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视频音乐> 影视> 正文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一代宗师所有台词)

  • 爱情调味剂17爱情调味剂17
  • 影视
  • 2023-01-06 10:49:12
  • -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是王家卫电影《一代宗师》中的经典台词。主演梁朝伟在采访中这样解释武林或人生:

一是见自己,首先要清楚自己;二是见天下,天下这么大,你都没有出去看过,就是井底之蛙,要出去见一下世面;三是见众生,就是要把你所学的教给别人,能够启发别人才叫见众生。

见自己——见自己的优势和弱势,见自己的心性和软弱。 就是了解自己的特长,了解自己的短板和优势,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从而在选择上不致迷惑,在探索上不致困难重重。一个人应该了解到自己真正的优势所在,即在一种身无分无的困境之下仍能让你脱颖而出的能力。见自己,就是要通过勤奋强化个人的知识、学识、能力和素质。认识到自己要什么、缺什么、差什么,不断补强短板。好比当老师的要有讲好课的能力,当医生的要有看好病的水平,打篮球的技术要精。始终不忘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见自己,人的整个内心都是围绕自己本身来转的。看问题的方式也是从技术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见天地——见局限,见自身的渺小。即突破自己眼界的限制 ,认识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就是要去经历风雨,在社会中历练,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与这朗朗乾坤相比,自身实在是太渺小了,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完成的事情并不多,需要认识高人、结识贵人,吸取营养,不可单打独斗自命不凡,要摒弃以自我为中心,天地之大无奇不有,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学最好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借人之智,成就自己,面对别人的优秀时,发自内心地赞美。需要将个人融入团队、集体中去思考自己、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像打篮球,技术再好、能力再强也是见自己的阶段,强中自有强中手,要打好篮球必须知道篮球是团队运动,明白合作战术配合是本质,这叫见天地,要懂得团队合作、团队战术才是个人技术发挥的最好舞台,你必须早日实现技术战术化。 在人生路上,你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 如果你想翱翔蓝天,那你就要和雄鹰一起飞翔;如果你想驰骋大地,那你就要和骏马一起奔跑!见天地,看问题的方式提升到战术的角度,去看问题。

见众生——是超脱,超脱见天地时的局限,不问恩仇,不欺负弱者,不恃强凌弱,富有爱心,走出天地的牢笼,去看见众生。 见了自己,见了天地,就要进入道的境界,最后要拿你自身人格力量、道德精神去感染别人。授业解惑,在自己喜好的领域形成自己一套独有的、创新的思想、理论体系。当自己将一个事情给别人能讲清楚,别人也能听懂的话,一般你做的这个事情问题不大。如果你自己讲起来都非常别扭,别人也听的一头雾水,基本上你这东西肯定有更好的一种方式。授业解惑不仅仅是将自己知道的知识传播给大家,当然这也是一种好的品德,分享知识本来就是一种美德。更重要的是自己对知识的一种升华和提炼。著书立著,将知识传播出去。让众人去得到帮助,同时反过来也是对你技术最好的一种考验。电影中叶问讲授业时说:“跌打正骨,内功点穴,一概不会;无瓦遮头,吴龙舞狮,一概不教。教功夫不是街头卖艺,所以无瓦遮头不教;舞狮抢炮,总会大家闹事,更何况争强斗狠,无非为了一个红包,有失斯文。”见众生,就是在达己之后能有选择性的将自己的知识普济众生,推动主流观念的良性发展。看问题的方式提升到战略的角度,去看问题。

王家卫《一代宗师》里说武功境界有三层。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像王导这样的高手,是早早就见了自己。认识了自己,做了自己,表达了自己,在一个适合的时段上,《霸王别姬》喷薄而出,便是成名之时。但若只见自己,不接着往前走,就是“我执”,执着在自己这里了,看不见其它东西了。作茧自缚,难免腐坏。只见自己不见人,缺乏怜悯之心,就是不尊重常识。所谓常识,便是众生心中的东西。所谓见了众生,就是我没有了,放下了,以众生心为我心,合二为一,这样的人,必定尊重常识。他看到的,就是众生眼睛里的。他表达的,就是众生心里有的。把我放下的这个过程和其功力,就是“戒”。

我在创立“画圆战术”的过程中总结了 打篮球的三个境界:“初级阶段玩技术、中级阶段玩战术、高级阶段玩战略。 ”与“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的道理和境界不谋而合。初级阶段,以为技术包打天下,苦练技术,场上单打单挑以为无所不能,是见自己;中级阶段,明白了篮球是团队的运动,战术可以将伸出去的五根手指攥成一个拳头,威力更大,懂得了一拳难敌四手,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个人技术再好,你超不高詹姆斯,詹姆斯技术再高,属于超星级人物,还是败给了团队篮球的马刺和勇士;高级阶段,懂得了方向是航行的灯塔,离开方向,技术和战术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技术和战术都是为战略服务的。方向和全局是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技术必须战术化,战术必须战略化,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2015年男篮亚锦赛前许多人对宫鲁鸣的执教有质疑和诟病,夺冠夜记者采访宫鲁鸣,问这些质疑是否被打破了?把中国男篮带出低谷,重新回到亚洲之巅、夺得亚锦赛冠军的宫鲁鸣指导微笑着说:“这些其实不重要。因为人在社会上,人总会有不同的看法,其实这些(质疑、诟病)没有问题。”

