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视频音乐> 影视> 正文

求《史记》:<赵氏孤儿>翻译(赵氏孤儿原文及注音)

  • lindedanchun69lindedanchun69
  • 影视
  • 2023-06-02 07:18:01
  • -

《史记》中《赵氏孤儿》的翻译:

晋景公三年,大夫屠岸贾要诛杀赵氏家族。当初,赵盾还活着的时候,他曾经梦见他的叔叔抱着他的腰痛哭,非常伤心;之后又大笑,还拍着手唱歌。赵盾因为这个梦就去占卜,龟甲上烧出的裂纹中断,但后来又恢复了。

赵国一位名叫援的史官判断说:“这个梦是凶梦,不应该应验在您的身上,而是在您儿子身上,但是由于您的过错。到您孙子那一代,赵氏家族将更加衰落”。

屠岸贾一开始是受到灵公的宠爱和信任,到景公的时候他就做了司寇,将要发难,就先惩治杀灵公的逆贼以便牵连出赵盾,同时通告所有的将领说:“虽然赵盾没有意识到,他仍然是叛军的领袖。我们如何惩罚罪人?请杀了他们”。

韩厥说:“当赵盾在战场上死去时,我们的第一个皇帝认为他是无辜的,所以他没有杀他。现在你要屠杀他的后代了。这不是祖先的意愿,而是滥杀,滥杀是暴乱。对于一个部长来说,有一个伟大的事件,但不是君主。”屠岸贾不听。韩厥就告知赵朔赶快逃跑。

赵朔不肯逃跑,他说:“您一定能不使赵氏的香火断绝,我死了也就没有遗恨了。”韩厥答应了他的要求,他谎称有病不出门。屠岸贾不请示国君就擅自和将领们在下宫攻袭赵氏,杀死了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并且灭绝了他们的家族。

赵朔的妻子是成公的姐姐,有赵朔留下的身孕,她逃到景公宫里躲藏起来。赵朔的一位门客名叫公孙杵臼,杵臼对赵朔的朋友程婴说:“你为什么不死?”程婴说:“赵朔的妻子有身孕,如果有幸是男孩,我就奉养他;如果是女孩,我再慢慢去死”。

过了不久,赵朔的妻子分娩,生下男孩。屠岸贾听到后,到宫中去搜查。大人把婴儿放在裤子里,祷告说:“赵氏宗族要是灭绝,你就大哭;如果不会灭绝,你就不要出声。”搜查到这里的时候,婴儿竟然没有声音。

脱险以后,程婴对公孙杵臼说:“今天一次搜查没有找到,以后一定要再来搜查,怎么办呢?”公孙杵臼说:“扶立遗孤和死哪件事更难?”程婴说:“死很容易,扶立遗孤很难啊。”公孙杵臼说:“赵氏的先君待您不薄,您就勉为其难吧;我去做那件容易的,让我先死吧”!

于是两人设法得到别人家的婴儿背着,给他包上漂亮的小花被,藏到深山里。程婴从山里出来,假意对将军们说:“我程婴没出息,不能养活赵氏孤儿,谁能给我千金,我就告诉他赵氏孤儿藏在哪里。”将军们很高兴,同意派程英去攻打公孙杵臼。

杵臼假意说:“程婴,你这个小人哪!当初下宫之难你不能去死,跟我商量隐藏赵氏孤儿,如今你却出卖了我。即使你不能抚养,怎能忍心出卖他呢!”他抱着婴儿大叫道:“天哪!天哪!赵氏孤儿有什么罪?请你们让他活下来,只杀我杵臼可以吧”。

将军们拒绝立即杀害他们,杀死他们和孤儿。将军们认为赵的孤儿已经死了。他们非常高兴。但赵的孤儿还活着,程婴终于和他一起躲在山上。

过了十五年,晋景公生病,进行占卜,结果说是大业的子孙后代不顺利,是这个原因在做怪。

景公问韩厥,韩厥知道赵氏孤儿还在世,便说:“大业的后代子孙中如今已在晋国断绝香火的,不就是赵氏吗?从中衍传下的后代都是姓嬴的了。中衍人面鸟嘴,来到人世辅佐殷帝太戊,到他的后代辅佐的几位周天子,都有美好的德行”。

他说:“再往下到厉王、幽王时昏庸无道,叔带就离开周王朝来到晋国,侍奉先君文侯,一直到成公,他们世代都建立了功业,从未断绝过香火。如今只有君主您灭了赵氏宗族,晋国人都为他们悲哀,所以在占卜时就显示出来了。希望您考虑考虑吧”!

景公问道:“赵氏还有后代子孙吗?”韩厥就把实情完全告诉了景公。于是景公就与韩厥商量立赵氏孤儿,先把他找来藏在宫中。将军们进宫问候景公的病情,景公依靠韩厥的众多随从迫使将军们同赵氏孤儿见面。赵氏孤儿名叫赵武。

将军们不得已,只好说:“当初下宫那次事变,是屠岸贾策动的,他假传君命,并且向群臣发令,不然的话,谁敢发动变乱呢!如果不是您有病,我们这些大臣本来就要请赵氏的后代了。如今您有这个命令,正是群臣的心愿啊”!

当时就让赵武、程婴一一拜谢各位将军,将军们又袭击了程婴和赵武,杀死了他的家人。景巩把赵武原本属于赵的封地送给了他。

到赵武行了冠礼,已是成人了,程婴就拜别了各位大夫,然后对赵武说:“当初下宫的事变,人人都能死难。我并非不能去死,我是想扶立赵氏的后代。

如今赵武已经承袭祖业,长大成人,恢复了原来的爵位,我要到地下去报告给赵宣和公孙杵臼。”赵武啼哭叩头,坚持请求说:“我宁愿使自己筋骨受苦也要报答您一直到死,难道您忍心离开我去死吗”?

程婴说:“不行。他以为我能成就大事,所以他先于我死去;现在,如果我不重返生活,我会认为我的任务还没有完成。”所以他自杀了,赵武为程婴守孝三年,安排了祭祀之地。春秋祭祀是无止境的。

扩展资料

《赵氏孤儿》的故事见于《史记·赵世家》,春秋后期的晋国,权臣屠岸贾要诛灭忠烈名门赵氏,率兵将赵家团团围住,杀掉了其全家老小,史称“下宫之难”。

灾难中唯一幸存下来的是赵硕怀的妻子创继,她怀孕了。她是金成巩的妹妹,逃离了宫殿。不久,庄姬生下一个男婴,屠岸贾知道后,为了斩草除根,便带人到宫中寻找,却没有找到婴儿的藏身之处。

赵朔旧日门客公孙杵臼以及好友程婴知道屠岸贾不会善罢甘休。程婴便找来一个别人家的婴儿,设计了调包计。

公孙杵臼带着程婴的孩子冒充“赵氏孤儿”逃到山中;而把真正的赵氏孤儿隐藏起来。屠岸贾率兵来追,程婴“无奈”为他领路,屠岸贾找到并杀死了隐匿山中的公孙杵臼和婴儿。程婴从此背负着卖友求荣的骂名,与真正的赵氏遗孤一起隐居山林。

15年后,当赵武长大后,他和程婴在金州医生韩珏等人的帮助下,报复了父母,杀死了屠安甲,恢复了赵国的土地和封建城市,程婴的忠诚和正义变得举世瞩目。

译文:

晋景公三年,大夫屠岸贾要诛杀赵氏家族。当初,赵盾在世的时候,曾梦见叔带抱着他的腰痛哭,非常悲伤;之后又大笑,还拍着手唱歌。

赵盾为此进行占卜,龟甲上烧出的裂纹中断,可后边又好了。赵国一位名叫援的史官判断说:“这个梦很凶,不是应验在您的身上,而是在您儿子身上,可也是由于您的过错。到您孙子那一代,赵氏家族将更加衰落。”

屠岸贾这个人,起初受灵公的宠信,到景公的时候他就做了司寇,将要发难,就先惩治杀灵公的逆贼以便牵连出赵盾,同时遍告所有的将领说:“赵盾虽然不知情,但仍然是逆贼之首。做臣子的杀害了国君,他的子孙却还在朝为官,这还怎么能惩治罪人呢?请各位诛杀他们。”

韩厥说:“灵公遇害的时候,赵盾在外地,我们的先君认为他无罪,所以没有杀他。如今各位将要诛杀他的后人,这不是先君的意愿而是随意滥杀,随意滥杀就是作乱。为臣的有大事却不让国君知道,这是目无君主。”

屠岸贾不听。韩厥就告知赵朔赶快逃跑。赵朔不肯逃跑,他说:“您一定能不使赵氏的香火断绝,我死了也就没有遗恨了。”韩厥答应了他的要求,他谎称有病不出门。

屠岸贾不请示国君就擅自和将领们在下宫攻袭赵氏,杀死了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并且灭绝了他们的家族。

赵朔的妻子是成公的姐姐,有赵朔留下的身孕,她逃到景公宫里躲藏起来。赵朔的一位门客名叫公孙杵臼,杵臼对赵朔的朋友程婴说:“你为什么不死?”程婴说:“赵朔的妻子有身孕,如果有幸是男孩,我就奉养他;如果是女孩,我再慢慢去死。”

过了不久,赵朔的妻子分娩,生下男孩。屠岸贾听到后,到宫中去搜查。大人把婴儿放在裤子里,祷告说:“赵氏宗族要是灭绝,你就大哭;如果不会灭绝,你就不要出声。”搜查到这里的时候,婴儿竟然没有声音。

脱险以后,程婴对公孙杵臼说:“今天一次搜查没有找到,以后一定要再来搜查,怎么办呢?”公孙杵臼说:“扶立遗孤和死哪件事更难?”程婴说:“死很容易,扶立遗孤很难啊。”公孙杵臼说:“赵氏的先君待您不薄,您就勉为其难吧;我去做那件容易的,让我先死吧!”

于是两人设法得到别人家的婴儿背着,给他包上漂亮的小花被,藏到深山里。程婴从山里出来,假意对将军们说:“我程婴没出息,不能扶养赵氏孤儿,谁能给我千金,我就告诉他赵氏孤儿藏在哪里。”

将军们都很高兴,答应了他,就派兵跟随程婴去攻打公孙杵臼。杵臼假意说:“程婴,你这个小人哪!当初下宫之难你不能去死,跟我商量隐藏赵氏孤儿,如今你却出卖了我。即使你不能抚养,怎能忍心出卖他呢!”

