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旅游出行> 旅游> 正文

水绘园与董小宛的历史(水绘园的来历)

  • 帖の罐子帖の罐子
  • 旅游
  • 2023-05-30 18:22:02
  • -
董小宛和冒辟疆故居 水绘园

水绘园详细资料大全

水绘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我国江南园林建筑的孤本代表,是我国众多的名园之中,一处出类拔萃的佼佼者,是江海平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绘者,会也。”园以水为贵、倒影为佳,既秀且雅;而其以园言志,以园为忆、并融诗、文、琴、棋、书、画、博古,曲艺等于一园的特色,又足以说明它原来是一座饶有书卷气的“文人园”。江南才子冒辟疆与秦淮佳丽董小婉栖隐过,因此颇为出名。

基本介绍

中文名 :水绘园 外文名 :Shuihui Garden 级别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特色 :以水为贵、倒影为佳,既秀且雅 所属地区 :中国华东 开放时间 :8:00-17:30 门票价格 :50元 地理位置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城东北隅 始建于 :明末清初 记载文献 :《水绘庵记》 行前必读,景区动态,景区介绍,关键信息,景点美图,景点简介,园区介绍,位置,门票,历史,景点介绍,古澹园,波烟玉,寒碧堂,悬霤峰,小三吾亭,壹默斋,水明楼,景点特色,以水为贵,石桥横跨,交通,市外交通,市内交通, 景点简介 园区介绍 在我国众多的名园之中,有一个出类拔萃的佼佼者,那就是明末清初江南才子冒辟疆与秦淮佳丽董小宛栖隐过的如皋水绘园。水绘园是江海平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园以水为贵、倒影为佳,既秀且雅;而其以园言志,以园为忆、并融诗、文、琴、棋、书、画、博古,曲艺等于一园的特色,又足以说明它原来是一座饶有书卷气的“文人园”。 中国第一情侣文化园——水绘园风景区位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我国著名长寿之乡——如皋境内,占地面积约30万平方米。由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水绘园、水明楼古建筑群、中国如派盆景园(古澹园)、匿峰庐、逸园、中国如皋长寿博物馆、灵威观、动物园、游乐园等景区景点组成。 位于江淮之间的水绘园,是明末才子冒辟疆和秦淮名姬董小宛的杰作。其造园不设垣墉,利用如皋频江临海、水网纵横的地理特点,沿一带小溪喘喘融融,串起洗钵池、月池,大片大片的水面,清清洋洋。寂静处楼台映水,繁闹时浆舞鱼跃。既是天然屏障,省缺了造围墙的费用,又是难得的水景,那水里的一个,倒比岸上的一个还楚楚动人。水面又好保养。收获季节,鱼肥莲壮,好一派丰收景象。更有一位古人单道了这水绘的好处:“大地绘草木,天汉绘文章,雄赋绘杨马,丽翰绘钟王,此庵(水绘园又名水绘庵)胡奇绝,乃绘明月光”。把游人带到了一个超凡脱俗的境界。 是园北依城墙,借城为景,城围半园,雉堞严然。若是冬日雪后,但见那北城晴雪,慰为壮观。其赏景、护景、背景、遮景融为一体,相得益彰。于我国私园中独树一帜,被誉为天下第一。 水绘园南邻中禅寺,西倚碧霞山,三者四周都环水,成“品”字形格局。这里积水弥漫,唯霞山桥一处可通往园内。桥址有一茅亭、过亭是荷花夹岸,桃柳交荫而蜿蜒的画堤。春日,数百树桃花盛开,挟以长条拂水,柔情万千,行人有错认桃源里之感。走到门首,只见两边各安城垛六七个,门额“水绘庵”三个大字,为园主冒辟疆亲手所书。门夹黄石,门内唯一小山,山上安小楼阁,内悬“椎秦忆子房,翊汉怀诸葛”,乃园主人心地的真实写照。 “如皋水绘园,天下名园也”。这是古典园林专家同济大学陈从周教授在《重修水绘园记》中的开卷语,园林巨擘陈从周教授的夸赞并非过誉。诚然,在江南园林中:南京的煦园、瞻园;上海的豫园;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扬州的个园、何园;嘉兴的烟雨楼;绍兴的沈园……闻名遐迩。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堪称为天下名园。可如果细细解读它们的底蕴,反倒觉得避处江海一隅的如皋水绘园应该是异乎寻常的佼佼者。比如说,它并不比拙政园略输文采,不比沈园稍逊 *** ,也不比瞻园和豫园欠缺自然。 水绘园游览图 位置 水绘园位于如皋古城东北隅,外城河内,内城河尽头处,如泰运河南岸。 门票 80岁以上老人凭有效证件免费;1.2米以下免票;军官、残疾人持有效证件免票。 成人票 50元 儿童票 25元(身高1.2米—1.5米儿童) 老年票 25元(60-79周岁凭相关证件) 个人年卡 80元 情侣年卡 120元 亲子年卡 120元(一个成人、一个儿童) 家庭年卡 150元(两个成人、一个儿童) 历史 水绘园位于古如皋县城东北隅,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原是邑人冒一贯的制业,历四世至冒辟疆时始臻完善。冒辟疆将旧园重整,赋予思想,精心增饰,在园中构筑“妙隐香林”,“壹默斋”,“ 枕烟亭”,“寒碧堂”,“洗钵池”,“小语溪”,“鹤屿”,“ 小三吾”,“波烟玉亭”,“湘中阁”,“涩浪坡”,“镜阁”, “碧落庐”等十余处佳境。清初名士陈维崧在《水绘园记》中写道 “绘者,会也,南北东西皆水绘其中,林峦葩卉坱圠掩映,若绘画然。” 据陈维崧《水绘庵记》描述,当时的水绘园门有小桥(即今天的霞山桥),桥头有亭,过亭便是芙蕖夹岸、桃柳交荫的画堤。门墙如城墙一般,上面排列著六七个墙垛,门额上有冒辟疆自题“水绘庵”横匾。进园门沿水阁一百余步,有土坡障景。这里遍栽翠竹,竹映浯溪,名"妙隐香林"。从这儿向左转通壹默斋,再向前即达寒碧堂。 堂前有洗钵池。洗钵池原为唐代建造的中禅寺的放生池,位于中禅寺的左侧。宋代著名文学家曾巩的三弟曾肇,幼年曾随父亲来到如皋,在寺里读书,常在池中洗钵,因而得名洗钵池。后来曾肇考中进士,做了泰州知州,因怀念在如皋中禅寺读书的经历,特地镌刻"隐玉斋"三字石碑,置于寺中。洗钵池东面是逸园,系冒辟疆的祖父冒梦龄所建。由洗钵池分流而北是小浯溪。溪水回环曲折,出入萑苇,别具野趣。水中有小洲名鹤屿,洲上建小三吾亭,旧时常有丹顶鹤在洲上巢宿。 冒辟疆营造的水绘园不设垣墉,环以碧水,园中凭借水流于地面,自然地形成了一幅幽美的画图。这里,有画堤的两岸夹镜,涪溪的窈窕,香林的妙隐,似镜浮的茅亭,洗钵池的空明和屿地的不羁,水中倒映着冬季的“碧落”,早春的“寒碧”,夏日的“悬露 ”,爽秋的“泼烟玉”,更有那迟疑的涩浪坡和怡淡的枕烟亭。园中以洗钵池为中心,池水四方分流,把园分为数块。再加上水中洲,在其回环的水道上,疏疏落落地建有一堂、一房、一斋、一庐、二阁、三亭剩下来的就全是水景了,这正好点出了地处长江三角洲水网平原上的造园特色。 明朝灭亡后,冒辟疆心灰意冷,于是把水绘园改名为水绘庵,决心隐居不仕。当时,水绘园高雅瞩目,当时一些名士钱谦益、吴伟业、王士祯、孔尚任、陈维崧、戴本孝等纷纷前来如皋相聚,在园中诗文唱和,游觞啸咏其中,清初文人刘体仁说::“时,士之渡江而北,渡河而南者,无不以如皋为归。”水绘园盛极一时。 水明楼是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安徽盐使汪之珩在几近荒芜的水绘园洗钵池畔建设的,其名取自唐代大诗人杜甫"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的诗句。构筑此楼,包含着汪氏仰慕冒辟疆、董小宛,缅怀水绘园的深意。水明楼原先以木桩地支撑,建于水上。