        宫鲁鸣指导没有在夺得冠军之后反唇相讥去指责那些一直质疑自己的球迷,其以德报怨、不问恩仇的这番话就像一位智者和哲人,面对人生中来自各方的质疑却能豁达地坦然面对,并指出了对人们认识上的差异性要包容和理解,难能可贵的胸怀和度量,大家风范!可谓是跳出了见自己、见天地之后进入了见众生的境界。

被人误解的时候能微微的一笑,这是一种素养;受委屈的时候能坦然的一笑,这是一种大度;吃亏的时候能开心的一笑,这是一种豁达;无奈的时候能达观的一笑,这是一种境界;危难的时候能泰然一笑,这是一种大气;被轻蔑的时候能平静的一笑,这是一种自信。

一个人的胸怀决定了他人生的高度。一个人立身处世,拥有什么样的胸怀,直接决定了其拥有什么样的人生。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如果不能打碎心中的壁垒,即使给你整个世界,你也找不到自由的感觉。一个人只有最大限度地扩大自己的胸怀,才能比别人看到更多更精彩的事物,收获更多的美丽。

《一代宗师》里宫二说,她这一辈子只见到了天地,而叶问见到了众生,就是指此。宫二代表的是武林的正脉,武林的理念和规矩在她身上体现得很明显,所以她奉了道,不结婚,不传后,不传艺最后随着武林的消逝一同死去。叶问视武术为个人爱好,他对武术看得很单纯,超脱藩篱将武术发扬光大,宫羽田和丁连山就是看到了叶问的胸襟与洒脱才认同叶问,最后叶问见了众生。

按照导演王家卫的说法,“一代宗师”不只是一个人。记者采访:影片里的叶问、宫宝森,向观众递传一种虚怀若谷的气度,也许这正是您所说的“大视野”,这是否也代表你对人格境界的诉求?王家卫说:在做电影前期工作的时候,我访问了很多武林里的老先生。在他们对于过往的讲述中,我经常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气息。信和义,是那个时代最宝贵的气质,这种品质在今天尤为珍贵和动人。包括影片里的很多台词,其实都源自老先生们的讲述。这些话很通俗,但一句话就可以说透很多道理,我们创作的时候会特别希望把这些都放进故事里。我拍的不仅仅是叶问一个人,而是一种武林风范。所谓“一代宗师”,也就不是叶问一个人,而是那个时代里的一个群体。事实上,单单“一代宗师”这四个字就花费了我三年时间。我查尽了现有资料,想要追问究竟什么人才能称得上“一代宗师”。

太极有个讲法,“十年开一宗”,是说十年就可以成为一个宗师,但是“一代”这个概念就太大了,没有具体的定义。怎么去表现“一代宗师”?必须要经历过什么的人才有这个资格?王家卫最后说,我觉得他必须经历三个阶段: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就是影片中宫二说的“不迷不成家”、“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见天地,就是心里要装得下世界;见众生,就是要把学过的东西回馈众生。这三个阶段是“一代宗师”必须达到的境界,否则你就只是“高手”,而不能成为“一代宗师”。

梁漱溟说过,人的一生一直在处理三种关系: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己内心的关系。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就是这三种关系均衡之愿景。以孙悟空做比,当他学完艺自比齐天大圣时,是见自己。当他被如来制服,是见天地。若之后他亦成为同如来一般的一方之圣,收徒传道,是见众生。走完这三层境界,当称为一代宗师。

一个人比你优秀,你尽可以放心交往,因为优秀的人散发正能量;一个人比你有德行,你尽量与他成为一个团队,因为厚德载物;一个人比你有智慧,你尽可安心与他同行,相信智慧能照亮未来;一个人活的生命比你有质量,你可用心与他成为知己,生命才有高度与宽度!

叶问不参与流派之争,凭借一口硬气经历光绪、宣统、民国、北伐、抗日、内战,是见自己。四十岁后始见高山,与宫宝森搭手,见识六十四手,更经历家破、流离等一座座人生的高山,是见天地。在香港开武馆教功夫,广收门徒,将武学精神做人之道授众于人,是见众生。至此,方为“一代宗师”。

       虽然“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有一定的时序性,但并不总是如此。抛开时序性,从认识上看,见自己是认识的深度,见天地是认识的广度,见众生则是知行合一。见自己:观自己的心境、行为方式、生活目标;见天地:比较客观的自然、社会规律,认识并改变这个世界;见众生:以社会福祉为己任,能力大到这个地步了,贡献社会。

小成靠勤——见自己、中成靠智——见天地、大成靠德——见众生。人生不同的境界决定了成功的成色。从见自己到见天地,是往上走,要把自己的小境界提到天地的大境界。以地为身躯,以天为魂魄,以山川河流为血脉,所谓顶天立地。这个阶段的人的气场是张扬的,豪迈的,甚至霸道的,不可一世的;从见天地到见众生,是往下走,越来越卑微,身段越来越低下,低到泥土里。这个阶段的人的气场,是谦和、深邃、淡然的。

王国维《人间词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见自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见天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见众生)。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他不是只指武学方面,也是人生哲理,贯穿于人生的每个阶段。每个人在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感悟,所以你不必执着见的是什么。就像小时候背的文章一样,记住他,在以后的生活中慢慢参悟。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