他抱着婴儿大叫道:“天哪!天哪!赵氏孤儿有什么罪?请你们让他活下来,只杀我杵臼可以吧。”将军们不答应,立刻杀了杵臼和孤儿。将军们以为赵氏孤儿确实已经死了,都很高兴。然而真的赵氏孤儿却仍然活着,程婴终于和他一起隐藏到深山里。

过了十五年,晋景公生病,进行占卜,占卜的结果说是大业的子孙后代不顺利,因而做怪。景公问韩厥,韩厥知道赵氏孤儿还在世,便说:“大业的后代子孙中如今已在晋国断绝香火的,不就是赵氏吗?从中衍传下的后代都是姓嬴的了。

中衍人面鸟嘴,来到人世辅佐殷帝太戊,到他的后代辅佐的几位周天子,都有美好的德行。再往下到厉王、幽王时昏庸无道,叔带就离开周王朝来到晋国,侍奉先君文侯,一直到成公,他们世代都建立了功业,从未断绝过香火。

如今只有君主您灭了赵氏宗族,晋国人都为他们悲哀,所以在占卜时就显示出来了。希望您考虑考虑吧!”景公问道:“赵氏还有后代子孙吗?”韩厥就把实情完全告诉了景公。于是景公就与韩厥商量立赵氏孤儿,先把他找来藏在宫中。

将军们进宫问候景公的病情,景公依靠韩厥的众多随从迫使将军们同赵氏孤儿见面。赵氏孤儿名叫赵武。

将军们不得已,只好说:“当初下宫那次事变,是屠岸贾策动的,他假传君命,并且向群臣发令,不然的话,谁敢发动变乱呢!如果不是您有病,我们这些大臣本来就要请赵氏的后代了。

如今您有这个命令,正是群臣的心愿啊!”当时就让赵武、程婴一一拜谢各位将军,将军们又反过来与程婴、赵武攻打屠岸贾,诛灭了他的家族。景公重又把原属赵氏的封地赐给赵武。

到赵武行了冠礼,已是成人了,程婴就拜别了各位大夫,然后对赵武说:“当初下宫的事变,人人都能死难。我并非不能去死,我是想扶立赵氏的后代。如今赵武已经承袭祖业,长大成人,恢复了原来的爵位,我要到地下去报告给赵宣和公孙杵臼。”

赵武啼哭叩头,坚持请求说:“我宁愿使自己筋骨受苦也要报答您一直到死,难道您忍心离开我去死吗?”程婴说:“不行。他认为我能完成大事,所以在我以前死去;如今我不去复命,就会以为我的任务没有完成。”

于是就自杀了。赵武为程婴守孝三年,给他安排了祭祀用的土地,春秋祭祀,世代不绝 。

原文:

晋景公之三年,大夫屠岸贾欲诛赵氏。初,赵盾在时,梦见叔带持要而哭,甚悲;已而笑,拊手且歌。盾卜之,兆绝而后好。

赵史援占之,曰:“此梦甚恶,非君之身,乃君之子,然亦君之咎。至孙,赵将世益衰。”屠岸贾者,始有宠于灵公,及至于景公而贾为司寇,将作难,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篃告诸将曰:“盾虽不知,犹为贼首。

以臣弑君,子孙在朝,何以惩谸?请诛之。”韩厥曰:“灵公遇贼,赵盾在外,吾先君以为无罪,故不诛。今诸君将诛其后,是非先君之意而今妄诛。妄诛谓之乱。臣有大事而君不闻,是无君也。”屠岸贾不听。

韩厥告赵朔趣亡。朔不肯,曰:“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韩厥许诺,称疾不出。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皆灭其族。

赵朔妻成公姊,有遗腹,走公宫匿。赵朔客曰公孙杵臼,杵臼谓朔友人程婴曰:“胡不死?”程婴曰:“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男,吾奉之;即女也,吾徐死耳。”

居无何,而朔妇免身,生男。屠岸贾闻之,索于宫中。夫人置儿藳中,祝曰:“赵宗灭乎,若号;即不灭,若无声。”及索,儿竟无声。已脱,程婴谓公孙杵臼曰:“今一索不得,后必且复索之,柰何?”

公孙杵臼曰:“立孤与死孰难?”程婴曰:“死易,立孤难耳。”公孙杵臼曰:“赵氏先君遇子厚,子强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请先死。”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负之,衣以文葆,匿山中。程婴出,谬谓诸将军曰:“婴不肖,不能立赵孤。


谁能与我千金,吾告赵氏孤处。”诸将皆喜,许之,发师随程婴攻公孙杵臼。杵臼谬曰:“小人哉程婴!昔下宫之难不能死,与我谋匿赵氏孤儿,今又卖我。纵不能立,而忍卖之乎!”抱儿呼曰:“天乎天乎!赵氏孤儿何罪?请活之,独杀杵臼可也。”

诸将不许,遂杀杵臼与孤儿。诸将以为赵氏孤儿良已死,皆喜。

然赵氏真孤乃反在,程婴卒与俱匿山中。

居十五年,晋景公疾,卜之,大业之后不遂者为祟。景公问韩厥,厥知赵孤在,乃曰:“大业之后在晋绝祀者,其赵氏乎?夫自中衍者皆嬴姓也。

中衍人面鸟噣,降佐殷帝大戊,及周天子,皆有明德。下及幽厉无道,而叔带去周适晋,事先君文侯,至于成公,世有立功,未尝绝祀。

今吾君独灭赵宗,国人哀之,故见龟策。唯君图之。”景公问:“赵尚有后子孙乎?”韩厥具以实告。于是景公乃与韩厥谋立赵孤儿,召而匿之宫中。

诸将入问疾,景公因韩厥之觽以胁诸将而见赵孤。赵孤名曰武。诸将不得已,乃曰:“昔下宫之难,屠岸贾为之,矫以君命,并命髃臣。

非然,孰敢作难!微君之疾,髃臣固且请立赵后。今君有命,髃臣之愿也。”于是召赵武、程婴篃拜诸将,遂反与程婴、赵武攻屠岸贾,灭其族。复与赵武田邑如故。

及赵武冠,为成人,程婴乃辞诸大夫,谓赵武曰:“昔下宫之难,皆能死。

我非不能死,我思立赵氏之后。今赵武既立,为成人,复故位,我将下报赵宣孟与公孙杵臼。”

赵武啼泣顿首固请,曰:“武愿苦筋骨以报子至死,而子忍去我死乎!”程婴曰:“不可。彼以我为能成事,故先我死;今我不报,是以我事为不成。”遂自杀。赵武服齐衰三年,为之祭邑,春秋祠之,世世勿绝。

扩展资料

赵武生平:

赵武(公元前541年):嬴姓,赵氏,讳武,谥号曰“文”,其名称“赵武”(先秦男子用氏,故不作嬴武),世人尊称其“赵孟”,史称赵文子,赵盾之孙,赵朔之子,晋成公外孙。春秋中期晋国六卿,赵氏宗主,赵氏复兴的奠基人,后升任正卿,执掌国政,力主和睦诸侯,终促成晋楚弭兵之盟。

赵氏为嬴姓,东夷之裔,少皞氏支族,伯益之后,与秦国同宗。秦造父封于赵城,以之为氏,称嬴姓赵氏。造父族受周室恩,入则为卿,护卫天王;出则将兵,开辟西戎。

后周室渐衰,叔带移居于晋,为大夫。叔带之后,赵夙佐献公;赵衰佐文公;赵盾佐襄、灵、成三公。三代之积累,尤其是赵盾的长期专政,使赵氏凌驾诸卿之上。

晋成公初年,赵盾自摄国政,立屏括为赵氏宗主。宣孟为政20载而亡,留下庞大的党羽与巨额的财富。赵朔为卿,赵括率其族,赵庄子亲于郤、栾,原同、屏括党于先榖。

故而,赵氏分裂。晋以赵姬妻赵朔,诞下一子,起名“武”,姓嬴。

约公元前592年,赵朔猝死,赵武尚在襁褓,原、屏执家,郤献子立赵同为卿,令其佐下军。

公元前587年,郤克亡,栾武子执政。

人物评论:

赵献文子武,晋国赵氏复兴的关键人物,九死一生,大难不死,他如同春天的太阳,让赵氏再度复苏。

嗣位之初,以赵旃持家,依韩厥接济,才得以维系,步履维艰。困境之中入仕,受士燮、张老等贤臣启蒙,立志匡扶社稷。

后晋悼公立,提拔为卿,赵武备受青睐,与韩起携手共进。前562年,郑降晋师,悼公霸业遂成,欲与赵武、韩起共创盛世,却因为悼公的早亡而流产。晋国痛失前程。

前548年,赵武执政,他顺应历史潮流,力主弭兵,修文德、偃征战,为中原赢得了宝贵的和平,为世卿世禄制的完善进而蜕变创造稳定的外部环境,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并完成了上天交予他的历史使命。

暮年的赵武,尊王室、侍平公,敬诸卿,合诸侯,友嬴秦、礼荆楚,赢得了世人的广为称赞。然作为世卿,却无法根除世卿世禄制对晋国宗庙的危害,无奈于公室的衰败而痛不欲生,最终作茧自缚,郁郁而终。

若赵文子在天有灵,目睹三家分晋,不知其是喜是悲!

改编:

著名法国文豪伏尔泰于1753~1755年对《赵氏孤儿》进行改编成为新剧本,名为《中国孤儿》,1755年8月20日开始在巴黎各家剧院上演,盛况空前。

随后,英国谐剧作家默非又根据伏尔泰及马约瑟的本子,重新改编了《中国孤儿》,在伦敦演出,引起极大的震动。

所改编的《中国孤儿》,其故事情节与《赵氏孤儿》有所不同,但基调大致一致。

王国维在《宋元戏剧考》中,把《赵氏孤儿》与《窦娥冤》并列,称之为:“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还有人把它同莎士比亚的杰作《哈姆莱特》作比较,由此可见《赵氏孤儿》影响之大。

《赵氏孤儿》是一部杰出的悲剧。其全名为《赵氏孤儿大报仇》,又名为《赵氏孤儿冤报冤》。

译者是法国传教士马约瑟,他于1731年在广州把《赵氏孤儿》译成法文,原作是元代纪君祥(一说为纪天祥)所作,法译本取名为《中国悲剧赵氏孤儿》,1734年巴黎《法兰西时报》、翌年《中华帝国志》先后刊发,在欧洲引起巨大的反响。

伏尔泰就是以马约瑟神父的法文本为素材创作出《中国孤儿》的。《赵氏孤儿》是传入欧洲的第一部中国戏剧。《赵氏孤儿》播传世界有赖于伏尔泰对《赵氏孤儿》的改编。

伏尔泰为什么要改编《赵氏孤儿》?有的说,伏尔泰“没有接受高等教育,见识不广,对《赵氏孤儿》的改编是猎奇之所为。”此言失于偏颇。

《赵氏孤儿》剧情曲折多变,矛盾冲突尖锐,人物性格鲜明。

剧中描写的勇士程婴、韩厥、公孙杵臼等,尽管身份不同,地位有异,但自我牺牲的壮烈精神同样震撼人心,他们一个个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正如《史记》所言:“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成,不爱其躯。”

其品德,扣人心弦,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程婴是贯穿其中的主要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深刻动人。他从知恩酬报到拯救无辜,从抚养孤儿到忍辱向仇人献媚。

伏尔泰改编《赵氏孤儿》并非出于一时心血来潮,也绝非所谓“猎奇之所为”。从伏尔泰在剧本题目下着意所加“根据孔子的教导,改编成的五幕剧”一行文字中,可以看出其中的原因有三:

根据孔子的教导之一,就是无征不信,“述而不作”(《论语·述而》),也就是不凭造作,保持历史的真实性。伏尔泰编剧有一条宗旨,那就是“以前世历史事实感召后世人为力”。

他非常讲求“以真实的历史事实感人”。将中国题材引入戏剧创作是出于他对中国历史文化一贯的关切和向往。欧洲诸国喜欢收藏中国文物,其宫廷内外出现了一种对“中国风尚”的特殊嗜好,而这种“东方趣味”风行的迹象已为伏尔泰亲眼所见。

当时,来自中国的丝绸布料早已成为贵族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奢侈品,中国也因此在欧洲获得了“丝绸之国”的美誉。

在悠长的岁月中,中国的典籍、火药、炼丹术、造纸术、航海术、雕版印刷术、建筑技术、医学等通过“丝绸之路”传入西方。法国学者莫里斯·罗宾曾这样写道:“在古代欧洲和启蒙运动时代的西方,中国简直无所不在。”

这股由法国兴起的“中国风”,随着启蒙思想的传播在欧洲大陆愈演愈烈,“中国兴味”正是欧洲人趋之若鹜的时代风尚。

伏尔泰在这股劲吹的“中国风”之中,了解和熟悉了中国,并极力推崇中国的传统哲学,曾说:“世界的历史始于中国。”由此萌发了创作反映中国历史文化的戏剧的心愿。

正在寻访题材之时,读到了《赵氏孤儿》的译本,并认定,“此为具有历史真实性及其感染力的好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赵氏孤儿

1、赵盾代成季任国政二年而晋襄公卒,太子夷皋年少。盾为国多难,欲立襄公弟雍。雍时在秦,使使迎之。太子母日夜啼泣,顿首谓赵盾曰:“先君何罪,释其适子而更求君?”