丹楹飞,倒映碧波,水色天光,明艳如画。整个楼群建筑南北长40余米,前有轩亭,中有厅室,后有阁楼,藉九曲三弯的回廊相连线。登楼浏览,处处小巧玲珑,十分精致:墙是青砖细刻,窗户则雕花见漏;室内空间不大,桌椅屏几,布置井然有序。室外玉梅翠竹,蕉石掩映。东窗下,碧水漾波,给人以船浮水上,似动实静之感。中部以漏窗隔景,内室、中道、外廊层次分明,又以幽 湖石与暖阁相接,使景致层层相生,步步见异,咫尺之间,东南可眺壶领园景色,北可望水绘园故址,令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 雨香庵在水明楼西边,与水明楼建筑群紧紧相连。其址就是原先曾肇读书处隐玉斋。元末斋毁。清初在隐玉斋故址重建,更名为雨香庵。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安徽歙县、休宁、婺源(今属江西)等六县盐商吴达始、黄元灿等组织同乡会,在雨香庵内设立会馆,取名新安会馆,在馆内供奉关圣帝君,宣扬情义。当时的雨香庵“画梁水阁,临流俯仰”,是如皋的名胜之一。院内有800多年的古桧一株,俗称“六朝松”,枝干遒劲,历览人间沧桑。 水绘园的衰落当在康熙二十八年,时已是“荒芜三径对烟霞了”。如今,水绘园有幸,欣逢盛世,按照古要古到底的原则,由陈从周教授携大弟子路秉杰教授规划设计,在原址上恢复了古园的盛貌。依旧明代风格,却远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历尽沧桑,水绘园一度中落,几于池塞流干。然而园出文思,园以文存,经过整修,复建后的水绘园已再现当年风华。上海复旦大学喻蘅教授赋诗一首:“三白追忆画水村,迦陵雅记剩朝墩;时贤能续文明史,再现风流水绘园。” 1981年,我国著名古园林专家陈从周教授来如皋水绘园游览,即兴填了《忆江南》词一首“如皋好,信步冒家桥,流水几湾萦客梦,楼台隔院似闻箫,往事溯前朝。” 2001年06月,水绘园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2010年09月,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景点介绍 水绘园,是明末清初江南才子冒辟疆与秦淮佳丽董小宛栖隐过的园林,以水为贵、倒影为佳,故而得名。当年冒辟疆建这园子,那可真是费了大心思,赋予思想,精心增饰。 水绘园宛若一幅淡雅高洁,意境幽远的山水画,冒、董的轶事珍闻,前人的诗赋词章,使得这里的亭台楼阁,花木池石无不具有空灵脱俗的神韵。 如皋丝毯博物馆 中国手工丝毯工艺源自西汉盛于唐代,解放前已近失传。1973年,江苏如皋在南方首创丝毯业务,很快成为独具一格的出口工艺美术品。尤其是在袁运甫先生的倡导下,由江苏如皋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合作开发的现代艺术挂毯使这一古老工艺品大放异彩,成为中国传统工艺与现代艺术完美结合的亮点。被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誉为“中国现代丝毯的开拓者”。160多位国内外著名画家在如皋制作的丝毯进入高层次艺术画廊、著名高等学府。有的被重点博物馆珍藏. 如皋丝毯博物馆旨在保护、传承、发展丝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给子孙后代留下宝贵财富。 中国如皋长寿博物馆 中国如皋长寿博物馆位于匿峰庐景区内。如皋是中国著名的长寿之乡。至2009年12月,如皋有百岁老人256人,其总数位居全国县(市)之首。世界上闻名的长寿之乡不是在高寒地带,就是在偏僻的山区。而地处江海平原的如皋,不仅是我国沿海地带唯一的长寿之乡,也是处于工业相对发达地区的长寿之乡,这在国际上绝无仅有,其研究价值不言而喻,引起国内外新闻传媒以及相关研究机构的广泛关注。博物馆由四组建筑组成,科学全面地展示了如皋的长寿历史、风俗风情、长寿老人、研究成果等。 古澹园 古澹园——中国如派盆景园始建于明朝末年,原名壶领园。清乾隆二十五年“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将其更名为“古澹园”。现辟为中国如派盆景园,园内珍藏有自宋代以来的大量“如派”精品盆景,其中有树龄1000余年的古柏盆景、有全世界最大的五针松盆景等,素有“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之誉。 波烟玉 “波烟玉”取自李长吉词:“月漉漉,波烟玉”句。冒辟疆说董小宛每诵此波烟玉时,反复回环,日月之精神气韵光景,尽于斯也。喔,一泓碧水,一轮明月。空中袅袅烟雾,水中漉漉玉兔,人与子长历四序,娟秀浣洁,领略幽香,仙路禅关,于此静得矣。真可谓绝妙之画图,千古之绝唱。视之者迷,闻之者醉,这般境界,胜于仙乎!这是此亭名来历之一。 之二,冒辟疆设爱姬以身入波烟玉世界之下,谓其眼如横波,气如湘烟,体如白玉,人如月矣!拟或在中秋明月夜,才子佳人斜依亭栏,一泓碧水,上浮袅袅烟雾,下映漉漉玉兔,丝丝晚风送来道道银波。或吟诗,或细语,或赏月,或浣洁 ...人与子长历四序,娟秀浣洁,领略幽香,仙路禅关,于此静得矣。大自然神奇美妙,情爱则更是无价!真是“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月漉漉 唐.李长吉 月漉漉,波烟玉,莎青桂花繁。 芙蓉别江木,粉态夹罗寒。 雁羽铺烟湿,谁能看石帆。 乘船镜里入,秋白鲜红死,水香莲子齐。 挽菱隔歌袖,绿刺绕银泥。 寒碧堂 寒碧堂,背林面池,因堂后多植白皮松,故名寒碧。当年,冒辟疆与友人在堂上品茗,欣赏由昆剧泰斗苏 生排练的《牡丹亭》、《邯郸记》、《紫钗记》、《南柯记》,琴声、笛声、歌声,扣人心弦……及夜,则置等于山岭,水涯,冒辟疆曾在观剧之夜指童子而言:“时人知我哉,风萧水寒,此竹也,月楼秋榻,刘琨笛也,览云触景感古今,谢竹如意也,故予以教此”。 寒碧堂匾额由同济大学陈从周教授题写。对联为海安著名篆刻家、书法家仲贞子撰稿。“寒月映梅凝素影,碧窗摇竹透清风。”著名篆刻家、书法家仲贞子老先生为我抄录的他为寒碧堂的落成所撰写的一副对联。寒碧堂重修于1987年,听取了陈从周先生的学生范子美的意见,拆去了新建不久的漂亮的鱼廊,在原址上恢复了古色古香的寒碧堂。 如今看来,此举用“先见之明”评之决无过誉之嫌。其最大的作用莫过于一花引来百花开。有拆鱼廊之先,便有迁动物园之后。有昨日之寒碧堂一景,才有今日之水绘园十八景。其次是寒碧堂的地位定得好。寒碧堂固然绚丽,然今人并无偶像。相反堂前水明楼则广为世人所乐道,可谓深入人心。定寒碧堂以绿叶衬水明楼之花,而不是标新立异与之平分秋色、夺人之美,实在是定得妥切得体。论起寒碧本意,乃因寒碧堂“堂背林面池——冒辟疆语”。这里的林是指白皮松林。笔者曾在常熟燕园见到白皮古松,冠盖若浮云,虬干如披雪,立于树下,顿感寒意凛然。苏州亦有寒碧山庄,即今日之留园,均因此树的特色而取意。 寒碧之名固然听来生冷,主人用时却取反击道耳。冒辟疆在《水绘庵修禊记》中津津乐道:时高朋满座,新诗既成。“时日已将瞑,乃开寒碧堂,爰命歌儿演紫玉钗、牡丹亭数剧,差复谐畅漏下二鼓,以红碧琉璃数十枚,或置山巅,或置水涯,高下低昂,晶莹闪烁,与人影相凌乱,横吹声与管弦拉杂忽从山上起,栖鸦簌簌不定,先生曰:‘此何异罗星斗而听篌笙夫,而欢会之不可常也”。今理应胜昔也! 悬霤峰 枕烟亭边,小浯溪出入雀苇,野趣盎然;因树楼前,郁郁葱葱,栏绕廊转,也别有一番风韵。但赏景最佳处还是壹默斋后的月台处,这里水面洋洋,远处,一道古城墙巧妙地隔开水天,将一幅“名园依绿水,野竹上青霄”的美丽图画收拢在你的眼前:悬霤峰自东边穿水而出,山脚是悬霤山房,山腰是湘中阁;悬霤峰对面有镜阁,秀美隽逸,北部有波烟玉亭、小三吾亭点缀成趣,西北隅更有石纹如织的涩浪坡与悬霤峰相映成画。 