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视频音乐> 影视> 正文

为何叫少林寺而是不是少林庙,寺和庙有何区别(嵩山少林寺简介)

  • 热情的苦命人热情的苦命人
  • 影视
  • 2023-03-20 17:20:01
  • -

经常寺和庙都是连在一起来讲,但是二者是有区别的,这个寺,最先的时候就有大理寺,太常寺这样的名字 出现。着些地方都是秦朝时期的,那时候这些寺都是官员工作的地方。就像警察局那种感觉。还有在汉朝的时候,也有这样的,汉朝的御史府,其实它也叫做御史大夫寺。

后面 的时候佛教进入,后面就建立的很多的地方,给这些僧侣们场所,去进行平时的一些活动。这样的地方就被称为 了“寺”。

这个寺,字的意思还有是不断的,持续的意思。也就是说这个佛教的这个事情,是不会断的,讲究一个香火的意思。也就像国家出钱去建造的地方,就像国家义务教育的感觉一样。

这个庙,就和我国的传统有关系了。这个地方是用来祭祀的。我国的最讲究这个祭祀了。古代的时候皇帝每年的时候都要举行这样的祭祀活动。这个庙,也就像祠堂一样。例如,孔庙,屈原庙这样的。都是祭祀先祖的地方。孔庙现在都变成一个旅游的景点 了。 皇上的“祠堂”被叫做太庙。

这个少林寺,是佛教的一个地方,最开始的时候是在北魏的时候,是一座千年古寺了。这个少林寺还曾经帮助过唐太宗李世民。

其实在我国的历史中,除了佛教比较的盛行。另一个就是道教。古往今来,佛教的就是寺,道教的就是庙。但是这个庙并不只是道教的专属。历史上,还有很多的大人物,人们也会给他们建造庙宇。例如,关公庙,等等。

寺和庙的区别很大,寺在古代刚开始是属于政府官员的办公机构,在之后佛教引入后,用于传递佛法僧侣修行。而庙属于供奉的场所,里面可以供奉牌位或者是人们崇敬的英雄。

庙和寺在古时是有本质的区别。寺古时是指宗教教徒礼拜、讲经的处所。庙古时是指供奉祭祀先祖神位的场所。

这就是少林修行和道教观念的不同,少林寺是有少年们在练习武术的地方,而庙的话就是人们传达道教观念的一个地方。 寺在古代是官员工作的地方,所以叫寺意味着里面的和尚也是一种职业。而庙在古代多为放神仙雕塑供人祭拜的地方。

佛教,一个在中国存在历史悠久的教派。因为古时封建等级森严,百姓生活困苦,人们普遍信仰有来世,福报的佛教,而佛教也因此得以在中国发扬光大。但佛教并非起源于中国,而是起源于尼泊尔,在汉朝时才得以传入中国。并落地生根。而据《佛说造塔功德经》所述:"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因此,我国佛教文化也是十分浓厚的。但是关于佛教,却有一个许多人都不知道的真相。佛教驻扎之地,我们通常都称其为"某某寺"或"某某庙",前去烧香拜佛的人也总是说自己去寺庙里还愿如何如何。但是,寺庙这二字,其实早在佛教传入前便存在了。而且那时的寺与庙,本质上也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二者并不可混为一谈。

第一、分析"寺"的含义。

在现在来看,"寺"通常都是佛教僧众居住的地方的代称,比如杭州的灵隐寺或者河南的少林寺等等。但是不为人所知的是,早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就已经有了"寺"的存在。在"寺"存在的早期,其本身并没有与宗教发生过密切联系。在《说文解字》中,对"寺"的含义有以下的解释"寺,廷也,有法度者也。"


除此之外,"寺"更有含义为:治也,官舍也。简而言之,寺原本的意思是官署办公的地方。而若观察"寺"字的组成结构,我们不难看出,其是由"土"与"寸"两字组成。而寸土之地亦属君主,因此"寺"字也就理应为臣服于君主、为君主效力的办事机构。而到了秦朝时期,"寺"也就常常意指为官员任职之所,例如鸿胪寺,大理寺等等。