赵盾患之,恐其宗与大夫袭诛之,逎遂立大子,是为灵公,发兵距所迎襄公弟于秦者。灵公既立,赵盾益专国政。

翻译:赵盾接替成季主持国政两年之后,晋襄公去世,太子夷皋年纪小。赵盾由于国家多难,想立襄公的弟弟雍为国君。雍当时在秦国,就派使臣去迎接他。太子的母亲日夜啼哭,叩头对赵盾说:“先君有什么罪过,为什么要抛弃他的嫡子而另找国君呢?”

赵盾为此事忧虑,恐怕她的宗亲和大夫们来袭击杀死自己,于是就立了太子,这就是晋灵公,并派兵去拦截到秦国迎接襄公弟弟的一行人。灵公即位之后,赵盾更加独揽晋国的政事。

2、灵公立十四年,益骄。赵盾骤谏,灵公弗听。及食熊蹯,胹不熟,杀宰人,持其尸出,赵盾见之。灵公由此惧,欲杀盾。盾素仁爱人,尝所食桑下饿人反杆救盾,盾以得亡。

未出境,而赵穿弑灵公而立襄公弟墨臀,是为成公。赵盾复反,任国政。君子讥盾“为正卿,亡不出境,反不讨贼”,故太史书曰:“赵盾弑其君。”晋景公时而赵盾卒,谥为宣孟,子朔嗣。

翻译:灵公即位十四年,赵来越骄纵。赵盾多次进谏,灵公不听。一次吃熊掌,没有煮熟,就把膳食官杀了,让人把他的尸体抬出去,正好被赵盾看见。灵公因此害怕,想要杀害赵盾。赵盾平素待人宽厚慈爱,他曾经送食物给一个饿倒在桑树之下的人,这个人回身掩护救了赵盾,赵盾才得以逃走。

他还没有逃出国境,赵穿就杀死了灵公,立襄公的弟弟黑臀为君,这就是晋成公。赵盾又回来主持国政。君子讥讽赵盾“身为正卿,逃亡没有出国境,返回来也不诛讨逆贼”,所以史官记载说“赵盾杀了他的国君”。晋景公的时候赵盾去世,他的谥号是宣孟,其子赵朔承袭爵位。

3、赵朔,晋景公之三年,朔为晋将下军救郑,与楚庄王战河上。朔娶晋成公姊为夫人。
晋景公之三年,大夫屠岸贾欲诛赵氏。初,赵盾在时,梦见叔带持要而哭,甚悲;已而笑,拊手且歌。盾卜之,兆绝而后好。

赵史援占之,曰:“此梦甚恶,非君之身,乃君之子,然亦君之咎。至孙,赵将世益衰。”

屠岸贾者,始有宠于灵公,及至于景公而贾为司寇,将作难,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遍告诸将曰:“盾虽不知,犹为贼首。以臣弑君,子孙在朝,何以惩罪?请诛之。”

韩厥曰:“灵公遇贼,赵盾在外,吾先君以为无罪,故不诛。今诸君将诛其后,是非先君之意而今妄诛。妄诛谓之乱。臣有大事而君不闻,是无君也。”屠岸贾不听。韩厥告赵朔趣亡。朔不肯,曰:“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

韩厥许诺,称疾不出。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皆灭其族。

翻译:晋景公三年(前597),赵朔率领晋国的下军援救郑国,与楚庄王在黄河边交战。赵朔娶了晋成公的姐姐为夫人。

晋景公三年,大夫屠岸贾要诛杀赵氏家族。当初,赵盾在世的时候,曾梦见叔带抱着他的腰痛哭,非常悲伤;之后又大笑,还拍着手唱歌。赵盾为此进行占卜,龟甲上烧出的裂纹中断,可后边又好了。

赵国一位名叫援的史官判断说:“这个梦很凶,不是应验在您的身上,而是在您儿子身上,可也是由于您的过错。到您孙子那一代,赵氏家族将更加衰落。”

屠岸贾这个人,起初受灵公的宠信,到景公的时候他就做了司寇,将要发难,就先惩治杀灵公的逆贼以便牵连出赵盾,同时遍告所有的将领说:“赵盾虽然不知情,但仍然是逆贼之首。做臣子的杀害了国君,他的子孙却还在朝为官,这还怎么能惩治罪人呢?请各位诛杀他们。”

韩厥说:“灵公遇害的时候,赵盾在外地,我们的先君认为他无罪,所以没有杀他。如今各位将要诛杀他的后人,这不是先君的意愿而是随意滥杀,随意滥杀就是作乱。为臣的有大事却不让国君知道,这是目无君主。”屠岸贾不听。韩厥就告知赵朔赶快逃跑。赵朔不肯逃跑,他说:“您一定能不使赵氏的香火断绝,我死了也就没有遗恨了。”

韩厥答应了他的要求,他谎称有病不出门。屠岸贾不请示国君就擅自和将领们在下宫攻袭赵氏,杀死了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并且灭绝了他们的家族。

4、赵朔妻,成公姊,有遗腹,走公宫匿。赵朔客曰公孙杵臼,杵臼谓朔友人程婴曰:“胡不死?”程婴曰:“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男,吾奉之;即女也,吾徐死耳。”

居无何,而朔妇免身,生男,屠岸贾闻之,索于宫中。夫人置儿绔中,祝曰:“赵宗灭乎,若号;即不灭,若无声。”及索,儿竟无声。已脱,程婴谓公孙臼曰:“今一索不得,后必且复索之,奈何?”公孙杵臼曰:“立与死孰难?”

程婴曰:“死易,立孤难耳。”公孙杵臼曰:“赵氏先君遇子厚,子强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请先死。”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负之,衣以文葆,匿山中。程婴出,谬谓诸将军曰:“婴不肖,不能立赵孤。谁能与我千金,吾告赵氏孤处。”

诸将皆喜,许之,发师随程婴攻公孙杵臼。杵臼谬曰:“小人哉程婴!昔下宫之难不能死,与我谋匿赵氏孤儿,今又卖我。纵不能立,而忍卖之乎!”抱儿呼曰:“天乎天乎!赵氏孤儿何罪?请活之,独杀杵臼可也。”

诸将不许,遂杀杵臼与孤儿。诸将以为赵氏孤儿良已死,皆喜。然赵氏真孤乃反在,程婴卒与俱匿山中。

翻译:赵朔的妻子是成公的姐姐,有赵朔留下的身孕,她逃到景公宫里躲藏起来。赵朔的一位门客名叫公孙杵臼,杵臼对赵朔的朋友程婴说:“你为什么不死?”程婴说:“赵朔的妻子有身孕,如果有幸是男孩,我就奉养他;如果是女孩,我再慢慢去死。”

过了不久,赵朔的妻子分娩,生下男孩。屠岸贾听到后,到宫中去搜查。大人把婴儿放在裤子里,祷告说:“赵氏宗族要是灭绝,你就大哭;如果不会灭绝,你就不要出声。”搜查到这里的时候,婴儿竟然没有声音。脱险以后,程婴对公孙杵臼说:“今天一次搜查没有找到,以后一定要再来搜查,怎么办呢?”公孙杵臼说:“扶立遗孤和死哪件事更难?”

程婴说:“死很容易,扶立遗孤很难啊。”公孙杵臼说:“赵氏的先君待您不薄,您就勉为其难吧;我去做那件容易的,让我先死吧!”于是两人设法得到别人家的婴儿背着,给他包上漂亮的小花被,藏到深山里。程婴从山里出来,假意对将军们说:“我程婴没出息,不能扶养赵氏孤儿,谁能给我千金,我就告诉他赵氏孤儿藏在哪里。”

将军们都很高兴,答应了他,就派兵跟随程婴去攻打公孙杵臼。杵臼假意说:“程婴,你这个小人哪!当初下宫之难你不能去死,跟我商量隐藏赵氏孤儿,如今你却出卖了我。即使你不能抚养,怎能忍心出卖他呢!”他抱着婴儿大叫道:“天哪!天哪!赵氏孤儿有什么罪?请你们让他活下来,只杀我杵臼可以吧。”

将军们不答应,立刻杀了杵臼和孤儿。将军们以为赵氏孤儿确实已经死了,都很高兴。然而真的赵氏孤儿却仍然活着,程婴终于和他一起隐藏到深山里。

5、居十五年,晋景公疾,卜之,大业之后不遂者为崇。景公问韩厥,厥知赵孤在,乃曰:“大业之后在晋绝祀者,其赵氏乎?夫自中衍者皆嬴姓也。中衍人面鸟噣,降佐殷帝大戊,及周天子,皆有明德。

下及幽厉无道,而叔带去周适晋,事先君文侯,至于成公,世有立功,未尝绝祀。今吾君独灭赵宗,国人哀之,故见龟策。唯君图之。”景公问:“赵尚有后子孙乎?”韩厥具以实告。

于是景公乃至韩厥谋立赵孤儿,召而匿之宫中。诸将入问疾,景公因韩厥之众以胁诸将而见赵孤。赵孤名曰武。

诸将不得已,乃曰:“昔下宫之难,屠岸贾为之,矫以君命,并命群臣。非然,孰敢作难!微君之疾,群臣固且请立赵后。

今君有命,群臣之愿也。”于是召赵武、程婴遍拜诸将,遂反与程婴、赵武攻屠岸贾,灭其族。复与赵武田邑如故。

翻译:过了十五年,晋景公生病,进行占卜,占卜的结果说是大业的子孙后代不顺利,因而做怪。景公问韩厥,韩厥知道赵氏孤儿还在世,便说:“大业的后代子孙中如今已在晋国断绝香火的,不就是赵氏吗?从中衍传下的后代都是姓嬴的了。中衍人面鸟嘴,来到人世辅佐殷帝太戊,到他的后代辅佐的几位周天子,都有美好的德行。

再往下到厉王、幽王时昏庸无道,叔带就离开周王朝来到晋国,侍奉先君文侯,一直到成公,他们世代都建立了功业,从未断绝过香火。如今只有君主您灭了赵氏宗族,晋国人都为他们悲哀,所以在占卜时就显示出来了。希望您考虑考虑吧!”景公问道:“赵氏还有后代子孙吗?”韩厥就把实情完全告诉了景公。

于是景公就与韩厥商量立赵氏孤儿,先把他找来藏在宫中。将军们进宫问候景公的病情,景公依靠韩厥的众多随从迫使将军们同赵氏孤儿见面。赵氏孤儿名叫赵武。

将军们不得已,只好说:“当初下宫那次事变,是屠岸贾策动的,他假传君命,并且向群臣发令,不然的话,谁敢发动变乱呢!如果不是您有病,我们这些大臣本来就要请赵氏的后代了。

如今您有这个命令,正是群臣的心愿啊!”当时就让赵武、程婴一一拜谢各位将军,将军们又反过来与程婴、赵武攻打屠岸贾,诛灭了他的家族。景公重又把原属赵氏的封地赐给赵武。

6、及赵武冠,为成人,程婴乃辞诸大夫,谓赵武曰:“昔下宫之难,皆能死。我非不能死,我思立赵氏之后。今赵武既立,为成人,复故位,我将下报赵宣孟与公孙杵臼。”赵武啼泣顿首固请,曰:“武愿苦盘骨以报子至死,而子忍去我死乎!”