悬霤峰本是湖南衡岳72峰之一,冒辟疆爱其景,仿而堆之,“假山悬霤一重重,南垣妙手无多让”,这是前人对造山师张南垣巧堆悬霤峰的赞美。水绘园中的悬霤峰虽不似湖南衡岳那样石蹬垂接,摩霄插云,但也有悬崖巨壑,森奇列戟之味。 那日照下的悬霤峰山石,黄一块,紫一块,好像是画家的彩笔染过似的实在诱人。峰顶湘中阁,采用十字交叉歇山卷棚顶,下出斗拱,四面回廊,画窗雕栏。有诗:“推窗忽忆三湘景,米家画里听秋猿”,整个悬霤峰景犹如北宋书画家米芾画的风景画一般。 悬霤山房与湘中阁参差相衬。霤者,为水流滴下之意。每逢“山”中一夜雨,置身悬霤山房,可闻清绝悦耳的泉水叮咚声。 从悬霤峰下稍折而北,有波烟玉亭,亭名取自唐代诗人李贺“月漉漉,波烟玉”。娄然,在月明之夜来游波烟玉亭会觉得更美。冒辟疆曾忆述:“董小宛每诵此三字,则反复回环,日月之精神光景尽于斯矣。人以身入波烟世界之下,眼如横波,气如湘烟,体如白玉,人如月矣”于是在此建亭以寄托怀念董小宛之情。 悬霤峰西边的镜阁,四面是月洞门,黛瓦、粉垣、朱栏亭立于平池阔水中,倒影极佳。阁中应陈列古琴台一座,其瓦制而中空,饰纹古朴,琴置台上,弹之,发金石之音。当年,董小宛曾在此垂眸吟唱:“病眼看花愁思深,幽窗独坐抚瑶琴。黄鹂亦似知人意,柳外时时弄好音”,如今睹物思人,真令人感慨不已。 小三吾亭 小浯溪那边的小三吾亭,是文人唱和的最好去处。“浯溪,源出于湖南祁阳西南松山,那里水清石峻,唐代诗人元结在道州任上时,爱其景胜,构筑浯亭于溪上。冒辟疆十分崇尚元结的意趣。于是在故乡仿造了小浯溪和小三吾亭。亭前有峿石,数块傲立水中,就像瞿塘峡中的灩滪,时跃白鱼。附近,又有月鱼基孤峙中流。遥想当年,冒辟疆于夕阳裹柳中,与三两文友,驾扁舟登小三吾,吟诗作赋,那是何等的潇洒风流。 自妙隐香林向北为涩浪坡,其坡广十余丈,冒辟疆曾仿“兰亭修禊”于此作“曲水流觞”之戏。清康熙四年(1665),官任扬州司理的王士祯来到如皋水绘园,在修禊日与通州诗人邵潜夫并陈维崧、许嗣隆、冒辟疆父子共解春衫,坐涩浪坡,饮酒赋诗,甘高雅之风。 一股关怀感古今 壹默斋 壹默斋之“壹”为专一,稳定之意,“默”有缄默、静观之味,为什么会取上这么奇怪的堂名?这 当年园主人遭受残酷的迫害之后,他们的后人前仆后继在苏州的虎丘成立了“复社”、复社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大的文人政治组织、有会员一万多人,他们欲担负起天下的兴亡起来跟南京的阉党余孽阮大铖之统继续斗争,在留都南京,由吴应萁起草了《留都防乱揭》,历数阉党余孽阮大铖诸般罪状、义正词严,浩气凛然,吓得佞臣不敢出门。 后来,阮大铖之流死灰复燃,复社受挫,冒辟疆险遭迫害。不久,清兵南下南明王朝莺花一笑顷刻消亡。而吴应萁抗清殉国,方密之隐匿乡间陈贞慧足不出户,侯朝宗则降清名试,屡经坎坷的一介书生冒辟疆空怀报国之心,只得仿效阮籍陶渊明归隐皋邑,更园为庵,寄情于山水了斋中有一首轴引人注目: “俨成高士宅,半作老僧居。竹径通禅梵,花窗枕道书。龙蛇忽变幻,烟水定如何。苦忆来年事,飞沙卷白鱼。” 堂内布置抓佳义,情二字,有冒董书画作品陈列。 水绘园西北土冈有碧庐。冒辟疆的好友戴敬夫,号碧落道人,曾游水绘园, 在此建庐来果。明亡他在浙江吴兴(今湖 )绝食而死。冒辟疆景仰他们的气节,特为之建庵。是的,戏曲、诗文,书画、景观无不寄予了园主人慷慨、悲凉的爱国情怀。毛主席常予以高度评价: “所谓明末四大才子中,真正具有民族气节的要算冒辟疆。冒辟疆是比较著重实际的,清兵入关后,他就隐居山林,不奉清朝,全节而终”。 戴敬夫子戴本孝有诗: 溪雪随来兴不孤, 海桑阴拂小三吾。 赤藤杖底毫偏见, 碧落庐前泪已枯。 东皋之酒徒图轴, 海内孤本水明楼。 作为后人景仰冒辟疆人品气节的见证。 水明楼 水明楼南北长约42米,宽不超过5米,由南而北,依次构筑有前轩、中轩和楼阁。它们之间以九曲之弯的回廊相衔,轩阁之间 以蕉石竹树,显空美之气。信步入内,使人有咫尺之间有境界无穷之感。前轩内悬冒辟疆与董小宛的画像,游人至此,不免对他们的爱情故事浮现联翩。中轩部分凭借隔景窗,巧妙地分隔成内室,内道与外廊3个虚空间。内室安置的红木竹罩最引人注目,它是以4块红木整板雕绣的竹石图立面,其叶叶清晰,刀刀分明,细枝楼空剔透,形态逼真,据说,当年工匠花了1千多个工日始成。透过临池漏窗和花墙,可见池水、小船、池岸,让你似咸“人在舟中,舟行水上“。小桥流水,碧波柳荫,亭台楼阁……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陈从周教授观之赞叹不已,说:“此一区建筑之妙,实为海内孤例。” 清朝乾隆二十三年(1758),盐运副使汪之珩恢复水绘园故楼。楼成之后,他夜间登楼赏景,见月光倒映于洗钵池水面,不禁想起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残夜水明楼”逐定名为“水明楼”,知县何廷模特为之题额。 水明楼已成为现今水绘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水明楼丹 飞,鳞次拼比,错落有致,恰似一舫亭立于碧波之上,倒映于烟柳之中。 景点特色 以水为贵 是园以水为贵,倒影为佳,而其以园言志,以园为忆,并融于琴棋书画,博古曲艺于一园的特色,更是以显示它是一处饶有书卷气的“文人园”。 当时,水绘园高雅瞩目,引一代名士吴伟业、王士禛、陈维崧、戴本孝等游觞啸咏其中,极一时之盛,清初文人刘体仁说:“时,士之渡江而北,渡河而南者,无不以如皋水绘园为归。” 历尽沧桑,水绘园一度中落,几于池塞流干。然而园出文思,园以文存,经过整修,复建后的水绘园已再现当年风华。上海复旦大学喻蘅教授赋诗一首: “三白追忆画水村,迦陵雅记剩朝墩; 时贤能续文明史,再现风流水绘园。” 如果你登上古城墙俯瞰园景,但见水绘园垣墉不设,碧水如绘,这里有画堤的“两岸夹镜”,小浯溪的窈窕,洗钵池的空明,与屿地的不羁,水中倒映着冬季的“碧落”、早春的“寒碧”、夏日的“悬霤”,爽秋的“波烟玉”,更有那迟疑的涩浪坡和怡淡的枕烟亭…… 妙隐香林——于自然中见人工 石桥横跨 信步入园,但见石桥横跨清渠修然,竹木扶疏,有土坡障景,这里遍栽翠竹,竹影浯溪,名“妙隐香林”。 园中既然是自然的水道,那么就有些地方是互不通连的,当年园主人在这里挖土相通,名小浯溪,就近推积,遍栽翠竹,形成障景,使之竹影浯溪,名“妙隐香林”,富有禅意。 经过这样的处理,客观上形成了三道通道,一自小浯溪南东近古刹中禅寺,可觅隐玉斋遗踪,一自小浯溪北东近寒碧堂处,又一自西绕过障景可北通壹默斋。 前人有诗: 避世墙东好,名园此足休。 小桥通绿水,残夏似深秋。 竹树丛三径,歌钟四散愁。 堤边青雀舫,日夕恣遨头。 赏景佳处在月台。 交通 市外交通 上海方向1:崇启大桥——G40沪陕高速——转G15沈海高速——如皋东陈出口下——市区方向3公里——碧霞路299号 苏州方向(上海方向2):苏通大桥——G15沈海高速——如皋东陈出口下——市区方向3公里——碧霞路299号 无锡方向:江阴大桥——G40沪陕高速——如皋二案出口下——如港公路——花市路——中山西路——碧霞路299号 盐城方向:G15沈海高速——如皋东陈出口下——市区方向3公里——碧霞路299号 南京方向:长江二桥——G40沪陕高速——扬州西上S28扬启高速,行驶约110公里后转G15沈海高速——如皋东陈出口下——市区方向3公里——碧霞路299号 另(南京——G40沪陕高速,黄桥出口下——334省道——海阳路——中山路——碧霞路299号) 市内交通 到水绘园有多种交通方式,可以打的、步行、乘公共汽车。 如皋公交101路 客运站→外国语学校→行政中心→大润发→技工学校→范公苑→文定苑→定慧寺→水绘园→百花苑→颐园→新皋桥→经联广场→正翔广场(沃尔玛)→爱尔康医院→电信大楼→皮防所→外国语学校→客运站(共19站) 如皋公交102路 安定国小→东皋幼稚园→如皋中学→供电公司→水绘园→百花苑→颐园→荷兰小镇→博爱医院→上海嘉苑→海北新村→农村商业银行→如皋国中→迎春桥→供电公司→如皋中学→东皋幼稚园→安定国小(共18站)

