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视频音乐> 影视> 正文

达芬奇密码里的秘密到底是什么呀(达芬奇密码是真的吗)

  • 热巴老师热巴老师
  • 影视
  • 2023-01-09 07:19:04
  • -

根据小说,由郇山隐修会保守的圣杯的秘密有以下几个:



* 圣杯不是一个真正的餐杯,而是个名叫抹大拉的玛丽亚的女人,她承载着基督的血脉。


* 在古法语中表示圣杯的词汇San gréal实际来自被故意修改了的、字面原意为“王室血统”的Sang réal一词。


* 圣杯的遗迹是由用来证实血统的文件和抹大拉的玛丽亚的尸骨组成。


* 教会将有关抹大拉的玛丽亚和耶稣的血脉的真相隐瞒了2000年。这主要是由于他们害怕被他们描述得如恶魔般的女性崇拜(sacred feminine,对女性繁殖能力的宗教崇拜)的力量。


* 抹大拉的玛丽亚有着王室血统(追溯至犹太人的便雅悯王),而且是有着大卫王王室血统的耶稣的妻子。她是妓女的说法是教会为隐匿他们之间的真实关系而编造的谎言。在基督受难时她怀着身孕。基督受难后她逃到高卢,在那里受到马赛的犹太人的保护。她生下一个女儿名叫莎拉。耶稣和抹大拉马利亚的血统后来演变为法国的墨洛温王朝。


* 索菲·纳芙和她的兄弟是耶稣和抹大拉的玛丽亚最初血统的后裔(他们的姓改为纳芙,英文里和nephew一词相近,以隐瞒他们的真实出身)。


* 血缘的存在是在十字军于1099年占领耶路撒冷后发现的文件中包含的秘密(参看耶路撒冷王国)。郇山隐修会和圣殿骑士团都是为保守这个秘密而成立的。

郇山隐修会保守的圣杯的秘密有以下几个:

* 圣杯不是一个真正的餐杯,而是个名叫抹大拉的玛丽亚的女人,她承载着基督的血脉。 * 圣杯的遗迹是由用来证实血统的文件和抹大拉的玛丽亚的尸骨组成。
* 教会将有关抹大拉的玛丽亚和耶稣的血脉的真相隐瞒了2000年。这主要是由于他们害怕被他们描述得如恶魔般的女性崇拜(sacred feminine,对女性繁殖能力的宗教崇拜)的力量。
* 抹大拉的玛丽亚有着王室血统(追溯至犹太人的便雅悯王),而且是有着大卫王王室血统的耶稣的妻子。她是妓女的说法是教会为隐匿他们之间的真实关系而编造的谎言。在基督受难时她怀着身孕。基督受难后她逃到高卢,在那里受到马赛的犹太人的保护。她生下一个女儿名叫莎拉。耶稣和抹大拉马利亚的血统后来演变为法国的墨洛温王朝。
* 索菲·纳芙和她的兄弟是耶稣和抹大拉的玛丽亚最初血统的后裔(他们的姓改为纳芙,英文里和nephew一词相近,以隐瞒他们的真实出身)。
* 血缘的存在是在十字军于1099年占领耶路撒冷后发现的文件中包含的秘密(参看耶路撒冷王国)。郇山隐修会和圣殿骑士团都是为保守这个秘密而成立的。

圣杯的秘密和列奥纳多·达·芬奇的作品有如下的关联:

* 达芬奇是郇山隐修会的成员,并且了解圣杯的秘密。事实上在《最后的晚餐》中揭示了这个秘密,画中桌子上没有出现真正的餐杯。挨着基督就座的人的画像不是男人,而是一个女人,即耶稣的妻子抹大拉的玛丽亚。该作品的大部分复制品都是在后来一次隐匿了她明显的女性特征的改变后复制的。