程婴曰:“不可。彼以我为能成事,故先我死;今我不报,是以我事为不成。”遂自杀。赵武服齐衰三年,为之祭邑,春秋祠之,世世勿绝。

翻译:到赵武行了冠礼,已是成人了,程婴就拜别了各位大夫,然后对赵武说:“当初下宫的事变,人人都能死难。我并非不能去死,我是想扶立赵氏的后代。如今赵武已经承袭祖业,长大成人,恢复了原来的爵位,我要到地下去报告给赵宣和公孙杵臼。”赵武啼哭叩头,坚持请求说:“我宁愿使自己筋骨受苦也要报答您一直到死,难道您忍心离开我去死吗?”

程婴说:“不行。他认为我能完成大事,所以在我以前死去;如今我不去复命,就会以为我的任务没有完成。”于是就自杀了。赵武为程婴守孝三年,给他安排了祭祀用的土地,春秋祭祀,世代不绝。

扩展资料:

赵氏孤儿的相关的历史事件记载最早见于《左传》,情节较略;到司马迁《史记·赵世家》,刘向《新序》、《说苑》才有详细记载。 元杂剧《赵氏孤儿》全名《冤报冤赵氏孤儿》,又名《赵氏孤儿大报仇》。元杂剧《赵氏孤儿》是一部历史剧, 戏剧情节叙春秋时期晋贵族赵氏被奸臣屠岸贾陷害而惨遭灭门,幸存下来的赵氏孤儿赵武长大后为家族复仇的故事。

杂剧为元代剧作家纪君祥之作,可以看出此时故事情节已相当丰富,而近期热播的《赵氏孤儿案》故事情节更为饱满,增加了屠岸贾与程婴斗智斗勇的诸多情节,让人拍手称绝,实乃经典之作。

《赵氏孤儿》的译文
晋景公三年,大夫屠岸贾要诛杀赵氏家族。当初,赵盾在世的时候,曾梦见叔带抱着他的腰痛哭,非常悲伤,之后又大笑,还拍着手唱歌。赵盾为此进行占卜,龟甲上烧出的裂纹中断,可后边又好了。赵国一位名叫援的史官判断说:“这个梦很凶,不是应验在您的身上,而是在您儿子身上,可也是由于您的过错。到您孙子那一代,赵氏家族将更加衰落。”

屠岸贾这个人,起初受灵公的宠信,到景公的时候他就做了司寇,将要发难,就先惩治杀灵公的逆贼以便牵连出赵盾,同时遍告所有的将领说:“赵盾虽然不知情,但仍然是逆贼之首。做臣子的杀害了国君,他的子孙却还在朝为官,这还怎么能惩治罪人呢?请各位诛杀他们。”

韩厥说:“灵公遇害的时候,赵盾在外地,我们的先君认为他无罪,所以没有杀他。如今各位将要诛杀他的后人,这不是先君的意愿而是随意滥杀,随意滥杀就是作乱。为臣的有大事却不让国君知道,这是目无君主。”屠岸贾不听。韩厥就告知赵朔赶快逃跑。赵朔不肯逃跑,他说:“您一定能不使赵氏的香火断绝,我死了也就没有遗恨了。”

韩厥答应了他的要求,他谎称有病不出门。屠岸贾不请示国君就擅自和将领们在下宫攻袭赵氏,杀死了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并且灭绝了他们的家族。赵朔的妻子是成公的姐姐,怀有赵朔的遗孤,她逃到景公宫里躲藏起来。赵朔的一位门客名叫公孙杵臼,杵臼对赵朔的朋友程婴说:“你为什么不死?”

程婴说:“赵朔的妻子有身孕,如果有幸是男孩,我就奉养他;如果是女孩,我再慢慢去死。”过了不久,赵朔的妻子分娩,生下男孩。屠岸贾听到后,到宫中去搜查。大人把婴儿放在裤子里,祷告说:“赵氏宗族要是灭绝,你就大哭;如果不会灭绝,你就不要出声。”搜查到这里的时候,婴儿竟然没有声音。

脱险以后,程婴对公孙杵臼说:“今天一次搜查没有找到,以后一定要再来搜查,怎么办呢?”公孙杵臼说:“扶立遗孤和死哪件事更难?”程婴说:“死很容易,扶立遗孤很难啊。”公孙杵臼说:“赵氏的先君待您不薄,您就勉为其难吧;我去做那件容易的,让我先死吧!”于是两人设法得到别人家的婴儿背着,给他包上漂亮的小花被,藏到深山里。

程婴从山里出来,假意对将军们说:“我程婴没出息,不能扶养赵氏孤儿,谁能给我千金,我就告诉他赵氏孤儿藏在哪里。”将军们都很高兴,答应了他,就派兵跟随程婴去攻打公孙杵臼。杵臼假意说:“程婴,你这个小人哪!当初下宫之难你不能去死,跟我商量隐藏赵氏孤儿,如今你却出卖了我。即使你不能抚养,怎能忍心出卖他呢!”

他抱着婴儿大叫道:“天哪!天哪!赵氏孤儿有什么罪?请你们让他活下来,只杀我杵臼可以吧。”将军们不答应,立刻杀了杵臼和孤儿。将军们以为赵氏孤儿确实已经死了,都很高兴。然而真的赵氏孤儿却仍然活着,程婴终于和他一起隐藏到深山里。

过了十五年,晋景公生病,进行占卜,占卜的结果说是大业的子孙后代不顺利,因而做怪。景公寻问韩厥,韩厥是知道赵氏孤儿还在世。

他便说:“大业的后代子孙中如今在晋国断绝香火的,不就是赵氏吗?从中衍传下的后代都是姓嬴的。中衍人面鸟嘴,来到人世辅佐殷帝太戊,到他的后代辅佐的几位周天子,都颇有美德。再往下到厉王、幽王时昏庸无道,叔带就离开周王朝来到晋国,侍奉先君文侯,一直到成公,他们世代都建立了功业,从未断绝过香火。如今只有君主您灭了赵氏宗族,晋国人都为他们悲哀,所以在占卜时就显示出来了。希望您考虑考虑吧!”

景公问道:“赵氏还有后代子孙吗?”韩厥就把实情完全告诉了景公。于是景公就与韩厥商量立赵氏孤儿,先把他找来藏在宫中。将军们进宫问候景公的病情,景公依靠韩厥的众多随从迫使将军们同赵氏孤儿见面,而那名赵氏孤儿名叫赵武。

将军们不得已,只好说:“当初下宫那次事变,是屠岸贾策动的,他假传君命,并且向群臣发令,不然的话,谁敢发动变乱呢!如果不是您有病,我们这些大臣本来就要请赵氏的后代了。如今您有这个命令,正是群臣的心愿啊!”当时就让赵武、程婴一一拜谢各位将军,将军们又反过来与程婴、赵武攻打屠岸贾,诛灭了他的家族。景公重又把原属赵氏的封地赐给赵武。

到赵武行了冠礼,已是成人了,程婴就拜别了各位大夫,然后对赵武说:“当初下宫的事变,人人都能死难。我并非不能去死,我是想扶立赵氏的后代。如今赵武已经承袭祖业,长大成人,恢复了原来的爵位,我要到地下去报告给赵宣和公孙杵臼。”赵武啼哭叩头,坚持请求说:“我宁愿使自己筋骨受苦也要报答您一直到死,难道您忍心离开我去死吗?”

程婴说:“不行。他认为我能完成大事,所以在我以前死去;如今我不去复命,就会以为我的任务没有完成。”于是就自杀了。赵武为程婴守孝三年,给他安排了祭祀用的土地,春秋祭祀,世代不绝 。

扩展资料:

春秋时代,晋国的大臣赵盾辅佐晋襄公,使国家越来越富强。襄公死后,其子晋灵公继位,荒淫无道,残害臣民。赵盾多次劝谏,灵公不但不听,反而怀恨在心,赵盾不得已而出逃。后来他的兄弟赵穿发动政变,杀了灵公,拥立襄公的弟弟即位,为晋成公。这时赵盾又被请回来,主持朝政。

他的儿子赵朔娶了成公的姐姐为夫人。成公死后,儿子景公继位。大夫屠岸贾原是晋公的庞臣,一贯助纣为虐,对赵氏早就恨之入骨。他对景公说:“灵公遇难,祸首是赵盾,以臣弑君,应当灭族。”这时赵盾已死,景公就把赵朔一族全部杀死。赵朔的妻子因系公主身份,幸免于死。

她回到王宫,生下遗腹子。屠岸贾听说后,到宫中搜索,想斩草除根。公主把婴儿藏在裤子里,屠岸贾没有搜着。在这危难之时,赵氏的两个门客公孙杵臼和程婴决心把赵氏孤儿救出来。于是二人定计,买了别人一个婴儿,由公孙杵臼抱去藏起来,然后程婴去向屠岸贾“告密”,说赵氏孤儿在公孙杵臼处。

屠岸贾领兵抓到公孙杵臼和那个婴儿,当即处死。这时程婴却偷偷跑到王宫,抱出赵氏婴儿,逃到偏僻的山林里躲藏起来。孤儿长大,取名赵武,十五年后景公得了重病,让卜者占卜,卜者说生病的原因是错杀了功臣。

大臣韩厥一向和赵氏关系亲密,此时便趁机向景公说:“赵氏世代有功,被错杀灭族,老百姓都为之不平,应当恢复名誉,给予重用。”于是景公听了韩厥的话,派人把赵武和程婴接进宫来,让赵武继承了赵氏原来的俸禄、封地。赵武又奉景公之命,杀死了屠岸贾。

后来赵武的曾孙赵襄子和韩氏、魏氏三家分晋(战国时代从此拉开序幕),建了赵国。邢台为邢侯之邢国,也为赵襄子之赵国,(邢台为赵襄子封地和赵国前期首都、后期的陪都)故称邢台为邢襄故国、邢襄旧地;邢台又名襄国,是项羽给起的名字,也是以此地为赵襄子封地,所以以襄子谥号起名。

[作品鉴赏]

古人经常把历史上一些重大政治斗争的原因解释为“忠”与“奸”的对立,这当然是很简单化的处理,该剧基本上也是这样做的。剧中程婴的行为。是为了报答赵朔平日的优遇之恩。宋代的皇室姓赵,他们对这一段故事情有独钟,一再为程婴、公孙杵臼和韩厥修祠立庙、加封爵号,这对后来写“忠奸斗争”的戏剧有较大的影响。

但是也应该注意到,屠岸贾之“奸”与赵氏之“忠”,在剧中主要是作为基本的背景,是作为对两大家族之间对立的简便的解释而出现的,作家并无意对此作过多的渲染,家族复仇意识在剧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该剧的主题,不是简单的忠与奸的对立。在表现这种复仇意识时,作者又强调了弱者对于残暴的反抗。屠岸贾杀绝赵氏一门三百余口,又为了斩草除根而准备杀尽晋国所有婴儿,这为程婴、公孙杵臼等人的自我牺牲提供了较单纯的“忠”更有人情味的道义根据。

韩厥决定放走程婴和他所携带的赵氏孤儿时的一段唱词,“子见他腮脸上泪成痕,口角内乳食喷,子转的一双小眼将人认。紧帮帮匣子内束着腰身,低矮矮怎舒伸”,也表达了对无辜的弱小者的同情。

