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视频音乐> 影视> 正文

堂吉诃德哪个译本好(中世纪电影骑士蒂朗)

  • fengqingwuhenfengqingwuhen
  • 影视
  • 2023-01-27 03:44:36
  • -
  杨绛
  该译本初版于1978年3月,1979年10月又重印,仅这两次印刷印数即为20万套。之后的整个80年代和90年代前半期,系杨译本一枝独秀的时代,其旺销之势态自不待言。即便到了90年代中后期,有那么多《堂吉诃德》版本同时并存的情况下,杨绛译本的发行量还是遥遥领先的。20多年来,杨绛译本《堂吉诃德》先后以“外国文学名著丛书”本、“青年文库”本、“外国古典文学名著选粹”本、“世界文库”本、“名著名译”本及“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必读”本等多种形式出版,总印数达60余万套。

  杨绛译本出版的时间最长,影响最大,因而关注的人也最多。作为出版社编辑,我曾将译文和原文做过对照。杨绛的译笔虽然灵活,译文却是一句叮一句的,非常忠实。她译文中的注释缜密而丰富,这显示了她广博的知识和严谨的治学精神。如对书中大量谚语的注释,往往举一反三,并标明典出何处。不仅补充了人物未说完的谚语,还能举出类似的谚语,并且标明典出何处。更令人敬佩的是,她多处引用了西班牙最早的骑士小说《阿马迪斯·德·高拉》和《骑士蒂朗》中的典故和事迹,而这两部书,前者至今没有中译本,后者直到90年代中期才有中文版。杨绛先生为了翻译和研究《堂吉诃德》,当时就已经研读了这两部书的原著。

  杨先生翻译《堂吉诃德》所依据的“马林编注本”,对当时的语言和风土习俗深有研究,有的字词在当时当地作何解释,和普通词典上的解释有所不同。这里可举一例说明:《堂吉诃德》第一章开篇第三句话是:“他日常吃的沙锅杂烩里,牛肉比羊肉多些……”最近出版的新译本中译的是:“其锅里煮的是牛肉,而不是羊肉。”究竟是“牛肉多羊肉少”还是“只有牛肉没有羊肉”?杨先生所依据的“马林编注本”对这句话却注得很清楚,注释中还引用了一句西班牙成语“绅士吃的沙锅杂烩,牛肉和羊肉”。堂吉诃德是绅士,不过已经没落,饮食上只好偷工减料,因为羊肉贵,少放一点儿罢了。

  文化部有一位西班牙语专家曾对我说,他详细对照了杨译本中的有关章节,觉得很有趣,译者以一个长句为单位,把该句的精神领会透彻之后,把长句拆成短句,再把短句按中国语法重做安排,这样原句的意思全都表达出来了,而且读起来非常顺畅。西安外国语学院一位教授,因应约为一个出版社译《堂吉诃德》,他在仔细核对了杨译本《堂吉诃德》之后说,以前听人讲杨绛译文不够忠实原文,经对照之后,觉得不仅忠实,而且更为传神,能给人一种意在言外的感觉,十分耐人寻味。

  最有意思的要算我的一个同代人,1978年杨译本刚出版时,他这个20多岁的热血青年曾去杨绛先生府上,就书中一些翻译上的问题同先生商榷。20多年后的现在,当我们再次相逢重提旧事时,他说他把眼下流行的几个主要的《堂吉诃德》版本都浏览了一遍,觉得那些译本中也不乏闪光点,有的译本中的有关章节译得还相当出色。但是,要从宏观把握和整体观照上看,他认为还是杨绛的译本功力最深,作家学者译书,的确技高一筹啊。我们觉得,文学翻译是一项具有“创造性”(或曰“再创作”)的事业,是对艺术境界的再现,对原作神韵的传递,只有做到了这两点,才能称得上真正做到了“信、达、雅”。

  最近北京这家出版社所推出的那部《堂吉诃德》新译本被称为“全译本”,就是因为该译本补译了作者的11首赞美诗,并说那些诗很难译,以前的译者因而未译。这话未免是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就我所知,国内在此之前所出的《堂吉诃德》中译本的确都没有译这11首诗,就连欧洲许多国家的译本也不译这11首诗,这大概各有各的道理吧。至于我们的版本,我曾问过杨先生,先生说她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她认为,作者写这些诗是为了应付当时出书必有名人喝彩的恶俗,那时塞万提斯历尽坎坷,穷困潦倒,颇为自己出书无人吹捧而犯愁,他在《序言》里借朋友给他出主意说,“你何不自己写上几首歪诗,署上贵人名流的大名借以自吹自擂呢。”于是他便写下了那些赞美自己作品的开卷诗,其实都是些讽刺性的模仿诗,并无自我颂扬的真意,若将其视为歌颂自己作品的赞美诗,恐怕有违作者的本意;其次,这组诗诙谐幽默不足,反嫌沉闷冗长,让人难以卒读,何况它是《序言》中所指“与正文无关的点缀品”,略去也无妨;第三,杨先生并非因其难译而放弃,对她来说,这种断尾诗并不难译,何况她采用的“马林编注本”在注释中把断尾都续上了。正文中一些更难译的诗,她都照模照样地译了,怎么会被这组诗难倒呢。杨先生曾说过,塞万提斯的诗,英译本译得很活,虽也押韵,但常把十四行诗译成十二行,把十二行诗译成十行或八行,而法文译本则因变格变位问题不好押韵,索性被译成了散文。她很庆幸中文词汇的丰富,使她得以在译诗中既照顾到了内容、形式和韵脚诸因素,读起来又朗朗上口,舒心悦耳。 不错啊,因为是少年版,所以很适合青少年阅读。

下面是所有的译本,供参考:

1922年,《魔侠传》(两卷本),林纾、陈家麟合译,上海商务印书馆
1937年,《唐·吉诃德》 温志达译,启明书局
1939年,《吉诃德先生传》,傅东华译,上海商务印书馆
1954年,《吉诃德先生传》,伍实译,作家出版社
1956年,《吉诃德先生传》(沙克莱改写本),刘云译,中国青年出版社
1959年,《吉诃德先生传》(沙克莱改写本),常枫译,香港侨益书局
1959年-1962年,《唐·吉诃德》(第一、二部),傅东华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8年,《堂·吉诃德》(上下册),杨绛译,人民文学出版社,首个从西班牙原文译出的版本
1981年,《唐·吉诃德》,冰晶编译,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1981年,《唐·吉诃德》(萨克雷缩写本),罗其精译,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1年,《唐·吉诃德先生的冒险故事》(萨克雷改写本),陈伯吹译,上海少儿出版社
1982年,《唐·吉诃德》(墨西哥纳瓦罗改写本),张世春、殷国义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0年,《唐·吉诃德》(缩写本),徐少军缩写,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5年,《唐·吉诃德》,陈建凯、郭先林译,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5年,《唐·吉诃德》,董燕生译,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5年,《堂·吉诃德》,屠孟超译,译林出版社
1995年,《唐吉诃德》,刘京胜译,漓江出版社
1996年,《唐·吉诃德》(少年版),杨绛译、刘强缩改,明天出版社
2000年,《唐·吉诃德》,唐民权译,华夏出版社
2001年,《堂·吉诃德》,孙家孟译,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1年,《堂·吉诃德》,张广森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董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