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视频音乐> 影视> 正文

“不肯去观音院”有什么传说为什么叫它是“不肯去观音院”(普陀不肯去观音典故)

  • 小溪趣谈电子数码小溪趣谈电子数码
  • 影视
  • 2023-03-04 22:52:02
  • -

“不肯去观音院”的传说及名字由来:

相传五代后梁明贞二年,很多日本出家人都到中国访道寻师。慧谔和尚,远渡重洋,至山西五台山,朝拜大智文殊师利菩萨,游遍五台圣地,见一尊观音大士的圣像,清净庄严,心羡不已。慧谔和尚本想向寺庙当家师傅商讨恭请回日本供养,但又怕师傅不允所求,最后只得不与而取。

慧谔和尚既获宝象,马上束装就道,乘舟东渡,欲恭请观音菩萨回日本。这条船行至舟山群岛,有一名叫新罗礁的地方,忽然海中现出无数的铁莲华(今称莲华洋),三日三夜挡舟不能前进,只有远远的在普陀山四周打转。如向东开,即有铁莲华从海生出,阻道不前。

慧谔和尚惊恐万分,心中忐忑不定,忽然想起这尊菩萨是不与而取偷来的,这时他恍然大悟,引咎自惭,跪下去向菩萨祷告说:”大士!弟子因见菩萨圣像庄严,我国佛法未遍,圣像少见,我想将菩萨圣像请回日本供奉,假使我国众生此时无缘见您,当从所向,弟子即就该处,建立精舍,供奉圣像’,祷罢舟行,竟至潮音洞边,安然停下。

那时普陀山还是一片荒岛,野无人烟,只有几个捉鱼为业的渔翁,在山上搭几间茅草蓬子,住在海边山凹里。当时慧谔祖师靠舟上山,寻了大半天,好容易才在靠潮音洞不远的山旁边,找到一间渔人茅舍,该舍主人就是打鱼为业的张渔翁,经过慧谔和尚说明来意,他大为感动,同时也欢喜得了不得,菩萨连日本一个国家都不愿意去,而要住在我们这个孤岛荒山之中,这一座荒山真是与菩萨有大因缘了。

住在这里附近的人民,也真是有很大的福德和善根哩,所以才能得到观世音菩萨显化此山。他思想至此即很慷慨的向慧谔和尚说:“师父!你们贵国的人,既无缘见佛,那末你就与菩萨一并住在我们山中,我把住的房子和地方让出来,你可以筑庵供奉菩萨,我过海去,叫各地民众,大家来山拜佛供养你,你不要再回日本去了。”慧谔和尚因此不再回日本而就在山上筑庵安住,呼名曰’不肯去观音院‘。

扩展资料:

不肯去观音院位于紫竹林,紫竹林是观音修道的地方,里面有全山建寺最早的地方不肯去观音院。在潮音洞旁,有一堵黄色矮墙围着三间质朴的佛堂,佛堂中终年香烟缭绕,这就是不肯去观音院,可乘坐1号线到“紫竹林”下车。不肯去观音院于1980年得以重建。

普陀山岛内可乘1路、2路、3路旅游专线至紫竹林(南海观音)站下车后步行可至。票价依乘车里程5-10元不等。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不肯去观音院

据说佛像是日本僧人从五台山拜见甚是喜欢,欲偷至普陀山渡海回国,不料几次遇阻,先是暴雨狂澜走不了,隔日又铁莲花将船紧紧围住,因其也是出家之人看形势不妙,遂将佛像放下而归,由当地一人见状将佛像请回供在自家仅有的房间内,结果自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不肯去观音院,在浙江普陀山潮音洞旁,相传:唐咸通四年,日本僧人慧萼从五台山请得观音像一尊,携带回国,经普陀莲花洋,舟触礁不能行,他求菩萨显灵,祷告说:“若我国众生无缘见佛,当从所向建立精舍。”结果,船漂泊到潮音洞下,那里的居民张氏让出房屋供奉菩萨,呼为“不肯支观音院”,是为普陀山供佛之始。寺历朝屡经废兴,近经重修,已焕然一新。 是啊,那个日本僧人是偷,不是善行自然得不到观音菩萨的加持,再者,也许是日本人的机缘不成熟。再者,浙江普陀山附近的百姓善根深厚已达成熟,菩萨亲自选地做道场,那个日本僧人只不过是助缘罢了。
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 不肯去观音院

