摧毁。所以日本的经济发展只能放在轻工业,和技术含量很高的光机电产品上。在那个年代相机就像如今的电子产品一样——附加值很高,但又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从国外引进生产线或者核心零件组装的话,凭借当时日本的廉价的劳动力优势,是可以快速占领市场的。这一点和今天的中国在电子产品制造上面何其的相似啊?!

事实上确实很相似,研究日本战后的民用光学产业的崛起,总能看到中国改革开放后的身影。

当时日本的一个非常有眼光的企业——旭日光学(ASAHI opt.),率先引进德国的技术并且设立了pentax(即宾得)生产当时相机里技术含量最高的单镜头相机,据说pentax这个名字正是五棱镜与反光板这两个单词组合而成的。而旭日光学和宾得也正是日本第一家生产出35mm底片单镜头相机(SLR)的本土企业(1951-1952),1957年生产了第一台带有五棱镜取景器的单反相机,奠定了如今单反的标准化模型。而同时期的佳能那时候还叫观音牌(KWANON)还只能做旁轴相机,而尼康此时还在专注镜片、望远镜等设备,尼康的单反要在1959年才诞生。

而宾得不仅仅是起点早,宾得在后来的历次发展中几乎都是占得先机,一次次把革命性的技术投入使用,将胶片摄影产品的里程碑一次次刷新。

1954年宾得发明了具有反光板瞬间复位技术的Asahiflex II,解决了单反相机实用化的最后一个难题,早在1936年德国Exakta已经发明第一台135俯视取景单反相机,1948年德国康泰时生产了第一台五棱镜取景的135单反Contax S,但是这些相机都不具备反光板自动复位,所以根本没有使用价值,总不能每拍一张以后取下镜头,扣下反光板,装上镜头再拍吧?所以可以说是宾得铺就了单反相机实用化的最后一块基石。

1960年的Pentax SP单反相机装备了TTL测光系统,可以提供曝光辅助参照,从此将半导体和自动化技术带入摄影这个光学领域,让更多的人更快速更便捷的拿起相机,拍下理想的照片。

1971年Pentax ES单反相机在TTL测光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自动曝光控制程序,也就是现在大家都在使用的自动曝光功能,这奠定了傻瓜式相机的第一步。

1981年Pentax ME-F单反相机是首个具有自动对焦功能的量产相机。在它搭配一同推出的AF 35-70 2.8镜头时,相机能够和如今的相机一样自动对焦了,这个功能在今天也许是理所应当的,但是在那之前所有的相机对焦完全需要摄影师凭借个人技巧手动控制!

这些创新在今天看来依然能让人们新潮澎湃。

是的我们可以忘掉晦涩难懂的阳光十六曝光法则(你要知道对于不少外国人背诵乘法口诀都是一件要命的事);

是的我们可以在拿到一台陌生的相机时,放心的调到P档然后去拍吧(胶片摄影的成败是不可能当时知道的,所以一个可靠的曝光控制是多麽的重要啊);

是的我们可以专心的在取景器里关注构图和要拍的人和事,忘掉对焦、景深什么的吧。

在上面这些成就面前,也许宾得创造的最长寿相机-镜头系统PK系统、世界上最优秀最适宜大规模使用的光学镀膜技术SMC技术、世界上最具工业集成度的Z-10单反相机,在整整20世纪后半叶记者手中最好的设备永远是印着Takumar(宾得M42口的高端镜头)和香槟色的PENTAX大炮……这些也许只是宾得信手创造的一些小小成就吧。

=============抒情完毕整理一下思绪,继续回答

至于宾得的没落,主要是80年代以后渐渐的失去敏锐的创新能力,在80年代宾得的销量非常好。Pentax M系列、K系列相机从70年代一直经久不衰,一直通过小幅度的改善保持良好的市场占有(所以会看到有大量的mx、me、me-super、mv、me-F存在)但是这种不思进取,渐渐带来了隐患。