但统观《赵氏孤儿大报仇》全剧,确实是“假团圆,真悲剧”。它集中体现中国古典戏剧的伦理主题“忠孝节义”,它的悲剧在于忠奸斗争的忠义落败和义士大无畏的自我牺牲。它看似写作了一个“大团圆”结局,实则悲剧意蕴极强。

恶人最终受到惩罚,正义得以伸张,使“三百口冤魂,方才家自有主”,符合中国传统“因果报应”的思维模式。但所有这些,都是建立在深重的悲剧上的。诸多的人为了成功复仇走向了死亡或毁灭,而屠岸贾在作威作福二十余年后才受到了他应有的报应。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赵氏孤儿

《赵氏孤儿》的译文
晋景公三年,大夫屠岸贾要诛杀赵氏家族。当初,赵盾在世的时候,曾梦见叔带抱着他的腰痛哭,非常悲伤;之后又大笑,还拍着手唱歌。赵盾为此进行占卜,龟甲上烧出的裂纹中断,可后边又好了。赵国一位名叫援的史官判断说:“这个梦很凶,不是应验在您的身上,而是在您儿子身上,可也是由于您的过错。到您孙子那一代,赵氏家族将更加衰落。”屠岸贾这个人,起初受灵公的宠信,到景公的时候他就做了司寇,将要发难,就先惩治杀灵公的逆贼以便牵连出赵盾,同时遍告所有的将领说:“赵盾虽然不知情,但仍然是逆贼之首。做臣子的杀害了国君,他的子孙却还在朝为官,这还怎么能惩治罪人呢?请各位诛杀他们。”韩厥说:“灵公遇害的时候,赵盾在外地,我们的先君认为他无罪,所以没有杀他。如今各位将要诛杀他的后人,这不是先君的意愿而是随意滥杀,随意滥杀就是作乱。为臣的有大事却不让国君知道,这是目无君主。”屠岸贾不听。韩厥就告知赵朔赶快逃跑。赵朔不肯逃跑,他说:“您一定能不使赵氏的香火断绝,我死了也就没有遗恨了。”韩厥答应了他的要求,他谎称有病不出门。屠岸贾不请示国君就擅自和将领们在下宫攻袭赵氏,杀死了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并且灭绝了他们的家族。
赵朔的妻子是成公的姐姐,有赵朔留下的身孕,她逃到景公宫里躲藏起来。赵朔的一位门客名叫公孙杵臼,杵臼对赵朔的朋友程婴说:“你为什么不死?”程婴说:“赵朔的妻子有身孕,如果有幸是男孩,我就奉养他;如果是女孩,我再慢慢去死。”过了不久,赵朔的妻子分娩,生下男孩。屠岸贾听到后,到宫中去搜查。大人把婴儿放在裤子里,祷告说:“赵氏宗族要是灭绝,你就大哭;如果不会灭绝,你就不要出声。”搜查到这里的时候,婴儿竟然没有声音。脱险以后,程婴对公孙杵臼说:“今天一次搜查没有找到,以后一定要再来搜查,怎么办呢?”公孙杵臼说:“扶立遗孤和死哪件事更难?”程婴说:“死很容易,扶立遗孤很难啊。”公孙杵臼说:“赵氏的先君待您不薄,您就勉为其难吧;我去做那件容易的,让我先死吧!”于是两人设法得到别人家的婴儿背着,给他包上漂亮的小花被,藏到深山里。程婴从山里出来,假意对将军们说:“我程婴没出息,不能扶养赵氏孤儿,谁能给我千金,我就告诉他赵氏孤儿藏在哪里。”将军们都很高兴,答应了他,就派兵跟随程婴去攻打公孙杵臼。杵臼假意说:“程婴,你这个小人哪!当初下宫之难你不能去死,跟我商量隐藏赵氏孤儿,如今你却出卖了我。即使你不能抚养,怎能忍心出卖他呢!”他抱着婴儿大叫道:“天哪!天哪!赵氏孤儿有什么罪?请你们让他活下来,只杀我杵臼可以吧。”将军们不答应,立刻杀了杵臼和孤儿。将军们以为赵氏孤儿确实已经死了,都很高兴。然而真的赵氏孤儿却仍然活着,程婴终于和他一起隐藏到深山里。
过了十五年,晋景公生病,进行占卜,占卜的结果说是大业的子孙后代不顺利,因而做怪。景公问韩厥,韩厥知道赵氏孤儿还在世,便说:“大业的后代子孙中如今已在晋国断绝香火的,不就是赵氏吗?从中衍传下的后代都是姓嬴的了。中衍人面鸟嘴,来到人世辅佐殷帝太戊,到他的后代辅佐的几位周天子,都有美好的德行。再往下到厉王、幽王时昏庸无道,叔带就离开周王朝来到晋国,侍奉先君文侯,一直到成公,他们世代都建立了功业,从未断绝过香火。如今只有君主您灭了赵氏宗族,晋国人都为他们悲哀,所以在占卜时就显示出来了。希望您考虑考虑吧!”景公问道:“赵氏还有后代子孙吗?”韩厥就把实情完全告诉了景公。于是景公就与韩厥商量立赵氏孤儿,先把他找来藏在宫中。将军们进宫问候景公的病情,景公依靠韩厥的众多随从迫使将军们同赵氏孤儿见面。赵氏孤儿名叫赵武。将军们不得已,只好说:“当初下宫那次事变,是屠岸贾策动的,他假传君命,并且向群臣发令,不然的话,谁敢发动变乱呢!如果不是您有病,我们这些大臣本来就要请赵氏的后代了。如今您有这个命令,正是群臣的心愿啊!”当时就让赵武、程婴一一拜谢各位将军,将军们又反过来与程婴、赵武攻打屠岸贾,诛灭了他的家族。景公重又把原属赵氏的封地赐给赵武。
到赵武行了冠礼,已是成人了,程婴就拜别了各位大夫,然后对赵武说:“当初下宫的事变,人人都能死难。我并非不能去死,我是想扶立赵氏的后代。如今赵武已经承袭祖业,长大成人,恢复了原来的爵位,我要到地下去报告给赵宣和公孙杵臼。”赵武啼哭叩头,坚持请求说:“我宁愿使自己筋骨受苦也要报答您一直到死,难道您忍心离开我去死吗?”程婴说:“不行。他认为我能完成大事,所以在我以前死去;如今我不去复命,就会以为我的任务没有完成。”于是就自杀了。赵武为程婴守孝三年,给他安排了祭祀用的土地,春秋祭祀,世代不绝 。 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担任赵国的大将,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任命为上卿。于是廉颇以他的勇猛善战而闻名于诸侯各国。 蔺相如是赵国人,做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 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这件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给赵国,请求换取和氏璧。赵王跟大将军廉颇及许多大臣商量: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受欺骗;想不给吧,又担心秦兵打过来。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 宦官头目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赵王问:"您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呢?"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有罪过,私下打算要逃到燕国去。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拦我说:'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您)?'我告诉他,我曾跟随大王与燕王在边境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交个朋友',凭这个知道他,所以打算去他那里。蔺相如对我说:'如今赵国强,燕国弱,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结交。现在您竟从赵国逃奔到燕国,燕王害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一定不敢收留您,反而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的。您不如袒胸露臂,趴在斧质上请罪,就能侥幸得到赵王赦免'。我听从了他的意见,幸而大王赦免了我。我私下认为蔺相如是个勇士,有智谋,应该是可以出使的。" 于是赵王召见蔺相如,问他:"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换我的璧,可不可以给他?"蔺相如说:"秦国强大,赵国弱小,不能不答应他的要求。"赵王说:"拿走我的璧,不给我城,怎么办?"蔺相如说:"秦王用城换璧而赵国不答应,理亏的是赵国;赵国给秦璧而它不给赵国城,理亏的是秦国。比较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请求而让它负理亏的责任。"赵王问:"可以派谁去呢?"蔺相如回答说:"大王果真找不到人,我愿意捧着和氏璧出使秦国。城给了赵国,就把璧留在秦国;城池不给赵国,我保证完整无缺地把和氏璧带回赵国。"赵王就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向西进入秦国。 秦王坐在章台宫接见蔺相如。蔺相如捧着和氏璧呈献给秦王。秦王非常高兴,把和氏璧传给妃嫔及侍从人员看,群臣都欢呼"万岁"。蔺相如看出秦王没有把城酬报给赵国的意思,就上前说:"璧上有点毛病,请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蔺相如于是捧着璧退了几步站住,背靠着柱子,怒发竖立,像要把帽子顶起来。他对秦王说:"大王想要得到和氏璧,派人送信给赵王,赵王召集所有大臣商议,都说:'秦国贪婪,依仗它强大,想用空话来求和氏璧,补偿给赵国的城恐怕得不到。'打算不给秦国和氏璧。但是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而且因为一块璧的缘故惹得强大的秦国不高兴,不应该。于是赵王斋戒了五天,派我捧着和氏璧,在朝堂上行过叩拜礼,亲自拜送了国书。这是为什么?为的是尊重大国的威望而表示敬意。现在我来到秦国,大王却在一般的宫殿里接见我,礼节显得十分傲慢;得到璧后又将它传给妃嫔们看,以此来戏弄我。我看大王无意补偿给赵国十五座城,所以又把它取回来。大王一定要逼迫我,我的头现在就与和氏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 蔺相如拿着那和氏璧,斜视着柱子,就要撞击在柱子上。秦王怕他撞碎和氏璧,就婉言道歉,坚决请求他不要把和氏璧撞碎,并召唤负责的官吏察看地图,指点着说要把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划归赵国。 蔺相如估计秦王只不过以欺诈的手段假装把城划给赵国,实际不能得到,就对秦王说:"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贝,赵王敬畏大王,不敢不献出来。赵王送璧的时候,斋戒了五天。现在大王也应斋戒五天,在朝堂上安设"九宾"的礼节,我才敢献上和氏璧。"秦王估计这种情况,终究不能强夺,就答应斋戒五天,把蔺相如安置在广成宾馆里。蔺相如估计秦王虽然答应斋戒,也必定违背信约,不把城补偿给赵国,就打发他的随从穿着粗布衣服,怀揣那块璧,从小道逃走,把它送回赵国。 秦王斋戒五天后,就在朝堂上设了"九宾"的礼仪,延请赵国使者蔺相如。蔺相如来到,对秦王说:"秦国自从秦穆公以来的二十多个国君,不曾有一个是坚守信约的。我实在怕受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拿着璧回去,已经从小路到达赵国了。再说秦国强大而赵国弱小,大王派一个小小的使臣到赵国,赵国会立刻捧着璧送来。现在凭借秦国的强大,先割十五座城给赵国,赵国怎么敢留着璧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骗大王的罪过应该处死,我请求受汤镬之刑。希望大王和大臣们仔细商议这件事。" 秦王和大臣们面面相觑,发出无可奈何的苦笑声。侍从中有的要拉蔺相如离开朝堂加以处治。秦王就说:"现在杀了蔺相如,终究不能得到和氏璧,反而断绝了秦、赵的友好关系。不如趁此好好招待他,让他回赵国去。难道赵王会因为一块璧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吗?"终于在朝廷上接见蔺相如,完成接见的礼节,送他回赵国去了。 蔺相如回国以后,赵王认为他是个贤能的大夫,出使到诸侯国家能不受辱,就任命他做上大夫。 此后秦国没有给赵国城池,赵国也到底没有把和氏璧给秦国。 后来,秦军攻打赵国,攻下石城。第二年秦军又攻打赵国,杀了赵国两万人。秦王派使臣告诉赵王,打算与赵王和好,在西河外渑池相会。赵王害怕秦国,想不去。廉颇、蔺相如商量说:"大王不去,显得赵国既软弱又怯懦。"赵王于是动身赴会,蔺相如随行。廉颇送到边境,跟赵王辞别时说:"大王这次出行,估计一路行程和会见的礼节完毕,直到回国,不会超过三十天。如果大王三十天没有回来,就请允许我立太子为王,以便断绝秦国要挟赵国的念头。"赵王同意廉颇的建议,就和秦王在渑池会见。 秦王喝酒喝得高兴时说:“我听说赵王爱好音乐,请赵王弹弹瑟吧。”秦国的御史走上前来,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会饮,命令赵王弹瑟。”蔺相如走上前说:“赵王听说秦王擅长演奏秦国的音乐,请(允许我)捧着盆缻(给)秦王,(请秦王敲一敲)以此互相娱乐。”秦王生气了,不答应。于是相如捧着盆缻上前,趁势跪下要求秦王敲打。秦王不肯敲缻。相如说:“在这五步之内,我可要把颈项里的鲜血溅到大王身上了!”(秦王)左右的人要杀相如,相如瞪起两眼在喝一声,他们吓得直倒退。于是秦王很不高兴地敲了一下缻。