浙江普陀山是天下最著名的观音道场。普陀山何以成为了观音道场呢?那是因为唐代末年日本高僧慧锷从五台山请观音像回日本时,在普陀山受阻,观音像被留在普陀山,普陀山从此成了古时第一个观音道场。
慧锷是当时日本临济宗高僧。佛教从中土传入日本后,日本僧人常慕名来中土学法。他们久闻观音大名,对观音菩萨十分崇拜。慧锷到中土来,一是来学佛法,一是来朝拜观音。他来到了当时著名佛教胜地五台山。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文殊菩萨号称智慧第一,与观音菩萨同为佛的弟子,二位菩萨历来关系密切。当时五台山是北方佛教信徒的朝拜中心,山上梵刹林立,五台山清凉世界之名远扬天下,四方前来朝拜者络绎不绝。
慧锷身披袈裟,背负行装,走进了五台山法华寺的山门。寺中方丈热情接待。慧锷进入大雄宝殿后,一眼看见一尊观音菩萨的庄严宝像,—下子惊呆了。这尊庄严宝像光芒四射,系用白玉精工雕成,长有三尺左右;菩萨手持净瓶,瓶中插着一朵莲花,坐在莲台宝座之上。再看菩萨容貌,清秀华贵,眉如弯月,眼似双星,玉面天生喜,朱唇一点红,璎珞横披,环结宝明,乌云巧叠盘龙髻,绣带轻飘彩凤翎,端庄妩媚,慈祥可亲。
慧锷在观音法像前足足礼拜瞻仰了一个多时辰,依依不舍离去。当天晚上,慧锷十分激动,他想,我到中土来,就是想要朝拜观音,今天真是有缘,来到五台山就见到了观音菩萨。这尊菩萨宝像庄严慈祥,要是能请到日本去供奉,让东瀛人民也礼拜观音菩萨,那该有多好啊!只是,怎么好开口把这尊像请去啊?明日诚心求方丈吧。
第二天,慧锷便专诚叩见了方丈,径直向方丈说明心意:“法师在上,弟子慧锷来自日本,专来朝拜菩萨灵地,瞻仰菩萨法像。昨日有幸,得见贵寺观音大士法像,不胜欣喜之至!弟子至心崇敬观音菩萨,思量再三,有心请观音东临日本,以教化那里百姓,救度彼地一切苦厄,不知方丈可否恩准?”
方丈一听,感到有些突然,便说:“阿弥陀佛,善哉!善哉!你从东瀛渡海来求佛法,一片诚心,可敬可佩!你要请观音宝像东渡日本,也是善举,只是此是大事,容老衲考虑考虑。”
慧锷见方丈犹豫难定,又再三叩请,表示诚意。方丈看那慧锷至诚恳切的态度,确是要在日本广传佛法,觉得一个日本僧人有此宏大愿心,也是难能可贵,在慧锷再三恳求下,也就答应了,说:“贫僧看你确是一片至诚,你既有如此宏大愿心,贫僧就助你一臂之力,但能否如愿,就要看你的缘法了。”说着,他领着慧锷来到大殿内,双方跪在观音大士法像前,虔诚礼拜。方丈叩首说:“菩萨在上,今有弟子慧锷历尽千辛万苦,从东瀛来到中土,诚心礼请大士东去日本。弟子见他志诚恳切,斗胆随顺了这一因缘,恳请菩萨恕我。”
慧锷一听方丈所言,连忙叩谢。方丈扶起他,把那尊法像交给了慧锷,又说:“此尊观音法像为文殊菩萨所造,据说文殊菩萨来五台开辟道场以后,常常思念观音大土,于是塑造了这尊观音法像,可谓稀世珍宝。慧锷,如今让你请去日本,此去万水千山,路程遥远,一路可要多加小心。如遇到困难,可礼拜菩萨法像,诵念菩萨圣号,菩萨自会指点迷津。”慧锷又连连称谢。
第二天一大早,慧锷便拜别方丈,诚诚恳恳地捧着观音大士法像一路下山,向南走去。经过二十多天到达了长江。他又转乘一艘帆船,日夜兼程,顺江而下,七天后进入东海。
帆船一出长江口,海域广阔无垠,视线豁然开朗。不久帆船驰到一处群岛附近。这群岛就是著名的舟山群岛,共有大小岛屿1300多座。相传秦始皇当年欲求长生不死之药,就认定了这群岛是蓬莱仙山,于是派了3000童男童女来到了这里。从此,此群岛被称为海上仙山。慧锷望着这些如颗颗珍珠镶嵌在碧海中的岛屿,心情十分高兴,因为,他想,很快就要从这里驰向日本,自己的愿心就要实现,怎能不兴奋激动呢?
