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视频音乐> 影视> 正文

清府太平天国哪些犯妇被剥皮开腔(纠正骨盆前倾5个动作)

  • fxrxwhfxrxwh
  • 影视
  • 2023-06-11 22:48:02
  • -
洪宣娇,广东花县(今花都区)福源水村人。原名杨云娇,洪秀全因其为“天父”之女,认为妹,改名洪宣娇,萧朝贵之妻,生卒年不详。在太平天国的创建及成长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她是洪秀全和萧朝贵的得力助手。据野史记载,她还参与了天京事变。她是中国历史上众多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之一。 有十次之多,因地处交通要害,成为起义军和清军来回的必争之地。
黄山区位于安徽省南部,拥黄山景区全境,中心城区位于景区以北。黄山区原名太平县,1983年升格为黄山市(县),1987年原徽州地区设立黄山市(地),黄山市(县)保留行政区划专名后成为黄山市(辖)黄山区。
在县志中比较出名的有如下记载:
1:咸丰六年(1856)三月,太平军翼王石达开部临县境,十九日在兴村白沙岭全歼太平县八百团练。知县欧阳藜照、把总戴廷干、乡绅方昭文均战死。二十日太平军首次进入县城,随即离太平向泾、宣而去。
2:咸丰八年(1859年)七月,太平军奉王古隆贤乘青阳被围之时,自太平县入泾县,经新明据茂林、潘村。
3:咸丰十年(1860)正月底,太平军奉王古隆贤率部入太平县城,出榜安民,查户造册,立门牌。在县城驻守3个月。十月,太平军忠王李秀成率十万大军经郭村越羊栈岭过境。
4:同治元年(1862)三月二十三日。清将鲍超率军与太平军古隆贤部激战于甘棠,太平军退出县城,经黄华岭去旌德。十一月初三,太平军匡、襄、奉三王率部自旌德攻入太平,奉王古隆贤令江会义驻守太平,历时11个月。

5:同治二年(1863)九月十九日,太平军奉王古隆贤以太、石、旌三县属部4万余人降清,太平县守将江会义拒降,二十六日去广德。

太平县志(现黄山区):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十六日 ,清兵定江南,太平县仍属南直隶宁国府。顺治二年闰六月乙巳(1645年8月19日),宁国府改属江南省(治江宁,今南京市),余仍之。康熙六年七月甲寅(1667年8月30日),宁国府改属安徽省(治安庆府,今市区)。九年四月丁亥(1670年5月19日),宁国府改属安徽省徽宁道(治徽州府,今歙县徽城镇)。二十一年十月乙亥(1681年10月31日),撤徽宁道,宁国府改属江安十府粮储道(专业道,清初即设,时治徽州府)。雍正十一年十二月癸亥(1734年1月20日),宁国府改属安徽宁池太广道(治安庆府)。十二年十月庚戌(1734年11月3日),道治由安庆府迁治芜湖县(今市区)。咸丰五年十月十三日(1855年11月22日),安徽宁池太广道改名徽宁池太广道(初迁治宁国府,继迁祁门县),改属浙江巡抚兼管。太平天国亡后,江南地区复属安徽省,复为徽宁池太广道。同治四年六月甲午(1865年7月23日),徽宁池太广道迁治芜湖县(今市区),并正式为府以上二级区划,余仍之。光绪三十四年五月甲午(1908年6月8日),宁国府改属安徽省皖南道(仍治芜湖县,今市区),余仍之。清代的江南、安徽省先后属江南江西河南、江南、两江总督辖区(治江宁)。 太平县为其范围。咸丰三年(1853年)十二月,太平军入太平县境。六年三月,再次进入太平县。二十日,占领县城仙源镇。其后几次占领太平县。其中,同治元年(1862)十一月初三 ,驻县城长达11个月。二年九月二十六日才最后放弃县城。太平天国建政期间,太平县属安徽省(省会设安庆郡,今为市区)宁国郡(仍驻宣城,今宣州市区)。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
清宣统三年(1911年)十一月,大通军政府光复太平县。民国元年(1912年)1月,废道、府,太平县直属安徽省。3年6月2日,改属安徽省芜湖道(治芜湖县,今为市区)。