* 《蒙娜丽莎》其实是达芬奇将自己作为一个女人来画的自画像。这种双性性格反映了耶稣和抹大拉的玛丽亚神圣结合所蕴意的男性和女性的庄严的结合。这种阴阳的宇宙力量之间存在的对等在很长一段时期里是教会的力量的一个深刻威胁。蒙娜丽莎(Mona Lisa)的名字其实是由“Amon L'Isa”变换字母顺序而来,说的是古埃及的父神和母神(名为阿蒙和艾西斯,Amon和Isis)。
最终结果证实:
索菲其实正是耶稣的后人,即圣杯。“守护者”的首领索尼埃在车祸后将这个耶稣后裔当亲生孙女一样抚养。索菲由于偶然看到索尼埃和同伴进行的宗教的性仪式才与索尼埃断绝了来往。两人出来密室,发现教堂里已经站满了人。一个老太太告诉索菲,他们都是圣杯的守护者,她本人正是索菲的祖母。

讲的是根据达芬奇的画作寻找圣杯的过程。惊天秘密就是圣杯在古老的玫瑰线下面,也就是卢浮宫。

兰登滴的那滴血形成的形状其实就是一根线,突然让他想到也许密码里面的Rosslyn并不是指的罗斯林教堂,而是横跨整个巴黎的玫瑰线即本初子午线,它也是地球上最早的本初子午线。

因为罗斯林(Rosslyn)最早的拼法是Roslin,就是从这条被神化的"玫瑰线"得来的。所以他就顺到子午线最后找到了卢浮宫。

剧情简介

哈佛大学的符号学专家罗伯特·兰登在法国巴黎出差期间的一个午夜接到一个紧急电话,得知卢浮宫博物馆年迈的馆长被人杀害在卢浮宫的博物馆里,人们在他的尸体旁边发现了一个难以捉摸的密码。

兰登与法国一位颇有天分的密码破译专家索菲·奈芙,在对一大堆怪异的密码进行整理的过程当中,发现一连串的线索就隐藏在达芬奇的艺术作品当中,深感震惊。这些线索,大家都清楚可见,然而却被画家巧妙地隐藏起来。



扩展资料:

圣杯最初的用途——收集受难的耶稣留下的鲜血——的故事,明确联系前面的基督的鲜血盛放在圣杯里,和对确实的基督弥赛亚血统的隐喻。纠缠在这个理论的是基督所谓的在死前与抹大拉的玛丽亚有婚姻关系的观点。

并且,她还为他生了一个孩子。按照推测,基督的血缘家族,应该是法国墨洛温王朝让圣杯的藤蔓联系着基督的血脉,才传到今天。在基督受难后,抹大拉的玛丽亚带着他的孩子逃到了法国。与法兰克部落的人联姻,从而延续了基督的血脉,也有了墨洛温王朝。

这个观点是从畅销书《圣血与圣杯》开始兴盛起来的。始作俑者,就是该书的作者米歇尔·白根特、亨利·林肯,以及理查德·雷。该书第一版出版于20年前,而由于《达·芬奇密码》一书的大热,又有重新走俏的趋势。因为《达·芬奇密码》一书大量的借鉴了《圣血与圣杯》的观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达芬奇密码

根据小说,由郇山隐修会保守的圣杯的秘密有以下几个:

* 圣杯不是一个真正的餐杯,而是个名叫抹大拉的玛丽亚的女人,她承载着基督的血脉。
* 在古法语中表示圣杯的词汇San gréal实际来自被故意修改了的、字面原意为“王室血统”的Sang réal一词。
* 圣杯的遗迹是由用来证实血统的文件和抹大拉的玛丽亚的尸骨组成。
* 教会将有关抹大拉的玛丽亚和耶稣的血脉的真相隐瞒了2000年。这主要是由于他们害怕被他们描述得如恶魔般的女性崇拜(sacred feminine,对女性繁殖能力的宗教崇拜)的力量。
* 抹大拉的玛丽亚有着王室血统(追溯至犹太人的便雅悯王),而且是有着大卫王王室血统的耶稣的妻子。她是妓女的说法是教会为隐匿他们之间的真实关系而编造的谎言。在基督受难时她怀着身孕。基督受难后她逃到高卢,在那里受到马赛的犹太人的保护。她生下一个女儿名叫莎拉。耶稣和抹大拉马利亚的血统后来演变为法国的墨洛温王朝。
* 索菲·纳芙和她的兄弟是耶稣和抹大拉的玛丽亚最初血统的后裔(他们的姓改为纳芙,英文里和nephew一词相近,以隐瞒他们的真实出身)。
* 血缘的存在是在十字军于1099年占领耶路撒冷后发现的文件中包含的秘密(参看耶路撒冷王国)。郇山隐修会和圣殿骑士团都是为保守这个秘密而成立的。

