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视频音乐> 影视> 正文

如何看待导演斯皮尔伯格的电影艺术风格(斯皮尔伯格)

  • 帐号已注销帐号已注销
  • 影视
  • 2023-09-21 16:06:01
  • -
看了太阳帝国的中国人都会极度厌恶这个导演。个人片面极端思想注入他的影片,在中国土地上动用那么多中国人拍了一部肆意侮辱中国人的卑劣无耻无聊的烂片。自从看了这个片,在看他的片就觉得一点都不真实,真是充满钱的铜臭味。西方文化至上。一个不懂得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导演还能指望他有什么好的作品! 用钱砸出来的。。。大制作我觉得都好看 老斯从小喜欢电影,而且儿童时曾自己拍摄短片,表现火车相撞,这应该表现他从小就有商业导演的潜质。
后来起步阶段的电视电影是公路片,情节也很紧张曲折,其中可以看到一些后来大白鲨的影子。
而他事业腾飞应该是从大白鲨开始的,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调度得当的场面,有力而肯定的剪辑加之一定的人性探索,成就他的卖座商业片。(包括以后的侏罗纪公园,世界大战)
而他真正开始拍摄非纯商业片应该是从 紫色 开始的。其中对于感情的表现相当具有感染力,而种族的题材又相当对学院派胃口。后来的辛德勒名单,应该是斯皮尔伯格的文艺代表作,用现实,分明的语调叙述历史,抛开特技与色彩,感情烘托不再显得刻意,显得自然而动人。

而斯皮尔伯格的真正代表作,我觉得该是 拯救大兵。该片完美地融合了辛德勒名单的现实语调与侏罗纪公园的大场面调度,还创造性地使用手提摄影机拍摄战场,表现真实,堪称商业艺术的典范。之后的慕尼黑,少数派,多走的大兵的双赢策略, 但 拯救大兵 在他目前作品里还是最具代表性的。

总结一下,用宏伟的场面辅之人文关怀,表达重要而不深邃的思想,电影好看而又有一定内涵是斯皮尔伯格的最主要风格。 没资质 《道德该不该投降》
前段时间看了一部电影叫《人工智能》,看完之后我打算写点什么,脑子却一直很乱,直到今天我终于理顺了盘在我脑中的如乱麻的思绪。
首先我想解释一下我乱的缘由。《人工智能》是我很喜欢的导演斯皮尔伯格的作品,他的很多作品中都有对人性的思考,那么这一部也不例外。但是这部作品中主人公的身份却让这一种对人性和道德的思考更加深刻,而主人公的身份自然也是让我不知所措的原因。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未来,形象上高度拟人化的机器人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帮手,他们与人类唯一的不同就是没有情感。而我们的主人公,却是科学创造有爱的能力的机器人的一个突破。创造懂得爱的机器人,也就是说创造是一个有人性的机器人,这样挑战道德底线的尝试,注定是矛盾的悲剧。
主人公小男孩形象的机器人David,被一个富有家庭购买,他们有一个重病的儿子,丈夫为了让妻子开心起来于是为她订购了David。妻子按照机器人公司的说明书“唤醒了”David爱人的能力,而那个被爱的人就是这个开启他爱的能力的人。David被唤醒后就将这位女主人当做是自己的妈妈,按照自己的程序一心一意爱着她。而这份爱随着这个家庭真正的孩子Matin的回归以及他对David的敌视被打破,最终David被他的“妈妈”所遗弃。
在看到这里时很多人都会去同情David的遭遇,他看上去真的只是一个无辜的小男孩,一个全心全意爱着妈妈的儿子,一个希望在家庭中分的一点爱的孩子。可是当我们跳出感性的伤情,理性的去对待David这个形象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妈妈对他的抛弃只是因为对自己孩子的爱和保护,而抛弃一个实际意义是的“物”看上去也无可厚非。那为什么我们会去同情David,去谴责这个妈妈,我想无非是因为这个机器人太过真实,人们无法在他所表现出来作为一个真正的孩子的一切的时候,依然把他当成一个物。其实此时我们甚至无法用道德去评判这一种抛弃行为,因为我们既可能只是看客,也可能是那个妈妈。我们总喜欢去谴责他人,对自己却又是宽容的。在找寻到“理性”后,我们的道德还是会向人类本身投降了,因为作为至高无上的存在人何必为难人。最后的最后,妈妈还是会被原谅。
爱是David的能力也是他的使命,影片的后半段中David为了能重新得到妈妈的爱,踏上了寻找蓝仙女求她将自己变成真正的人类小孩的旅程。最后的最后,终于在两千年后地球上人类已经灭绝,机器人统治了地球,David在机器人的帮助下克隆出了只有一天寿命的妈妈,陪她度过了美好的一天,而这一天后David也终长眠了。
结局看似是美好的,可这终不过只是导演给过于沉重的人性思考带去一点光辉罢了,让我们能够找到一丝道德的安慰,David终是幸福的,爱是有希望的。可这一切不过是狂妄自大的人类在自己向道德投降后的一点微不足道的弥补。生命是肉体还是思想?被创造出的思想该如何被对待?
我们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一次又一次的像道德投降,最终的苦果可远不止于对人性的纠结。