1、琉璃岭战斗

咸丰三年(1853)十二月初十日,太平军一部自青阳县城经陵阳向石埭、太平进发,在琉璃岭与清军守将周大受交战,清军大败,太平军占石埭县城。太平知县欧阳黎照率乡勇赴石埭县境堵击,亦败。太平军由县境秧溪、夏村、郭村迳往徽州,沿途秋毫无犯。

2、白沙岭战斗

咸丰六年(1856)春,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大军由鄂、赣分三路入皖。三月,太平军由黟县经羊栈岭入县境;十九日,在兴材白沙岭与太平县地方团练发生战斗,全歼团练800人,知县欧阳黎照、把总戴廷干、乡绅方昭文均战死;二十日,太平军首次占领太平县城。

3、苦竹桥、安仁坊战斗

咸丰六年(1856)十月,太平军经秧溪去宁国府(今宣城),在苦竹桥、安仁坊(新华乡境,现淹没)受阻,与泾县、太平二十七姓团练发生激战,太平军击毙地方劣绅王锦泉及团练364人。

4、泥田岭战斗

咸丰八年(1858)九月,太平军破琉璃岭,清兵溃退,乡团练扼守泥田岭(现永丰乡岭下村),太平军续败团练,团董苏霈、团长苏涌元均被扫死。

5、郭村争夺战

郭村地势险要,是当时池州经羊栈岭通往徽州和赣省要道,太平军与清军在此发生过多次战斗。咸丰九年(1859)八月,太平军杨辅清率军由黟、祁边境向县境进军,猛攻清军据点——郭村。交战后清军副将罗勉农败退,5个营的兵力溃灭。

6、麻村战斗

咸丰十年(1860)正月,太平军古隆贤部占太平县城,在甘棠、焦村、郭村一线“打馆”。闰三月十三日,清湘军道员萧翰庆率唐义训、浙省知府苏式敬(泾阳岭下村人)率军数万人,与驻太平县城太平军古隆贤部激战于城南麻村,太平军战败,由黄华岭退离,清军占据县城。

7、甘棠激战

同治元年(1862)三月,太平军古隆贤部集数万人于甘棠,欲阻清军;二十二日,清军鲍超率部分3路向甘棠进击,太平军弃垒败退黄华岭,清军乘胜直扑县城西门,占领太平县城。

太平天国起义后,黄山境内战争长达11年。 3次啊当然是,那帮无恶不作的太平军比满清军队更腐败 太平天国起义后,黄山境内战争长达11年。 1851年  1月 拜上帝会于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囯”,改元“太平天囯元年”。  3月 洪秀全称“天王”。  9月 太平军攻占永安。  12月 在永安封东、南、西、北、翼王,建立太平天国基本制度,称为“永安建制”。  1852年  4月 太平军从永安突围,进围桂林。  6月 南王冯云山伤重死亡。  9月 太平军攻长沙,西王萧朝贵战死。  1853年  1月 太平军攻陷武汉,湖北巡抚常大淳死。太平军增至五十万。曾国藩办湖南团练,即为湘军。  2月 攻陷安庆,安徽巡抚蒋文庆自杀。  3月 攻陷南京,江宁将军祥厚、两江总督陆建瀛战死。南京易名天京,定为首都。清军建江南、江北大营。  5月 太平军北伐,西征。  1854年  1月 太平军攻克庐州,安徽巡抚江忠源自杀。  2月 湖广总督吴文镕战死。  4月 湘潭之战、靖港之战。曾立昌所率的北伐援军溃败。  6月 太平军二克武昌。  10月 清军收复武昌。  1855年  1月 翼王石达开于鄱阳湖口大败湘军。  3月 清军攻下连镇,北伐军主将林凤祥被俘,不久处死。  4月 太平军三克武昌。  5月 北伐军全军覆没,李开芳被俘后遭处 死。  1856年  年初 太平天国东征,攻取扬州,破江北大营;石达开破江南大营;天京解围。  9月 天京事变,太平天国内讧,诸王互杀,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燕王秦日纲先后被杀。  1857年  6月 石达开带兵出走。  1858年  5月 九江失守,守将林启荣战死。  9月 李秀成、陈玉成破江北大营。  11月 三河镇大捷。  1859年  4月 洪仁玕从香港抵天京,封干王。  陈玉成封英王、李秀成封忠王。  1860年  4月 太平军破江南大营,迫近上海。  5月 破江北大营。  6月 上海成立“中外会防局”,美国人华尔建“洋枪队”,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太平军。太平军将领李秀成帅军在青浦大败洋枪队。  1861年  9月 安庆失守,守将叶云来战死。  李鸿章办淮军。  12月 李秀成攻占杭州,巡抚王有龄自杀。  1862年  2月 洋枪队改为常胜军。  5月 李秀成在慈溪战斗中,击毙华尔,严惩常胜军。  6月 陈玉成被清军杀害。  1863年  3月 英国人戈登接任常胜军管带。  6月 石达开于大渡河旁投降,在成都被处死。  12月 淮军、常胜军攻克苏州。  1864年  6月 洪秀全病逝,子洪天贵福即位,是为“幼天王”。  7月 天京陷落。 湖口之战