圣杯的秘密和列奥纳多·达·芬奇的作品有如下的关联:

* 达芬奇是郇山隐修会的成员,并且了解圣杯的秘密。事实上在《最后的晚餐》中揭示了这个秘密,画中桌子上没有出现真正的餐杯。挨着基督就座的人的画像不是男人,而是一个女人,即耶稣的妻子抹大拉的玛丽亚。该作品的大部分复制品都是在后来一次隐匿了她明显的女性特征的改变后复制的。

* 《蒙娜丽莎》其实是达芬奇将自己作为一个女人来画的自画像。这种双性性格反映了耶稣和抹大拉的玛丽亚神圣结合所蕴意的男性和女性的庄严的结合。这种阴阳的宇宙力量之间存在的对等在很长一段时期里是教会的力量的一个深刻威胁。蒙娜丽莎(Mona Lisa)的名字其实是由“Amon L'Isa”变换字母顺序而来,说的是古埃及的父神和母神(名为阿蒙和艾西斯,Amon和Isis)。

最终结果证实:
索菲其实正是耶稣的后人,即圣杯。“守护者”的首领索尼埃在车祸后将这个耶稣后裔当亲生孙女一样抚养。索菲由于偶然看到索尼埃和同伴进行的宗教的性仪式才与索尼埃断绝了来往。两人出来密室,发现教堂里已经站满了人。一个老太太告诉索菲,他们都是圣杯的守护者,她本人正是索菲的祖母。 主要是讲:《维特鲁威人》(Vitruvian Man)该书是关于主角,哈佛大学的宗教符号学教授罗伯·兰登,解决巴黎卢浮宫声望卓著的馆长雅克·索尼埃被谋杀一案。索尼埃赤裸的尸体是以列奥纳多·达·芬奇的名画维特鲁威人的姿态在卢浮宫被发现的,索尼埃死前在身边写下一段隐秘的信息并且用自己的血在肚子上画下五芒星的符号。一些达芬奇的著名作品中隐含的信息,包括《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等,都在解密的过程中真相大白。....
  小说的主要冲突围绕着两个迷团而展开:
  1. 索尼埃保护的,最终导致他被杀害的秘密是什么?
  2. 是谁在背后策划了这一谋杀案?
  小说以不同的人物同时展开几条故事线,最终所有的故事线汇集在一起,并在书的结尾得到解决。
  要弄清楚迷团需要解决一系列的智力难题,包括单词中字母的排序和数字难题。谜题的真相最终指向圣杯可能出现的地点和两个分别叫做郇山隐修会(Priory of Sion)和圣殿骑士团(Knights Templar)的秘密团体。罗马天主教组织西班牙主业会(Opus Dei)也出现在情节中。 记不太清了,正本书是关于宗教的,但记得好像没有揭示最后的答案,你还是自己读最好,每个人理解不同的,或许你就悟到了别人没理解的东西 岑东溱弯弯唇,“无事。”
自己看吧晚上睡觉前都靠它解闷666ze,Ċòṁ
说完之后带着蔷薇径直往前厅走去。
  两人没有留意到,身后的一主一仆却停下了脚步。
  殷桉转身看着岑东溱的背影,面上淡淡的,“如何?”
  安临一脸震惊,转身死死地盯着岑东溱的背影,嘴巴都不利索了起来,“她她她,她没有呼吸?”
  他们习武之人对于气息的感知比一般人强烈很多,这位岑府大小姐分明没有半点气息。一般来说,武功越高强的人,越是能隐藏自己的气息。但就算是绝顶高手,也是有气息的。
  而这位岑府大小姐,根本就没有呼吸!
  可没有呼吸怎么能算人?
  殷桉收回了视线,一只手背在身后,转身离开了。
  身后的安临一直盯着岑东溱的身影消失在自己的视线中,才不敢置信地回过头,想要得到自家主子的确认,“她真的是人吗?”
  可自家主子的身影早已远去,他连忙跟上,“哎,主子你等等我!” 影片《达·芬奇密码》根据美国作家丹·布朗的同名悬疑小说改编。哈佛大学的符号学专家罗伯特·兰登(汤姆·汉克斯 饰)在法国巴黎出差期间的一个午夜接到一个紧急电话,得知卢浮宫博物馆年迈的馆长被人杀害在卢浮宫的博物馆里,人们在他的尸体旁边发现了一个难以捉摸的密码。兰登与法国一位颇有天分的密码破译专家索菲·奈芙(奥黛丽·塔图 饰),在对一大堆怪异的密码进行整理的过程当中,居然发现一连串的线索就隐藏在达·芬奇的艺术作品当中。这些线索,大家都清楚可见,然而却被画家巧妙地隐藏起来。