蔺相如回头招呼赵国的御史写下:“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缻。”秦国的群臣说:“请献出赵国的十五座城池为秦王祝寿。”蔺相如也说:“请献出秦国的咸阳为赵王祝寿。” 直到酒宴结束,秦王始终未能占赵国的上风。赵国又大量陈兵边境以防备秦国入侵,秦军也不敢轻举妄动。 渑池会结束后,回到赵国,因为蔺相如功劳大,赵王任命他做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说:"我做赵国的大将,有攻城野战的大功劳,而蔺相如只不过凭着几句言辞立了些功劳,他的职位却在我之上。再说蔺相如本来是卑贱的人,我感到羞耻,不甘心位居他之下!"扬言说:"我碰见蔺相如,一定要侮辱他。"蔺相如听到这些话后,不肯和他会面,每逢上朝时常常托辞有病,不愿跟廉颇争位次的高下。过了些时候,蔺相如出门,远远看见廉颇,就掉转车子避开他。 在这种情况下,门客一齐规劝他说:"我们离开父母兄弟而来侍奉您,不过是因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现在您与廉颇职位相同,廉将军散布一些恶言恶语,您却怕他,躲着他,怕得太过分了。平庸的人对这种情况尚且感到羞耻,更何况是将相呢!我们实在没有才能,请允许我们告辞离开吧!"蔺相如坚决挽留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厉害?"门客回答说:"(廉将军)不如秦王厉害。"蔺相如说:"凭秦王那样的威风,我蔺相如敢在秦的朝廷上呵斥他,侮辱他的臣子们。相如虽然才能低下,难道偏偏害怕廉将军吗?但是我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轻易侵犯赵国,只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存在啊!现在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不能都活下来。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啊!" 廉颇听到这话,解衣赤背,背着荆条,通过门客引导到蔺相如家门请罪,说:"我这个粗陋卑贱的人,不知道将军宽容我到这样的地步啊!" 两人终于和好,成为誓同生死的朋友。 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担任赵国的大将,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任命为上卿。于是廉颇以他的勇猛善战而闻名于诸侯各国。 蔺相如是赵国人,做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 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这件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给赵国,请求换取和氏璧。赵王跟大将军廉颇及许多大臣商量: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受欺骗;想不给吧,又担心秦兵打过来。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 宦官头目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赵王问:"您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呢?"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有罪过,私下打算要逃到燕国去。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拦我说:'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您)?'我告诉他,我曾跟随大王与燕王在边境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交个朋友',凭这个知道他,所以打算去他那里。蔺相如对我说:'如今赵国强,燕国弱,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结交。现在您竟从赵国逃奔到燕国,燕王害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一定不敢收留您,反而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的。您不如袒胸露臂,趴在斧质上请罪,就能侥幸得到赵王赦免'。我听从了他的意见,幸而大王赦免了我。我私下认为蔺相如是个勇士,有智谋,应该是可以出使的。" 于是赵王召见蔺相如,问他:"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换我的璧,可不可以给他?"蔺相如说:"秦国强大,赵国弱小,不能不答应他的要求。"赵王说:"拿走我的璧,不给我城,怎么办?"蔺相如说:"秦王用城换璧而赵国不答应,理亏的是赵国;赵国给秦璧而它不给赵国城,理亏的是秦国。比较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请求而让它负理亏的责任。"赵王问:"可以派谁去呢?"蔺相如回答说:"大王果真找不到人,我愿意捧着和氏璧出使秦国。城给了赵国,就把璧留在秦国;城池不给赵国,我保证完整无缺地把和氏璧带回赵国。"赵王就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向西进入秦国。 秦王坐在章台宫接见蔺相如。蔺相如捧着和氏璧呈献给秦王。秦王非常高兴,把和氏璧传给妃嫔及侍从人员看,群臣都欢呼"万岁"。蔺相如看出秦王没有把城酬报给赵国的意思,就上前说:"璧上有点毛病,请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蔺相如于是捧着璧退了几步站住,背靠着柱子,怒发竖立,像要把帽子顶起来。他对秦王说:"大王想要得到和氏璧,派人送信给赵王,赵王召集所有大臣商议,都说:'秦国贪婪,依仗它强大,想用空话来求和氏璧,补偿给赵国的城恐怕得不到。'打算不给秦国和氏璧。但是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而且因为一块璧的缘故惹得强大的秦国不高兴,不应该。于是赵王斋戒了五天,派我捧着和氏璧,在朝堂上行过叩拜礼,亲自拜送了国书。这是为什么?为的是尊重大国的威望而表示敬意。现在我来到秦国,大王却在一般的宫殿里接见我,礼节显得十分傲慢;得到璧后又将它传给妃嫔们看,以此来戏弄我。我看大王无意补偿给赵国十五座城,所以又把它取回来。大王一定要逼迫我,我的头现在就与和氏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 蔺相如拿着那和氏璧,斜视着柱子,就要撞击在柱子上。秦王怕他撞碎和氏璧,就婉言道歉,坚决请求他不要把和氏璧撞碎,并召唤负责的官吏察看地图,指点着说要把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划归赵国。 蔺相如估计秦王只不过以欺诈的手段假装把城划给赵国,实际不能得到,就对秦王说:"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贝,赵王敬畏大王,不敢不献出来。赵王送璧的时候,斋戒了五天。现在大王也应斋戒五天,在朝堂上安设"九宾"的礼节,我才敢献上和氏璧。"秦王估计这种情况,终究不能强夺,就答应斋戒五天,把蔺相如安置在广成宾馆里。蔺相如估计秦王虽然答应斋戒,也必定违背信约,不把城补偿给赵国,就打发他的随从穿着粗布衣服,怀揣那块璧,从小道逃走,把它送回赵国。 秦王斋戒五天后,就在朝堂上设了"九宾"的礼仪,延请赵国使者蔺相如。蔺相如来到,对秦王说:"秦国自从秦穆公以来的二十多个国君,不曾有一个是坚守信约的。我实在怕受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拿着璧回去,已经从小路到达赵国了。再说秦国强大而赵国弱小,大王派一个小小的使臣到赵国,赵国会立刻捧着璧送来。现在凭借秦国的强大,先割十五座城给赵国,赵国怎么敢留着璧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骗大王的罪过应该处死,我请求受汤镬之刑。希望大王和大臣们仔细商议这件事。" 秦王和大臣们面面相觑,发出无可奈何的苦笑声。侍从中有的要拉蔺相如离开朝堂加以处治。秦王就说:"现在杀了蔺相如,终究不能得到和氏璧,反而断绝了秦、赵的友好关系。不如趁此好好招待他,让他回赵国去。难道赵王会因为一块璧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吗?"终于在朝廷上接见蔺相如,完成接见的礼节,送他回赵国去了。 蔺相如回国以后,赵王认为他是个贤能的大夫,出使到诸侯国家能不受辱,就任命他做上大夫。 此后秦国没有给赵国城池,赵国也到底没有把和氏璧给秦国。 后来,秦军攻打赵国,攻下石城。第二年秦军又攻打赵国,杀了赵国两万人。秦王派使臣告诉赵王,打算与赵王和好,在西河外渑池相会。赵王害怕秦国,想不去。廉颇、蔺相如商量说:"大王不去,显得赵国既软弱又怯懦。"赵王于是动身赴会,蔺相如随行。廉颇送到边境,跟赵王辞别时说:"大王这次出行,估计一路行程和会见的礼节完毕,直到回国,不会超过三十天。如果大王三十天没有回来,就请允许我立太子为王,以便断绝秦国要挟赵国的念头。"赵王同意廉颇的建议,就和秦王在渑池会见。 秦王喝酒喝得高兴时说:“我听说赵王爱好音乐,请赵王弹弹瑟吧。”秦国的御史走上前来,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会饮,命令赵王弹瑟。”蔺相如走上前说:“赵王听说秦王擅长演奏秦国的音乐,请(允许我)捧着盆缻(给)秦王,(请秦王敲一敲)以此互相娱乐。”秦王生气了,不答应。于是相如捧着盆缻上前,趁势跪下要求秦王敲打。秦王不肯敲缻。相如说:“在这五步之内,我可要把颈项里的鲜血溅到大王身上了!”(秦王)左右的人要杀相如,相如瞪起两眼在喝一声,他们吓得直倒退。于是秦王很不高兴地敲了一下缻。蔺相如回头招呼赵国的御史写下:“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缻。”秦国的群臣说:“请献出赵国的十五座城池为秦王祝寿。”蔺相如也说:“请献出秦国的咸阳为赵王祝寿。” 直到酒宴结束,秦王始终未能占赵国的上风。赵国又大量陈兵边境以防备秦国入侵,秦军也不敢轻举妄动。 渑池会结束后,回到赵国,因为蔺相如功劳大,赵王任命他做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说:"我做赵国的大将,有攻城野战的大功劳,而蔺相如只不过凭着几句言辞立了些功劳,他的职位却在我之上。再说蔺相如本来是卑贱的人,我感到羞耻,不甘心位居他之下!"扬言说:"我碰见蔺相如,一定要侮辱他。"蔺相如听到这些话后,不肯和他会面,每逢上朝时常常托辞有病,不愿跟廉颇争位次的高下。过了些时候,蔺相如出门,远远看见廉颇,就掉转车子避开他。 在这种情况下,门客一齐规劝他说:"我们离开父母兄弟而来侍奉您,不过是因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现在您与廉颇职位相同,廉将军散布一些恶言恶语,您却怕他,躲着他,怕得太过分了。平庸的人对这种情况尚且感到羞耻,更何况是将相呢!我们实在没有才能,请允许我们告辞离开吧!"蔺相如坚决挽留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厉害?"门客回答说:"(廉将军)不如秦王厉害。"蔺相如说:"凭秦王那样的威风,我蔺相如敢在秦的朝廷上呵斥他,侮辱他的臣子们。相如虽然才能低下,难道偏偏害怕廉将军吗?但是我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轻易侵犯赵国,只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存在啊!现在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不能都活下来。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啊!" 廉颇听到这话,解衣赤背,背着荆条,通过门客引导到蔺相如家门请罪,说:"我这个粗陋卑贱的人,不知道将军宽容我到这样的地步啊!" 两人终于和好,成为誓同生死的朋友。 http://ewenyan.com/

自己找吧。字数太多,不给你复制了. 魏公子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魏安王的异母弟弟。昭王去世后,安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