水绘园东大门是何时建的

水绘园东大门应该是明朝万历年间建的。水绘园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为金陵八艳之一董小宛与明末四大才子之一冒辟疆栖隐之处。清乾隆二十三年,安徽盐运副使汪之珩为纪念冒,董二人,在园内建造水明楼,其名取自唐代大诗人杜甫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的诗句。冒董浪漫的爱情故事,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古典园林艺术,造就了水绘园的恒久魅力。

水绘园简介

东大门,在碧霞路上,门前和路边都有停车场,典型的徽派青砖黛瓦建筑。名流莺歌和三径烟雨砖雕分列左右两侧平房的门额上。入检票口,过逸桥,迎接我们的就是冒巢民先生汉白玉雕像。长袍素巾,线装书,太湖石,梅花,冒辟疆先生传神写照。

步行少许,大红灯笼一排排挂在路边,树上,洋溢着节日的色彩和欢欣。路口可见一块长方形大石头,正面刻着陈从周先生题写的天下名园四个大字。复沿路右侧前行,过石桥,是中国如派盆景园。

从西大门步出盆景园,回首可见古澹园的匾额。古澹园,古朴,淡泊明志之意。原为冒辟疆好朋友佘仪曾造的壶岭园,而后,板桥的范姓朋友购之,板桥名之,题写之,郑板桥为此还写了一首诗,隔水名园问范家,秋清雨过好烟霞。谁将玉笛三更弄,吹落葭芦一片花。

此外,小园内,一石头上刻着一首叫板桥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古澹园的对面,才是真正的水绘园。院落门楼挂着水绘园匾额。廊柱有楹联,竹送清溪月,松摇古谷风。

这是集古诗句联。拟人手法,竹子摇动,送走照着清溪的月光,松树扶摇,峡谷风起云涌。大书法家董其昌手迹。冒辟疆在交游中,以董其昌,王铎的门生自称。

[img]满清统治后董小宛到哪里去了 访水绘园

董小宛究竟是谁?

