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视频音乐> 影视> 正文

傅作义解放北平中有傅冬菊那是哪部电视剧(北平战与和第28集)

  • 甫思佳rA甫思佳rA
  • 影视
  • 2023-04-20 08:34:01
  • -
电视剧《北平战与和》是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北平和平解放60周年而拍摄制作的,该剧表现60年前北平解放前后,那段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时局。该剧获得观众喜爱。 《北平战与和》是由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摄制的电视剧,由张前执导,陈逸恒、张琳、李克俭等主演 。该剧讲述了1949年,在古都北平城内情势错综激荡、瞬息万变的时局下,共产党领导人和国民党华北守军最高指挥官傅作义在“战与和”问题上作出人心所向的抉择,赢得北平和平解放的故事。 傅冬菊又名傅冬,一九二四年十二月三十日出生。抗战时期,她就读於重庆的南开中学,开始接受进步思想,参加了读书会中的秘密组织,阅读了大量的进步书籍,并参与组织为抗战捐款和劳军活动。期间,每当其父傅作义到重庆时,她常有意讲一些国民党的丑闻、共产党团结抗日的事情,父亲总是默默少言。傅冬菊有时还把一些进步书刊放到他的办公桌上,父亲仍不表示任何态度。当然,女儿的言行,自然引起父亲内心的关注,也多少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一九四一年,傅冬菊在重庆加入中共领导的进步青年组织「号角社」。她利用自己的有利条件,把了解到的有关国民党、蒋介石的一些机密情报、重要文件,及时提供给中共地下党组织,并交到周恩来手中。一九四二年,她考入昆明西南联大,攻读英语专业。期间,她积极参加学生运动。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她在昆明加入了中共外围组织「民主青年联盟」(民青)。一九四六年夏天,傅冬菊从西南联大毕业,来到天津《大公报》社担任副刊编辑,先後编辑副刊「时代青年」和「妇女」等专栏。一九四七年十一月,她加入中国共产党。自她到了《大公报》编辑副刊以後,该报副刊上经常刊登一些进步文章,傅作义担心女儿卷入政治漩涡,遇到风险,他有些话不好明说,就让胡适给她办了出国护照,劝她出国深造。她没有顺从父亲的意见。为了便於对傅作义进行工作,北平中共学委负责人王汉斌希望傅冬菊与丈夫周毅之(亦系中共地下党员)能够到北平,随时完成中共与傅作义的联络工作。为此,她向天津版《大公报》总编辑张琴南提出要去北平采访的要求,得到允许,她就以记者的合法身份到北平,既做了公开的采访,又不失时机地穿针引线。说服了父亲傅冬菊在天津《大公报》编辑副刊期间,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通过「华北剿总」在天津黄家花园设有的办事处,把这里变成了一个联络站,保护了一大批中共地下工作人员;正是她临危受命,毅然劝阻担任「华北剿匪」总司令的父亲不要率部南下,希望他不要再为蒋介石集团卖命,加速了父亲的思想转变;正是她通过共产党北平地下电台,将傅作义给毛泽东和谈电报传递给中共中央,使中共领导抓住战略时机,令东北野战军提前入关,成功将傅作义军事集团抑留在华北;正是她在北平和谈艰难阶段,多次将重要情报及时提供给平津前线指挥部,使得中共方面把握和谈主动权,摸清傅作义思想动态,确定了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方针。一九四八年秋,辽渖战役紧张进行时,晋察冀中央局城工部部长刘仁派遣干部秘密会见傅冬菊,传达中共中央的指示,要求她做其父的工作。她立即来到北平,和父亲认真谈话,明确地告诉父亲,她是共产党派来的代表。傅作义问她,你是聂荣臻派你来的?还是毛泽东派你来的?她及时向党组织作了请示,中共党组织负责人告诉她:你是「毛主席派来的。」最後,傅作义将军做出决策,避免了一场战争,保住了北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完好无损。否则,北平城内的无数文物古迹的命运将会如何,是可以想见的。在整个平津战役期间,傅冬菊始终工作在父亲傅作义身边,确保了中共与傅作义之间的联系。聂荣臻元帅在回忆录中高度评价了傅冬菊的作用。可以说,在保护北平这座千年古都和无数灿烂文明以及两百万人民生命财产、促进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中,傅冬菊作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北平和平解放以後,傅冬菊继续到天津任《进步日报》(由《大公报》改组易名)副刊编辑。一九四九年八月,她参加第二野战军西南服务团,参与《云南日报》的创办。新中国成立後继续从事新闻工作一九五一年三月,傅冬菊被调到北京《人民日报》社工作,先後在记者部、文艺部工作。在记者部,她的足迹走遍了祖国各地,报道著各条战线的成就和先进人物的事迹。在文艺部,她继续发挥她的特长,用手中的笔,讴歌人民新中国的建设成就。一九八二年,傅冬菊借调到新华社香港分社工作,任编辑部副主任,在从事新闻工作的同时,她继续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做了大量的海外联络工作,为祖国的和平统一贡献了力量。她经过各种渠道,联络了许多国民党高级将领的後代,向他们介绍祖国大陆自一九七八年改革开放以来所发生的变化,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对祖国和平统一的主张和立场。她还不断牵线搭桥,把台湾的企业介绍到大陆投资设厂,取得了双赢的结果。一九九五年,她在《人民日报》社离职休养。作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她仍关心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认真履行参政议政职责,积极建言献策,为海峡两岸的交流和联络工作,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离职休养後的傅冬菊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家风,生活简单,家是二十几年没有装修的老房子,只有布面沙发等简单家具,有限的退休金除了大量开销用於吃药(她身体一直不太好),还要支付保姆的工资,以至於房改时,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工作人员几次向她催要房款,她竟拿不出钱来买房(解放後,傅作义把自己的多处房产都捐献给国家了)。尽管如此,她没有向国家伸手要一分钱,更不提及自己做出的贡献,过著深居简出的生活,还经常和弟弟傅恒一起把攒下来的零钱捐给「希望工程」,资助那些更需要帮助的人,并且联系各方面人士捐款在山西省建设了两所希望学校。二零零七年七月二日晚十一时,傅冬菊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八十三岁。在北平和平解放六十周年之际,我们更加怀念傅冬菊,追忆这位北平和平解放的幕後英雄,缅怀她那不懈追求、朴实无华的崇高的精神境界。 不知你问的是不是——国军抗日名将傅作义长女
傅冬菊(1924—2007),又名傅冬,国民党抗日名将傅作义长女。1941年在重庆加入中共领导的进步青年组织号角社,平津战役期间,傅冬菊工作在傅作义身边,为北平和平解放作出贡献。