1855年(清咸丰五年)1月至2月,在太平军西征中,太平军于江西湖口大败湘军水师的江湖进攻作战。

1854年12月初,曾国藩督率湘军突破太平军鄂东田家镇、半壁山防线后,乘胜东攻九江。逾月未能得手,遂移师转攻梅家洲、湖口两地,企图先占九江外围要点,凭水师优势摧毁鄱阳湖内太平军水营,孤立九江。湖口位于鄱阳湖入长江口之东岸,其对岸是梅家洲,再西25公里为九江城。时太平军检点林启容守九江,冬官正丞相罗大纲守梅家洲,主持西征战事的翼王石达开亲驻湖口,坐镇指挥。1855年1月3日,湘军水师进泊鄱阳湖口、八里江等处。罗大纲鉴于湘军水师优势,难以力胜,乃于8日夜,出小船百余只,三五一联,纵火下放,两岸布兵千余人呐喊助威,并兼放火箭火球,对其施行火攻。后常以类似战法对敌袭扰,使其夜不安枕。太平军还在鄱阳湖口设置木簰数座,严密封锁。23日,击退进攻梅家洲的湘军陆师,但设于鄱阳湖口的木簰被湘军水师焚毁。为阻止湘军水师攻入湖内,太平军当夜用大船载以沙石,凿沉堵塞航道,仅在靠西岸处留一隘口,拦以篾缆。29日,湘军水师营官萧捷三等率120余只轻便战船乘陆师攻梅家洲之际冲入湖内,直达大姑塘以上。石达开等把握战机,将隘口堵塞。湘军水师被分割成外江和内湖两处,在外江者均为长龙快蟹等笨重战船,运棹不灵,难以独立作战。当晚,石达开派小划数十只冲入湘军水师大营,焚湘军船40余只,其余败退九江。2月2日,罗大纲率军渡江占九江对岸之小池口。11日夜,太平军从九江、小池口以轻舟百余只复攻泊于江中的湘军水师,焚毁大量船只,曾国藩座船亦被夺获。曾国藩投江自杀,被左右救起,狼狈逃往陆营。湘军东攻一路获胜,尤赖水师优势。

点评:太平军湖口大捷,粉碎了曾国藩夺取九江、直捣金陵的企图,扭转了西征战场上的被动态势,成为西征作战的又一个转折点。西征军自湘潭战败后,弃岳州,失武汉,节节退却,一直退到九江、湖口,形势十分不利。但另一方面,由于湘军的进攻,迫使太平军缩短战线,集中起兵力,消除了前段时间战线过长,兵力分散的弱点。加上石达开亲临前线,加强了领导,为反败为胜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湘军方面虽然节节胜利,却预伏着失败的因素:由于掳获甚多,斗志渐弱;由于屡获胜仗,骄傲轻敌;由于长驱直进,离后方供应基地越来越远,运输补给日益困难。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石达开等坚守要点以疲惫敌人,并利用有利地形,抓住有利时机,机智果断地分割湘军水师,进而立即主动出击,取得了重创湘军水师的重大胜利,使整个西征战场上的形势为之一变。