清朝从公元1644年入关到1911年灭亡,前后共有十位皇帝,顺治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顺治在位只有18年,24岁便离开帝位。那么,顺治究竟是病死了,还是因董鄂妃之死看破红尘到五台山当了和尚?这给历史留下了一个疑案。 董鄂妃与董小宛 顺治死后被安葬在清东陵,与他合葬的还有两位皇后,其中一位就是深得顺治宠爱的董鄂妃。董鄂妃死后被封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从充满赞美的封号上,不难看出顺治对她的感情之深。 后来,有人说董小宛就是顺治最喜欢的董鄂妃,那么董鄂妃与董小宛究竟是不是一个人? 民间传说:顺治爱妃董小宛 我们要讲的第一个故事,就从董小宛的身世说起。 明朝末年,江南有“八大名妓”和“四大公子”。当时八大名妓号称“秦淮八艳”,董小宛就是其中之一。“四大公子”指方以智、侯方域、陈贞慧、冒襄。 传说清军大举南下时,董小宛被督署江南的洪承畴抢走献给顺治。顺治一见董小宛龙心大悦,二人感情迅速加深。顺治先将董小宛册封为妃,接着又立为皇贵妃,一代名妓就这样成了董鄂妃。 但在孝庄皇太后看来,顺治的这种感情再发展下去会坏了国家大事。于是她以学佛的名义,将董小宛送到西山玉泉寺。董小宛被送走以后,顺治仍千方百计与董小宛约会,并一再威胁太后说,如果董小宛有什么不测,他肯定不再当皇帝。后来,孝庄设计烧了玉泉寺,谎称董小宛被烧死。顺治痛不欲生,从此沉迷于佛教中不能自拔。 一天,顺治打坐时恍惚看见董小宛出现在五台山,于是他毅然放弃皇位来到五台山,建了三间草房,从此就做了和尚。他的第三子玄烨继位成为康熙皇帝后,传说曾几次以进香名义到五台山去见父皇,但顺治根本不与康熙相认。康熙就在寺庙墙壁上题写了“文殊色相在,惟愿鬼神知”的诗句。 这个故事听起来十分动人,如果事实真是这样,那么历史上的董小宛与董鄂妃就是同一个人了。 历史故事:董小宛与冒襄的爱情 现在,我们再给大家讲第二个故事。 江南“四大公子”中的冒襄,是明末清初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明朝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他到南都(今南京)参加科举考试。方以智、侯方域对董小宛赞不绝口,称她“才色为一时之冠”,在两人介绍下,冒襄才得以求见董小宛。 第一次没能见到董小婉。第二次,冒襄看到董小宛在保姆的陪伴下沿着曲廊走来,不禁感叹:“香姿玉色,神韵天然。”而当时才16岁的董小宛一句话也没说。 三年后,在朋友帮助下,特别是通过“八大名妓”之一的柳如是和赎买柳如是的钱谦益从中周旋担保,冒襄终于以三千两银子的代价将董小宛赎身。董小宛嫁给冒襄后来到江苏如皋的冒家水绘园,与冒襄一家过着平静的生活。 但不久就赶上明末清初的乱世,冒襄一家四处逃亡、颠沛流离。在以后的5年里,冒襄大病三次,全靠董小宛悉心照顾才保住性命。然而劳累的生活最终吞噬了董小宛年轻的生命,冒襄后来回忆,当时小宛已“星靥如蜡,弱骨如柴……”顺治八年正月初二,也就是1651年1月22日,董小宛死于水绘园影梅庵家中,年仅28岁。 真相:董小婉并非董鄂妃 关于董小宛的故事,我们还可以从流传下来的冒襄诗文集中找到一些线索,其中的《影梅庵忆语》中,冒襄追忆了他和董小宛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以及他们婚后的生活。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两点: 第一点:董小宛嫁给冒襄以后,两人就再没分开,所以董小宛也就不可能再到宫里成为顺治的妃子。 第二点:明崇祯十二年时董小宛和冒襄相识,当时董小宛16岁,而这时顺治皇帝才两岁。三年后董小宛19岁嫁给冒襄时,顺治才5岁。当顺治皇帝14岁时,董小宛就去世了。 通过以上两点我们可以推断,董小宛与深得顺治皇帝宠爱的董鄂妃,根本就是两个人。 顺治帝与董鄂妃 董鄂妃身世 那董鄂妃又是谁呢? 据《清史稿》后妃传记载,董鄂氏(即董鄂妃)是内大臣鄂硕的女儿,董小宛去世那年,祖籍辽宁的董鄂氏已经年满13岁。 据考证,董鄂氏在顺治十年入选秀女,被指配给襄亲王。第二年,董鄂氏与襄亲王成婚,那年董鄂氏16岁,襄亲王14岁。襄亲王名叫博穆博果尔,是皇太极的第11个儿子,顺治的同父异母弟弟。 那么,董鄂氏又怎么会成为顺治的妃子呢? 据当时在宫中任职的德国传教士汤若望的笔记记载:“顺治皇帝对一位满籍军人的夫人,起了一种火热爱恋。当这位军人因此事申斥他夫人时,竟被顺治闻知,打了他一个耳光。这位军人于是因愤致死。顺治皇帝就将这位军人的夫人收入宫中,封为贵妃。”汤若望说的这位满籍军人,就是襄亲王。 在《玉牒》中可以看到,襄亲王死时才16岁。就在这年8月,顺治宣布立董鄂氏为妃。他让礼部挑选吉日举行典礼,并委派内大臣鳌拜前去告祭襄亲王。毕竟襄亲王尸骨未寒,顺治还是有些心虚吧! 董鄂氏入宫后,住在承乾宫。 顺治十三年八月董鄂氏被册立为贤妃,一个多月后顺治又准备立她为“皇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 册立典礼是在当年十二月初六举行的,这一年顺治19岁,董鄂妃18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保存了册立董鄂妃为皇贵妃的《诏书》。按常规,皇帝只有在册立皇后的大礼上,才会颁布诏书公告天下。董鄂妃享受到这种特殊礼遇,表明她得到了顺治不同寻常的宠爱。 董鄂氏入宫后,与顺治的感情与日俱增。顺治后来在《端敬皇后行状》中回忆:他下朝时董鄂妃总是亲自安排饮食,饭菜做好后更要先品尝。当他批阅奏章时,董鄂妃常陪伴在他身边。更难得的是,她时常劝说顺治,处理政务要服人心,审判案件要慎重。连宫女太监犯错误时,她也往往为他们说情。 董鄂妃之死 顺治十四年四月初七,董鄂妃生下一个男孩,排行第四。随着新生儿的诞生,清朝后宫内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变得更加残酷。 顺治的父亲皇太极先后娶了包括孝庄皇后在内的五位皇后和妃子,都是蒙古族。 顺治的第一个皇后是孝庄皇太后的侄女,在顺治十年时被降为静妃。顺治的第二个皇后是孝庄的侄孙女,顺治仍想把她废掉。因为顺治一心宠爱满族血统的董鄂妃,引起孝庄太后对董鄂妃的嫉恨。 董鄂妃即将生产时,孝庄搬到北京永定门外20华里的南苑,这是专供皇家冬天狩猎阅兵的地方。 董鄂妃生下皇子不久,孝庄便以自己身体欠安为由,传下口谕令董鄂妃前往南苑伺候她。董鄂妃拖着产后虚弱的身体,前往南苑照顾孝庄,她的健康受到严重影响。更为不幸的是,新生的孩子活了不到300天就突然夭亡了。这对董鄂妃是致命的打击,从此她一病不起,在痛苦中挣扎了三年,终于在顺治十七年病逝于承乾宫,年仅22岁。 顺治出家之谜 董鄂妃的死,令顺治难过万分。董鄂妃死后两天,顺治追封她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并亲自撰写了四千字的《端敬皇后行状》来悼念爱妻。 顺治送走爱妃后,就选择了净发出家!其实顺治并不是突然想出家的,据历史学家陈垣考证,顺治对佛教的启蒙始于一代高僧憨璞聪。顺治十年,这位高僧入宫,他对佛法的解释深深触动了顺治。 在憨璞聪推荐下,僧人玉林 和茆溪森先后入宫讲授佛法。顺治开始信佛,法名“行痴”。这位行痴皇帝在爱妃火化后的当月,就请茆溪森为自己举行了净发仪式。 皇帝出家震惊朝野。在孝庄的压力下,茆溪森的师父玉林 把茆溪森绑起来,并架起干柴,要当众烧死他。就在这时,传来顺治决定蓄发留俗,不再出家的紧急口谕。 顺治没能当成和尚,三个月后,他在病中把身边的近侍吴良辅送到悯忠寺代替他削发为僧。 五天后,顺治带着无限惆怅,在紫禁城养心殿闭上了眼睛,年仅24岁,死因是天花。顺治去世距董鄂妃病逝,仅隔三个多月。