可是,谁也没想到,海上突然刮起了狂风,海浪翻滚,掀起冲天波涛,把船打得东倒西歪,直打转转,眼看就要翻船。慧锷想起方丈的话,急忙向观音大土叩拜求救。真是灵验得很,虽然风暴仍未停,但帆船却不再颠簸,安然无恙,海水把船托到了普陀岛的一个山岙之中,这里风平浪定。慧锷抛锚落帆,把船停下来,决定等待大风平息后再走。
第二天,风息了,浪平了,慧锷扬帆起航。可是船刚驰出山岙,海面上突然升起了一团灰白色烟雾,越升越高,像顶帘子,正好挂在船头前面,挡住了去路。慧锷抬头望望,头顶上一片蓝天,左右看看,烟雾两边都是清晰明亮的大海。没办法,只好调转船头,绕着烟雾朝前驶。可是帆船驶向左边,烟雾飘到左边;帆船驶向右边,烟雾飘向右边。船在海上绕来绕去,绕了一大圈,还是回到了普陀山的海面上。慧锷无奈,只好仍然把船驶进岙口,抛锚落帆,等烟雾消散了再走。
第三天的早晨,红彤彤的太阳从海底下慢慢爬上来,像盏大灯笼,光芒四射。慧锷走出船舱,抬头看去,朵朵彩云中间,有幢巍峨绚丽的彩色牌楼,宝幢流苏,仙女往返,珠光宝色,耀人眼目。慧锷心中大喜,合十顶礼,马上扬帆启航。可是船出岙口,天上的奇景突然消失,乌云遮住了太阳,海风抛起了巨浪,天色转眼就变了。慧锷发了急,想想在这里已经耽搁了好几天,老是这样,什么时候才能把观音请回日本啊?心一狠,船继续往前驶。
这时,风更猛了,浪更大了。没驶出多远,帆船突然停在海面上,好像生了根一样,再也前进不得。这时海上漂起来一朵朵铁莲,转眼之间,整个普陀山海面全是铁莲花,把帆船团团围在中间。慧锷大惊,静下心来细细一想,莫非观音大士不愿去日本么?他回到船舱里,跪在观音佛像面前祈告说:“如若日本众生无缘见佛,我一定跟从观音菩萨所指方向,另建寺院,供奉我佛。”
刚说完,忽然听到“轰隆”—声,从海底钻出一头铁牛,张开嘴巴,大口大口地吞嚼铁莲,一会工夫,就吞食了—大片。于是海面上现出一条航道,正好能够通过一条帆船。铁牛在前面游,帆船在后面驶,行了不久,突然又“轰隆”一声,铁牛沉入海底,满海的铁莲也无影无踪了。慧锷定神一看,帆船仍然驶进普陀山这个岙口来了。
云散了,天晴了,太阳高高挂在天空。这时,有个渔民从山上走下来,对慧锷说:“这儿天的事情,我都亲眼看到了,你走不成呵!还是请法师到我家里住几天再说吧。”
慧锷手捧观音佛像,跟着渔民爬上普陀山。放眼看去,金光闪闪的沙滩上,海潮时退时涨;绿绿的山峰周围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茫茫大海;昼观日出,夜听潮声,与五台山相比,真是另有一派风光。心想,就在这里造座寺院,让观音菩萨定居在普陀山吧!周围渔民听说要把观音菩萨供奉在普陀山上,都高兴极了,有的砍树,有的扛石头,没多久,就在潮音洞旁边,造起了一座小庵堂。
庵堂造好了,佛像供上了,慧锷知道自己心里喜爱的观音佛像再也请不回日本了。他朝暮参拜,有时望着佛像苦苦发呆,一天,他突然想到,既然请不回观音,我何不把观音佛像画下来,回到日本以后,再请人照着画样雕刻一尊,岂不好么?于是慧锷拿出纸笔,把墨磨得浓浓的,对着观音佛像,倾注心力,一笔一笔精细地画了起来。他日也画,夜也画,画了三天三夜,观音图画成了,画得和观音佛像一模一样,鬓发修眉,无不毕肖,慈容慧目,端庄可敬,简直活了!慧锷满心欢喜,带着观音佛像,高高兴兴地回日本去了。
从此,这尊白玉雕成的观音佛像就留在普陀山了。那座小庵堂,就叫“不肯去观音院”。