公子为人仁爱而尊重士人,士人无论是才能高的还是差的,都谦逊而礼貌地结交他们,不敢以自己的富贵(身份)慢待士人。几千里内的士人都争着归附他,招来食客(竟达)三千人。这时候,诸侯由于公子的贤能,又有很多食客,十几年不敢兴兵谋取魏国。

魏国有个隐士名叫侯嬴,七十岁了,家境贫寒,是大梁夷门的守门人。公子听说这个人,前往邀请,想送他厚礼。侯嬴不肯接受,说:“我几十年重视操守品行,终究不应因做守门人贫困而接受公子的钱财。”公子于是摆酒大宴宾客。(宾客)就坐之后,公子带着车马,空出左边的座位,亲自去迎接夷门的侯生。侯生撩起破旧的衣服,径直登上车,坐在左边的上位,并不谦让,想用这(一举动)来观察公子(的情态)。公子手执辔头,(表情)愈加恭敬。侯生又对公子说:“我有个朋友在街市的肉铺里,希望委屈(您的)车马顺路拜访他。”公子便驾着车马进入街市,侯生下车拜见他的朋友朱亥,斜着眼睛偷看(公子),故意地久久站着与朋友闲谈,暗中观察公子(的表情)。公子的脸色更加温和。这时,魏国的将相、宗室等宾客坐满了厅堂,等待公子开宴。街市上人们都观看公子手拿着辔头。随从的人都偷偷地骂侯生。侯生观察公子的脸色始终没有变化,才辞别朋友上车。到公子家中,公子引侯生坐在上座,把宾客一个个介绍给他,宾客们都很惊讶。酒兴正浓的时候,公子起身,到侯生面前祝酒。侯生于是对公子说:“今天侯嬴为公子(打算)已经足够了。侯嬴(我)本是夷门的守门人,公子却亲身委屈车马去迎接我,在大庭广众之间,(我本)不应该有过访(朋友)的事情,现在公子却特意地(同我)去访问朋友。然而,侯嬴是为了成就公子的名声,才故意使公子的车马久久地站在街市里,借访问朋友来观察公子,公子(的态度)却愈加恭敬。街市的人都以为侯嬴是个小人,而以为公子是个宽厚的人,能谦恭地对待士人。”于是酒宴结束,侯生便成为上等宾客。

侯生对公子说:“我访问的屠者朱亥,这个人是个贤能的人,世人不了解他,所以才隐居在屠市之中。”公子拜访朱亥,多次请他,朱亥故意不回拜,公子感到奇怪。

魏安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经击破了赵国长平的军队,又进兵包围邯郸。公子的姐姐是赵惠文王弟弟平原君的夫人,多次送信给魏王和公子,向魏国求救。魏王派将军晋鄙率领十万部队援救赵国。秦王派使者警告魏王说:“我攻打赵国,朝夕之间将可攻下,诸侯(有)敢于援救(赵国)的,(待我)拿下赵国之后,一定调动军队先去攻打他。”魏王恐惧,派人制止晋鄙,使军队留在邺城筑垒,名义上是援救赵国,实际上是观望双方(的形势)。

平原君的使者车马相连地往魏国,(平原君)责备魏公子说:“赵胜(我)所以自愿地攀附(公子)并结为婚姻的原因,是由于(我)认为公子有高尚的节义,是能够解救他人的危难的。现在邯郸城朝夕之间将要归服秦国,而魏国的救兵却没有到达,公子解救人危难的精神何在!况且,公子即使轻视(我)赵胜,抛弃(我),使(我)归服秦国,难道不怜惜你的姐姐吗?”公子为这件事忧虑,多次请求魏王(出兵),他的宾客有辩才的千方百计地劝说魏王。魏王怕秦国,终于没有听公子(的劝谏)。

公子自己估计终于不能说服魏王,决计(自己)不单独生存而让赵国灭亡,于是约请宾客,准备车骑百余辆,想带着宾客前往抗击秦军,与赵国同归于尽。(信陵君)路过夷门,见到侯生,把想同秦军去拼死的情况详细告诉(了侯生)。然后,(与侯生)诀别而起程,侯生说:“公子努力吧!老臣不能随从(前往)。”公子走了几里路,心中很不舒服,想道:“我对待侯生的礼节也算够周到了,天下没有不知道的,现在我将要战死而侯生竟然没有一言半语送我走,我难道有什么失礼的地方吗?”于是又带领车骑返回,询问侯生。侯生笑着说:“我原知道公子会回来的。”接着又说:“公子喜欢士人,名声传遍天下,现在有了危难,没有别的办法,却想到同秦军去拼死,这好比把肉投给饥饿的老虎,能有什么功效呢?(如果这样),还要门客做什么呢?然而公子对待我很优厚,公子前往而我竟没有相送,因此知道公子会因为感到遗憾而再回来的。”公子连拜两拜,请教(侯生)。侯生才屏退众人悄悄地说:“侯嬴(我)听说晋鄙的兵符常放在魏王的卧室里,而如姬最受魏王的宠幸,(每天)出入魏王的卧室,以她的条件能将这东西偷出来。侯嬴(我)又听说如姬的父亲被人杀害,如姬立意报仇已经三年,从魏王以下都想为她父亲报仇,没有做到。如姬对公子哭诉(此事),公子派门客斩掉她仇人的头颅,献给如姬。如姬想为公子去死,在所不辞,只是没有机会罢了。只要公子开一开口,请求如姬(相助),如姬必定许诺,那么,就可以得到虎符,夺过晋鄙的军权,北边援救赵国,西边打退秦军,这是五霸的功勋啊!”公子听从了他的计策,请求如姬(相助)。如姬果然盗得晋鄙的兵符给了公子。

公子启程时,侯生说:“将军在外(作战),国君的命令也有不接受的,(这样)对国家有好处。公子合上兵符之后,如果晋鄙不把兵权交给公子而再次请示魏王,事情就一定很危险了。我的朋友朱亥可以同公子一道(前往),这个人是个大力士。晋鄙如果听从,极好;如果不听从,可以让(朱亥)击杀他。”于是公子哭了。侯生说:“公子怕死吗?为什么哭呢?”公子说:“晋鄙是一个叱咤风云的老将,(我)前去,恐怕(他)不听从,那就要杀掉他,因此才哭泣!哪里是怕死呢!”于是公子邀请朱亥。朱亥笑着说:“我本是街市中一个拿刀的屠夫,而公子多次亲自慰问我,我所以没有回报,是(我)以为微小的礼节没有什么用处。现在公子有了危难,这正是我效命的时机呀!”于是与公子同行。公子到侯生那里辞别。侯生说:“我应当跟随(公子前往),因为年老而不能(前去)。请(让我)计算公子的行期,在到达晋鄙军营的那一天,我将面朝北而自杀,以此给公子送行。”公子于是出发了。

到了邺城,(公子)假传魏王的命令取代晋鄙。晋鄙合上兵符,怀疑这件事,举手看着公子说:“现在我率领十万部队,在边境屯军,这是国家的重任,现在你单车来代替我,怎么回事?”想不听从(公子)。朱亥袖里藏着四十斤重的铁锥,打死了晋鄙。公子于是掌管了晋鄙的军队。约束士兵,在军中传达命令说:“父子都在军中的,父亲回去;兄弟都在军中的,哥哥回去;独生子没有兄弟的,回去赡养(父母)。”于是得到精选的士兵八万人,进兵攻击秦军。秦兵解围而去,于是解救了邯郸,保全了赵国。赵王和平原君亲自到边境迎接公子,平原君背着箭筒和弓箭为公子作向导。赵王拜了又拜说:“自古贤德的人没有比得上公子的。”在这时,平原君不敢把自己同信陵君相比。

公子与侯生诀别之后,到了(晋鄙的)军营,侯生果然面朝北方自杀了。 公子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魏安王的异母弟弟。昭王去世后,安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

公子为人仁爱而尊重士人,士人无论是才能高的还是差的,都谦逊而礼貌地结交他们,不敢以自己的富贵(身份)慢待士人。几千里内的士人都争着归附他,招来食客(竟达)三千人。这时候,诸侯由于公子的贤能,又有很多食客,十几年不敢兴兵谋取魏国。

魏国有个隐士名叫侯嬴,七十岁了,家境贫寒,是大梁夷门的守门人。公子听说这个人,前往邀请,想送他厚礼。侯嬴不肯接受,说:“我几十年重视操守品行,终究不应因做守门人贫困而接受公子的钱财。”公子于是摆酒大宴宾客。(宾客)就坐之后,公子带着车马,空出左边的座位,亲自去迎接夷门的侯生。侯生撩起破旧的衣服,径直登上车,坐在左边的上位,并不谦让,想用这(一举动)来观察公子(的情态)。公子手执辔头,(表情)愈加恭敬。侯生又对公子说:“我有个朋友在街市的肉铺里,希望委屈(您的)车马顺路拜访他。”公子便驾着车马进入街市,侯生下车拜见他的朋友朱亥,斜着眼睛偷看(公子),故意地久久站着与朋友闲谈,暗中观察公子(的表情)。公子的脸色更加温和。这时,魏国的将相、宗室等宾客坐满了厅堂,等待公子开宴。街市上人们都观看公子手拿着辔头。随从的人都偷偷地骂侯生。侯生观察公子的脸色始终没有变化,才辞别朋友上车。到公子家中,公子引侯生坐在上座,把宾客一个个介绍给他,宾客们都很惊讶。酒兴正浓的时候,公子起身,到侯生面前祝酒。侯生于是对公子说:“今天侯嬴为公子(打算)已经足够了。侯嬴(我)本是夷门的守门人,公子却亲身委屈车马去迎接我,在大庭广众之间,(我本)不应该有过访(朋友)的事情,现在公子却特意地(同我)去访问朋友。然而,侯嬴是为了成就公子的名声,才故意使公子的车马久久地站在街市里,借访问朋友来观察公子,公子(的态度)却愈加恭敬。街市的人都以为侯嬴是个小人,而以为公子是个宽厚的人,能谦恭地对待士人。”于是酒宴结束,侯生便成为上等宾客。

侯生对公子说:“我访问的屠者朱亥,这个人是个贤能的人,世人不了解他,所以才隐居在屠市之中。”公子拜访朱亥,多次请他,朱亥故意不回拜,公子感到奇怪。

魏安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经击破了赵国长平的军队,又进兵包围邯郸。公子的姐姐是赵惠文王弟弟平原君的夫人,多次送信给魏王和公子,向魏国求救。魏王派将军晋鄙率领十万部队援救赵国。秦王派使者警告魏王说:“我攻打赵国,朝夕之间将可攻下,诸侯(有)敢于援救(赵国)的,(待我)拿下赵国之后,一定调动军队先去攻打他。”魏王恐惧,派人制止晋鄙,使军队留在邺城筑垒,名义上是援救赵国,实际上是观望双方(的形势)。

平原君的使者车马相连地往魏国,(平原君)责备魏公子说:“赵胜(我)所以自愿地攀附(公子)并结为婚姻的原因,是由于(我)认为公子有高尚的节义,是能够解救他人的危难的。现在邯郸城朝夕之间将要归服秦国,而魏国的救兵却没有到达,公子解救人危难的精神何在!况且,公子即使轻视(我)赵胜,抛弃(我),使(我)归服秦国,难道不怜惜你的姐姐吗?”公子为这件事忧虑,多次请求魏王(出兵),他的宾客有辩才的千方百计地劝说魏王。魏王怕秦国,终于没有听公子(的劝谏)。