兰登无意中非常震惊地发现,已故的博物馆馆长(也就是奈芙的祖父)竟然是峋山隐修会(Priory of Sion)的重要成员。峋山隐修会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秘密组织,其成员包括牛顿、维克多·雨果与达·芬奇等多位历史名人。兰登的直觉告诉他,他和奈芙是在找寻一个石破天惊的历史秘密……   丹·布朗,一个没有多大名气的惊悚小说作家,教师出身,先前有过三部作品,反应平平,在好手如云的西方畅销书界算是个新面孔。今年3月《达芬奇密码》出版后,一下子登上《纽约时报》等各大畅销书排行榜的榜首,一时好评如潮。这真是一部非常好看的小说,既混合了谋杀,侦探,解谜,悬疑,追捕等常规的畅销要素,又加进了大量艺术史、宗教史、象征学等文化佐料。令人惊叹的是,他把那些高级调味品洒得恰到好处,丝丝入味,与惊心动魄的故事完全融为一体。这可不是等闲的本领。
  哈佛的艺术史和宗教象征学教授罗伯特·兰顿正在法国讲学,半夜里他被法国国家司法警察局(DCPJ,相当于美国的联邦调查局)的人从旅馆里叫醒,请他协助一起血腥谋杀案的侦破。他们来到犯罪现场——卢浮宫的大画廊,死者是卢浮宫博物馆的馆长,雅各·索尼埃,也是著名的象征学学者。为什么偏要叫兰顿这么个美国教授来?第一,他是索尼埃的日程表上最后要见的人。第二,索尼埃的死状恐怖邪异,他被枪击中胃部,可是在生命的最后几分钟里,他竟把自己全身的衣服剥去,仰面朝天躺在地上,四肢伸展开来,做成一个达芬奇“维特鲁威人”(Vitruvian Man)的姿势,用手蘸自己的鲜血在腹部画了一个五角星,还在身旁写下几行谜样的数字和诗句:

  13-3-2-21-1-1-8-5
  O, Draconian devil!
  Oh, lame saint!

  索尼埃是在用这些词句和符号告诉人们关于他死亡的原因和凶手的线索吗?既然死者本身精通宗教、美术史上各种图像符号,那当然用得着他这一行的专家来解读这些符号的意义。可是法国警方似乎还有一些瞒着兰顿的东西,警察头子法歇是个骄横强悍的家伙,急于毕其功于一役,对此案又怀着某种阴暗而不可告人的目的,
  这样的开头,当然也不错了,但在我这样熟读大量惊悚小说的人眼里,只能算是平平。要想吊起骨灰级读者的胃口,还要有更好一点的招式才行。但是别急,令人眼睛一亮的人物马上就要来了。一个穿着随便的年轻女子不顾守卫的阻拦,迈着风一样的步伐穿过了警戒线,在法歇的恼怒中昂然登场。这位贸然闯入的苏菲是DCPJ密码破译处的探员,她告诉法歇那组数字她已经破解,就是数学史上最有名的斐波那契(Fibonacci)数列。数字重新排列后,变成1-1-2-3-5-8-13-21,每一个数字都是前两个数字的和,就那么简单。
  仅此而已?死者在和活着的人开玩笑吗?在苏菲向法歇解释密码的同时,她交给兰顿一个电话号码,说是美国大使馆托DCPJ转给兰顿的口信,有要事需兰顿马上给美国大使馆打电话。兰顿接通了这个号码后,发现那是苏菲家的录音电话,里面录好了苏菲几乎是耳语一般的声音:

  "兰顿先生,不要对这段话作出任何反应,冷静地听下去,你现在身处危险的境地,请完全按照我的吩咐去做。”

  看到苏菲这个干净漂亮的暗渡陈仓,我便知道自己是肯定放不下这本书了。在暂时避开了其他警察耳目的盥洗室里,苏菲向兰顿出示了凶杀现场的真实照片,那上面有着被警察们悄悄擦去的最后一行文字:“P.S.找罗伯特·兰顿”。苏菲说,布歇认定了兰顿就是凶手,设计了“协助破案”的圈套,不动声色地请他心目中的嫌疑犯到现场,一面听兰顿的讲解和意见,一面暗暗观察他的表现,然后准备一举把他拿下。
  只有苏菲知道兰顿肯定是无辜的,只有她知道那个P.S.不是“又及”的意思,而是她自己的昵称的缩写,因为死者正是她的祖父。《维特鲁威人》是苏菲最喜爱的达芬奇作品,那一串数字是为了把DCPJ密码破译处卷进来,是濒死的索尼埃向苏菲发出的最后召唤。索尼埃要苏菲找到兰顿,是要他们一起合作寻找发现一个被保存了几千年的事关人类命运的重大秘密。

  (三)

  这个世界,秘密是太多了,因为谎言太多。我们其实就是生活在无穷的秘密之中,每个秘密都很难说和人类的命运无关,久而久之,难免麻木,任是惊天大密,充其量也就是姑妄听之。而且,所谓的秘密,说来说去也就是那么几种类型,令人生厌,最多骗骗那些天真而轻信的菜鸟。说来也奇怪,很多人明明知道所谓的秘密多为无稽之谈,却还要傻头傻脑地趋之若鹜,甘之如怡。是自欺,是无聊,还是因为永恒的窥视欲?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有无知,就有秘密。
  秘密本质上是雷同的,相似的,乏味的,通向秘密的道路却各有巧妙不同。看悬疑惊悚小说,外行就像那个猴急的贾瑞一样,总是急不可耐地要直奔大结局,完全不解风情,老手却更注重推理和解谜的过程。此中的真味,和世界上的很多事情一模一样。在这一点上,丹·布朗干得很出色。
  比如说,那个死者在地上用鲜血写就的数列,固然是要把苏菲卷进来,如果和下面的诗句结合起来,难道不是暗示那些字母也要重新组合?果然,这是一个字谜,谜底是一幅绝世名画,至于是哪一幅画,大家可以自己动手试一试。不过,我最佩服的是在小说的后面,这串数字竟然又被用了一遍。根据名画背后的钥匙,兰顿和苏菲来到瑞士银行的密室,外面追兵马上就要破门而入,情形十分危急,里面的保险库却要取物者输入10位数字的密码,而且只允许输入一次。就在电光火石的瞬间,兰顿终于想起了那串数字:1332211185。够聪明吧?不,还有更聪明的人。就在他要按下确认键的当口,苏菲挡住了他,把数字修改为1123581321。想得明白吗,为什么后面的数字是正确的?这绝对是神来之笔,最妙的是作出正确的选择根本不需要额外的知识,只需要一点点人人都知道的常识和最合乎逻辑的推理。
  上面说到的名画还只是层层叠套的无数画谜的开始。在这些画中,不仅暗藏着通向秘密的钥匙,画中的人物和意像还隐藏着一些尘封已久而又与本书主旨密切相关的故事。这些画都出自达芬奇之手。布朗研究艺术史和地下宗教社团史多年,他告诉我们,达芬奇表面上是个虔诚的教徒,兢兢业业为教皇服务,骨子却是个绝对的异端。他是长期饱受教庭迫害的一个地下教派的首脑。这个名为Priory of Sion的秘密社团,成立于1099年,它的使命是坚守和捍卫一个两千年来教庭既恨且怕,竭力要摧毁的一个关于基督的秘密。这个秘密是——哈,我不是说过嘛,重要的不是秘密本身,更何况我早已坏了规矩,把小说的秘密抖露得太多了。
  这个秘密据说是真的,从本世纪以来,已经出现在不少的电影、小说和戏剧里了,像卡赞察基斯的《耶稣基督的最后诱惑》,艾柯的《福柯摆》,韦伯的《耶稣基督超级明星》都对此有明确或间接地涉及。 不少学术的或准学术的著作也把它当作严肃的课题来研究,代表作有迈克尔·柏坚特(Michael Baigent)等人的《圣血和圣杯》(Holy Blood, Holy Grail)。至于Priory of Sion,随便用google查一下,就可以得到几千个结果。根据在法国国家图书馆发现的秘密档案,Priory of Sion的历届掌门人都是人类文化史上闪闪发亮的巨星,除了达芬奇,还有波提切利,牛顿,雨果,德彪西等人。是什么样的渊源把这些大师们连接在一条血线上?