“不肯去观音院”的来由:

原本是由一位日本僧人,来中国九华山请观世音入住日本的 因为日本人从未见过观音法相,所以前去九华山请佛。在请动佛之后,还差几海里就到日本的时候狂风大作,海浪涌起便歇下船,住在一个小岛上。

但之后只要一航行船,就波涛汹涌,天昏地黑后来他觉得是观世音不肯入住日本。便在那个岛上建了一座观音庙,将九华山请来的观世音,放在了现在的普陀山,也就是现在的不肯去观音院。

扩展资料:

1、日本僧人慕名来中土学法:

慧锷是当时日本临济宗高僧。佛教从中土传入日本后,日本僧人常慕名来中土学法。久闻观音大名,对观音菩萨十分崇拜。慧锷到中土来,一是来学佛法,二是来朝拜观音。来到了当时著名佛教胜地五台山。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

文殊菩萨号称智慧第一,与观音菩萨同为佛的弟子,二位菩萨历来关系密切。当时五台山是北方佛教信徒的朝拜中心,山上梵刹林立,五台山清凉世界之名远扬天下,四方前来朝拜者络绎不绝。

2、慧锷瞻仰观音法像

慧锷身披袈裟,背负行装,走进了五台山法华寺的山门。寺中方丈热情接待。慧锷进入大雄宝殿后,一眼看见一尊观音菩萨的庄严宝像,—下子惊呆了。这尊庄严宝像光芒四射,系用白玉精工雕成,长有三尺左右;菩萨手持净瓶,瓶中插着一朵莲花,坐在莲台宝座之上。

再看菩萨容貌,清秀华贵,眉如弯月,眼似双星,玉面天生喜,朱唇一点红,璎珞横披,环结宝明,乌云巧叠盘龙髻,绣带轻飘彩凤翎,端庄妩媚,慈祥可亲。慧锷在观音法像前足足礼拜瞻仰了一个多时辰,依依不舍离去。

当天晚上,慧锷十分激动,到中土来,就是想要朝拜观音,今天真是有缘,来到五台山就见到了观音菩萨。这尊菩萨宝像庄严慈祥,要是能请到日本去供奉,让东瀛人民也礼拜观音菩萨,那该有多好啊!只是,怎么好开口把这尊像请去啊?明日诚心求方丈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不肯去观音院