自动对焦相机的错失先机,虽然宾得率先把me-F自动对焦单反推出,但是实际上me-F只是第一台TTL自动对焦的雏形,也就是奠定现在技术方案的第一个量产化商品。但是在me-F之前尼康、徕卡、柯尼卡、佳能推出过许许多多的其他实验性产品,虽然大部分没有成功的作为产品销售,甚至经过测试发现根本是行不通的技术方案,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却不断的刷存在感,在各大器材展增加曝光率,所以即使宾得带来了最成熟的解决方案,最后在消费者眼中宾得却是技术上最不思进取的印象。而短短3年间奥林巴斯、尼康、佳能也纷纷推出类似的产品,把宾得的风头盖过。

宾得在整个80年代后缺乏真正的旗舰机,宾得一直秉承着小即是美的原则,相机的集成化非常之高,甚至在1991年生产出世界上最小的带有内闪全自动单反相机。但是在专业用户眼中,宾得却越来越不招待见。Pentax LX之后基本没有可以与同期他厂旗舰产品对抗的机型了。而迟迟没有LX的自动对焦版本,让宾得在自动对焦时代,差点死在了这个自己开创的时代。而最后退出的末代胶片旗舰MZ系列已经太晚了,而且全塑料的机身在今天看来实在是无法与佳能尼康那些F旗舰相比。

日本其他小厂的围剿,当时日本在相机领域可以说也是一个山寨大国,据说日本当时最多的时候有上千家各个牌子相机和镜头,其中鱼龙混杂,但是他们都喜欢追随(抄袭)宾得,因为既然要抄肯定抄最有名的啊。而且宾得PK口由于兼容性非常好,已经宽松的授权环境,大量廉价的PK系统镜头、相机出现,所以直到如见PK口仍能找到大量只卖一两百元的野鸡品牌镜头产品。但是这大大的扰乱了宾得的市场,持有宾得高端相机的用户,升级镜头可能选择的不是宾得的高级镜头,持有宾得高端镜头的用户,更换相机时候也不必只考虑宾得的机身。想象一下这是多么混乱的场景,更不要说山寨小厂质量控制不好带来的口碑问题了。

数码时代的布局决策性失误。如果上面这些对于尚处于一流品牌的宾得只能造成镇痛的话,数码时代宾得的几次大错误,则直接造成宾得从一流沦落为如今的二流三流。进入数码时代宾得一直抱着谨慎的态度,根本没有以往的创新精神,导致自己在公众的视野中越趋边缘化。

4.1尤其是2001年2月已经研制完成度非常高的全副单反相机K-1因为第三方的CCD存在缺陷直接下马,导致直到14年后的今天宾得仍然没有全片幅单反,这不得不说是所有单反厂家中最大的笑话,和所有宾得用户的痛。

4.2而且在K-1失败后,直到2003年宾得才推出真正销售的第一台数码单反*ist D,请不要吐槽这个让营销人员头疼不已的产品型号了,反正大家都记不住.........

4.3如果说宾得从此老老实实的跟着佳能尼康的步伐更新产品线,不断推陈出新也许还不会现在这样,但是宾得就是比你能想到的还任性!!宾得好不容易拿出K10D,以曾经辉煌无限的K字母(曾经的K1000相机、PK镜头)规范自己的产品,但是消费者看到的确实不按常理出牌的任性产品——画质出众、兼容所有老镜头、带有传感器防抖、小巧还有防抖的APS-C相机,但是却有这样或那样的质量门,对焦还总是不够快,声音像电钻一样,所以就算有点如此突出,真的想去买的人一样会忌惮同样突出的缺点。

4.4而技术之外的一件事却让宾得更加雪上加霜,宾得被日本光学大厂HOYA财团收购。这可以说是险些让宾得灭顶的一次交易。影响之深远,足以让日本其他所有厂商做梦都能笑醒。2002年时宾得实际就已经被旭日光学抛弃,独立成宾得株式会社,到了2006年底则宾得与hoya开始达成合作。了解hoya的话就会知道hoya主要业务实际上是光学镜片和医疗影像业务,hoya的产品很少实际面对最终消费者的,因此从一开始hoya就不知道怎么经营宾得,而且hoya也根本不重视宾得相机事业,“而宾得内部对合并事宜也存在激烈的争论,加之合并的股权分配对宾得的一些股东不利,终于导致宾得的管理层撇开董事会单方面宣布中止与HOYO的合作。于是2007年4月,HOYO公司在宾得主要股东的支持下发动对宾得股票的强制收购,宾得最终被并入HOYO,成为其下属的一个事业部,宾得股票从东京证券市场上退市。原宾得管理层则以集体辞职的方式发泄不满。最终,创业近百年的宾得公司作为一家独立企业不复存在。”(这部分来自百度百科)。但是实际上影响范围更大的是hoya集团旗下同时还有一个生产镜头的图丽存在,结果hoya就带着图丽把宾得坑了一回!

