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视频音乐> 影视> 正文

三苏的作品有哪些(神秘的摄心术)

  • 闲云洋洋闲云洋洋
  • 影视
  • 2023-01-28 07:25:33
  • -
三苏的作品有:
1、《六国论》。
2、《心术》。
3、《几策》。
4、《权书》。
5、《辨奸论》。
6、《衡论》。
7、《六经论》。
8、《记承天寺夜游》。
9、《东坡七集》。
10、《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三苏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由于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他们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士大夫争相传诵,一时学者竞相仿效。   苏洵:《六国论》、《心术》、《几策》、《权书》、《辨奸论》、《衡论》和《六经论》
  苏轼:文有《记承天寺夜游》、《东坡七集》等,词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赋》等,。书法有《答谢民师论文帖》、《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等。画迹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
  苏辙:《黄州快哉亭记》《上枢密韩太尉书》《巢谷传》,《栾城集》,包括《后集》、《三集》,共84卷。等

  三苏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号老泉,字明允)和他的儿子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为苏东坡)、苏辙( 字子由,自号颍滨遗老。1039~1112) 。宋仁宗嘉定初年,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到了东京(今河南开封市)。由于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他们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士大夫争相传诵,一时学者竞相仿效。 苏洵的《权书》、《几策》、《六国论》

苏轼:《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石钟山记》

苏辙:著有《栾城集》,包括《后集》、《三集》,共84卷,有《四部丛刊》影明活字本。又,《栾城应诏集》12卷,有《四部丛刊》影宋钞本。 苏洵的《几策》、《权书》、《衡论》和《六经论》
苏辙的《衡论》《辨奸论》《管仲论》《权书》
苏轼的文章有前后两篇《赤壁赋》
笔墨有行书《寒食帖》
豪放词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
婉约词有《蝶恋花》《江城子》 苏洵:《六国论》、《心术》、《几策》、《权书》、《辨奸论》、《衡论》和《六经论》
苏轼:诗文有《东坡七集》等。存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帖》、《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等。画迹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
苏辙:《栾城集》,包括《后集》、《三集》,共84卷。

至于具体的嘛,自己动手搜搜咯~ 既然是文化人,就应该知道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啊~ dsfgds 三苏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号老泉,字明允)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1039~1112) 。宋仁宗嘉定初年,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到了东京(今河南开封市)。由于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他们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士大夫争相传诵,一时学者竞相仿效。宋人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才识》记载:“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也。”“三苏”的称号即由此而来。苏氏父子积极参加和推进了欧阳修倡导的古文运动,他们在散文创作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后来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三苏之中,苏洵和苏辙主要以散文著称;苏轼则不但在散文创作上成果甚丰,而且在诗、词、书、画等各个领域中都有重要地位。 个人认为出名度:苏轼 苏询 苏辙  苏轼作品很多很多啊 太多了 网上一找一大片 苏询我只知道<六国论>选自<嘉佑集>  苏辙本人对其不甚了解 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苏轼的比较著名 三苏
三苏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号老泉,字明允)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1039~1112) 。宋仁宗嘉定初年,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到了东京(今河南开封市)。由于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他们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士大夫争相传诵,一时学者竞相仿效。宋人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才识》记载:“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也。”“三苏”的称号即由此而来。苏氏父子积极参加和推进了欧阳修倡导的古文运动,他们在散文创作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后来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三苏之中,苏洵和苏辙主要以散文著称;苏轼则不但在散文创作上成果甚丰,而且在诗、词、书、画等各个领域中都有重要地位。

苏洵
姓名:苏洵 号老泉 字明允
性别:男
生卒年:1009—1066
所属朝代:宋代
所属文学时期:宋代文学
所属流派:三苏 唐宋八大家
代表作品:权书 衡论

苏轼
〖人物简介〗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是宋代(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且苏轼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合称为"宋四家"。苏氏四门生为: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张耒 。
他的父亲苏洵,即是《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发愤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大家。
嘉佑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在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进士。
苏辙
苏辙(1039年-1112年)
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晚年自号颖滨遗老。苏轼之弟,人称“小苏”。苏辙是散文家,为文以策论见长,在北宋也自成一家,但比不上苏轼的才华横溢。他在散文上的成就,如苏轼所说,达到了“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著有《乐城集》。与其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苏轼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