公子自己估计终于不能说服魏王,决计(自己)不单独生存而让赵国灭亡,于是约请宾客,准备车骑百余辆,想带着宾客前往抗击秦军,与赵国同归于尽。(信陵君)路过夷门,见到侯生,把想同秦军去拼死的情况详细告诉(了侯生)。然后,(与侯生)诀别而起程,侯生说:“公子努力吧!老臣不能随从(前往)。”公子走了几里路,心中很不舒服,想道:“我对待侯生的礼节也算够周到了,天下没有不知道的,现在我将要战死而侯生竟然没有一言半语送我走,我难道有什么失礼的地方吗?”于是又带领车骑返回,询问侯生。侯生笑着说:“我原知道公子会回来的。”接着又说:“公子喜欢士人,名声传遍天下,现在有了危难,没有别的办法,却想到同秦军去拼死,这好比把肉投给饥饿的老虎,能有什么功效呢?(如果这样),还要门客做什么呢?然而公子对待我很优厚,公子前往而我竟没有相送,因此知道公子会因为感到遗憾而再回来的。”公子连拜两拜,请教(侯生)。侯生才屏退众人悄悄地说:“侯嬴(我)听说晋鄙的兵符常放在魏王的卧室里,而如姬最受魏王的宠幸,(每天)出入魏王的卧室,以她的条件能将这东西偷出来。侯嬴(我)又听说如姬的父亲被人杀害,如姬立意报仇已经三年,从魏王以下都想为她父亲报仇,没有做到。如姬对公子哭诉(此事),公子派门客斩掉她仇人的头颅,献给如姬。如姬想为公子去死,在所不辞,只是没有机会罢了。只要公子开一开口,请求如姬(相助),如姬必定许诺,那么,就可以得到虎符,夺过晋鄙的军权,北边援救赵国,西边打退秦军,这是五霸的功勋啊!”公子听从了他的计策,请求如姬(相助)。如姬果然盗得晋鄙的兵符给了公子。

公子启程时,侯生说:“将军在外(作战),国君的命令也有不接受的,(这样)对国家有好处。公子合上兵符之后,如果晋鄙不把兵权交给公子而再次请示魏王,事情就一定很危险了。我的朋友朱亥可以同公子一道(前往),这个人是个大力士。晋鄙如果听从,极好;如果不听从,可以让(朱亥)击杀他。”于是公子哭了。侯生说:“公子怕死吗?为什么哭呢?”公子说:“晋鄙是一个叱咤风云的老将,(我)前去,恐怕(他)不听从,那就要杀掉他,因此才哭泣!哪里是怕死呢!”于是公子邀请朱亥。朱亥笑着说:“我本是街市中一个拿刀的屠夫,而公子多次亲自慰问我,我所以没有回报,是(我)以为微小的礼节没有什么用处。现在公子有了危难,这正是我效命的时机呀!”于是与公子同行。公子到侯生那里辞别。侯生说:“我应当跟随(公子前往),因为年老而不能(前去)。请(让我)计算公子的行期,在到达晋鄙军营的那一天,我将面朝北而自杀,以此给公子送行。”公子于是出发了。

到了邺城,(公子)假传魏王的命令取代晋鄙。晋鄙合上兵符,怀疑这件事,举手看着公子说:“现在我率领十万部队,在边境屯军,这是国家的重任,现在你单车来代替我,怎么回事?”想不听从(公子)。朱亥袖里藏着四十斤重的铁锥,打死了晋鄙。公子于是掌管了晋鄙的军队。约束士兵,在军中传达命令说:“父子都在军中的,父亲回去;兄弟都在军中的,哥哥回去;独生子没有兄弟的,回去赡养(父母)。”于是得到精选的士兵八万人,进兵攻击秦军。秦兵解围而去,于是解救了邯郸,保全了赵国。赵王和平原君亲自到边境迎接公子,平原君背着箭筒和弓箭为公子作向导。赵王拜了又拜说:“自古贤德的人没有比得上公子的。”在这时,平原君不敢把自己同信陵君相比。 信陵君窃符救赵

魏公子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魏安王的异母弟弟。昭王去世后,安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

公子为人仁爱而尊重士人,士人无论是才能高的还是差的,都谦逊而礼貌地结交他们,不敢以自己的富贵(身份)慢待士人。几千里内的士人都争着归附他,招来食客(竟达)三千人。这时候,诸侯由于公子的贤能,又有很多食客,十几年不敢兴兵谋取魏国。

魏国有个隐士名叫侯嬴,七十岁了,家境贫寒,是大梁夷门的守门人。公子听说这个人,前往邀请,想送他厚礼。侯嬴不肯接受,说:“我几十年重视操守品行,终究不应因做守门人贫困而接受公子的钱财。”公子于是摆酒大宴宾客。(宾客)就坐之后,公子带着车马,空出左边的座位,亲自去迎接夷门的侯生。侯生撩起破旧的衣服,径直登上车,坐在左边的上位,并不谦让,想用这(一举动)来观察公子(的情态)。公子手执辔头,(表情)愈加恭敬。侯生又对公子说:“我有个朋友在街市的肉铺里,希望委屈(您的)车马顺路拜访他。”公子便驾着车马进入街市,侯生下车拜见他的朋友朱亥,斜着眼睛偷看(公子),故意地久久站着与朋友闲谈,暗中观察公子(的表情)。公子的脸色更加温和。这时,魏国的将相、宗室等宾客坐满了厅堂,等待公子开宴。街市上人们都观看公子手拿着辔头。随从的人都偷偷地骂侯生。侯生观察公子的脸色始终没有变化,才辞别朋友上车。到公子家中,公子引侯生坐在上座,把宾客一个个介绍给他,宾客们都很惊讶。酒兴正浓的时候,公子起身,到侯生面前祝酒。侯生于是对公子说:“今天侯嬴为公子(打算)已经足够了。侯嬴(我)本是夷门的守门人,公子却亲身委屈车马去迎接我,在大庭广众之间,(我本)不应该有过访(朋友)的事情,现在公子却特意地(同我)去访问朋友。然而,侯嬴是为了成就公子的名声,才故意使公子的车马久久地站在街市里,借访问朋友来观察公子,公子(的态度)却愈加恭敬。街市的人都以为侯嬴是个小人,而以为公子是个宽厚的人,能谦恭地对待士人。”于是酒宴结束,侯生便成为上等宾客。

侯生对公子说:“我访问的屠者朱亥,这个人是个贤能的人,世人不了解他,所以才隐居在屠市之中。”公子拜访朱亥,多次请他,朱亥故意不回拜,公子感到奇怪。

魏安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经击破了赵国长平的军队,又进兵包围邯郸。公子的姐姐是赵惠文王弟弟平原君的夫人,多次送信给魏王和公子,向魏国求救。魏王派将军晋鄙率领十万部队援救赵国。秦王派使者警告魏王说:“我攻打赵国,朝夕之间将可攻下,诸侯(有)敢于援救(赵国)的,(待我)拿下赵国之后,一定调动军队先去攻打他。”魏王恐惧,派人制止晋鄙,使军队留在邺城筑垒,名义上是援救赵国,实际上是观望双方(的形势)。

平原君的使者车马相连地往魏国,(平原君)责备魏公子说:“赵胜(我)所以自愿地攀附(公子)并结为婚姻的原因,是由于(我)认为公子有高尚的节义,是能够解救他人的危难的。现在邯郸城朝夕之间将要归服秦国,而魏国的救兵却没有到达,公子解救人危难的精神何在!况且,公子即使轻视(我)赵胜,抛弃(我),使(我)归服秦国,难道不怜惜你的姐姐吗?”公子为这件事忧虑,多次请求魏王(出兵),他的宾客有辩才的千方百计地劝说魏王。魏王怕秦国,终于没有听公子(的劝谏)。

公子自己估计终于不能说服魏王,决计(自己)不单独生存而让赵国灭亡,于是约请宾客,准备车骑百余辆,想带着宾客前往抗击秦军,与赵国同归于尽。(信陵君)路过夷门,见到侯生,把想同秦军去拼死的情况详细告诉(了侯生)。然后,(与侯生)诀别而起程,侯生说:“公子努力吧!老臣不能随从(前往)。”公子走了几里路,心中很不舒服,想道:“我对待侯生的礼节也算够周到了,天下没有不知道的,现在我将要战死而侯生竟然没有一言半语送我走,我难道有什么失礼的地方吗?”于是又带领车骑返回,询问侯生。侯生笑着说:“我原知道公子会回来的。”接着又说:“公子喜欢士人,名声传遍天下,现在有了危难,没有别的办法,却想到同秦军去拼死,这好比把肉投给饥饿的老虎,能有什么功效呢?(如果这样),还要门客做什么呢?然而公子对待我很优厚,公子前往而我竟没有相送,因此知道公子会因为感到遗憾而再回来的。”公子连拜两拜,请教(侯生)。侯生才屏退众人悄悄地说:“侯嬴(我)听说晋鄙的兵符常放在魏王的卧室里,而如姬最受魏王的宠幸,(每天)出入魏王的卧室,以她的条件能将这东西偷出来。侯嬴(我)又听说如姬的父亲被人杀害,如姬立意报仇已经三年,从魏王以下都想为她父亲报仇,没有做到。如姬对公子哭诉(此事),公子派门客斩掉她仇人的头颅,献给如姬。如姬想为公子去死,在所不辞,只是没有机会罢了。只要公子开一开口,请求如姬(相助),如姬必定许诺,那么,就可以得到虎符,夺过晋鄙的军权,北边援救赵国,西边打退秦军,这是五霸的功勋啊!”公子听从了他的计策,请求如姬(相助)。如姬果然盗得晋鄙的兵符给了公子。

公子启程时,侯生说:“将军在外(作战),国君的命令也有不接受的,(这样)对国家有好处。公子合上兵符之后,如果晋鄙不把兵权交给公子而再次请示魏王,事情就一定很危险了。我的朋友朱亥可以同公子一道(前往),这个人是个大力士。晋鄙如果听从,极好;如果不听从,可以让(朱亥)击杀他。”于是公子哭了。侯生说:“公子怕死吗?为什么哭呢?”公子说:“晋鄙是一个叱咤风云的老将,(我)前去,恐怕(他)不听从,那就要杀掉他,因此才哭泣!哪里是怕死呢!”于是公子邀请朱亥。朱亥笑着说:“我本是街市中一个拿刀的屠夫,而公子多次亲自慰问我,我所以没有回报,是(我)以为微小的礼节没有什么用处。现在公子有了危难,这正是我效命的时机呀!”于是与公子同行。公子到侯生那里辞别。侯生说:“我应当跟随(公子前往),因为年老而不能(前去)。请(让我)计算公子的行期,在到达晋鄙军营的那一天,我将面朝北而自杀,以此给公子送行。”公子于是出发了。

到了邺城,(公子)假传魏王的命令取代晋鄙。晋鄙合上兵符,怀疑这件事,举手看着公子说:“现在我率领十万部队,在边境屯军,这是国家的重任,现在你单车来代替我,怎么回事?”想不听从(公子)。朱亥袖里藏着四十斤重的铁锥,打死了晋鄙。公子于是掌管了晋鄙的军队。约束士兵,在军中传达命令说:“父子都在军中的,父亲回去;兄弟都在军中的,哥哥回去;独生子没有兄弟的,回去赡养(父母)。”于是得到精选的士兵八万人,进兵攻击秦军。秦兵解围而去,于是解救了邯郸,保全了赵国。赵王和平原君亲自到边境迎接公子,平原君背着箭筒和弓箭为公子作向导。赵王拜了又拜说:“自古贤德的人没有比得上公子的。”在这时,平原君不敢把自己同信陵君相比。

公子与侯生诀别之后,到了(晋鄙的)军营,侯生果然面朝北方自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