4.4.1首先hoya要求宾得减少与其他副厂镜头的合作关系,妄图增加宾得自身原厂镜头的销量

4.4.2奸商hoya要求宾得单方面提高镜头的销售价格,08年后基本是无节操的涨价

4.4.3要求图丽为宾得代工生产一些镜头,而实际却导致了图丽不再生产宾得口的副厂廉价镜头(因为生产了都标pentax卖高价了),另一方面图丽却获得了宾得大量光学专利授权。所以尼康和佳能的用户突然看到了图丽生产的AT-X 11-16 2好好用啊,AT-X 16-28赶超原厂啊,我想宾得这个时候一定是崩溃的......所谓吃里扒外也就这样了。

4.5还有脑残的宾得给三星贴牌生产相机镜头,同样的K100d生产出来打上三星的logo,对于相机厂商没有第二家舍得这么干的吧?而且镜头也这么干,这是什么精神?

宾得旗舰机和镜头几次大的质量门问题,导致忠实用户流失。实际上宾得每款机器都多少有些质量问题,比如K10D的反光板倾斜、K-7、K-5的CMOS污染、Kx和Kr的反光板乱跳、K30和K50的光圈门、高端镜头的超声波马达质量门等等。

宾得市场营销存在严重的问题。可以说宾得在市场上的低调,简直是作大死的行为。即使在日本本土宾得很少做广告和各种营销,相比之下佳能和徕卡可以算是相机行业营销的典范了。如果用过宾得相机的人,一定会发现宾得相机有很多功能设计是相当用心的与人性化的,但是问题是宾得从来没觉得这是值得宣传的事情,比如宾得M档的绿键实时测光让宾得的相机支持所有能接的上的镜头,可以说宾得从来没有放弃PK口,如果你70年代买了一只宾得的卡口镜头,今天再去买一台宾得相机,接上直接用,这一点佳能20年前就放弃了,尼康也已经放弃了早期的接口(甚至一些低级相机都不支持没有马达的镜头),再比如宾得的SMC镀膜拥有99.7%的透光率,比蔡司T*高了将近2%,但是宾得却总让人觉得世界三大镀膜里宾得是最后一位,好吧实际上好多人觉得世界三大镀膜应该是佳能、尼康的多晶纳米和蔡司的T*.........还是这个宾得看家的SMC从上世纪70年代到现在已经经历了7次改进,但是你见过宾得标自己是SMC第几代么?结果就是用户说:呵呵,你这SMC都是40年前的技术了,今天还牛个屁啊?还有很多,比如宾得的入门机都可以进行跑焦微调,宾得相机都有镜头最佳MTF预设,宾得全部都是传感器防抖,宾得中高级机器都是防水防尘,宾得相机能用五号电池驱动.........这些也许只有用过宾得的人才会知道,但是真的足以让人觉得亚撒西了。

================后记

不得不承认,宾得在理光的这几年,感觉找到了自己的定位,K-3和新的K-3II让我觉得宾得还有希望,今年宾得宣布年底推出全幅相机也算是给死忠用户一个交代了。

至于很多人都关注的645系列,作为穷烧用户没接触过,就不评价了,但是645于宾得的意义,我觉得是宾得在相机界保持话语权的一个“绝对领域”,至少在中画幅数码领域宾得是在代替整个日本与丹麦的飞思、瑞典的哈苏、德国的徕卡站在一起。

==================后后记

作为一个宾得的死忠用户,看着历尽沧桑的胶片机Pentax me和数码Kr一起替我战斗,陪我翻山越岭,今年想换相机的时候,永远还是考虑宾得,这就是老朋友间的那份信任。