平津战役
1948年,辽沈战役紧张进行时,晋察冀中央局城工部部长刘仁派人秘密进入天津会见傅冬菊,传达党的指示,要求她做傅作义的工作。傅冬菊立即来到北平,和傅作义谈话,明确告诉父亲,她是共产党派来的代表。
平津战役前,林彪所部四、五十万,傅作义所部也四、五十万,兵力与之相匹。若是一抵一相拼,鏖战到底,鹿死谁手未可知。 傅作义长女傅冬菊是“地下党”,奉中共密令回北平“看望父亲”,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将大量军事情报秘传给她父亲的敌手,使得北平守军在战场上屡屡受挫。傅作义被困,“经常自己打自己的耳光,以头撞墙,咬火柴头想自杀”,他的女儿乘机劝他投降。最终,傅作义的五十万雄兵不战而降,林彪兵不血刃,所部不仅没有亏损,反而一夕之间变成了“百万大军”。
任职编辑
北平解放以后,傅冬菊到天津任《进步日报》副刊编辑。1949年8月,傅冬菊参加了第二野战军西南服务团,参与《云南日报》的创办。1951年3月,傅冬菊被调入人民日报社,先后在记者部、文艺部工作。1982年,借调到新华社香港分社,任编辑部副主任,从事统战工作。

逝世
1995年,傅冬菊在人民日报社岗位上离休。2007年7月2日晚,傅冬菊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

摘自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