江宁之战

1853年(清咸丰三年)3月,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太平军攻占江苏江宁(今南京)的作战。是年1月,太平军攻克武汉三镇(参见武汉之战)后,经短期休整,洪秀全、杨秀清等率号称50万之众(兵力约10余万),于2月9日放弃武汉,沿江东下,水陆并进,直趋江宁。清廷妄图将太平军歼灭于长江中游地区,调兵遣将,分兵南北东三路防堵,并接连任命三位钦差大臣指挥作战。东路沿江一线,钦差大臣、两江总督陆建瀛统兵5000于九江一带设防。15日,太平军水军前锋于鄂东广济县老鼠峡江面大败其江防军。陆建瀛闻败,弃军逃回江宁,沿江防兵纷纷溃散。太平军长驱直进,18日占九江,24日攻破安徽省城安庆,杀巡抚蒋文庆,缴获大批军需物资。26日至3月7日,又连克安徽池州(今贵池)、铜陵、芜湖、太平府(今当涂)及和州(今和县)。8日,陆路大队抵达江宁西南善桥一带。9日,水军前锋亦至,分泊大胜关至草鞋峡一带江面。12日,水陆大队赶到,分兵占领浦口,完成对江宁的包围。时江宁清军旗兵绿营共5000余人,另有临时募集的壮勇1万人。陆建瀛在太平军到达前,将城外兵勇悉撤入城,企图固守。清廷获悉江宁被围,急令钦差大臣向荣、琦善率南北两路清军兼程赴援。太平军选定城北仪风门为突破口,采用穴地攻城法,埋设火药于该门之下。同时制云梯数百,分攻各门,迷惑清军。19日拂晓,炸塌仪风门附近城墙2丈余,数百名将士冲入城内,然后分兵两路,一往鼓楼,一循金川门、神策门,经成贤街直指小营,杀陆建瀛于黄家塘。后遭满洲旗兵的凶猛反击,力战不胜,被迫退出。此时,防守南城的清军闻北城已破,总督被杀,不战而溃。太平军数千人在林凤祥、赖汉英率领下,乘夜缘梯登城,打开聚宝门(今中华门)、水西门、汉西门。次日黎明,太平军大队攻入城内,直奔城东南旗兵聚守之满城(明代内城)。江宁将军祥厚及副都统霍隆武率旗兵及满人拼死顽抗,太平军英勇奋战,终将满城攻破,斩杀祥厚等,全歼守军,江宁全城遂为太平军占领。29日,天王洪秀全入城,改江宁为天京,定为都城,从而建立起与清王朝对峙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政权。

天京保卫战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中,太平军为抗击湘军围攻天京(今南京)而进行的防御作战。

太平军安庆保卫战失败后,两江总督曾国藩吸取江南大营两次被击溃的教训,提出了欲拔本根,先剪枝叶(曾国藩《遵旨统筹全局折》)的方略,从东西两个方向对天京实施多路向心进击。1862年(太平天国壬戌十二年 清同治元年)3月下旬,湘军水陆师2万余人从安庆沿江东进,5月底直抵天京城下,布政使曾国荃率陆营扎于城南雨花台一线,兵部侍郎彭玉麟率水师进抵护城河口。署江苏巡抚李鸿章则率淮军6500人于4、5月间分批船运上海 ,勾结英、法侵略军与常胜军阻挡太平军进攻上海,并作西攻苏州、无锡、常州的准备。浙江巡抚左宗棠率军万余由江西入浙,步步东逼。天京已处于湘、淮军的战略包围之中。

此时,英王陈玉成已于安徽寿州(今寿县)被苗沛霖诱执后殉难。因湘军威胁天京,天王洪秀全急令在上海前线督战的忠王李秀成回师救援。李秀成于6月22日在苏州召集紧急军事会议,商讨回救天京之策。其时湘军攻势正盛,李秀成提出避敌锐气,待其久围不下、斗志减弱之时再行决战的方针,并派其弟李明成率兵一部,押解粮饷回天京,以加强防御力量,稳定人心。7月 ,太平军在皖南宁国(今宣州)、广德一带作战失利,干王洪仁玕、辅王杨辅清即率2万官兵撤至江宁、淳化,回援天京。洪秀全见天京情况日紧,催令李秀成立即全师回救。8月6日,李秀成再次在苏州召开高级军事会议 ,决定调兵遣将,救援天京。除留谭绍光守苏州外,从9月14日起,统率十三王约20万大军自苏州等地陆续启程,于东坝集结,部署于东至方山、西至板桥地域,连营数百,对湘军雨花台大营形成反包围态势。