历史上的董小宛是个怎样的人?她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我们所知道的古代女子,大多是才女、烈女或名妓,间或也有伟大的母亲,却很少以妻子的身份出现的,因为男人的笔墨若不用来歌颂怀念母亲,就大多用以风花雪月,把文字送予丽质的红颜,或者无关妻子的旖旎相思。

相思也是美的,却大多不直抒胸臆,偏偏要假借佳人之口,说佳人思念我,我必也思念佳人,如此云云,好像相思本该就是佳人的事,他不过是回应罢了,端的是高高在上的大男子主义,轻易不肯示一回弱,免得爱情一方谁先开了口,谁便处于劣势。

而这些被思念的红颜,不是歌女就是名妓,要么就是路遇的惊艳之人,无端被撩起相思,却只是惊鸿照影,只余一腔遗恨。

幸而虽然少,还是有给妻子的文字的,如苏武的《留别妻》 ,如杜甫的《月夜》,还有如冒辟疆的《影梅庵忆语》。

而冒的《忆语》,与忆内的诗词不同,他以长文的形式,给我们描述了一位贤淑恭俭的妻子,且这位妻子,因为被八卦的频率比较高,声名甚至盖过了作为“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辟疆。她就是——董小宛。

董小宛为人所知,更多的不是冒的妻子,而是秦淮名妓。她曾是“秦淮八艳”之一,聪明灵秀、神姿艳发、窈窕婵娟,为秦淮旧院第一流人物,吸引了无数的骚人墨客。冒辟疆亦是其中一个。

他是乡试期间与董小宛认识的,江南贡院与秦淮旧院不过一江之隔,原为才子佳人而设。参加考试的文人应试之余,结驷连骑,选色征歌是寻常之事,“乃文战之外篇”。

冒辟疆也不例外。他与友人寻访声色到旧院,见识了不少秦淮佳丽,也得识了董小宛。

他与她,相识颇为传奇。第一次,冒辟疆见董,她已是应酬归来,酣然半醉,冒只是遥遥一望,见她“面晕浅春,缬眼流视,香姿五色,神韵天然,懒慢不交一语”,遂惊爱之。

却也只是一个男子对于娇丽女子的浅薄之爱,关乎眼睛,无关感情。

让他心里眼里皆爱的,是陈圆圆。他视她为天人,一见倾心,再见钟情,三见已订了婚盟,准备不日迎娶,因此对于董小宛,亦不过只是惊艳,并未放于心上。

第二次相见,已是一两年后,他回乡后重返秦淮,为了他与陈圆圆的约定。不料陈圆圆已被田弘遇掳走,准备献给崇祯。他只好悲痛而返,并顺道去苏州半塘拜访了董小宛。

当时小宛的母亲刚逝,又受了田弘遇抢夺佳丽的惊吓,大病在床。冒来看她,她勉力而坐,却不想遇到了人生的良药,不仅病好了大半,还打算将一生托付,就像张爱玲说的,从尘埃里开出一朵花来,人生忽然被照亮。

说不清董小宛那时是真的爱上了这位才学风流的公子,亦或感叹命运如浮萍,只想找一个人来抓住,将终生托付,远离这危险虚华的烟花之地。总之,她认定了,决定跟着他走,并用了一生的坚强与温柔,智慧与才情为这个男子无悔付出。

她如此地想抓住这个男人,为爱情也罢,为归宿也罢,她放弃了旧时所有的一切,甚至尊严,一路追寻着冒辟疆而去。

冒那时依然是记挂这着陈圆圆的,对董并没有多少情意,当小宛提出要随他从良的时候,他言辞闪烁,甚至想不辞而去,幸而被友人劝住,到底临行前来知会小宛。

小宛却早已凭栏凝睇,见董舟傍岸,便疾趋登舟,跟着冒辟疆近一个月。冒辟疆一直撵她走,"越二十七日,凡二十七辞",小宛愣是不走,坚以身从。冒辟疆只好以考试无暇他顾为由,让她先回去,等试后再来相迎。