而"寺"的读音又通"侍",因此寺的含义也有敬顺旨意,如理即化之意。也因此古代才会有"大理寺"的存在,其类似于法院,负责审理刑狱案件。而大理寺存在时间也十分悠久,早在秦汉时期便已经存在。而寺字此时尚未有其他的意思,仅有官员任职,审理刑狱案件之意。但到了汉朝时期,寺的含义便开始发生了变化。


公元64年,相传汉明帝刘庄曾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身高6丈,来自西方的僧侣在殿庭前环绕,而刘庄为之震惊,随即惊醒。而第二天刘庄便在早朝时说与大臣,并寻求解梦。而此时博士傅毅便说道:"西方有神,称为佛,您梦见的大概是佛。"而刘庄深感欣慰,便派遣十余人出使西域,拜求佛法。汉朝时期佛教传入中原。

而到了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汉明帝便修筑了中国第一座寺庙,而当时负责接待佛教的部门,正是鸿胪寺。也因此这个建筑被称之为"白马寺"。也是从此时开始,"寺"字又多了一层含义,不仅仅指官员任职机构,还指佛教的建筑。而在古代,"寺"的两个含义也并不冲突。


第二、分析"庙"的含义。

上文已经提到了"寺"的来历和渊源,而接下来,我们就来说一下"庙"的历史。"庙"的历史其实要比"寺"的历史更为久远。"庙"乃形声字,而古文中"庙"又写作"庿",是由"广"与"苗"组成的。而"广"字又与建筑物有关,可见"庙"字本身的含义之丰富。

而据《说文解字》记载,"庙"字不仅可指供奉祖宗牌位、神灵或者历史知名人物的场所,还可以指朝堂之地。只不过这两种意思是先后才有的。据《尔雅》记载:"庙,貌也,先祖形貌在也。"此时的庙也只含有敬祖尊先,虔诚供奉祭祀之意。而且周朝极为重视礼仪,等级也十分森严。而也因此,庙宇的规模也有所差别。


据《礼记》记载:"天子七庙,卿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而到了汉朝之后,"庙"的含义便发生了变化,其常被用来追谥、敕封一些重要人物。如"孔子庙"、"关帝庙"等等。而平民百姓丝毫没有建庙的资格。而后来"庙"又增加了供奉鬼神的含义。而后随着道教与佛教的盛行,"庙"字也被赋予了一定的宗教含义。

而由此来看,"庙"与"寺"二者并非一种的含义。二者从根本来说,是有所区别的。"寺"通常指的是僧侣修行居住的地方,主要供佛教祭祀供奉。而"庙"则是祭祀、供奉圣贤、英杰之地。

因为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在古代,寺是皇帝办公的地方,在秦朝之后,官员任职的地方也统称为“寺”;庙作为祭鬼神的场所,还常用来敕封、追谥文人武士。

老法师---历史上记载的,乾隆、嘉庆的时候还没变,佛教所有的这些道场,寺院庵堂都讲学、都上课,所以寺院庵堂是学校,它跟寺庙不相干。所以佛家称寺,寺不是庙,庙里面是宗教的,那是供神的,佛不叫庙,佛叫寺。寺是什么?寺是政府办事的机关,直接归皇上管的这个机构叫寺。

。。。

你看故宫里很多办事机构,挂的那个牌子都是用寺。所以佛教称寺,直接归皇上管的,佛陀教育。从汉明帝之后,中国是两个教育体系,一个是儒家的教育,宰相管,这个机构叫礼部,礼部是教育部,礼部尚书就是教育部长;寺是佛教教育,那个时候第一个寺是白马寺,纪念白马,白马驮佛像、驮经书有功,这中国人的厚道,对畜生都不忘记它,它有功于佛,所以用它的名字叫白马寺。这是佛陀教育,佛陀教育归皇上管,不归宰相管。

明帝把藏经的地方叫做“白马寺”。从那以后,佛教人士们居住的场所,就一直叫“寺”了。至于庙,本来是中国古代祭祀神灵与先祖的地方。儒家的孔庙,宫里的太庙,都是这类性质。因为使用年代久远,民间逐渐就把寺与庙他们的称谓混淆了。反正都是烧香叩头的地方,大家就把“寺庙”二字连在一起叫了。 在古代,庙是用来供奉祖先、供奉鬼神的。而寺曾经是官署办公的地方,比如大理寺,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后,寺指僧林居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