10月13日,雨花台大战揭开序幕。李秀成亲率大军轮番猛攻湘军曾国荃大营及驻扎在大胜关一带的曾贞干部,企图一鼓而下。湘军则采取以逸待劳、缩营自保之策,凭借深沟高墙 ,固守不出,待太平军迫近,才发枪炮射击。太平军连日束草填壕,枪炮连施,均无进展。23日,李世贤率军3万,从浙江衢州赶至天京南郊,协同李秀成大军并力攻击湘军大营。湘军则收缩战线 ,调曾贞干部4000人来大营加强防御。11月3日,太平军又一次发起强大攻势,轰塌湘军大营两处营墙,先锋队从缺口冲入,湘军拼死堵击,经五六次反复争夺,仍未能突入湘军大营。李秀成意在以优势兵力速战速决 ,然久攻不下,士气受挫,加之军粮不继,冬季将临,乃于26日下令撤围。李世贤部退驻秣陵、东坝,李秀成率军由东路进入天京。洪秀全见解围未果,又定下进北攻南计划 ,责令李秀成率军北渡长江,绕过安庆,进军湖北,以调动湘军分兵回援,缓解京围。

12月1日,章王林绍璋以及郜永宽、李容发等率首批数万太平军自天京出发经九别洲,于中旬先后占安徽含山、巢县(今巢湖市)、和州(今和县),等待后队。1863年2月27日,李秀成等率大军数万人渡江北上,先后攻取浦口(今属南京)、江浦,恢复了隔江通道 ,于3月底抵巢县,向先头部队靠拢,拟从无为西进。曾国藩识破企图,令曾国荃坚守大营,不为所动,继续围困南京,另抽援军入皖阻击。此时,在皖南游动的太平军刘官芳、古隆贤、黄文金等部也奉命西进以为策应,因进攻不力,湘军得以向皖北不断增调兵力。4月19日 ,李秀成率部自巢县西进,连遭湘军阻击,攻庐江、舒城均未得手,5月11日抵六安,连日攻城不下,遂于19日撤围东返,渡江时又遭湘军水师拦击,死伤甚众,仅1.5万余官兵返回天京。进北攻南非但没有调动湘军 ,反而损兵折将,贻误了半年时间。至此,湘军已控制长江北岸,进一步收缩对南京的包围圈,并相继进占南京周围的上方门、高桥门、双桥门、七桥瓮、江东桥等据点,以及外围的东坝、秣陵、湖熟、淳化等要地,天京城南百里之内已无太平军踪迹。湘军大营从雨花台移驻孝陵卫,天京只有太平、神策两门尚可与外地联系。

12月4日,苏州城陷。20日,李秀成自丹阳前线返回天京,向洪秀全面禀军情,并提出让城别走(《李秀成自述》),放弃天京,另作他图。这一合理建议遭洪秀全断然拒绝,从而丧失了突围的最后机会。李秀成无奈,只好抱定与天京共存亡的决心,部署死守。1864年2月28日 ,湘军攻占了紫金山西峰天保城,3月2日进至太平、神策门外,完成对天京的合围。4月起,湘军在朝阳、神策、金川各门外开挖地道十余处,守城太平军赶筑月城,为第二道防线。6月1日,洪秀全在病愁交迫中逝世,李秀成等拥幼主洪天贵福继位。7月3日,湘军攻占位于太平门东侧紫金山西麓龙脖子的地保城,太平军失去护城的最后一道屏障。湘军随即构筑炮台数十,昼夜对城内轰击,以掩护部队在龙脖子附近赶挖地道。19日,担任主攻的湘军朱洪章、刘连捷、萧孚泗等部集结太平门外。中午,地道火药轰发,城墙被炸塌十余丈,主攻部队纷纷冒死从缺口冲入城内,分路直冲天王府以及神策、仪凤、通济、朝阳、洪武、聚宝各城门,位于城西南的湘军陈拨部则攻取水西门、旱西门。至傍晚,天京各城门均陷 ,城内太平军与湘军展开巷战,或战死,或自焚。当晚,李秀成带幼天王等从太平门缺口突围,后被冲散,相继被俘殉难。天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革命的失败。

太平天国自安庆失陷后,战略上已陷于被动。但这时各地尚有数十万大军,洪秀全若能接受李秀成建议,让出天京,从内线转到外线作战,变被动为主动,重振军旅,仍有可为。洪秀全固执己见,终致丧失扭转战局的最后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