请原谅我上午刚才电影院出来看完《哆啦A梦:伴我同行》心情还没平复,在我的生活里宾得就是我的哆啦A梦,在我需要用到的时候,从没掉链子。而且重要的是陪着我度过那一段“不但少根脑筋 而且又迟钝 还讨厌念书 没自信又懒惰 既没用运动也完全不行 又是胆小鬼 又很粗心 非常不可靠 还很害怕麻烦也没志气 又会忘拿东西还是滥好人 容易得意忘形 还是个撒娇鬼”的时光。

(c)完全手打不求采纳,但转载请署名和出处。

硬件和软件的区别:

一、软件是一种逻辑的产品,与硬件产品有本质的区别

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理部件或设备。在研制硬件产品时,人的创造性活动表现在把原材料转变成有形的物理产品。

而软件产品是以程序和文档的形式存在,通过在计算机上运行来体现他的作用。

在研制软件产品的过程中,人们的生产活动表现在要创造性地抽象出问题的求解模型,然后根据求解模型写出程序,最后经过调试、运行程序得到求解问题的结果。整个生产、开发过程是在无形化方式下完成的,其能见度极差,这给软件开发、生产过程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二、软件产品质量的体现方式与硬件产品不同

质量体现方式不同表现在两个方面。硬件产品设计定型后可以批量生产,产品质量通过质量检测体系可以得到保障。但是生产、加工过程一旦失误。

硬件产品可能就会因为质量问题而报废。而软件产品不能用传统意义上的制造进行生产,就目前软件开发技术而言,软件生产还是“定制”的,只能针对特定问题进行设计或实现。但是软件爱你产品一旦实现后,其生产过程只是复制而已,而复制生产出来的软件质量是相同的。

设计出来的软件即使出现质量问题,产品也不会报废,通过修改、测试,还可以将“报废”的软件“修复”,投入正常运行。可见软件的质量保证机制比硬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三、软件产品的成本构成与硬件产品不同

硬件产品的成本构成中有形的物质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就硬件产品生存周期而言,成本构成中设计、生产环节占绝大部分,而售后服务只占少部分。

软件生产主要靠脑力劳动。软件产品的成本构成中人力资源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软件产品的生产成本主要在开发和研制。研制成功后,产品生产就简单了,通过复制就能批量生产。

四、软件产品的失败曲线与硬件产品不同

硬件产品存在老化和折旧问题。当一个硬件部件磨损时可以用一个新部件去替换他。硬件会因为主要部件的磨损而最终被淘汰。

对于软件而言,不存在折旧和磨损问题,如果需要的话可以永远使用下去。但是软件故障的排除要比硬件故障的排除复杂得多。软件故障主要是因为软件设计或编码的错误所致,必须重新设计和编码才能解决问题。

软件在其开发初始阶段在很高的失败率,这主要是由于需求分析不切合实际或设计错误等引起的。当开发过程中的错误被纠正后,其失败率便下降到一定水平并保持相对稳定,直到该软件被废弃不用。在软件进行大的改动时,也会导致失败率急剧上升。

五、大多数软件仍然是定制产生的

硬件产品一旦设计定型,其生产技术、加工工艺和流程管理也就确定下来,这样便于实现硬件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成批生产。

由于硬件产品具有标准的框架和接口,不论哪个厂家的产品,用户买来都可以集成、组装和替换使用。

尽管软件产品复用是软件界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在某些局部范围内几家领军软件企业也建立了一些软件组件复用的技术标准。

例如,OMG的CORBA,mICROSOFT的COM,sun的J2EE等,但是目前还做不到大范围使用软件替代品。大多数软件任然是为特定任务或用户定制的。

扩展资料:

硬件:

计算机的硬件是计算机系统中各种设备的总称。计算机的硬件应包括5个基本部分,即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上述各基本部件的功能各异。运算器应能进行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存储器不仅能存放数据,而且也能存放指令,计算机应能区分是数据还是指令。

控制器应能自动执行指令。操作人员可以通过输人、输出设备与主机进行通信。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来表示指令和数据。操作人员将编好的程序和原始数据送人主存储器中,然后启动计算机工作,计算机应在不需干预的情况下启动完成逐条取出指令和执行指令的任务。

软件:

电脑的外观、主机内的元件都是看得见的东西,一般称它们为电脑的「硬件」,那么电脑的「软件」是什么呢?即使打开主机,也看不到软件在哪里。既看不见也摸不到,听起来好像很抽象,但是,如果没有软件,就像植物人一样,空有躯体却无法行动。

