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视频音乐> 影视> 正文

《天才少女》教育启示录(阿德勒被讨厌的勇气)

  • 欢乐颂1718欢乐颂1718
  • 影视
  • 2023-06-15 04:06:01
  • -
每个孩子都值得有一个完整童年

天才少女也是少女!

强力推荐影片《天才少女》给各位年轻的的宝妈、宝爸们。

这不是一部励志教育影片,而是充满温情和人性的教育理念冲突故事。

家长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期待是什么?

自古至今,无论哪个国家,没有哪个家长不爱自己的孩子,也没有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

望女成凤,望子成龙,是家长对孩子的普遍的教育期待。

愿望都是美好的,但是,家长是千差万别的,孩子自然也是千差万别的。如果,用同样的标准要求不同的孩子,那么,有可能会发生让家长对孩子失望的事情发生,因为,教育期待和教育结果,不可能完全对等。

为人父母,或许我们潜意识里总是习惯赋予孩子许多期望,认为自己没实现的愿望和理想都应该由孩子来实现,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的身上。殊不知过分的期望成了孩子最沉重的枷锁,极有可能毁掉孩子本应无忧无虑的童年,而这又需要孩子用一生去治愈不幸的童年。

面对天才儿童,什么才是最重要的?这可能是很多父母都要面临的不同选择。

  阿德勒曾说过一句至理名言: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诚然,童年的生长环境,塑造了人的性格;其经历,固化了人的思维模式和无意识的惯性。Diane的童年,终日与数学为伴,没有朋友,没有娱乐;正是因为姐姐的自杀,弗兰克辞去了大学教师的工作,带着外甥女Mary,力图给她一个孩子该有的童年。

  Be what you wanna be 中,第一句就是这句歌词:

“Doctor, actor, lawyer or a singer, why not president, be a dreamer, you can be just the one you wanna be.”

成为你想成为的人,未来的日子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对任何一个6、7岁的孩子来说都很简单,毕竟本该是孩子有着自己梦想的年纪;可是Mary在影片一开场的第一节数学课上就暴露了自己。

上学的第一天,班上的孩子都在争答1+1=2,2+2=4……等数学题,Mary显露出不屑一顾的样子。她的数学老师Bonnie注意到她的表现,特意加大难度单独对她出考题,小Mary均完美回答,最后Bonnie甚至还出了个“计算器”题, 想给Mary一个下马威,没想到小Mary仍是不慌不忙地答对了,与老师计算器算的结果一分不差。Frank被叫到学校接走Mary,因为Mary对校长大喊大叫,要她打电话给Frank来把她接走。Bonnie追出来告诉Frank,Mary很有天赋,而Frank却故意表现的不以为然。说Mary只是知道一个公式,而他8岁就知道特拉亨伯格公式。

Bonnie特意谷歌了下特拉亨伯格,并发现Mary的母亲Diane是位年轻的天才数学家,可惜早早就自杀了。而Frank是Mary的舅舅。

Mary的身世被学校挖了个遍。“你女儿是个天才”,她们对日夜陪伴Mary成长的舅舅Frank如是说。

如果不是舅舅,或许 Mary 不会有普通人的生活。 在舅舅把她送到幼儿园之后,老师和舅舅说Mary的智商完全超过所有的同龄孩子,要出跨年级的题才能把玛丽难住,要求让玛丽转校。舅舅知道这个消息之后并没有转校,而是依然让玛丽在这个学校和普通小孩生活。

由此可见,舅舅是知道他的天赋的,但是是舅舅不想让 Mary 过的特殊,所以才让 Mary 继续留在普通学校学习,也因此才能过上普通人的生活。

如果不是舅舅,或许 Mary 就被外婆带走了。 影片中,Mary的外婆也知道了Mary超凡的数学天赋。外婆想要把Mary带走让她解开世纪数学难题,同时还给她请了很多的数学老师,想要把她带走让,她从小接受更特殊的教育。但是舅舅没有同意,他和外婆爆发了激烈的争吵。之后成功将玛丽留在了自己身边。

所以说,正是因为舅舅, Mary 才拥有了有个完整快乐的童年。 舅舅并不是不让Mary走向数学研究的领域,只是舅舅深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对孩子重要,不想留下像她母亲那样的遗憾。因此舅舅坚持让Mary有了一个快乐的童年回忆。

Frank为了Diane的愿望,放弃了自己原本的事业,一心陪伴着Mary,希望她拥有快乐的童年,甚至仅仅希望她成为一个快乐的普通人。如果是你,你赞同吗?你又会如何选择呢?

天才总归是极少数的,绝大部分人注定平凡。只是每一个平凡的人总会有属于自己的特质。作为家长,你发现了吗?作为老师,你又能做些什么?呵护孩子的心灵与天份,需要你的爱心、智慧与耐心……你,准备好了吗?