等待的日子如此煎熬,她无法让两人相隔遥远,把命运陷于未知之境。于是她独自寻他而去。

她在秦淮等了三日,直到冒辟疆考完后才敢与之相见。谁知冒辟疆考场失利,加之老父仕途也有不顺,得前往北方为父亲的仕途斡旋,无心情爱之事,只好再次冷面拒绝。

董含泪而去,却依然心不死。等冒父的事有了着落,董小宛寄书一封,说在苏州等着冒来履行约定,并说她只带了夏日衣裳,若他不来,甘愿到秋冬之时冻死。

这终于感动了当时的复社之首钱谦益,或者说他终于对冒的行为看不下去,出资三千两银子,帮董小宛脱离乐籍,并买舟送入冒家,强行成就了才子佳人的连理之事。

无法说当时的冒辟疆有多么无情,毕竟他心心念念的是陈圆圆,而不是董小宛。

但一定是有一定的感情的,不然聪慧敏感如董小宛,不可能铁心铁面地贴上去,不顾一切地将自己托付。

幸而终究是嫁入冒家了,哪怕只是侧室,但依然是自己想要的温暖。家的温暖。

她从此低眉顺首地做冒家的贤妇。洗手作羹汤,持家事双亲。

她没有忘记自己侧室的身份,或者她过于在意她侧室的身份,也可能是过去身份的影响,使她比他人要更努力,才能摆脱旧时身份的尴尬。

她不仅接手过大妇的全部家务,还俨然如奴婢,伺候着一家老小。她亲自递茶递水,连吃水果都是剥好削好了才递过去。别人背上痒了,帮人挠背;他人心情不好了,逗他开心。

白天忙家事,晚上还得辅导冒的两个儿子读书写字,甚至连吃饭的时候,都是站在角落伺候,直到别人强迫她坐下,她才坐下迅速地扒几口饭,复又站起来“拱立如初”。完全克己复礼的贤良淑德。

也是有幸福时刻的吧。她与冒辟疆乘船出游,路人皆停下来争看,认为他们是天作之合的璧人。

记录下这话的冒辟疆,心里是炫耀的吧。但董小宛,心里应该是幸福的,终于如当年的姐妹顾眉、柳如是一样,嫁得了好夫婿,入得了好门庭,得以享受温暖的俗世生活,哪怕,冒的心里,依然是记挂着陈圆圆的。

但于她而言,她的爱终于有了归宿,她可以名正言顺地爱,安安心心地爱,这才是最重要的。

家事闲暇的时候,她与冒辟疆赌书烹茶,作画练书。冒辟疆整理唐诗,每获得新的唐诗,他便拿回来让小宛整理、抄录。

她曾酷爱钟繇笔意,遍搜诸贴临摹,后来见钟贴中有处提到关羽为贼将,遂废学钟,转学《曹娥碑》。

可见,她亦是执拗之人,是精神上有洁癖之人,就如她对自己的要求,做一个贤妻贤妇,哪怕要委曲求全。

她还曾经把历代书中涉及闺阁女子之事的文字整理成册,可惜已经失传。

她喜欢读楚辞、义山、少陵和王建等宫词,喜欢月夜,喜欢站在窗台赏月并念着义山的“月漉漉,波烟玉”,喜欢一切美好的东西。

这样的女子,连作为女子的我都要爱,冒辟疆纵然是木头,亦也要慢慢生出情愫来的吧。像老树逢了春,渐渐地生了新叶,繁衍出一派爱情的气象来。

可惜,冒辟疆虽然对她有爱,却只是浅爱,通篇忆语,只写她如何好,如何待他好,并不曾见他待她如何好。

她还是个优秀的厨师,跻身古代十大名厨之列。因为兰心蕙质,她的厨艺也非同一般,别有创意。

她做的“醉蛤如桃花,醉鲟骨如白玉,油鲳如鲟鱼,虾松如龙须,烘兔酥雉如饼饵。”

做豆豉“种种细料,瓜杏姜桂,以及酿豉之汁,极精洁以和之。豉熟擎出,粒粒可数,而香气酣色殊味,迥与常别。”

她做的红腐乳,超过了名产品:“红腐乳烘蒸五六次,内肉既酥,然后剥其肤,益之以香甜及海错风熏之味,数日成者,绝胜建宁三年之蓄。”

就连做的各式咸菜“能使黄者如蜡,碧者如苔。蒲藕笋蕨,鲜花野菜,枸蒿蓉菊之类,无不采入食品,芳旨盈席”。

因为冒辟疆喜食火腿和熏肉,她还专门研究了它们的做法,使“火肉久者无油,有松柏之味;风鱼久者如火肉,有麋鹿之味。”

仅仅是听冒辟疆纸上讲来,都令人垂涎三尺。迄今扬州一带仍有流传的董采、董肉、董糖等名点名菜,皆是她所创。

我最爱的,是她能为各种花露。她腌制梅花入饴糖,还取一种别人认为不可食用,名“断肠草”的海棠花做花露,认为香味居百花之首。次等的是梅花、野蔷薇、玫瑰、金桂、香菊之类。至于黄的橙子、红的桔子、佛手、香橼,去掉白色的筋脉丝络,颜色香味也是一佳。

她常常在冒辟疆与友人小酌的酒后盛出几十种花露,“五色浮动白瓷中,解酲消渴,金茎仙掌难与争衡也。”

如此的心灵手巧、照顾周到,连冒辟疆都不得不感慨“余一生清福,九年享尽,九年折尽矣”。

是啊,世间会有姿容如小宛者,有才情如小宛者,亦有厨艺如小宛者,却再也无姿容、才情、厨艺皆绝佳,并深爱着他的人如董小宛者。

她是人间的一朵奇花。

珍珠无价玉无瑕,小字贪看间妾家。

寻到白堤呼出见,月明残雪映梅花。

连吴伟业都要如此赞她。她就像明月残雪映照下的一树出尘梅花,可以赏,高洁而贞雅,暗香轻盈袖,是精神上的爱侣与良友;又是可以制成花露做饴糖的梅花,如此的入人间的烟火,以清香淡远的滋味,丰美一段红尘俗世。

真正的智慧,便是如此的可俗可雅,是既可以风花雪月,又可以柴米油盐。人生能得此红颜妻子,真是大幸。

可惜,爱情并不是理智的,而是感性,不是因为对方好所以爱,而是因为爱,所以对方好。

冒辟疆就是如此吧,他或许爱董小宛,但,不够爱。所以,当甲申之变清军南下的大难来临,冒辟疆一家辗转逃亡的时候,他“一手扶老母,一手曳荆人”,而让小宛紧跟其后。

危难时候的小小细节,就能显示爱的程度,或许那时的小宛,心里是明白的,但她过于克制,依然贤良淑德,以夫为尊,认为冒的此举是对的。

甚至,当冒辟疆提出把小宛寄在朋友家里,说“此后如复相见,当结平生欢,否则听子自裁,勿以我为念”的时候,她依然觉得大难临头先顾及别人也情有可原,她若身死,也了无遗憾了。

她或许那时已经心先死了,九年的恩爱,到头仍是大难临头各自飞,倒不如就此了断,留一个最美的记忆。

幸而,冒父还是有良心的,他做主带着小宛一起逃难,才使得小宛不至于再次陷于如当年那样可能被抢夺的危险。

那边大难临头各自飞,这厢却是患难见真情。途中,冒辟疆患病,小宛不眠不休地照顾。

长长的一百五十日,她仅卷一破席,横陈榻旁,“寒则拥抱,热则披拂,痛则抚摸,或枕其身,或卫其足,或欠身起伏,为之左右翼”,甚至冒辟疆心情不好无故打骂小宛,她仍“跪立我前,温慰曲说,以求我之破颜”,真真是把自己低到尘埃里,拼力用自己的爱与柔情,为他开出一朵花来。