  就拿达芬奇来说吧,这当然是个在任何意义上都远远超越他的时代的人。按照布朗的说法,达芬奇的思想和他所要保护的秘密既不能容于当世,就只能用他的艺术作品来隐晦地表达,所以他的绘画作品中到处都是暗藏的象征和密码。比如《蒙娜丽莎》,为什么要把人物背后左面的地面画得比右面低?因为画家要让她从左面看过去显得更大,更庄重堂皇。左是代表女性的,达芬奇骨子里是个女性主义者,所以要从“左”的一面来宏扬女性。如果这听上去有些牵强的话,现代电脑扫描的结果发现蒙娜丽莎的面部和达芬奇的自画像有很多相似之处。达芬奇为什么要把自己画进一个永恒的女性形象?因为他要用这种方式隐晦地挑战以基督教为代表的西方男性霸权话语。蒙娜丽莎既不是男的,也不是女的,她/他是一个雌雄合体,这是达芬奇心目中人性最理想的结合方式,男人和女人平等地融合在一起。从字源上来看,古埃及的生殖男神叫AMON,生殖女神叫L'ISA,稍微玩一点变体的游戏,合在一起的话,就变成了Mona Lisa。
  还有更惊人的,仔细看看那个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壁画。我们都知道这是一顿一个男人加上十二个男人的晚饭。可是再好好看看紧挨着基督右手的那个人,这个一头秀丽红发,双手宁静交叠,胸部微微隆起的漂亮门徒真是男人吗?这个人的衣服和基督的衣服彷佛互为镜像,一个穿红袍蓝篷,一个穿蓝袍红篷。他俩的髋部好像是碰在一起的,但是上半身却似乎有意拉开一点距离,构成一个V字的形状。在象征学者的眼里,V长期以来一直是和一些女性的意像密切相关的。
  奇怪的是,几百年来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一点,也许,太伟大的作品和过分强大的传统总是会让我们都瞎了眼。可是,现在人们终于开始注意到这个人了。一些研究者说,她真是女人,她就是有名的抹大拉(Mary Magdalene),圣经上说她是个妓女,被基督所拯救和赦免。再看一下画中俩人的姿势,他们俩的身体轮廓连在一起犹如一个大写的M。现在有人相信他们之间的关系不那么简单,长话短说吧,他们结婚了,而且生了孩子,血统一直延续到今天。
  瞧,一不小心,这个秘密又被我绕回来了。看来在秘密面前,我们实在是无处可逃。不过放心,小说中天机多多,稍微在这里泄露一二是不会严重败坏未读者的阅读兴趣的。而且这些所谓的秘密,本来就是严重争议的话题,足够写好些个博士论文了。达芬奇专家会争辩说,不对,最后的晚餐上哪里有什么女人,那根本就是约翰,达芬奇在原作的草稿上画得清清楚楚,每一个使徒都标上了姓名。如果真是抹大拉的话,约翰到哪里去了?难道基督和达芬奇竟会弃约翰而不顾?那可是主最心爱的使徒啊。
  假作真时真亦假,还是别认死理了,让我们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吧。《达芬奇密码》虽然穿插了这些宗教和艺术史的知识,但作者讲得清晰明快,完全不影响故事的高速发展,读者很可以充分地得其要领,绝对不会有摸不着头脑的感觉。相形之下,像大名鼎鼎的学者艾柯写的《福柯摆》,也是涉及到基督和抹大拉的故事,他是这个领域方面真正的行家,十分细致严谨,表现的主题当然远比布朗要丰富深刻得多。《福柯摆》应该是最出色的学者小说了,可是读起来实在艰涩沉闷,那种刻板的学究气是怎么都掩饰不住的。说老实话,在领教过《福柯摆》之后,看到学者们写的小说,我总是心存敬意,掩鼻而逃。