在笑与泪中,我们为影片中每一个善良的人们而感动着。

不用说帅气的男主Frank,可爱的Mary了;更有好心的黑人胖妈;伯乐型的Bonnie老师;严肃又可爱的校长大人; 咄咄逼人的“狼外婆”;口齿伶俐的法官大人。每一个场景,都是导演的用心之作!

这是一个关于一个拥有极佳的数学天赋的小女孩的故事,作为一个“天才少女”,她的童年应该怎样度过,她的舅舅和她的外婆对此有着不一样的见解......

此后,接受天才模式的培养,还是和常人一样过着普通的生活,Mary的姥姥Evelyn的出现开始让Mary的未来飘忽不定。一口浓厚的英伦腔,为了孩子的抚养权一把拉上Frank坐进法庭,难见笑容的脸庞外加人们都认为她的性格比较fussy……整个角色充分利用了英音的抑扬顿挫,把这位失去女儿的母亲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决心展现得格外强大。姥姥Evelyn要带走Mary的目的很明确:她来抢的不是外孙女,是一个“天才少女”。

从小一直抚养Mary的Frank没钱,住破房子,没钢琴,靠在码头给人修船维生,收入低,没有医疗保险;而Evelyn有钱,住好房子,有钢琴,高收入,有医疗保险。而且她本身是剑桥数学系高材生,有财力、精力和意愿好好栽培Mary,还得到了亲生父亲的指定授权。

在法庭上的这场官司里,亲生父亲的出现,外婆的力挽狂澜,把以上已知条件代入“谁更适合抚育小孩”的题目,谁会赢得孩子,一目了然。可是,Mary说了,“He(指Frank) wanted me before I was smart.”

谁知Evelyn还是不愿放弃,在法庭上趾高气昂地发表了自己的教育观,挨个怼回Frank的律师抛出的各种问题。Mary因自杀去世的妈妈——数学天才Diane确实没有娱乐,没有伙伴,没上高中,没有体育活动,没去过夏令营,没当过女童军……从小就被母亲禁锢在家中研究数学。十七岁时,初恋对象带她去私奔、滑雪,Evelyn冷酷地报警称对方绑架。由于自幼零社交,没有辨别能力,后来Diane跟一个不负责的男人胡乱发生关系,怀孕,生下了Mary……

但是,在法庭上这位可怕的女人像历史上那些被误解、被庸众审判的先知和殉道者一样,义正言辞地说:Diane跟普通人不一样,她是十亿人里才出一个的天才,所以我对她的责任不止母女。推动人类进步的伟大发现都出自极少数人,没有他们,人类文明何以前进!至于亲手扼杀女儿的恋情、导致她曾经自杀未遂,Evelyn昂起衰老的脖颈,加重语气:“It was nothing!”,并且得意地说:“后来Diane感谢了我对这件事的干涉,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从此,Mary的抚养权一事Evelyn和Frank达成和解,寄养到条件更好的家庭。

此时,全剧达到最高潮,也让我完全破防。分别时,Frank强忍着眼泪,不断地用各种理性语言安慰Mary,而Mary那撕心裂肺的哭喊:“You promised(I’m not going anywhere)!”催人泪下。

第一次探望时间,Frank早早地带着东西来到了寄养家庭,意外得知Mary并不想见他,那是Mary和舅舅的分离后,一种极度思念后的失望和痛苦。

直到得知一直陪伴Mary的独眼猫Fred正在收养所等待安乐死,Frank才嗅到了这件事背后的蹊跷。冲进寄养家庭,Mary像个小囚徒一样正被外婆和数学家们困在中间,苍白的小脸阴沉苦闷。

终于,Frank像英雄救险一样把她从Evelyn面前抱走。Mary谅解了舅舅,他们拥抱,痛哭,承诺永不分离。

这让我们对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观产生了深深的思考。舅舅Frank坚决地认为成为天才不重要,过得快乐、感受生命的意义才更重要。他坚持让她上最普通的学校,和同龄人一起学习、玩耍,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而不让姐姐Diane的悲剧在年幼的Mary身上重演。

然而,深以女儿的人生为憾的外婆Evelyn,在Mary的身上看到了弥补女儿遗憾的曙光。当年,Evelyn一心要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世界顶级的数学家,为整个人类的发展做贡献,她从来不曾过问女儿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一直在用自以为正确的方式教育、培养女儿。

高压之下的Diane活得完全没有了自我,她最终选择了自杀,并留下一份已经解出的数学手稿,却要求在母亲死后才能公开。这份手稿彻底击倒了一心要在Mary身上弥补遗憾的Evelyn,她不再干涉Mary的教育,而是让孩子活得像个孩子。

这部电影已经不再讲的是励志教育, 而是人们面对教育的态度 。 一个人的生活不应该被别人任意摆布,作为每一个独立的自由的有思维的人,自己要有自己的梦想与追求,那才是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