此时,冒辟疆终于真切地感到小宛的好,并生出了愧疚与亏欠之心,可惜,此时的小宛已经体弱不支,因此殒命了。

留一腔遗恨,给这个终于开窍了的人。

董小宛的结局,历史上有众多的版本,冒辟疆含糊地一笔带过,说她过度透支身体,患上肺病,香消玉殒,葬身于影梅庵畔;也有说她于逃难途中被清军掳走,不知所终;民间更称她被送入宫中,成为顺治帝深爱的董鄂妃,与顺治帝有一段浪漫轰烈的恋爱,并在其死后使顺治帝心碎而出家。

最后一个结局是最不可靠的,然而民间相信,我也更愿意相信,她真的就是顺治帝深爱的那个董鄂妃,这样,她可以获得她一辈子可能没有得到过的爱情,哪怕她不爱,但被爱,深深爱,而不是如她在冒家的当年,只是爱,飞蛾扑火般义无反顾的爱。

但,在无法彼此深爱的时候,究竟哪一种是更幸福的,谁也不知道。

董小宛能诗能文能画,但所传的诗文画作并不多,可以确定的,有一幅《孤山感逝图》,是她当年在冒家水绘园与冒辟疆妹妹畹兰学画时戏拈梅瓣贴扇所做,上有她的自题诗:

孤山回首已无家,不做人间解语花。

处士美人同一哭,悔将冰雪误生涯。

或者,这可算是她一生的题照吧。想这一生,她被贤良淑德的道德感所误,处处太过克制,生生把自己压到了尘埃里去,虽为妻,却如婢,硬是把自己的喜怒压抑。

如果,她不是那样的欲求高洁,欲做一个人人称道的贤妻贤媳,把自己活成一树内心孤高的梅花,知书达理、谦恭勤俭、解语温良,而是像寻常的女子一样,与丈夫巧笑欢颜,该爱则爱,该怒则怒,做一个可以撒娇可以委屈的小女子,那么她会幸福得多吧,起码,无需那么累。

也或许,那时候的冒辟疆,可以像她爱他那样深深地爱她,断不至虽然心里愧疚遗憾,写了《影梅庵忆语》来怀念她后,68岁高龄之时,仍然说:“慧心纨质,澹秀天然,平生所觏,则独有圆圆耳。”

他一辈子念念不忘的,依然是陈圆圆。陈圆圆,是他心里求而不得的白月光。小宛,不过只是亏欠,有爱,但不够爱。

冰丝新飏藕罗裳,一曲开筵一举觞。

曾唱阳关洒热泪,苏州寂寞好还乡。

这是冒辟疆最后的绝唱,说的是当年小宛在水绘园中为冒辟疆弹唱阳关曲时潸然泪下的情景。

回首一生的情事,他想到了小宛,终于知道自己其实爱她,但不够珍惜,若可以重来,他愿意深深爱。

小宛,终于化成了他胸口的朱砂痣,如影随形。只是,彼时、此时,人世已无董小宛。

如皋水绘园的来历?

如皋水绘园位于古如皋县城东北隅,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原是邑人冒一贯的制业,历四世至冒辟疆时始臻完善。冒辟疆将旧园重整,赋予思想,精心增饰,在园中构筑“妙隐香林”,“壹默斋”,“ 枕烟亭”,“寒碧堂”,“洗钵池”,“小语溪”,“鹤屿”,“ 小三吾”,“波烟玉亭”,“湘中阁”,“涩浪坡”,“镜阁”, “碧落庐”等十余处佳境。

冒辟疆营造的水绘园不设垣墉,环以碧水,园中凭借水流于地面,自然地形成了一幅幽美的画图。这里,有画堤的两岸夹镜,涪溪的窈窕,香林的妙隐,似镜浮的茅亭,洗钵池的空明和屿地的不羁,水中倒映着冬季的“碧落”,早春的“寒碧”,夏日的“悬露 ”,爽秋的“泼烟玉”,更有那迟疑的涩浪坡和怡淡的枕烟亭。

明朝灭亡后,冒辟疆心灰意冷,于是把水绘园改名为水绘庵,决心隐居不仕。当时,水绘园高雅瞩目,当时一些名士钱谦益、吴伟业、王士祯、孔尚任、陈维崧、戴本孝等纷纷前来如皋相聚,在园中诗文唱和,游觞啸咏其中。

扩展资料

水绘园的衰落当在康熙二十八年,时已是“荒芜三径对烟霞了”。如今,水绘园有幸,欣逢盛世,按照古要古到底的原则,由陈从周教授携大弟子路秉杰教授规划设计,在原址上恢复了古园的盛貌。依旧明代风格,却远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历尽沧桑,水绘园一度中落,几于池塞流干。然而园出文思,园以文存,经过整修,复建后的水绘园已再现当年风华。

2001年06月,水绘园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010年09月,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如皋水绘园

董小宛的故事和死因 是什么?

死因:董小宛身体本来虚弱,由于体质已极度亏虚,最终病死。

故事:

董小宛出生于苏州城内“董家绣庄”,女主人白氏为董家生了个千金,为寄夫妻融洽之情,取名白,号青莲。

董白十三岁那年,父亲在暑天患上了暴痢,药不凑效,不久便撒手人寰。白氏不愿在城中的旧宅中继续住下去,于是花了一笔钱,在半塘河滨筑下了幽室,带着女儿隐居其中。

后期生活中欠庞大的债务能拖则拖,母亲的医药费用却迫在眉睫。从小随母亲隐居世外的董白已养成一副孤高自傲的性格,一急之下使出下策,来到南京秦淮河畔的画舫中卖艺,改名小宛。

董小宛秀丽的容貌,赢得了一些高洁之士的欣赏。她三番五次地受客人之邀,游太湖、登黄山、泛舟西湖,一去就是十天半月。

小宛从黄山归来,母亲去世,自己患了重病,闭门不出。冒辟疆到时小宛已奄奄一息。冒辟疆满怀同情地将她宽慰一番,并且说了自己几次寻访都吃了闭们羹的经过。

翌日,冒辟疆忍不住又雇舟来到小宛家,两人并没有约定,小宛却笑盈盈地站在门外相迎,一夜之间病竟好了大半,他与董小宛约好,一等乡试结束,就 马上返回苏州为她赎身。

小宛嫁入冒氏之门后,与冒家上下相处极其和谐。宁静和协的家庭生活刚刚过了一年,李自成攻占北京,清兵人关南下,清军肆虐无忌,冒家险遭涂毒,家产丢得一干二净。小宛随夫一路南逃。

扩展资料

人物轶事

小宛最爱晚菊。有个朋友送给冒辟疆几盆名为“剪桃红”的菊花,花繁而厚,叶碧如染,浓条婀娜。小宛见到“剪桃红”,非常喜爱,特意将花放在床边。

每天晚上,高烧绿烛,用白色屏风围起三面,放一张小椅子在花间,调整好菊花,让菊影具有参横妙丽之态,然后身入花间,使人在菊中,菊与人都在影中,此情此景,淡秀如画。

在董小宛的生命最后时刻,她还叫冒辟疆把“剪桃红”搬到床前给她看枝叶是否茂盛,可有虫害。

小宛和辟疆曾住嘉兴海盐水绘阁。她在南北湖畔鸡笼山上面对暮春凄凉景致,感叹江河破碎,一家流离,泪葬残花。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董小宛

武汉首开直达南通动车,全程仅需5小时 周末旅行不要太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