  (四)

  这就触及到我长期以来的一桩心事。我是一个文学系的教师,我在课堂上教学生细读乔伊斯、叶芝、卡夫卡,艾略特,海明威。我剥笋抽茧地给他们分析大师们的主题、象征、风格、修辞,细到毫发,自己也蛮觉得像回事,仿佛是把妙处都发掘钩引出来,把自己都讲晕了。可奇怪的是,回到家里,除了备课和为了写论文完成工作量以外,我很少会有主动要拿一本什么名著出来倚在床上细细品读的愿望。我还是很爱读小说,可是能让我一个饿虎扑食地抢来看的,能让我挑灯夜读的,大多是通俗小说。
  我常常而为此感到惭愧。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出了什么毛病?或者说这是文学系的毛病,甚至是纯文学本身的毛病?很难说。但是有一点我算是想明白了:我的通俗文学执迷,与我童年少年时期的阅读经验大有渊源。我小时候狂热阅读的作品,像《野火春风斗古城》、《林海雪原》、《敌后武工队》等等,全部同惊心动魄的斗争有关:人物是平面的,性格是简单的,敌人是凶恶的,斗争是激烈的,情节是曲折的,刺激是强烈的,胜利是最终的……这和西方的惊悚小说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吗?那是文学最稀缺的年代,也是我个人历史上最热爱文学的年代。这种热爱的程度,同上瘾没有什么两样。我口味就那么早早地被定型了。用心理学的术语来说,我的大脑皮层对刺激所需的阈值早就被提得很高,等闲的刺激根本就不起什么作用。既然今天这些老作品已激不起我的阅读兴趣,我当然会本能地寻找和它们同属一类但却更加“杀根”的东西来看,那就是西方的通俗小说。
  《达芬奇密码》让我有一种特别的怀旧的感觉,因为通篇没有那些西方通俗小说中常见的性描写,文笔清新干净。以作者的才情,他根本就不屑于写那种无聊的东西,这才是真正的高手风范。像谢尔顿、柯林斯、华莱士之流,总要弄些和情节毫无关系的恶心吧唧的下流场面来糊弄人,令人望而生厌,早已为我所唾弃。布朗不但不写性,连爱情都几乎不写。兰顿和苏菲是那样地相互救助,生死与共,却只是到了小说最后才有一点点微弱的爱情表示,这实在是太对我的胃口了,因为我过去最爱看的革命战争小说中的爱情,就是这么纯洁,这么朦胧。
  读《达芬奇密码》,就是我怀念自己童年的方式。 达芬奇密码有一段时间非常的火,甚至写了小说拍了电影,其实我觉得他就是一个侦探小说而已而已 文艺复兴的东西当成神学,不作考点,拜会 达芬奇密码dd,帮你找到啦,里面还有很多免费,看我的看我简戒。。,就可以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