普陀山不肯去观音院的来历传说

相传唐咸通年间,有为名叫慧锷的日本和尚来到中国,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朝拜了许多古刹。这天,他风尘仆仆,健步登上了我国第一佛叫胜地五台山。五台山是个好地方,灵岩、古松、涧水、百花,寺院隐现于深山密林之间,十分幽静。慧锷和五台山的方丈一起念经讲法,参禅下棋,成了莫逆之交。  有一天,慧锷在大殿后院,见到有尊檀香木雕成的观音佛像。那佛像神态安详,鬓发眉毛均极细腻,栩栩如生。慧锷站在观音佛像前,看了又看,赞了又赞,连方丈来叫他吃饭都没听见。方丈见状,便问道:“法师认为这尊观音佛像雕得如何?”  慧锷连连称赞道:“好,好!我这么大岁数了,还是第一次见道哩!这佛像刻功细巧,把观音大士的神态都雕了出来。真是一尊活的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啊!”  方丈见他喜爱,便笑眯眯地说道:“如若法师欢喜,就送你供奉吧!”  慧锷听了,慌忙合十顶礼。他接过观音佛像,喜不自胜,打算回日本去建寺供养,让日本众生都来朝拜。  慧锷离开五台山,又游九华山,最后从五台山下来,从灵江口扬帆回国。  这天,船到普陀山洋面,突然刮起了大风,刮得船东倒西歪,直打转转。慧锷没法,只好把船驶进普陀山的一个山岙里,抛锚落帆,等大风平息后再走。  第二天,风息了,浪平了,惠锷扬帆启航,可是船刚驶出山岙,洋面上突然升起了一团灰白色的烟雾。烟雾越升越高,像顶帐帘,正好挂在船头前面,挡住了去路。惠锷惊奇地站在船上,抬头望望,头顶是一片蓝天;左右看看,烟雾两边都是清晰明亮的大海,惠锷只好调转船头,绕着烟雾朝前驶。可是帆船驶向左边,烟雾飘到左边;帆船驶向右边,烟雾也飘到右边。船在海上绕来绕去,最后还是回到了普陀山的洋面上,惠锷想想没有办法,只好再次把船驶进山岙里,抛锚落帆,等烟雾消散了再走。  第三天早晨,红彤彤的太阳从海面上升起,光芒四射,霞光万道,惠锷走进船舱,抬头一看,但见彩云中间,有幢巍峨绚丽的彩色牌楼,仙女往还,珠光宝色,耀人眼目。他心中喜悦,合十顶礼,马上扬帆启航。奇怪的是,船一出山岙,天上的奇景就突然消失了,乌云遮住了太阳,海风掀起了巨浪。惠锷发了急,想想在这里已经耽搁了好几天,老是这样下去,什么时候才能把观音请回日本啊?这点风,这点浪,算得了什么!开船,赶快开船!  惠锷请船家把船驶出山岙,顶风破浪朝前驶去。风更猛了,浪更大了,但是惠锷心不慌,意不乱,稳稳地合十站在船头,涌经念佛。风浪虽然慢慢平静了下来,可是没等驶出多远,帆船突然停出了,好象生了根一样,进退不得。他低头一看,只见海上飘来一朵朵铁莲花,帆船被团团围在中间。惠锷大惊,心想,一次一次开船,都是风浪阻挡,今天又有铁莲锁舟,难道是观音大士不愿去日本么?他回到船舱里,跪在观音佛像面前祈告说:“如若日本众生无缘见佛,我一定遵照大士所指方向,另建寺院,供养我佛。”  话音未落,忽听得“轰隆”一声,从海底钻出一头铁牛。铁牛一边往前游,一边大口大口地吞嚼铁莲。一会儿功夫,洋面上就出现了一条航道,正好能够通过一条帆船。帆船跟着铁牛后面,沿着这条航道前进。不久,又是“轰隆”一声响,铁牛沉入海底,满洋的铁莲也无影无踪了。惠锷定神一看,原来帆船又回到了普陀山的一个山岙里。  云散了,天晴了,太阳高高挂在天空。这时,有个渔民从山上走下来,对惠锷说:“这几天的事情,我都亲眼看到了。你走不成了。还是请法师到我家里住几天再走吧!”   惠锷见他这样热情,便答应了。他手捧着观音佛像,跟着渔民爬上普陀山,放眼一看。但见金光闪闪的沙滩上,海潮时退时涨;郁郁葱葱的山峰周围,是一片茫茫无际的海洋。晨观日出,夜听潮声,与五台山相比,真是另有一派风光。他心想,既然观音菩萨不愿去日本,就在这里造座寺院,让观音菩萨定居在普陀山吧!周围的渔民听说要建寺院,都来相助,没多久,就造成了一座小庵堂。  庵堂造好了,佛像供上了,惠锷朝暮参拜。从此,这尊檀香木雕成的观音佛像就留在普陀山了。那座小庵堂,就叫不肯去观音院。 说是一个日本的和尚,在五台山被一尊观音像所震撼,由于过于喜欢,压不住心头的贪爱,心中升起盗窃念头,想把观音像带回日本去广为供养。当他把观音像用船运载到普陀山时,船就走不动了,还有传说水上长满莲花,和尚不得不靠岸,把观音像卸下。后来观音像怎么也运不走了,只好在此就地供养。这就是“不肯去观音”。 据历代山志记载,大中十三年,日本僧人慧锷从五台山奉观世音菩萨像回国,船经普陀山洋面受阻,以为菩萨不愿东去,便靠岸留下佛像,由张姓居民供奉,称为“不肯去观音院”,是为普陀开山供佛之始。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