当你启动电脑时,电脑会执行开机程序,并且启动系统」,然后你会启动「Word」程序,并且打开「文件」来编辑文件,或是使用「Excel」来制作报表,和使用「IE」来上网等等,以上所提到的操作系统、打开的程序和文件,都属于电脑的「软件」。

软件包括:

1、应用软件:应用程序包,面向问题的程序设计语言等

2、系统软件:操作系统,语言编译解释系统服务性程序

硬件与软件的关系:

硬件和软件是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互相依存的两大部分,它们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硬件和软件互相依存

硬件是软件赖以工作的物质基础,软件的正常工作是硬件发挥作用的唯一途径。计算机系统必须要配备完善的软件系统才能正常工作,且充分发挥其硬件的各种功能。

2、硬件和软件无严格界线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许多情况下,计算机的某些功能既可以由硬件实现,也可以由软件来实现。因此,硬件与软件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绝对严格的界面。

3、硬件和软件协同发展

计算机软件随硬件技术的迅速发展而发展,而软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又促进硬件的更新,两者密切地交织发展,缺一不可。

参考资料:

软件-百度百科

硬件-百度百科

硬件你看的到摸的着的,就是平常说的主板,显示卡之类的,软件是人编写的指令,它以硬件为载体来对我们传达信息。比如我们用的QQ,和windows操作系统。
电脑软件,是人们为了告诉电脑要做什么事而编写的,电脑能够理解的一串指令,有时也叫代码、程序。
根据功能的不同,电脑软件可以粗略地分成四个层次。最贴近电脑硬件的是一些小巧的软件。它们实现一些最基本的功能,通常“固化”在只读存储器芯片中,因此称为固件。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和编译器软件等。系统软件和硬件一起提供一个“平台”。它们管理和优化电脑硬件资源的使用。常见的中间件包括数据库和万维网服务器等,它们在应用软件和平台之间建立一种桥梁。应用软件种类最多,包括办公软件、电子商务软件、通信软件、行业软件,游戏软件等等。
电脑软件都是用各种电脑语言(也叫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的。最底层的叫机器语言,它由一些0和1组成,可以被某种电脑直接理解,但人就很难理解。上面一层叫汇编语言,它只能由某种电脑的汇编器软件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才能执行。人能够勉强理解汇编语言。人常用的语言是更上一层的高级语言,比如C,
Java,
Fortran,
BASIC。这些语言编写的程序一般都能在多种电脑上运行,但必须先由一个叫作编译器或者是解释器的软件将高级语言程序翻译成特定的机器语言程序。编写电脑软件的人员叫程序设计员、程序员、编程人员。他们当中的高手有时也自称为黑客。
由于机器语言程序是由一些0和1组成的,它又被称为二进制代码。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程序也被称为源码。在实际工作中,一般来讲,编程人员必须要有源码才能理解和修改一个程序。很多软件厂家只出售二进制代码。近年来,国际上开始流行一种趋势,即将软件的源码公开,供全世界的编程人员共享。这叫“开放源码运动”。
软件是什么?硬件是什么?软、硬件之间的区别

硬件就是实际的硬件设备如:内存条、CPU、显示器、……。
软件就是我们平常用的如瑞星、OFFICE、等等。
没有软件的计算机,也叫“裸机”,可以说是废铁一堆。
软件可分为专用软件和通用软件。通用软件和操作系统,专用的软件如PS,DW。
1、软件:其实很好理解,就如同是一个人思想和灵魂。要是没有它的话,那么再好的电脑也没什么太大的用处,放在家里就等于是废铁。
2、硬件:它如同是一个人的身躯。如果身体也没了,再好创意和思想也无法最大限度的发挥,办起事情来总有不便。
总结:对于电脑来说,软件是思想和灵魂,硬件就是身躯。如同一个人既要有健康的思想,也要有强壮的身躯。所以它们之间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二、补丁只是系统程序和应用程序的升级补充,是用来安装后防止漏洞,增加安全性的,不是拿来使用 简单点就是网上下载 或者用光盘 然后安装在电脑里的都叫软件 硬件就是你把电脑拆开能看的到的东西。 拿手机来说:软件就是你下载的播放器 游戏 硬件就是手机摄像头 电池这类的 硬件就是你能看得到摸得着的电脑,内部有各种零部件。软件是存储于硬盘或者其他存储器上的程序。你可以把硬件理解为一本书,能看能摸,书里记录的内容就是软件。不算很恰当,不过大概能表达这个意思吧。

一、功能不同

1、计算机硬件:输入并存储程序和数据,以及执行程序把数据加工成可以利用的形式。

2、计算机软件:是用户与硬件之间的接口界面,用户主要是通过软件与计算机进行交流。

二、特点不同

1、计算机硬件:按系统结构的要求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为计算机软件运行提供物质基础。

2、计算机软件:计算机软件多用于某种特定目的,如控制一定生产过程,使计算机完成某些工作;而文学作品则是为了阅读欣赏,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可援引多种法律保护,文字作品则只能援引著作权法。

三、组成不同

1、计算机硬件:由电子,机械和光电元件等组成的各种物理装置。

2、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及其文档。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计算机软件

百度百科-计算机硬件

硬件你看的到摸的着的,就是平常说的主板,显示卡之类的,软件是人编写的指令,它以硬件为载体来对我们传达信息。比如我们用的qq,和windows操作系统。 电脑软件,是人们为了告诉电脑要做什么事而编写的,电脑能够理解的一串指令,有时也叫代码、程序。 根据功能的不同,电脑软件可以粗略地分成四个层次。最贴近电脑硬件的是一些小巧的软件。它们实现一些最基本的功能,通常“固化”在只读存储器芯片中,因此称为固件。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和编译器软件等。系统软件和硬件一起提供一个“平台”。它们管理和优化电脑硬件资源的使用。常见的中间件包括数据库和万维网服务器等,它们在应用软件和平台之间建立一种桥梁。应用软件种类最多,包括办公软件、电子商务软件、通信软件、行业软件,游戏软件等等。 电脑软件都是用各种电脑语言(也叫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的。最底层的叫机器语言,它由一些0和1组成,可以被某种电脑直接理解,但人就很难理解。上面一层叫汇编语言,它只能由某种电脑的汇编器软件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才能执行。人能够勉强理解汇编语言。人常用的语言是更上一层的高级语言,比如c, java, fortran, basic。这些语言编写的程序一般都能在多种电脑上运行,但必须先由一个叫作编译器或者是解释器的软件将高级语言程序翻译成特定的机器语言程序。编写电脑软件的人员叫程序设计员、程序员、编程人员。他们当中的高手有时也自称为黑客。 由于机器语言程序是由一些0和1组成的,它又被称为二进制代码。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程序也被称为源码。在实际工作中,一般来讲,编程人员必须要有源码才能理解和修改一个程序。很多软件厂家只出售二进制代码。近年来,国际上开始流行一种趋势,即将软件的源码公开,供全世界的编程人员共享。这叫“开放源码运动”。 软件是什么?硬件是什么?软、硬件之间的区别 ? 硬件就是实际的硬件设备如:内存条、cpu、显示器、……。 软件就是我们平常用的如瑞星、office、等等。 没有软件的计算机,也叫“裸机”,可以说是废铁一堆。 软件可分为专用软件和通用软件。通用软件和操作系统,专用的软件如ps,dw。 1、软件:其实很好理解,就如同是一个人思想和灵魂。要是没有它的话,那么再好的电脑也没什么太大的用处,放在家里就等于是废铁。 2、硬件:它如同是一个人的身躯。如果身体也没了,再好创意和思想也无法最大限度的发挥,办起事情来总有不便。 总结:对于电脑来说,软件是思想和灵魂,硬件就是身躯。如同一个人既要有健康的思想,也要有强壮的身躯。所以它们之间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二、补丁只是系统程序和应用程序的升级补充,是用来安装后防止漏洞,增加安全性的,不是拿来使用 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设备,而软件是计算机所执行的程序,即指令和数据,软件本身是看不见的 计算机硬件系统,是指计算机的电子和机械部分,是由电子线路、各类电子元器件和机械部件构成的具体装置。
计算机软件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运行的程序、数据和相应文档的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